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二四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探讨

二二四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探讨

来源:99网
168 2018, Vol.38, No.13

农业与技术※

农业经济

二二四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探讨

党学敏

(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 和田 848116)

摘 要:二二四团是以林果业种植为主的农业团场, 一产是团场经济和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二二四团农业现代化步伐,是团场转变和优化农业发展方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入手,梳理了二二四团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68

二二四团是兵团典型的以林果业为主产业的农业团场,自成立以来,二二四团就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在短短十余年,团场确立了以红枣为主产业的林果业发展之路,生产的“和田玉枣”享誉全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16年,二二四团农业总产值占到全团生产总值的86%,农业在全团依然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在二二四团要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但是只重视种植面积、产量不断扩大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忽视了品质提升、销售网络、产业链延伸等一系列影响到农业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问题。如何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入手,解决二二四团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使农业产业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现状,但截至目前林果业(红枣)依然是二二四团的主要经济支柱。

二二四团红枣产业的龙头企业有和田昆仑山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振南枣业有限公司、昆玉酵素有限公司等,从品牌知名度、市场营销、产品加工等方面综合比较,和田昆仑山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红枣行业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一席之地,2016年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生产的“昆仑山”牌和田玉枣分别被授予“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目前现有的大多数红枣加工企业主要还是以原枣生产为主,销售主要以实体店销售、客商到种植户直接采购为主,产业链较为单一。

为了做优做强红枣产业,二二四团近年来高度重视红枣产业优化升级,制定出台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补贴,鼓励红枣种植户提高红枣品质。同时,团场与兵团果业公司合资成立了振南枣业有限公司,“二二四团臻品”、“大美兵团”等系列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团场建成了红枣双创产业园区,园区内建有红枣博物馆、红枣文化广场、红枣晾晒场、红枣加工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冷库等,将红枣产销与红枣文化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文化元素,有效的提升了二二四团红枣产业整体水平。

1 二二四团农业发展现状

2016年二二四团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730hm²。其中粮食面积2100hm²,总产量5662t;2016年末果园面积11125.6hm²,水果(红枣)总产量133047t;牲畜存栏1.36万头(只),家禽年底存栏数7.39万只 。截至目前有红枣面积10333.3hm²,占果园总面积92.8%。林地面积3050.6 hm²,其中防护林面积1793.3 hm²、天然林573.3hm²。2010年以前,二二四团经济作物全部以红枣为主,从2011年开始二二四团确立了以“远抓核桃近抓枣”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之后先后新建核桃66.7hm²,欧李80.3hm²,苹果353.3hm²,设施大棚546座,规模化养殖场4个,屠宰场1个。农业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成了林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发

2

二二四团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产业布局过于分散,种植品种多而不精

二二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优势,纯净的土壤和水质条件,

农业经济 农业与技术2018, Vol.38, No.13 169少量多次的节水灌溉制度,使二二四团生产的红枣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红枣成为二二四团职工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师团两级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种植了核桃、欧李、苹果等果树,但由于自然条件、灌溉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均未发挥经济效益,职工种植积极性不高。同时,红枣管理中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没得到根本改变,枣树施肥、深松除草、红枣收获等机械化作业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如何在最少的物化成本投入下保持稳产稳质,还需要农业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二二四团红枣历年也成功认证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但由于销售渠道没有畅通,红枣价格没有得到提高,职工的认证积极性不高。2.2 农产品加工种类少,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

二二四团辖区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和田昆仑山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振南枣业有限公司、昆玉酵素有限公司、极枣演义有限公司、和田丰茂果业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以原枣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生产加工规模小。大多数企业缺乏的研发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和创新型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大多是缺乏新意,种类单一,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产品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每年万吨左右的残次枣由于没有深加工生产线,大部分都由内地客商廉价收购后运回内地进行深加工。

2.3 农产品销售定位不准确,市场拓展不够

由于纯净的水质和土壤,加之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生产出了独一无二的优质农产品,深受内地消费者的青睐,也已经成为了的一张名片。但由于创新意识不强,不注重加工和包装,中高档产品少,优质不优价。以二二四团红枣为例,80%以上的红枣是由种植户粗略分类,全国客商慕名而来采购原料,然后运回进行加工。客商在收购原料时,肆意压低价格,导致职工丰产不丰收,种植积极性逐年下降。

3

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3.1 以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完善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

按照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全面取消“五统一”, 落实职工经营自主权,改变大包大揽、行政命令、行政干预,同时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鼓

励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链延伸上发力,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职工分享全产业链收益。作为二二四团,要借助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东风,加强红枣产业标准生产,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经营模式。企业是龙头,积极鼓励连队能人牵头成立合作社,组织社员(职工)按照龙头企业的种植技术规范和要求统一管理生产,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三方签订订单合同,确定统一收购价,通过资源整合,建立销售收入二次分配机制,提高红枣销售价格,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双赢,形成一条极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链。

3.2 积极实施农业提质工程,坚定不移地走红枣产业化道路

从二二四团实际的种植条件出发,积极推广省力化栽培技术,针对二二四团红枣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地引进研发高效科学的农用机器设备,提高红枣种植管理机械化水平,也是提升红枣品质的重要手段。降低枣树的密度,提高树体主干高度,从枣树的施肥、除草、修剪,以及红枣采摘等不同环节全程使用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增加红枣种植效益。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逐步形成“畜﹑肥﹑果”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要大力推广红枣有机和绿色栽培,在红枣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制定符合二二四团乃至和田地区的红枣绿色生产技术规范、有机生产技术规范,大大提升二二四团红枣的品牌档次。进一步完善红枣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实现红枣从生产到消费者的全程质量管控,做到生产管理有记录、信息可查询和销售流向可跟踪,提升红枣市场竞争力。

要重视红枣产地认证、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工作,加大包装设计、品牌宣传力度,树立优质品牌形象,发挥品牌优势,提高销售能力。龙头企业要推进红枣的深加工以及精加工过程,丰富产品宣传途径,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 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延长果品销售产业链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产学研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共建红枣深加工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新产品,拓展产品种类和销售市场。积极打造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销

170 2018, Vol.38, No.13

农业与技术※

农业经济

售平台,继续办好十四师昆玉市“昆玉之秋”玉枣文化节、“大漠田园”杯旅游采摘节等,不断提升和扩大产品知名度。此外,要以自身的质量品质优势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疫局认定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开拓周边口岸及国际市场,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和销售市场。

3.4 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在设施农业、畜牧业、特色种植和旅游观光农业方面下功夫

在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基础上,挖掘二二四团所在区域的独特优势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借助昆玉市在二二四团辖区内建市的独特资源,以大漠田园农业公司、天润牧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业,为昆玉市市民提供新鲜的肉、奶、蛋、果、蔬等

生活必需品。同时,要发展郊区农业,在农业采摘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方面下功夫,将现有的二二四团农业科技示范园、红枣产业园打造为十四师昆玉市乃至和田地区最大的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品牌宣传、趣味体验等一体化综合园区。

结合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和“东桑西移”发展思路布局,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建设高标准桑树基地,引进桑蚕养殖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重振和田丝绸产业,为集聚人口和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作者简介:党学敏(1981-),男,陕西洛南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农艺师职称,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和果树栽培管理。

(上接第165页)

宣讲会、展示会等各种形式,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典型的宣传报道,以点带面,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环境和范围,树立发展各级农业部门广大职工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正确意识,切实增强人们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常态化重点工作来抓,让每个农民、农户真正享受到农业信息化带来的实惠与好处。

参考文献

[1]叶帆.试析以信息化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7):4-5.

[2]杨艳锋,李霞,刘进.绥德县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40,45.

[3]罗拥兵.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J].农业网络信息,2015(10):37-38.

[4]郑国清,程永政,冯晓,等.河南省农科院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河南农业科学,2009(9):212-216.[5]邹立红,戴起伟,董钊.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06(1):9-11.

4

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必然

趋势,也是促进现代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吉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信息化进程更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虽然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对农业信息化发达省份还应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因此各级部门首先应该树立信息意识,加大对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和性引导扶持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级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进行资源整合共享,制定农村信息化相关规范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队伍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