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1. 数据交换方式基本上分为三种: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CS)、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MS)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PS)
2. 分组交换有两种方式:虚电路(Virtual Circuit:VC)方式和数据报(Datagram:DG)方式。 3. 快速分组交换在实现的技术上有两大类帧中继(Frame Relay)和信元中继(Cell Relay) 4. 帧中继是以___分组交换______技术为基础的____高速分组交换_____技术。
5. 虚电路服务是OSI__网络(第3)___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它确保所有分组按
发送___顺序___到达目的地端系统。
6. 按照实际的数据传送技术,交换网络又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 分组 交换网。 7. 用电路交换技术完成的数据传输要经历 电路建立 、 数据传输 、 电路拆除 过程。
8. 在计算机的通信子网中,其操作方式有两种,它们是面向连接的 虚电路 和无连接的 数据报 。 9. 在数据报服务方式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 分组/数据报 选择路由,在 虚电路 服务方式中,网络节点只在连接建立时选择路由。
简答题
1、 简答分组交换的特点和不足 答:优点:
1、 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而不是整个数据文件 2、 分组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 3、 动态分配信道,极大的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
4、 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
5、 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管理控制比较困难
2、 请比较一下数据报与虚电路的异同? 答:见下表。
虚电路 数据报 目标地址 建立连接时需要 每个分组都需要 初始化设置 需要 不需要 分组顺序 由通信子网负责 由主机负责 差错控制 由通信子网负责 由主机负责 流量控制 通信子网提供 网络层不提供 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需要 不需要 4、 简述分组存储转发的工作方式 答:
<1>传输报文被分成大小有一定的分组传输
<2>分组按目标地址在分组交换网中以点对点方式递交
<3>各交换节点对每一个到达的分组完整接受(存储)、经检查无错后选择下一站点地址往下递交(转发)
<4>最终分组被递交到目的主机
5、 (数据报)交换与电路交换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包交换与电路交换比在以下方面不同
<1>包交换不使用独占信道,而仅在需要时申请信道带宽,随后释放 <2>由于包交换一般采用共享信道,传输时延较电路交换大 <3>包交换传输对通信子网不透明,子网解析包地址等通信参数
<4>包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通信,对通信有差错及流量控制,而电路交换不实现类似控制 <5>各包在交换时其传输路径是不定的,在电路交换中所有数据沿同一路径传输 <6>包交换不需连接建立呼叫
<7>包交换网有可能产生拥塞,电路交换则不会 <8>包交换以通信量计费,电路交换以通信时间计费
6、 在通信系统中,主要有哪些交换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 电路交换 需建立一条独占的信道,电路利用率不高。
2、 报文交换 报文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传送,由于报文大小不同,在交换节点中需较大空间存
储,报文需排队,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要求。
3、 分组交换 报文被分成若干有规定大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分组在交换节点中缓冲存储时
间短,分组交换不独占信道,信道利用率高,适宜于实时通信。
8、简述电路交换过程
(1)电路建立阶段
如同打电话先要通过拨号在通话双方间建立起一条通路一样,该阶段是在数据传输之前,主叫用户发出呼叫请求,由交换装置沿途接通一条物理通路,即建立站到站的线路。例如,主机H1要与主机H4传输数据,那么首先要通过通信子网,在H1与H4之间建立一个连接。
(2)数据传输阶段
在H1与H4通过通信子网的物理电路连接建立以后,数据就可以在主机H1与H4之间进行实时、双向的交换。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所建立的电路必须保持连接状态。
(3)电路拆除阶段
数据传输结束后,要进行线路拆除即终止连接,以便释放电路。由某一方(H1或H4)发出“释放请求包”,另一方同意结束传输拆除线路时,发送“释放应答包”;然后逐点拆除到对方节点,结束此次通信。被拆除的线路空闲后,可被其它通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