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视课外阅读 拓展学生视野
作者:陈建忠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4年第12期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量。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走“大阅读”之路。
一、保证时间,提供平台
笔者提倡启动“每日读书十分钟”工程。试想,如果学生每分钟读200字,那么,十分钟就可读2000字,一年就可以读73万字,六年就可阅读438万字,这样,很容易达到课程标准所定的目标。实施这一工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可以在课堂上进行,30分钟上新课,10分钟用于课外阅读。2.教师与学生同读10分钟,向师性和可塑性会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兴趣。3.要减少作业量,为学生节约出时间进行阅读。4.父母监督孩子每天读10分钟书,这需要家长转变育子观念,树立大语文观,配合学校帮助孩子进步。
在实施课程标准的时候,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对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除了教材,他们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在保证学生有足够阅读时间的基础上,还应为他们提供足够数量的图书,建立一个大阅读的平台:1.学校有计划地抽出一定的资金,逐步完善图书馆建设。要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大力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2.图书的资源要丰富。我们可建立四级联系的图书网: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个人图书角——家庭图书架,构成图书网络。个人图书角其实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十余名学生聚集了一些书籍面向全班借阅,这恰是最易满足学生阅读兴趣的地方。3.引导学生进行图书消费,号召学生节约零花钱买书看。4.建议家长为孩子添置图书,要把买习题册的钱花在课外读物上。(提倡一学期最少给孩子买两本书。)
二、活动生成,张扬个性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读书也如此,应注意创设读书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如读书汇报会、主题读书会、“最美的诗篇”朗诵会、“向你推荐一本书”推荐会、课本剧表演、阅读沙龙、“书”的辩论,等等。
在具体实践中,早上有早读课,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写采蜜集,写读后感,交换读物,教师推荐好的读物。中午有10分钟是教师专门设为学生阅读的时间,称之为“美读时光”。这便是学生一天中最翘首期盼的时候。教师应选择那些故事情节性较强的书籍,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的教育》等,这样读的时候才能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吸引,由喜爱故事到产生对书籍的热爱。定期召开学生读书交流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既渴求读有所得,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赏,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间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每人把自己读的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说给同学听,谈谈自己的收获。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得到启发。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广泛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我在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把握,根据自身情况,或进行了解性阅读,或进行美文赏读,或进行批注阅读,或进行探究性解读,或进行批判性解读,较好地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营造个性化的阅读空间,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三、科学指导,优化评价
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起始阶段要重在激趣,学生可以随便看什么书,教师不要去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再逐步开始将阅读内容转移到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故事、神话故事等方面。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或在阅读时间上做限定。另外与课内联系起来,更能使课内课外相映成趣,起推波助澜之作用。
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应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诵读、鉴赏、比较、评价、探究等阅读方法。
读写要科学结合。我们既要提倡学生阅读,又要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使他们学会阅读,做到读写结合。1.提倡学生抄写或摘录,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灵感的过程。2.要让学生努力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心得,谈感受。3.师生可以共同交流读书情况,这样,教师的榜样作用就为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4.可以展示读写成果,事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读书的成果,比如笔记、习作之类装订成册,然后展示,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课外阅读的评价可采取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分类推进、双向评估的办法。我每学期初都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学生的基础程度、阅读习惯、兴趣、读法等方面进行有层次地评估。评估的内容依据所教各年级的目标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展开,分为识字能力、了解内容的能力、概括大意的能力、评价批判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等五级水平。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每一次评价,都以激励为主,让每个同学都看到希望,对阅读更有兴趣,真正做到“以评促读”。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溧阳市骨干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