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真情实感写人生——如何克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

真情实感写人生——如何克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

来源:99网
塑 l 真 情 实 感 写 人 生 如何克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 冯祖建 (仙居县大战乡初中,浙江仙居摘要: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语文”对学生进 317321) 行人文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趣,为善的意 识,顽强的意志等。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能写、会写具有真 情实感的文章作为当前作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 教学实践。从构建作文教学的支撑系统、有效的课堂作文教学 模式及实施激励性作文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克服学生作文 假大空现象.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文章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真情实感途径策略 长久以来,假大空的现象一直充斥着学生的作文,很少 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学生的写作水平徘徊不前,学生 的写作热情有减无增,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如实 地表达出来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书笔记。 2.坚持写好日记、周记。 我们的传统文化不鼓励这样做,而传承了这种传统文化的 语文和写作教学,以及整个中小学基础教育直至家庭教育、 社会环境等.都或多或少地压抑了孩子的天性,阻碍了他 们心灵的舒展和个性的张扬。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 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真实是文章的 生命。 而我们常常用成人社会的标准——这个标准本身就带有 虚构的性质——要求孩子。比如要求孩子要做一个好孩子,要 听话,要谦恭,不要张狂,不要瞎说,不要激动,不要调皮,不许 哭。不许闹……写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人和事,思想要健康,主 题要鲜明,中心要突出,结构要合理,语言要规范,等等,这一 套标准成了悬在孩子们头上的达摩克斯利剑,使他们不敢正 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摈弃了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久而久之, 他们不能思考.不敢积极体验.不愿主动交流,不会大胆 表达……最终,表现在做人上就是虚伪,口是心非,青行不一; 表现在作文上就是虚假,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具体到议论性 文字中就是空话、套话、大话、装腔作势,记叙性文字中则是胡 编乱造、矫情夸饰、无病呻吟。不仅如此,初中生的个性被抹杀 了,精神被控制了,心灵被污浊了,人格被扭曲了。作文应该回 归真实,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 真人”永远不会过时,因为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才是文章 的生命。真实才是文章永恒的魅力。 构建作文教学的支撑系统是基础 作文教学也是个系统工程,写好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有 相应的支撑系统作保证。 1.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文学艺术修养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精神境界,是人 们向往生活、热爱生活,从而无止境地创造生活的力量源泉。 提高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就是读好书。好书能给人以力量. 一、高尔基有一句名言:“读好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我们要多 读书,要读好书。”好书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如果我 们能够与好书为伴,那么,大干世界就将变得多姿多彩,自己 的生活也将变得充实、丰富。不长的人生似乎被古往今来的 艺术大师们充实过了,感染过了,协调过了,于是生活充满了 乐趣.内心变得细腻敏感,认识也变得逐渐深刻独到,一个小 小的感受很可能是穿越千年历史而来,并且还将穿越漫长的 岁月而去。因此每学年我都要求学生利用长假读两到三本大 部头名著,余暇的零碎时间读一些优秀杂志和优秀作文,例 如《读者》、《青年文摘》和《现代写作报》等,每星期坚持写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们经 常抱怨找不到写作的好素材,其实他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校园生活,快乐与忧愁同在,只要留意,便 有精彩:家庭生活,得意与失意同存,只要会意.便成精彩;社 会生活,亮丽与灰暗同在,只要在意,便常精彩。生活处处,精 彩常在,只要留意,便有精彩。体验生活,品味人生,留住美丽, 用心为文。作文的世界必会无比广阔,焕然一新。学生的生活 圈子里也有动人的传奇,根本不必舍近求远、存伪去真。因此, 让学生记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既能 让学生将转瞬即逝的灵感化无形为有形,积累写作素材;同时 也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心路历程、成长经过.将作文与做人结 合起来。 作文教学的真谛就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学生 只有热爱生活,有丰富的感受,才有作文的愿望,才能写出内 容充实的文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 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让学生写好周记随笔,正是为了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 活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运用已有知 识研究课题,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更充满情趣。 在写的过程中。作文能力提高了,思辨能力也就将提高,做人 的修养也就将提高。 二、构建有效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是关键 我尝试将作文课堂分解为几个环节:创设写作情境一形 成研讨氛围一捕捉独特视角一完成真情作文。 1.创设写作情境。 即通过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焕发 生命的灵气和人性的活力,从而真正地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题时就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 的心,使学生会有话说、愿意说、说真话,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 作文矫情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文的话题可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像《焦点访谈》、《东方 时空》、《第七日》等节目,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思想性、人文 价值含金量高,挑其中的问题设话题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崭 新的生活天地.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他们也会有一种抑制 不住的冲动,想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如:“我看北京奥运 会”、“刘海洋泼熊事件的反思”、“女贪官自白的启示”、“朝圣 者的虔诚”等话题.都可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虽然初中生活 比较单调,但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发挥主动性。多关注现实, 多听广播,多看报纸,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掌握大 量鲜活的语言和材料.写出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情感真挚的 文章。 2.形成研讨氛围 即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 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 还要本着“知无不言,言之有理,言者无罪”的原则,让学生有 话敢说。俗话说作文即做人,人以诚为信,文以诚为本,失去了 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如同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有人说,能 容纳学生多元思想是教师最重要的一种胸怀。要善于运用“创 造性集体思维法”:(1)严禁批评——不急于评论提出的主意 孰优孰劣;(2)自由奔放——新奇的意外的完全矛盾的因素更 ■匪 作文因个性张扬而美丽诱人 浅谈生活作文创新教学 黄 玮 (温岭市城东街道紫皋小学,浙江温岭317500) 摘要:培养人的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一个人的 个性.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作文是最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 动。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在小学生 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指导中,引导学生找回自我,充分发挥 自己的创造力,展现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 之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化教学策略 小学生天真烂漫,对事事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自由,向往 轻松自在的生活,可现在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压抑了他们的天 性。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在“师授作文”的狭小 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 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 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 近,写法相似,小孩模仿大人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言不由 衷、虚情假意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 个性的发展。为了作文,老师常常让学生刻意“体验生活”,临 时“寻找生活”.甚至不惜挖空心思地“制造生活”。于是,多数 能激发智慧的火花;(3)追求数量——主意的数量越多,出现 好主意的可能性就越大;(4)综合改进——综合自己与他人的 主意。进一步提出新的意念。 比如学生所选的材料大致真实.但是来自生活的材料可 能就不是很典型.可经过技术处理,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如中 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它已经很真实了,但它同样要经过剪 辑加工。作文更是如此,它并非生活的简单实录。完全可以进 行加工处理,使来自生活的素材更典型,更有说服力。有一次, 我班一个女学生在课上突然晕倒了.老师和同学送她到医院 治疗。第二天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叫《感人的事》,结 果全班一大半人写的是这一素材,其中有好些人都加入了自 己的想象,使这一故事更为感人。这是一篇相当成功的作文训 练,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这在以往的训练实践中是从 未有过的。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掌握素材加工的火候,并且经 过长期训练,学生完全可以达到新课标“写作要求”中提到的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 3.捕捉独特思维。 即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评选出具有独创性的思维 结果,分析其独到之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思维的 独特性是让学生展现其真美的一面,那么,这一环节则更能体 现作文教学的智慧美,张扬学生的个性精神。所以。由有话可 说,到有话敢说,再到有话会说,就达到了质的飞跃.最终使学 生以独特的思维视角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能征服读者。学生饱 含真情写出的文章不仅有了真情,而且是个人的独特之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创新,是作文 的生命。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这种创新个性意识,力求引 导学生作文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 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 感受和心声,以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4.完成真情作文。 有了独到的见解,还要用最好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让读 者从中体会到作文的“诗意美”。这个环节中要渗透写作的技 巧,让学生根据内容、表达的主旨,选择合适的文体、采用适宜 的技巧、组织完整的框架,使文章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外在 “着装得体、亮点突出”,内在真情流露、见解独到。如《感人的 事》全班写得最好的就是那位生病的女学生,因为她是这次事 件的参与者.有着真切的心理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人间的温 情,她的情感洋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语言完全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这种神圣的情感 动着自己,也感染了别人。 三、积极实施激励性作文评价 初中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 的阶段.具有不稳定性.教师在写评语时一定要善于挖掘出掩 盖在文字背后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并加以评价,用真心、诚心 打动学生。事实上,学生关心的也并非只是教师对他们写作 技巧的指点.而更多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评 改者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支持还是厌弃。所 以,教师必须坚持激励性评价,写评语时要满怀深情,尊重学 生的不同青语表现,多一点平等和商量,多一点表扬和鼓励, 多一点情感和热情,这样.我们就会在作文评改中教会学生 “同情和爱”.让学生体验到积极和快乐。在教他们作文的同 时 也教会他们做人。存日后的人生路上,他们就会用这种方 式对待别人的。 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还要重视以学生为本。在评价作 文中兼顾教育做人。因为作文不但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而 且是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所以作文的评语不仅要重视写作 方法的探讨,更要“品”出作品的“情”,读出作者的“所感”,在 交流中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采用了同学互评找亮点、家长阅读写 感受、老师评价提建议、登上小报鼓信心等多元化评价手段, 以激发并保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慢慢地,学生便增强了写作 的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发挥出潜能。评价就成 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总之,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能写、会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作为当前作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这对于提高广大初中生 的人文素质,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都具有很 强的指导意义 而要真正改变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的“假、大、 空”的现象,任重而道远。因此,教师必须深入探索与实践,力 争让作文课成为学生真情实感自然流淌的空间,让学生真正 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学会写作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显林.作文成功之路[M].语文出版社,2002. [3]韩向东.作文教学理念的五大突破[J].语文学习,2003,(1). [4]陈家海.让你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J].写作,2007, (24). [5]朱平.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所在[J].中学语文,20o7, (1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