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拖欠工资超过2个月,一般不需赔偿,只需支付拖欠工资。但若劳动者投诉并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单位逾期不支付,则需按应付金额的50%至100%加付赔偿金。根据《劳动法》第91条,单位有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加班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未给予经济补偿等侵害劳动者权益情形,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
法律分析
拖欠工资超过2个月的,单位一般不需要进行赔偿,只需要及时支付拖欠的工资即可。
如果是劳动者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的,则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单位限期支付,单位逾期不支付的,才需要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拓展延伸
拖欠工资超过2个月的赔偿标准及法律途径
拖欠工资超过2个月的赔偿标准及法律途径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雇主拖欠员工工资超过2个月的情况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对于这种情况,员工有权要求雇主支付拖欠工资,并可以依法获得相应的赔偿。赔偿标准一般包括拖欠工资的金额以及迟延支付期间的利息。如果雇主拒不支付,员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员工可以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拖欠工资的事实,并要求判决雇主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法律规定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结语
拖欠工资超过2个月的情况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员工有权要求雇主支付拖欠工资,并可获得相应的赔偿。赔偿标准一般包括拖欠工资金额及迟延支付期间的利息。若雇主拒不支付,员工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如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提起诉讼。可判决雇主支付拖欠工资并承担法律责任。法律规定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具体法律建议和指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五条 【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