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中枯骨的读音是:zhǒng zhōng kū gǔ。
冢中枯骨的拼音是:zhǒng zhōng kū gǔ。 词性是:成语。 注音是:ㄓㄨㄥˇㄓㄨㄥㄎㄨㄍㄨˇ。 简体是:冢中枯骨。 繁体是:冢中枯骨。
冢中枯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坟墓里的枯骨。冢中枯骨[zhǒngzhōngkūgǔ]⒈犹言死人。用以讥讽志气卑下、没有作为的人。
二、引证解释
⒈犹言死人。用以讥讽志气卑下、没有作为的人。引《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沉砺《咏史》诗:“冢中枯骨袁公路,唾手居然得冀州。”释义:犹言死人,用以讥讽志气卑下、没有作为的人。贬义词。综合释义:讥讽志气卑下、没有作为的人。~,吾早晚必擒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网友释义:冢中枯骨,汉语词汇。拼音:zhǒngzhōngkūgǔ释义:犹言死人,用以讥讽志气卑下、没有作为的人。贬义词。汉语大词典:犹言死人。用以讥讽志气卑下、没有作为的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沈砺《咏史》诗:“冢中枯骨袁公路,唾手居然得冀州。”国语辞典:坟墓中的枯骨。比喻无用的人。冢中枯骨[zhǒngzhōngkūgǔ]⒈坟墓中的枯骨。比喻无用的人。引《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冢中枯骨,何足介意?」成语解释冢中枯骨辞典修订版:坟墓中的枯骨。比喻无用的人。《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冢中枯骨,何足介意?」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坟墓中的枯骨。比喻无用的人。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其他释义: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关于冢中枯骨的词语
新冢旧骨 枯骨之余 枯骨朽脊 枯骨 枯骨生肉 枯骨税 生肉枯骨 枯冢 枯坟野冢 冢中枯骨
关于冢中枯骨的造句
1、此时的小龙在敖洪眼中宛若一堆冢中枯骨。
2、也许不知多少年后,他在诸天端坐,他却是冢中枯骨。
3、任你如何风华绝代,到头来不过冢中枯骨,经历了百年光景,连灰尘也未能剩下半分。
4、袁公路岂是相托之人?况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徐州户口百万,民殷国富。
5、可任你才情惊艳,威压万古,所向无敌也敌不过时间之刀,最终灵魂腐朽,化作冢中枯骨。
关于冢中枯骨的成语
枯骨之余 诗书发冢 功成骨枯 诗礼发冢 连枝共冢 尸冢之间 汲冢古文 枯骨之馀 泽及枯骨 笔冢研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