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村民如何解决宅基地纠纷?

村民如何解决宅基地纠纷?

来源:99网

农村宅基地纠纷调解程序包括向提出申请,双方出示证据,工作人员调查取证,组织调解并制作调解书。如果调解不成功,土地管理部门将提出处理意见。根据《土地管理法》,宅基地纠纷可通过协商、行政或司法解决。同时,人民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通过调解委员会促进当事人达成自愿协议。先进行调解,不能成功再进行起诉。

法律分析

先进行调解,不能成功再进行起诉。

农村宅基地纠纷调解程序:

1、向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或者乡级提出书面申请;

2、双方当事人出示举证的材料和依据;

3、工作人员现场调查材料和取证;

4、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制作书面调解书;

5、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或者调节书送达前一方或者双方反悔的,土地管理部门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错处处理决定。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纠纷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种:

(1)协商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据此规定,公民之间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应当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2)行政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2款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争议,由乡级或者县级以上处理。“该法还规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地方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犯、赔偿损失。

(3)司法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对有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起诉。这表明公民之间就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的纠纷,只与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条和第53条的规定,先经过有关行政机关的处理,对于处理决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否则,人民不予受理。但对于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被侵权人可以不经行政机关的处理,而直接向人民起诉。

此外,宅基地纠纷还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来解决。人民调解是指在调解委员会(包括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进纠纷当事人互相谅解,平等协商,从而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结语

宅基地纠纷的解决办法有三种:协商、行政和司法解决。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当事人应先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如协商不成,可向乡级或县级以上申请行政处理。对于侵犯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纠纷,被侵权人可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此外,人民调解也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通过调解委员会的协调,促进当事人和解,达成协议。在处理宅基地纠纷时,先进行调解是重要的一步,只有当调解无效时才考虑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九章 农民权益保护 第七十一条 国家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给予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7修订):第八章 扶持措施 第六十 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性配套辅助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18修正):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四条 使用已经沙化的国有土地从事治沙活动的,经县级以上依法批准,可以享有不超过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权。具体年限和管理办法,由规定。

使用已经沙化的集体所有土地从事治沙活动的,治理者应当与土地所有人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具体承包期限和当事人的其他权利、义务由承包合同双方依法在土地承包合同中约定。县级依法根据土地承包合同向治理者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保护集体所有沙化土地治理者的土地使用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