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学生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学生

来源:99网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一)

先秦

一、散文

(一)历史散文

(1)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2) :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和 区别是 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 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 :即《国策》, 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 所编订,共33 编。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 (1)道家

,又称 、 ,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代表作《老子》,又名 。

,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 ”和“ ”。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 》。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

孟子,名 ,字 ,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 ”,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 ”论。著有《孟子》一书。

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先秦朴素 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针对孟子“ 论”提出“ 论”,针对儒家“ ”提出“ ”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3)墨家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 ”、“ ”、“ ”、“ ”。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4)法家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

▲春秋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四书: 五经:

六艺(六经): 六艺:

六义(诗经): 十三经:

▲十家: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 三教九流: 二、诗歌

(一)《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二)《楚辞》

西汉末年, 搜集 、 等人的作品,辑录成《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屈宋:屈原、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三、其他

(1)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故事。

(2) :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虚静”、“无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