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8卷第5期 2006年1O月 滁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ZHOU UNⅣERSrrY Vo1.8 No.5 0ct.2oo6 《山木》校释 墙峻峰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以道藏举要之南华真经为底本,与世德堂本对校,对《庄子・山木》一篇进行校勘,并对文中五处文本及 释义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期对《庄子》作更准确的理解。 关键词:《山木》;校勘;文本;释义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06)05—0009-02 作者简介:墙峻峰(1977一),女,湖北荆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2004级博士研究生。 鲁迅先生有言,《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 陈本均同世德堂本。 5.孔子问子桑雩日。 “雩”字。世德堂本作“苹”。今之集释本、曹本、 陈本均同世德堂本。 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自先秦以降,《庄 子》历千年不衰。有关研究之著作汗牛充栋,亦各成 家之言。小子不敏,欲以《山木》一篇为例,作浅陋 一之校释,还望方家斧正。 6.虽羿、逢蒙不能睥睨也。 “逢”、“睥”二字。世德堂本作“蓬”、“眄”。今之集 《山木》一篇,余以道藏举要之南华真经为底 本,与世德堂本对校,并参之以郭庆藩之《庄子集 释本、曹本、陈本均同世德堂本。 7.物之所得,乃非已也。 释》(以下简称集释本)、陈鼓应之《庄子今注今译》 (以下简称陈本)、曹础基之《庄子浅注》(以下简称 曹本)。所得如下: 1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 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已”字。世德堂本作“己”。今之集释本、曹本、 陈本均同世德堂本。 8.褰裳跃步。 “跃”字。世德堂本作“躔”。今之集释本、曹本、 陈本均同世德堂本。 9.庄周怵然日:“噫!物固相类,二类相召也。” “乎”字,世德堂本作“夫”,且无后文之“材与不 材之间”。今之集释本、曹本、陈本均同于道藏本。 2.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 “且”字,集释本作“旦”。世德堂本同道藏本。今 之陈本、曹本亦均作“且”。 “类”字,世德堂本作“累”。今之集释本、曹 本、陈本均同世德堂本。 10.夫子何谓顷间甚不庭乎? “谓”字.世德堂本作“为”。今之集释本、曹本、 陈本均同世德堂本。 3.有虚舡来独舟,虽有褊心之人不怒。 “舟”、“褊”二字,世德堂本作“船”、“慵”。今之 集释本、曹本、陈本均同世德堂本。 4.从其强梁,随其曲传,因其自穷。 余读《山木》,于文本及释义上,亦有所获,现列 如下: “传”字。世德堂本作“傅”。今之集释本、曹本、 1.庄子日:“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 收稿日期:2006—03—21 一9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道藏本、世德堂本均有“子”字,今本多据此,如 集释本、曹本均将夫子合为一词,并释为“庄子”。前 书第667页之成疏为“门人呼庄子为夫子也”,后书 第289页为“夫子,指庄子”。 唯陈本作“庄子日:‘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将“夫”字归于上句, 无“子”字。陈本引于鬯说:“‘夫’为句末助辞.语甚 平易。上文既出‘庄子行于山中’,则此‘出于山’者 为庄子,不言可知。复着‘夫子’,本赘辞也。”陈本又 说:“马叙伦、王叔岷也以为当据《释文》所出本无 ‘子’字,惟以为‘夫’乃‘矣’之坏文,并引《吕氏春 秋・必己篇》为证,然‘夫’为句末助辞可通,不必更 字。” 余以陈本为是。虽说此处“夫子”二字于理解文 意似无关紧要,但亦有必要弄清其具体位置。确如 于鬯所说,上文既已有“庄子日”。此处不须再重复。 且余通读《山木》全篇,发现“夫子”二字,除在此处 出现外,其它处并未见。文中提及庄子时。均直呼 “庄子”,提及孔子时,亦是直呼“孔子”,“夫子”一般 为弟子对老师之称呼。由此联系诸家之说,可知此 处当为“庄子日:‘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出于 山,舍于故人家。” 2.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 贤则谋,不肖则欺。 此段乃“万物之情,人伦之传”之具体阐述,与 顺应自然、不为物所累的神农黄帝之法则相对而 一 日0 陈本第501页将此段译为:“有聚合就有分离. 有成功就有毁损,锐利就会遭到挫折。崇高就会受 到倾覆,有为就会受亏损,紧能就会被谋算.不肖就 会受欺辱。” 曹本第290页译为“你想合,别人就使你离:你 想成功, 人就要破坏;你穷困,别人就压抑你:你 尊贵,别人就非议你;你要有所作为,别人就要损害 你;你贤能,别人就谋算你;你不肖,别人就欺负 你。” 从两段译文中可见除“不肖则欺”外,其余六句 均为描述人 间事与愿违之情状,唯有“不肖则欺” 似与之大不同,因“不肖则欺”是极为自然,符合事 实的。且依各家之注释,“合”、“成”、“廉”、“尊”、“有 为”、“贤”六词亦均为褒义,唯“不肖”为贬义,故余 疑此处释义有误,“不肖”处应为与其意义相反之 词,似麻为“不同”。《说文解字・肉部》:“肖,骨肉相 一10一 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日不肖也。”段玉裁在 此条下注日:“谓此人骨肉与彼人骨肉状儿略同 也。”可知“肖”又可引申为相像。各家似均将不肖释 为“不似其先故”,实则此处不肖应释为“与众不 同”,不合于世,乃会见欺。唯有如此释义,才合庄周 之本意。 3.奢日:“一之间,无敢设也。” 集释本第677页,郭注:“泊然抱一耳,非敢假设 以益事也。”成疏同郭注。 陈本第507页,引林希逸说:“‘一’,纯一,循自 然”;引陈寿昌说:“纯任自然,言此外别无方术”;又 引刘风苞说:“一听于民,不敢勉强。”陈彭应按语 为:“‘一之间’,对百姓而言,是纯任自然,不勉强索 取,听从民自动出钱出力:对自己而言,是使心灵达 到纯一无杂的状态,专注于造钟。” 曹本第294页译为“只能抱纯一之道.除此之 外不敢存有别的想法。” 各家注文均只解释“一”字,而未涉及“间”字, 意即除“一”之外,别无他法。余疑“间”字有误,统观 全段,“一之间”似为“仅有‘一’罢了”.故余疑“间”字 应为“耳”字,意为“罢了”。清段玉裁《说文解字・耳 部》:“耳,凡语云‘而已’者,急言之日耳。”可能因“间” 字与“耳”字古时字形相似,故导致传抄出现错误。 4.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 集释本第688页,郭注:“遭时得地。则申其长 枝,故虽古之善射,莫之能害。”成疏:“王长,犹自得 也。”释文引俞樾说:“郭注日。遭时得地,则申其长 枝,是读长为长短之长,然于本文之义殊为未合。司 马云,两枝相去长远也。则就树木言,义更非矣。此 当就猿而言,谓猿得桕梓豫章,则率其属居其上而 自为君长也,故日王长其间。《释文》:王,往况反; 长,丁亮反。颇得其读。”刘本也以俞樾之说为是。 陈本第516页,同成疏。释王长为“自得”,又引 福永光司说,“同旺涨,形容意气轩昂”。 曹本第300页,释为“王长其间。在其间称王称 长”。也同俞樾说。 余以为成疏为是,即应释为“自得”也。因庄子 是借腾猿来喻贫惫之士,而庄周又一向尊崇自然无 为之状态,腾猿在林中亦应是自由自在,故腾猿必 不应是称王称长于林中,此与庄周本意不合。且据 福永光司,“王长”通“旺涨”,有“意气轩昂”之意,也 类似于“自得”。故此处解释应以成疏为准。 5.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行”字,陈本作“心”字。陈本第(下转第20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又有利于 就如何教学提出了三个基本方法。即“理论与实际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责任感。又如.在 相结合的方法”、“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方法”、“理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评价问题上。作者 性表达与情感投入相结合的方法”。并指出了“教学 在书中也作出了独到的分析。针对仅从教育教学 有法。无定法”,要结合学生的“接受度”和自己的实 的结果上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片面性倾 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再如,针对对思想政治理论 向.提出必须站在教育教学的要素、过程和结果三 课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的“无用论”、“无关论”、“无 者相统一的高度.遵循着方向性、先进性、可行性 为论”、“外因论”等不正确的看法和态度,作者不仅 和激励性相一致的原则.用“情感标准”、“认知标 分析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提出 准”和“践行标准”来综合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了四种管理方法,即计划管理方法、过程管理方法、 育教学。这样的分析,既纠正了评价中的片面性, 质量管理方法和组织管理方法。等等。凡是涉及操 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 作性方面的问题.书中都有类似的具体说明。这样 实效性,等等。 的论述.既避免了研究中的“纸上谈兵”,又克服了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论述,既有规范性 研究中的“经验总结”的非理性倾向。 的一般说明.又有关于实践操作和注意事项的具体 房玫教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导论》,不 提示。如,在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课程 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我们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 的内涵之后.接着就指出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 课教育教学根本意义的认识,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 正确处理好的四大关系。即“统一要求与多样化的 课教育教学的研究,切实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马克 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教学大纲 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 与教科书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又如,在分析了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之后,接着 【责任编辑汪才明】 (上接第10页)526页说:…心’,原作‘行’,根据《韩 行为中体现“自贤”,且“自贤之行”亦不合情理,如 非子・说林上》改。作‘心’于义为优。” 何行“自贤”。故此处当为“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集释本第700页,成疏:“夫种德立行而去自贤 轻物之心者,何往而不得爱重哉!故门人记之云 【参考文献】 耳。” 刘文典之《庄子补正》第638页亦引奚侗说: 【1】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韩非子・说林》上篇:‘自贤之行,行作心,当从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之”’。其案语为:“奚说是也。疏:‘夫种德立行而去 【3儆玉裁.说文解字注【^I】.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自贤轻物之心者’,是成本字正作心,是其墒证。《御 [4]郭庆藩.庄子集释 】.北京:中华书局,1961. 览)--百八十二引引已误,《列子・黄帝》篇误与《庄 【5】刘文典.庄子补正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子》同。” 【6】许慎.说文解字【^I】.北京:中华书局,1963. 余以为当从刘说。因自贤即“自以为贤”,而“自 【7]引得编纂处.庄子引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以为贤”一般指内心所想,非指行为,当为“自以为 【8】章太炎.庄子解故【A].章太炎全集・六[M】.上海:上海人民 贤”之心。奚侗已指出,成疏有“自贤轻物之心”,可 出版社.1986. 知成本所见为“自贤之心”。既已“行贤”,则无须在 【责任编辑曹小云】 一2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