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
来源:99网
2010年第8期 总第177期 THE SILK R0AD 盘绸三踢 文化论坛。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 王红茹 (陕西党校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丝绸之路自开通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和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人民友好往来的重 要商贸通道。这种以经济为中心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不仅丰富了丝绸之路沿线各个民族、国家的物质生活,还对 沿线地区、民族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物质传播;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034—03 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文化交流和意义,首推中国文 特别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 化的外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特别是以丝绸为代表的 造纸术、印刷术的传人,促进了西方国家教育的普及 包括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国文化对世界文 化,对当时欧洲的宗教、政治,以至资本主义的建立、 化发展的影响。其次是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流和民族大 思想文化的交流及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西方 融合产生的影响。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对整个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 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它是一条横贯亚洲、连 会的进步、近现代文明的出现与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接欧亚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使西方实现了向现代文明的跨越。 这条通往西方的国际通道。打通了中国文化首次 (二)物质方面互通有无及其文化意义 外传的道路,将沿途的各个国家联系起来,把古老的 丝绸之路为中亚、欧洲地区带去了中国先进的冶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 铁技术,为中亚带去了先进的水利灌溉技术。冶铁技 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连结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 术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民族融合及各民族的广泛交流, 流与发展 而其最大的意义是对生产力的促进和提高。 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铁器和冶铁技术便沿着 一、物质文化的交流及其意义 丝绸之路经由地区传人中亚,铁器的使用作为社 (一)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的意义 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社会生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优秀且丰富多样的文 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了手工 化遗产,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东方与西方,中国先 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为西方商品经济的出现及发 进的文明源源不断地传人西方.在不同层面都产生了 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水利灌溉技术是在汉代西 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所 传的.水利技术传人中亚后,改变了该地区的旧有面 以。丝绸之路不仅丰富了沿途各个国家的物质生活, 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灌溉农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 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丝绸之路在物质交流的基础 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中国的医学也随着丝绸之路 上.还把我国当时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传人西方国 传人了阿拉伯,公元8世纪,中医诊脉这一诊断手法 家。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的四大发明——指 传人阿拉伯地区。l6世纪后期至l7世纪初期。欧洲 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就是通过丝绸之路 人利马窦、汤若望等人来华,将《本草纲目》翻译、介绍 传向世界各地的。四大发明的西传对整个人类社会, 到欧洲,东西方医学的会通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是隶属于中国城科委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的一个非营利性学术机构。致力于研究、弘扬丝路 文化。提供学术交流和城市宣传平台。本文作者王红茹为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34^《 li 汉朝初通西域,中国除了丝绸之外,还有漆器和铁器 等输出;唐朝时,瓷器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输出物 产;宋元时期,瓷器外销十分多,同时,茶叶也成为重 和传播中心。丝绸之路带给中国的还有景教和袄教、 摩尼教等。宗教蕴藏着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佛教的东 来,给中原固有文化以很大的冲击。中国古代文化正 是因为与佛教相遇.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说佛 教是丝绸之路带给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礼物.而佛教对 要的输出品。此外,如黄连、肉桂、生姜、土伏苓等中药 原料,以及无患子、桑树、马鞍、铜合金等,在不同时期 以各种途径西传。 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层面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 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也经由丝绸之路传人 影响。佛教、儒教、道教成为几千年来对中国文化发展 中国。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一些中原没有的物种,其 有很大影响的思想流派。 中以葡萄、曹荷最为知名,还有安石榴、黄蓝等。此外, 当时还出现了许多带有“胡”字的农作物,如胡麻、胡 桃、胡豆、胡椒、胡瓜、胡蒜等,都是从西域传人的,这 些称呼一直延续到今天。从西域传来的香料也很多, 如阿拉伯的乳香,索马里的芦荟、苏合香、安息香,北 非的迷迭香,东非的紫植等。这些香料多采用成品方 式运人中国,滋润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许多香料 在当时被作为药物使用。同时,玉米、占城稻、花生、向 日葵、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传人中原,丰富了农作物 的品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华夏民族的饮食结 构。另外,大批珍禽异兽从西域和中亚输入中国,促进 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汉武帝时, 张骞通西域“得乌孙马好”,后来“得大宛汗血马,益 壮”,“名大宛马日‘天马夕云”。据记载:“条支出师子、 犀牛、孔雀、大雀,其卵如交。和帝永元十三年(101), 安息(今伊朗1王满屈献师子、大鸟,世谓之“安息雀。” “永元六年(94),郡徽外敦忍乙王莫延慕,遣使译献犀 牛、大象。”许多稀有动物也随朝贡而传人中原,在很 大意义上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二、文化思想的交流及其意义 (一)佛教的传入 沿丝绸之路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佛洞,这 些石窟无一不是在丝绸之路上开凿的,与外来文化联 系紧密,并且其中多有反映丝路贸易往来的内容。这 些石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文化 交流所起的作用。不同信仰的信徒们的出游带动了主 神灵的相互往来,佛教由西域传到中土,道教也随着 长春真人的西行在西域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不同社 会、不同文明的思想如潮涌一般互相交流。丝绸之路 的开辟使得西方、南亚等地的宗教得以传入中国。西 汉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人天山以南及河西走廊一 带,西域及河西高僧辈出,传教译经盛极一时,修寺凿 窟成风,龟兹、高昌、敦煌、凉州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 (二)儒家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在佛教传人的过程中,中国本土文化思想、儒家 思想也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传播。并给当时的东南亚文 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儒家思想与教、佛教和伊斯 兰教齐名。明中叶以前,由于中国的经济、科技、文教 的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治 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 道、和谐、中庸之道,辐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 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 而且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早在明朝初 年,朝鲜就已创设成均馆,祭孔于文庙,促进了文化、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及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理论体 系和思想内涵的精粹之处,自有超越地域和时代、为 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客观需要的价值和成分.值得我们 吸取和发扬光大。 三、文化习俗的相互融合及其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民族融合的 道路。在这条商贸通道上,人们交流的不只是商品、思 想。还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艺术等各种民族文化。成批 的遣唐使和留学生来自海外,又分散向四面八方,进 行文化交流。西域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 人中原,大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不论是艺术种 类、艺术形式还是艺术思想,对中原文化都有所影响。 西来的文化艺术与中国固有的本土艺术相结合,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音乐与舞蹈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的音乐艺术以主流的 形式传人西域各国,西域文化也大量进入中原,西域 的各种琵琶如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和钱等乐器在公元 4世纪传人中国。“舞四夷之乐”,始于张骞通西域。西 l || K醚9Ai 35 域音乐传人中国,主要有乐曲、乐器、音乐家等多种方 人中国。杂技在中国自有悠久的历史,在吸收了西域 式。西方音乐参与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系统的构建,对 的杂技后,更加丰富多彩,丰富了人民的13常生活。 唐朝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 (四)绘画和研究艺术 舞蹈开始进人中原,一度成为人们喜欢的音乐形式。 随着佛教传人中国。西域艺术通过佛教艺术也在 (二)丝绸与服饰 中国开花结果,佛教的石窟、造像、壁画等,都充分地 从西汉开始,中国的丝绸就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 反映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敦煌、云岗、龙门麦 的商品。丝绸作为一种生活品或艺术品为西方社会带 积山等石窟所表现的佛教艺术都有外来文化艺术的 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风格。这些艺术主要源于印度的佛教艺术,同时,也有 在当时,它不仅提高了东南亚地区人民的文明程度, 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到唐代时期,波斯文化开始影 而且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各地区、 响中原文化。西域绘画技法的传人,促中国绘画进入 各民族文明的进步。与此伴随的养蚕技术和纺织技术 了一个新的时期。 也成为中华民族对全世界的主要贡献之一。早在战国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 时期,赵武灵王就“变俗胡服,习骑射”,丝绸之路开通 流,通过交流,大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发 以后,中西方各民族往来日益频繁,服装交流的局面 展,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丝 也因此形成。隋唐宫廷一度盛行西域服饰。 绸之路上的交流,为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做出了贡 (三)诗歌和戏曲 献,也为近现代社会的文明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 在诗歌方面,唐朝许多边塞诗人的诗歌至今仍在 外文化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今天中国文化走 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广为传颂。唐朝文化大多通过丝绸 向世界,世界文化交流出现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壮 之路流传至东南亚各国,甚至流传到西方各国,尤其 观的历史背景下,探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意义更耐 是东亚,唐代文化奠定了它全部文化日后发展的基 人寻味。如何让丝绸之路重放光彩。是我们应该思考 础。吐蕃的《四部医典》,代表了少数民族医学对汉文 的重大课题 化的丰富。西方的百戏就是各种杂技,在汉代时期传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fJ1 [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中国社会科学,1986,(3). 书店.2001. [3]宋・范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海域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全面铺开 我国全部海域大规模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近日 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结合第三 将全面铺开.这是2010年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 次全国文物普查.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11个沿海省市 组成部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从2007年底开始, 和南海诸岛海域以及安徽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江西鄱阳 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最重 湖流域的水下文化遗产普查。2010年,海南、广东、山东 要的内容。目前,全国范围内田野考古的普查项目已接 等省水下考古部门将对我国海域进行大规模的水下考古 近尾声,水下遗产成为2010年的普查工作重点。 调查和发掘。“南澳I号”等重要古船的水下考古发掘和 国家文物局一直将沿海水下文物调查作为水下考 文物保护、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和研究、南海水下文化遗 古工作的重点,目前已发现100余处水下文物点,其中 产保护等将成为国家重点项目。 海南省的北礁沉船遗址、西沙甘泉岛遗址已由公 36 曩J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