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选修课

选修课

来源:99网


大学生面对选修课如何是好

(学生记者 马艳)新学期如期而至,各大高校选课也随之提上教学进程,开学的第五周,选修课也正式开课了。学生们纷纷涌入选课,选修课究竟是怎样的景象。

“抢课”上选修,课上出现另一番景象

选修课选什么好呢?同学们众说纷纭。在职院有着这样一些状况,记者跟随调查发现,学生选择选修课大多有着不同目的,一:兴趣爱好选择。二:为挣学分而修。三:扩充课余生活。

但是在很多学生选择了选修之后却出现一些选而不修的情况,笔者不禁回忆起选修课上的情景:随着课程的继续,上课的人数也越来越少,即使去上课的学生也大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看小说,听音乐或者是窃窃私语。更有甚者,一学期只去上过两次课,第一节课去应付点名,最后一节课去交作业……我们费心费力地选出自己心仪的课程,却又不好好上,究竟是为什么呢?

选课当初甚至出现“抢课”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又是为何呢?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学生是兴趣爱好,为了扩充视野和知识前往选修, 但在不同目的下选修的学生纷纷表示,很多选修课实际上是个华而不实的课程,抱着希望去,满载失望而归,真正意义上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有些选修也只是作秀罢了,也有老师强调这门课程知识作为选修课程,言外之意就是:不必学习太多专业东西,能够用到实处的东西少之又少,一些影片或者自由活动轻轻松松得到选修学分,是很容易的。

因此选修课成了大多学生理所当然的必逃课,即使留下了一部分学生,很多学生学习

选修也带着应付的思想,做着和课堂无关的事情。

选修课为何选而不修?

“早知道这门课每天都是放录像,我就不选了,真是浪费时间。” 课程内容到底是什么,似乎也并不重要,同学们嘴里谈论更多的是“哪节课上课人比较多?”“哪节课老师不点名?”“哪个老师上课不点名叫人回答问题?”,大家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最终的学分上。对于选修课的懈怠状态,经常面临整个课堂变得像菜市场一样混乱的窘境。同学只是担心老师点名,影响自己的期末成绩。却要逼着自己来上这些自己并不喜欢的课程。这种两难的事情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

其实,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修”的过程都是其本质所在。对于所有注重选修课的学生来说,最浪漫最享受的莫过于选上了自己想选的课并从中感受到乐趣。然而,有些时候,学生面对的情况并非如此。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失望情绪来自于两方面:其一,没能选上中意的课程,但为了学分只好去上;其二,虽然选上了中意的课程,但一旦发现实际的授课内容与想像中的不同,心理上就会排斥,学习动力自然不足。除了学生自身的兴趣因素外,老师的授课内容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一些同学表示,现在不少课程的内容毫无新意,让人感觉枯燥、乏味,因而很难投入进去。在他们眼中,好的课程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授课老师能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选修课之所以选而不修的现象,是多方面的。学生、老师和学校之间需要沟通和互相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同学们对选修课的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上,更要缓解和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回忆选课当初

对于第一次接触选修课的学生而言,自己的兴趣和对整体课程名的主观感受无疑左右着选课的种类。

然而,很快同学们就会发现,选课远非自己想像的那样美好。“喜欢的课程选不上,选上的课程不喜欢”成了大家最常见的感叹。而之所以选不上,主要是因为受到学校资源的。每门课程都有人数,一旦人数超编,一部分学生就会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就选择了一些不喜欢的课程,占着名额也不去上课。

采访中记者发现,最初选课时,学生大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但在经历了几次选课后,一些学生开始倾向于“修完学分”和“是否好过”,其浪漫色彩逐渐减弱而现实色彩逐渐增强。也有同学表示,兴趣始终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我对某门课程感兴趣,即使考试很难过关,我也会选择。”

学生心中的对此选修课又是怎样的印象呢?

40%的受访者认为选修课的实用性价值不高,学不学对自己就业帮助都不大。有老师认为现在部分学生仍然以相貌和讲话幽默来判断老师讲课的优劣,另外部分学生的功利性太强,总想通过选修课学到一些最实际的东西,比如PS、Flash等计算机课程就很受欢迎,他们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人文知识素养的学习和积累,即便有些学生选上了,也是走过场,交上作业,得到学分完事。

45%的受访者认为,学校选修课制度有待改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总是与自己失之交臂,只好选一些不感兴趣的课程以敷衍了事。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负责教务工作的老师,

他解释说,全校选修课数量有限,学生数量庞大,可谓“僧多粥少”,对于一些热门课程,同学们极易扎堆儿,每一门课程都有课容量,一旦人数超过课容量就需要参加公平抽签,这样就会有一些课程被刷下。另外,他建议同学在选好课程后就应该好好学习,毕竟技多不压人,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学校里面多学习一些知识,对求职就业将很有帮助。

怎样才能师生共进退,选修课上其乐融融

一系列的反映,很显然,认真将选修作为一门 “正课”对待的学生不占少数,但还有大多部分学生都是怎样的态度面对选修?那么如何让选修真正走进我们 “正课”课堂呢?

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位选修老师,看看这位老师对选修课是怎样的见解:“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舒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和人文素养。对于选修课,我们既不能当着必修课来对待,也不能当着课外读物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转变自身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对学生们在选修课上的一些表现,老师表示学生们在正确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上可能产生误区,很多学生没有把选修课程当做真正的课程来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导致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画面,学生应该认真对待选修,切勿茫然投其所好,师生配合才能达到课堂融洽的气氛” 。但也不质疑一些学生的确很认真,老师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上课的时候更加有信心去上。

如何才能达到选修的目的,显然,要想上好选修课,使选修课的效果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如何对待选修课?选修课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对专业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对待选修课,应该怎样做呢?

认识到选修其实用的价值,努力把对选修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停留在浅层了解的现象。

大学生对待选修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兴致较高,认为选修课可以开眼界,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选修课的学习要求不严,大学生较少产生逆反心理。但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毕竟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学习真正很投入的不多。学习目的较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既不消极也不太积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认识能力也较少充分发挥。

因此,大学新生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不要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上,应像重视必修课一样重视选修课,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学生应提高自制力。上好选修课不仅能拓宽视野,拓展知识与技能,也是尊师的一种最起码的表现。此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型人才,认真上好每门选修课,我们可以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增加就业砝码。或许部分专业不理想的学生还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确定日后的发展方向,这样选修课的作用也就充分凸显了,相反,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学不到任何有益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