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轼写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背景

苏轼写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背景

来源:99网
苏轼写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背景

苏轼的《6月27日望湖楼醉书》是他在北宋政治生涯低谷时创作的一篇诗文,也是他人生波澜起伏中的一次情感宣泄。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篇诗文的写作背景,我们需要从苏轼的生平和历史背景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阐述苏轼的生平。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画家。他的文学才华出众,尤以散文和词为盛。在他的文字中,既有狂放豪放的个性,又有细腻深邃的感悟,独特的风格对后人影响深远。然而,苏轼的人生历程并不一帆风顺。他因参与王安石变法而遭到贬谪,几经调动,最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在这段贬谪的岁月中,苏轼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挫折,但也更加关注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真实。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以酒来消愁,以诗来释放内心的痛苦。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苏轼在创作《6月27日望湖楼醉书》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北宋政治封建制度在此时已经相对稳定,但社会经济却面临严重的危机。这个时期正是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苏轼

本人也饱受政治斗争和贬谪之苦,他多次被贬为地方,尤以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变法期间最为典型。这一变法措施的实施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了以反对派和士人集体为主的动荡局势。苏轼作为变法的支持者之一,不仅被贬谪,还被削去官职。他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选择了酒醉来忘记痛苦,同时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犀利批判。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在黄州贬谪期间创作的,这时正值夏季酷热的六月,苏轼心情低落,孤独无助。他在黄州的贬谪生活中,无法摆脱政治纷争和痛苦,他觉得自己像是一只伤痕累累的鸟,被困在了笼子里,无法翱翔于天空之上。他写道:“我因受政令困官,贬爱惜銮舆。”这种无奈和沮丧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郁愤。

在六月的夜晚,苏轼独自站在望湖楼上,环顾四周,心情沉重。而面前的湖泊景色却美丽而闲适,仿佛与自己的心境截然相反。湖光山色和酒的作用让苏轼陶醉其中,渐渐地逐渐忘却了痛苦与苦闷。他恍若隔世地描述了湖光山色,对自然美景的感受表达出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对心灵的渴望。

苏轼在写作《6月27日望湖楼醉书》时,以自然景色的美丽来对比自己的苦闷和困境,表达出对逆境的无奈和对逃离现实的渴求。同时,他也通过湖光山色的描绘,突出了自然与人的心灵的交融,意味着欣赏自然景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疗愈内心的创伤。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内心的转变,有效地宣泄了苏轼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表达了他对逆境的勇敢面对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总结来说,《6月27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在政治贬谪和生活低谷期间创作的一篇诗文,反映了他对逆境的无奈和对自然美的渴望。通过描绘湖光山色和描述自己的苦闷,苏轼在这篇诗文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抱怨和对心灵的渴望,使得这篇作品在艺术构思和情感表达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