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 王聪生 邮编:037400
摘要:学困生学习科学的成绩问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家长、教师以及全社会都十分关注,而且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大都效果一般,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一线教学实践和现代教育理论,具有针对性做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适合这类学生的教学措施,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学困生 学习成绩 对策
对提高基础较扎实学生的学习成绩,同仁们的做法比较好,也比较多,但对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及的比较少,探讨的也不很多,本文是笔者依据学困生群体的具体情况,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并结合自己多年来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对学困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成绩问题做一些探讨,力争有个眉目,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为了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笔者对某市某一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做了整体调查,想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以利于准确应对。
1、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我们也做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表现,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少
1
得可怜,只能占到总人数的13%,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随着探究进程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够持续的人数呈强势递减。说明学生的问题存在于探究过程的不同阶段,这些受阻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我们给予帮助,才能完成探究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了使情况更清晰,我们还需要对受阻于不同阶段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利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措施。
某中职学校学生课堂教学情况调查〖3〗
项目 参加教学活动人数 对刺激有反应人数 对动手活动感兴趣人数 能够明确问题的人数 能够提出假设的人数 能够推演假设的人数 能够验证假设的人数 2010--2012级 639 578 540 383 218 132 124 占总人数% 66 60 56 40 22 14 13 备注 总人数为969人 (1)在思维过程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人的心智往往不喜欢不愉快的事实,对于特别令人烦恼的事实,就避而不顾。”〖4〗面对情境有三种选择,第一积极思维,第二避而远之,第三幻想用金钱或别的手段得到结果。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选择第二种,避而远之,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使其积极思维,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在积极思维,但没有结果,这部分学生的情况需要仔细分析其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遇到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
对于避而远之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是学生对刺激物毫无反应,说明刺激物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是距离较远,无法反应,需要调整刺激物所处的范围,使其处于“最近发展区”。
2
全校学生几乎三分之一的学生处于这种情况。
对于有积极思维但没有结果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本来观察是对情境的检查,对一些同学来说情境比较复杂,学生观察只能是雾里看花,无法形成有序的有目的的观察,也就无法形成事实;有一些同学虽然进行了观察,但得到的事实和材料,推演不出观念,而且与预期的结果没有丝毫瓜葛;也有一些同学通过观察感觉到了问题、困难,而这些问题和困难只是简单的堆砌,对问题和困难无法形成一个问题链,或困难链;有一些同学也能明确问题,但无法用自己观察和记忆中的材料和事实提出假设,也许自己观察以及记忆中的材料与问题不能形成对应关系;对推演假设和验证假设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主要是由于归纳处理材料和事实的能力还很不够,知识的宽泛程度还达不到进一步推演和验证的能力。
(2)在沟通过程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沟通无内容。提供的情境不能刺激学生,呈现情境后学生毫无反应,沟通只能是题外话,无实质性内容。对呈现的刺激物无反应,思维没有出现迷惑、困难、杂乱的情境,在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假设、推演、验证等环节也不可能有具体内容,沟通自然就与呈现的刺激物无关,其实质就是沟通无内容。
沟通力。有一些同学虽然进入了思维过程,开始积极思维,也不同程度地处于思维的各个不同阶段,也有所思所想,但在沟通的过程中,表现的十分不积极,不能表达出自己的快乐和忧愁,不能表达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有时沟通的欲望很强,涨的满脸通红,
3
但就是说不出话来,整个过程表现出沟通能力低下。
(3)原因
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先决技能没有掌握,即处于低端的程序性知识掌握的不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现的较差,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表现的较差;学习动力小、学习兴趣低;听讲读写算等综合能力较低。 二、对策
1、激发学习动力 增强学习兴趣
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要具有强大的动力。习得知识同样需要动力,动力的强弱也会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学习动力来自何处?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但还是有规律可循。一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理想的建立与学生学习成绩成正相关。我们关注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可以用胸无大志来概括,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其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规划近期目标,将近期规划同远大理想相联系,在实现近期规划的同时趋近远大理想。我们可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讨论会、演讲比赛,有关科学发展前沿方面的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人生目标。在树立理想的过程中有时会反复、有时会模糊,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要将理想同日常的学习联系起来,同日常行为习惯联系起来,同报效祖国,感恩家庭联系起来,同回报学校、老师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使
4
空洞的说教变的有实在意义,无形变有形。
态度的形成需要有榜样的引领,通过榜样可以使其得到感染,使其态度发生改变。这就是运用模仿的方法改变态度,加涅认为:“运用模仿的方法是普遍适用于态度学习的,而且可能是最好的方法”。〖5〗我们关注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一般比较冷淡,这也就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为此需要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尽可能找那些学习刻苦勤奋的同学作为他们学习的伙伴,使其受到感染,改变对待学习的态度,由原来的冷淡变成主动、积极、热衷。也可以不断介绍古今中外名家对待学习态度的例子,使学生将他们作为榜样时刻鞭策自己,使其在改变学习态度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精神和力量,用这种精神和力量来不断地追求学习的进步。
排除学生家庭中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比如家庭成员中的关系问题,我们关注的这些学生,其家庭成员比较特殊,有的是离异家庭,有的是单亲家庭,适当调整这些家庭成员的关系,可以使这些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再比如经济状况问题,这些学生一大部分是处于贫困家庭,经济问题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对其进行经济方面的帮助,使其解除后顾之忧,激发学习动力。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不断进行学习情况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评价是几乎所有领域都进行的工作,其功能存在于很多方面,激励功能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我们关注的学生,由于受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对学习科学存在懈怠问题,激励学习动力是当务之急,
5
因此,需要我们将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不时地抓住评价机会,进行有效的、积极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焕发出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解决学习科学动力不足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切身体会到学习的进步,激发内驱力。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可以解决丧失信心的问题。我们关注的学生,一般缺乏信心,需要解决信心缺失的问题,增强信心是每一个学生的首要任务,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办法就是使其自身体会到自己的进步,自己能行,别的同学能够办到的事自己也能办到,这样可以激发真正的内驱力,焕发出无穷的学习动力,解决缺乏信心的问题。布鲁纳认为“由于使用材料、发现规律进行推断等等而给予的奖励,对活动来说是内在的。奖励很可能超越了好奇心的满足。”〖6〗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这一规律,使学生增强信心激发内驱力。
“学习动机在旁观年纪必须防止被动状态,必须尽可能建立在唤起对所要学习的东西的兴趣的基础上,它的表现必须保持广泛性和多样性。”〖7〗这就充分说明培养兴趣的重要性。人之初都对整个世界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探求未知的欲望,但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一部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探求未知的欲望慢慢衰减了,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研究的学生群体。就一般人而言没有这种兴趣,就有那种兴趣,我们关注的学生群体,学习科学知识学的兴趣被抹杀了,但对于网络、游戏的兴趣十分惊人,经常沉溺于网络和游戏而不能自拔。因此,在培养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同时,需要淡化对网络和游戏的兴趣,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尽可能和
6
身边的物和生活中的事相联系,使其产生兴趣,同时使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困惑,使其产生好奇心,在解决困惑的过程中享受喜悦,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学习网络游戏的呈现方式,可以借助计算机这一平台开展科学教学,可以借鉴网络游戏中图像清晰、视觉效果华丽、音效逼真,感受直观刺激的一些特点,也可以借鉴网络游戏中节奏紧张、条件更迭、升级得分的成就模式的特点,也可以借鉴网络游戏中角色扮演,以网络为平台与老师同学互访网站进行必要的沟通和讨论,这些极具吸引力的方法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不仅满足了学生留恋网络的心理需求,而且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心理疏导可以激发学习动力,我们关注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饱受了白眼和鄙视,讽刺和挖苦,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信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形成远比同龄人多的心理障碍,如交往中的诚信问题、自卑心理问题、缺乏信心问题、瞧不起自己问题、青春期问题等。为此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前做必要的心理疏导,早识别、早解决,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介绍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这样可以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使其有与其他同龄人一样的信心和勇气,成为阳光青年,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参与到一切教学活动中来。
2、培养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
没有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不会有知识的产生,人的思维活动又是建立在相应知识层面上的,知识越多思维活动的水平就越高,思
7
维水平越高,知识的增长就会越快。我们物理知识和思维有同样的规律,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等能力,有了足够的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抽象思维的能力。我们关注的学生群体形象思维比较单薄,抽象思维就更差了。因此必须加大对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力度,逐步提升抽象思维能力。为此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抽象思维方面的训练。在直观教学过程中,贯彻“自主”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的方法,在抽象思维的训练中,仅仅靠“自主”可能有时会变成“自由”,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尽到一个“助产婆”的作用。比如增大练习量,在增加他们认知程度的同时,实现知识的迁移,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也需要逐步培养。我们物理学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这种群体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差,需要从较低的逻辑思维能力处着手,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示一些逻辑结构,不厌其烦地详细展示逻辑过程,一步、一步地分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展示,逐步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为提升学习能力服务。
直觉思维(顿悟)有个性差异和个性倾向性,但后天的习得也是顿悟的基础。布鲁纳认为“结构的理解能使学生从中提高他直觉地处
8
理问题的效果”。〖8〗就是说没有对直觉内容及其关系的熟悉就不可能产生应有的直觉。有人认为学习好的同学才有直觉,学习比较差的同学就没有直觉,其实不是这样,直觉在同学中普遍存在,只不过是直觉的范畴和层次不同而已。因此,为了提高直觉的层次,扩大顿悟的范畴,需要对直觉的内容及其关系进行必要的熟悉,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熟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在这一问题上产生直觉,以及提高直觉的层次。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对直觉产生正相关。布鲁纳认为“经常应用一般的启发规则,肯定是对直觉思维思维支持”〖9〗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发展。
自主学习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学习方法,我们关注的学生群体基本上不能自主学习。由于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没有被老师认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吹残,自主学习能力差实属必然,为此需要在二个方面进行做文章,培养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有自觉性,有了自觉性就会锻炼能力,有了能力会反哺自觉性。一般我们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有了机会才能谈自觉性和能力问题;其次要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按照思维过程和思维的发展规律进行训练,首先是营造环境、给予刺激、产生反应、感觉困惑,其次明确问题和困难的存在,再次要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办法,第四要引导学生推演和验证这种假设。这种一步一步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产生,自觉性就会增强,
9
学习能力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关注的学生群体不仅缺乏智慧技能,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也很差,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阅读理解能力,就不可能有学习能力,因此在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同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有相当水平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在一定范围内扫除阅读理解方面的障碍,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期实现学习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3、解决先决技能问题
先决技能是终点技能的基础,没有对先决技能的娴熟,就没有终点技能的掌握。加涅认为:“对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条件最重要的内部条件是对先决技能的回忆”。〖10〗我们关注的学生群体,智慧技能起点低,只能回忆起层次很低的技能,因此必须从低起点做起,使各级使能技能达到娴熟的程度,才能随时回忆起先决技能,才能对终点技能进行教学,先决技能如果出现缺位,谈何终点技能。
调查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从而确定教学起点,以此来进行教学,这是一般教学设计的常规。我们关注的学生群体掌握的技能与规定的教学目标有较大的距离,为此,不仅要认真调查了解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合理调整教学目标,以此来确定终点技能,做到量力而行,不能一味地用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来确定终点技能,这样可能会造成教学目标的无法达成。也就是说我们要必须做到“三低”,即:“放低对学生的要求,放慢教学进度,放下自己的架子”,实现了这样的整体要求,学生就会有很大进步。如在进行“全电路欧姆定律”
10
的教学时,学生还没有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甚至有一些同学还没有掌握“通分”这样的数学技能,很显然既定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确定教学起点,调整教学目标,切实解决先决技能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节次情况也不同,在调查先决技能时不能仅调查一次,每上一节课、每上一个单元的课要对本节课、本单元所用的先决技能掌握情况做必要的调查,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手到病除。
4、制定适合这种学生群体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和选择教学事件
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这种群体的学生适用于直观教学为主的教学法,但也要在应用直观教学法的过程中,在习得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逐步减少直观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促使抽象思维逐步提升;由于物理学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的特点,适用于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是为教学模式服务的,教学模式依赖于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我们选择分组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可以为交流和沟通提供一个平台,为自主学习提供一些机会。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条件、教学模式、学生情况、教学设施设备等变量设计,要根据这些变量选择教学事件,满足学生习得的需要。
重点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问题,在一个思维过程中
11
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使其完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解决刺激物强度的问题,由于多年来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对物理知识感到漠视,因此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这一因素,刺激物的选择要有震撼力,用多种呈现方式反复刺激,加大情境对学生的刺激强度,增大吸引力,迫使其做出反应。“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人不会无故思维,思维也不会凭空而起。„„实际经验的情境的性质,引起探究和反省。”〖11〗用媒体等其他刺激的方法可能效果会差一些。因此,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直接的问题情境,比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积极思维,我们可以提供整套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仪器,让学生观测记录,进行必要的探究,总结质量、力和加速度的关系,这样做,对于我们关注的学生群体,要比用语言叙述要有意义的多。
进行观察的引导,一般学生面对给出的刺激物,在做出反应前,要进行必要的观察,形成暗示,而我们的学生没有观察的技能,不知怎么观察,从何观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必要的引导,要观察的地方很多,选择从什么地方观察,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观察,怎样进行观察,都要做一些示范和说明,“授人以渔”给学生一些启迪,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用牛顿管做自由落体实验时,有一些同学只是注意对抽气机、玻璃管,以及抽气的过程的观察,而不注意观察抽气前后管内金属快和羽毛的运动情况,这就不可能产生应有问题和困惑,因此特别需要老师作必要的引导,便于问题和困惑的产生。
12
一般我们给出的问题情境要直观、直接,要降低问题的难度,一目了然的问题,对于一些同学也存在困难,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进行必要的引导,指出问题的存在迫使其感到困惑。如上一个例子,老师要引导学生“比较”抽气前后牛顿管内金属块和羽毛的运动情况,不“比较”就不会发现问题,因此要引导“比较”。
帮助学生提出假设,就解决问题而言提出假设,需要一定的先决技能和占据一些资料,而我们的学生这些是很缺乏的,需要熟悉相关范围的先决技能和一些资料,我们需要做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使其做进一步熟悉、搜集、回忆,然后提出假设。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只靠学生提出假设可能很困难。如测量重力加速度,这一问题的出现,要构想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测量到什么数据,就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这些数据如何获得,采用什么方法和仪器等。
引导学生推演假设,在推演假设的过程中,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推演,一般学生是容易做到的,但对于我们的学生就比较困难,因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先决技能和一定的计算能力,而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这些先决技能和计算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做“镶嵌式”教学,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对一些缺乏的先决技能和计算能力做必要的补充和回忆,使其能够顺利进行推演。如上一个例子中,虽然测到了有关数据,但还是有一些同学不会计算,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和帮助等,有时还需要进行“镶嵌式”式教学。
帮助学生验证假设,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需要更为宽泛的知识
13
范畴,需要更为广阔的知识视野,我们的学生一般不具备这样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和知识范畴,做进一步的验证。布鲁纳认为“引导儿童探索对照物,儿童就更加可能按照一种方式去组织他们的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在需要发现的特定环境中有所发现。”〖12〗我们可以给学生提示验证的范围、提供验证的“模型”、提供一些塑材,使学生在适当的范围内“对照”“模型”对假设做进一步的验证。这一环节学生表现出渴望得出假设正确的心态,学生会自觉地投入到这一环节中。如学生对经过测量、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的结果,要做进一步的验证,就很有诱惑力。当然实验数据有时和理论数据有很大的出入,需要老师帮助查找原因,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5、沟通能力的提升问题
沟通能力问题是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障碍,沟通是学习的跳梁和纽带,通过沟通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同学之间相互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沟通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交流,这些都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如何提高沟通能力我们研究的比较少,如何提高我们所关注学生群体的沟通能力探究的更少。其实沟通能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文字能力,另一方面是口头表达的能力。我们关注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关物理学方面的,需要有物理学方面的词汇,物理学方面的逻辑关系,因此需要我们要求学生多做一些思考题,用文字表述一些物理过程,用文字表述一些物理情境,在表述的过程中就需要思考,需要考虑运用词汇的语境,这样就会提高运用物理词
14
汇的能力,当然沟通物理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第二给学提供沟通的平台,使其有机会进行在不同场合进行沟通,其沟通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可能第一次站起来沟通有困难,就坐下来沟通,第一次面对全班同学沟通有困难,就在小组进行沟通,这样进行几次沟通的效果就会显现。
6、解决教师对学生懈怠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历程中,教师刚开始会感到很烦,学生基础差,没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可能只会维持几天,没有探索教学规律的信心也会中途夭折,没有组织目标的制约可能不会长久坚持,因此解决教师问题也是解决我们所关注学生群体的重头戏。首先要给任务压担子;其次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教师要树立“生本”观念,自己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耕耘;再次要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可以改变教师的态度,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第四对做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1】赵惠玲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J】《现代阅读》2011年21期,44页
【2】赵祥麟 王承绪 编译 杜威 著 《杜威教育论著选》【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年1月
【3】皮连生等译 加涅 等著 《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9年11月
【4】皮连生等译 加涅 著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
1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09-1999-343号
【5】卢濬译 皮亚杰 著《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0年12月
【6】姜文闽 译 杜威 著 《我们怎样思维 经验与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1年3月
【7】施良方等译 泰勒 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1月
【8】邵瑞珍 张渭成 等译 布鲁纳著《布鲁纳教育论著选》
【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年12月
【9】邵瑞珍 译 布鲁纳 著《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
版社1982年6月
注:〖1〗由某市招办提供 〖2〗由某中职学校提供 〖3〗在某一中职学校调查所得
〖4〗引自 赵祥麟 王承绪 编译 《杜威教育论著选》【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年1月 第299页
〖5〗引自皮连生等译 加涅 著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09-1999-343号第238页
〖6〗引自邵瑞珍 张渭成 等译 布鲁纳著《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年12月第346页
〖7〗引自邵瑞珍 译 布鲁纳 著《教育过程》【M】文化教
16
育出版社1982年6月第页
〖8〗引自邵瑞珍 译 布鲁纳 著《教育过程》【M】文化教
育出版社1982年6月第73页
〖9〗引自邵瑞珍 译 布鲁纳 著《教育过程》【M】文化教
育出版社1982年6月第74页
〖10〗引自皮连生等译 加涅 著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09-1999-343号第66页
〖11〗引自 赵祥麟 王承绪 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年1月 第297页
〖12〗引自邵瑞珍 张渭成 等译 布鲁纳著《布鲁纳教育论
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年12月第350页
通讯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 邮编:037400
Emali:wcs727@yahoo.com.cn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Wang Congsheng Hunyuan Branch, Datong University, Hunyuan 037400, 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f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ities is
a weighty topic. Furthermore, Parents, teachers and the society are extremely concerned with it and have done some attempt. However the effect is quite general. Therefore, the author has conducted some targeted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years’teaching practice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ies. Finally, Several targeted
17
measures of teaching, suitable for this kind of students, were put forward for reader reference.
The key word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eaching quality ,
Countermeasures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