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96-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296-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99网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园艺、植保及农学类专业适用

编写 二00七年

1

《植物学》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植物学课程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植保、农学等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与生殖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形态、解剖、系统分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掌握有关实验(实习)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并初步认识植物在相关专业学习、实践中的作用,为学习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遗传学、植保等后续课程,从事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相关专业高级技术人才所必需的植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园林、园艺、植保及农学类专业中应用植物、养护植物及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德育及自然辩证法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与对自然的赏美情怀。

本课程教学主要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及分类四个方面内容,具体教学要求是:了解植物在自然界与专业学习中的作用;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方式;掌握植物组织的基本类型、主要功能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状况;掌握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种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发育过程;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基本类群及演化;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掌握常见植物科、属、种的识别特征;能够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能够熟练制作徒手切片、简易装片和压片;掌握生物绘图技术,能够形象绘制植物组织、器官的详图及简图;能够正确识别本地区常见的植物,特别是校园植物;掌握植物腊叶标本制作与鉴定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同时,注意介绍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三)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讲授、实验、实习三个环节,总计72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12学时,实习12学时,辅导课4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选用:

1、胡宝忠,胡国宣主编,《植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

2、徐汉卿主编,《植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1、李扬汉主编,《植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陆时万等编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方彦,何国生主编,《园林植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汪劲武编著,《怎样识别植物》,科学出版社,1983。 5、秦仁昌译,《植物学拉丁文》,科学出版社,1980。 6、颜启传主编,《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王枝荣主编,《中国农田杂草原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8、关雪莲,王丽主编,《植物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9、黄燕文主编,《植物学学习指导与题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五)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笔试:闭卷,占总成绩的60%。 实验(实习):占总成绩的3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二、学时分配表 章次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章名 绪论 植物细胞 植物组织 种子和幼苗 根 茎 叶 营养器官的变态 花 种子与果实的发育 植物的类群与演化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 课程辅导与复习 合计 学时 2 6 3 2 4 5 4 2 7 3 2 4 4 48 实验、实习名称 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徒手切片与生物绘图法 洋葱根尖压片与有丝观察 植物组织的观察 实习一、园林植物鉴赏与识别 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结构观察 植物生殖器官形态结构观察 实习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学时 2 2 2 2 6 2 2 6 24 3

三、大纲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明确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学习本门课的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了解植物学分科及其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并从中培养学生爱国家、爱科学、爱专业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初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生物界的分界系统;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难点:植物界的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1、生物界的划分及植物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植物学分科及其发展史,我国人民对植物学的贡献。 4、植物学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目的要求: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繁殖方式,理解形态与功能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正确理解细胞全能性;掌握分化与脱分化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

难点:原生质与原生质体、分化与脱分化及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有丝与减数的异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的概述

1、植物细胞的概念及其形状和大小。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1、原生质的组成。

2、原生质的性质与新陈代谢间的关系。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的概念。2、植物细胞的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主要细胞器的的结构与功能。 3、染色质、染色体及核小体的关系。

4

第四节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1、淀粉 2、蛋白质 3、油脂 4、晶体和硅体 5、单宁和色素 第五节 植物细胞的

1、无丝。 2、有丝及其变化。 3、减数的发生时期、特点及其意义。

第六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1、植物细胞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2、植物细胞的分化与脱分化。 3、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植物组织

目的要求:了解植物组织的类型及细胞学特征,掌握各类组织在植物体上的分布位置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维管束的构成及功能;理解细胞、组织和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植物器官的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六大植物组织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在植物体上的分布位置;维管束的构成、类型及功能。

难点:细胞的、生长、分化与组织器官产生的关系;相关概念的区别:导管与管胞、筛管与筛胞、简单组织与复合组织、无限维管束与有限维管束、裂生与溶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1、植物组织的概念。

2、植物组织的类型、特征和功能。 分生组织

发生: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第二节 复合组织与组织系统 1、复合组织与组织系统的概念。

2、维管束的概念及类型:无限维管束与有限维管束。 3、高等植物体内各种组织分布的规律。

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

目的要求: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能够说明种子各部分的作用;能够识别种子和幼苗的主要类型;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理解种子萌发相关知识在培育早苗、全苗、壮苗上的指导作用。

重点:种子的基本构造;幼苗的形成和类型;影响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

5

难点:种子的形成与结构;识别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种子的基本结构 1、种子的形态和构造。 第二节 种子的主要类型

1、有胚乳种子 2、无有胚乳种子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时的结构变化及幼苗的形成。 2、影响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 第四节 幼苗的类型

1、子叶出土幼苗 2、子叶留土幼苗

第四章 根

目的要求:掌握根系形成过程中形态和构造的变化;了解侧根、根瘤、菌根的形成及其意义;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利用显微镜能识别根的各部分构造。

重点:根尖的结构及其生长发育;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侧根的形成。 难点:细胞的几种方向;凯氏带的结构和功能;双子叶植物根的维管形成层的发生,活动及其结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 第二节 根与根系的类型

1、根的类型: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2、根系的种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和分布。 第三节 根的发育与结构

1、根尖及其分区,各区的特征和功能。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 3、禾本科植物的结构特点。

4、根的次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 第四节 侧根的发生 侧根的形成及其意义。 第五节 根瘤和菌根

第五章 茎

6

目的要求: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能够识别茎的各种形态类型和木材的三种切面;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茎的形态特征和分枝方式;芽的构造和类型;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难点:禾本科植物的分蘖;茎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活动及其结果;双子叶植物茎与单子叶植物根在初生结构上比较;髓射线、维管射线、年轮和木材三切面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 第二节 茎的形态特征和分枝方式

1、茎的基本形态和类型。 2、芽的构造和类型。 3、茎的生长习性。 4、茎的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第三节 茎尖分区 分生区、伸长区与成熟区。 第四节 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及其与根初生结构的比较。 2、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第五节 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及其形成: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年轮的形成,心材和边材。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周皮和树皮的概念。 2、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第六章 叶

目的要求:了解叶的结构功能和落叶过程;能够识别叶的各种形态类型;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了解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点;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及其生态适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叶的生态类型。 难点:单叶和复叶的识别;C3、C4植物的概念及其叶的结构特点;叶的结构与生态、功能间的关系;根茎过渡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 第二节 叶的形态

1、叶的组成及形状。禾本科植物叶的形态特点。 2、单叶与复叶,复叶和类型。 3、叶序,叶镶嵌。

7

第三节 叶的发育和叶的结构

1、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从叶的形态结构说明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2、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区别禾本科植物叶与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3、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 叶的生态类型

1、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2、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 第五节 落叶与离层

1、叶的寿命。常绿树和落叶树。 2、落叶的过程及其意义。

第七章 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及其变态

目的要求:理解植物体各营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了解根、茎、叶的变态,能够识别变态器官;了解营养繁殖的方式、意义;区别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 重点:营养器官的变态;。

难点:植物体各营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 根、茎、叶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第二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

1、根的变态 2、茎的变态 3、叶的变态 4、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

第三节 营养繁殖的方式及实践意义

第八章 花

目的要求: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其生殖过程;了解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全过程及其生理特性;理解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和受精的多重选择性。

重点:花的组成和花序的识别;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胚囊的发育与结构;异花传粉与双受精现象。

难点:雌蕊的类型、胎座的类型、子房的位置;禾本科植物穗的结构;花程式和花图式;花粉粒和胚囊的形成;被子植物受精的多重选择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花的组成

1、花的概念,花芽的分化。

2、花的组成和形态:花萼及其类型;花冠及其类型;雌、雄蕊及其类型;心皮的概念;子房的位置。

3、禾本科植物花的结构特点。 4、花与植株的性别,两性花与单性花。

8

4、花程式和花图式。 5、花序及其类型:有限花序与无限花序。 第二节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1、花药的发育和结构。 2、花粉粒的发育和结构。 3、雄配子体、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的概念。 第三节 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1、胚珠的发育和结构。 2、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3、雌配子体概念。 第四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1、开花及其习性。 2、传粉及其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和常异花传粉。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征。农业上对传粉规律的应用。

3、受精过程及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4、受精的选择性和多精入卵。

第九章 种子与果实的发育

目的要求:了解被子植物胚胎发育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类型果实的结构特征;了解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重点:受精后花各部分的变化;种子和果实的发育;果实的类型及识别。 难点:胚、胚乳和种皮的发育;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单性结实和无籽果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种子的发育

1、受精后花各部分的变化。 2、种子的形成:胚、胚乳和种皮的发育。 3、无融合生殖与多胚现象。 第二节 果实的发育与类型

1、果实的发育与结构。 2、果实的类型。 3、单性结实和无籽果实。 第三节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第十章 植物的类群与演化

目的要求: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了解植物的基本类群;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理解世代交替及植物界的演化规律;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

重点: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植物的基本类群;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的命名;植物界的演化规律;植物检索表的使用。

难点: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关系;种的概念;双名法及其意义;世代交替。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1、植物分类的方法和单位。 2、植物学名。 3、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第二节 植物的基本类群

1、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

9

2、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3、被子植物门和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4、世代交替。 第三节 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1、植物界进化年表和进化统树。 2、植物界的演化的一般规律。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

目的要求: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分类原则;掌握被子植物两纲的特征区别及其重点科属的特征,识别常见的代表植物;了解被子植物对动物界及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的重要作用;了解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主要学说和系统发育两大学派的观点。

重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分类常用名词术语的解释;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纲的主要特征及区别;被子植物主要科的识别特征,常见的代表植物的识别。

难点: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科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1、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就是依据进化的原则。 2、被子植物的原始性状和进化性状。 第二节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1、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纲的主要特征及区别。 2、结合地区生产和专业实际,选讲若干个科。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1、恩格勒系统 2、哈钦松系统 3、塔赫他间系统 4、克郎奎斯特系统

四、实验、实习大纲

(一)实验、实习的性质与任务

植物学实验、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相结合,而且也是学习后继课程和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本实验实习教学以基本技能训练和研究植物形态解剖方法、植物分类的方法为主线,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植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不仅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其工作和创新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1、加深学生对植物学理论和实验实习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品德和开拓创新的思想方法。

10

2、训练学生客观地对实验实习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4、学会书写实验、实习报告。

(三)实验、实习方式

方式一: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与步骤,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提交实验报告。 方式二:指导老师带队到校外实习,进行植物识别、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提交实习报告、调查报告或植物标本。

(四)实验、实习内容及时间分配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实验、实习名称 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徒手切片与生物绘图法 洋葱根尖压片与有丝观察 植物组织的观察 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结构观察 植物生殖器官形态结构观察 实习一、园林植物鉴赏与识别 实习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学时 2 2 2 2 2 2 6 6

实验内容

实验一: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和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维护;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简易装片制作方法;熟记显微镜的操作规程;初步了解植物细胞的主要构造。 实验用品:光学显微镜、植物学盒 实验材料:永久装片、洋葱 实验内容:

1、植物实验室规章和实验守则 2、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养

3、主要操作要点:取镜、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还镜。 4、简易装片制作:擦拭玻片、取材、装片。 5、制片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细胞。

11

实验二、徒手切片与生物绘图法

实验目的:掌握徒手切片与生物绘图的方法;进一步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简易装片制作;进一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实验用品:光学显微镜、植物学盒、刀片、培养皿 实验材料:白菜、红辣椒、马铃薯、花生籽 实验内容: 1、徒手切片操作。 2、生物绘图演示。

3、制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表皮细胞、气孔器、质体、纹孔、后含物等。

实验三、洋葱根尖压片与有丝观察

实验目的:练习制作压片及材料处理;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进一步练习生物绘图;熟练使用高倍镜。 实验用品:光学显微镜、植物学盒、培养皿、根尖离析液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洋葱根尖纵切片 实验内容: 1、洋葱根尖离析。 2、洋葱根尖染色。 3、洋葱根尖压片制作。 4、洋葱根尖有丝过程观察。

实验四、植物组织的观察

实验目的:认识植物各种组织的特征和分布;熟练装片制作和显微镜观察;继续练习生物绘图。

实验用品:光学显微镜、植物学盒、培养皿、染色液

实验材料:芹菜、苎麻、豆芽、小麦幼茎和叶、桔子、南瓜茎纵切片、南瓜茎横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 实验内容: 1、观察分生组织。

2、观察成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实验五、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目的: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初生构造的基本特征;了解侧根发生的部位及形成;掌握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次生结构;了解裸子植物茎木材三切面的结构特

12

点;掌握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了解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实验用品:光学显微镜 实验材料:根、茎、叶相关装片 实验内容: 1、根的结构观察。 2、茎的结构观察。 3、叶的结构观察。

实验六、植物生殖器官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目的:了解被子植物花的外部形态及各部分特点,学习解剖花以及使用花程式描述花的特点,了解花各部分内部结构,掌握不同发育时期花药、子房和胚珠的结构,了解花粉粒和胚珠的形成过程。 实验用品:光学显微镜、放大镜、植物学盒

实验材料:百合花、菊花、蚕豆花(或洋槐花、紫藤花) 、百合花药和子房横切片、荠菜胚纵切片。 实验内容:

1、花的形态和结构观察:解剖花并写出花程式。

2、花药的发育与花药囊壁结构的变化:观察百合老幼两种花药横切面。 3、雌蕊、子房与胚珠的形态结构:观察百合子房横切面及胚珠的形态结构。 4、荠菜胚的发育与结构观察。

实习内容

实习一、园林植物鉴赏与识别

实习目的:明确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及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主要科的形态特征,认识一定数量的园林植物;区别松、杉、柏,了解裸子植物在园林布局中的运用;学会利用工具书及植物检索表鉴定植物;学会书写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实习用品:放大镜、数码相机、园林植物原色图鉴、植物检索表 实习场所:植物园、盆景园、花木市场及周边公园 实习内容:

1、园林植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2、常见园林植物的鉴赏与识别。 3、利用工具书检索植物。

13

4、见习园林植物在园林布局中的运用。 5、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的撰写。

实习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实习目的:学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掌握被子植物主要科的识别特征,认识一定数量的与专业相关的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群落与生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练植物检索表的使用。

实习用品:植物学盒、采集铲、枝剪、标本夹、采集箱、放大镜、折尺、台纸、吸水纸、采集记录卡、采集号牌、标本签、针线、数码相机。 实习场所:周边及森林公园 实习内容:

1、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及植物各大类群的识别特征、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科。 2、植物标本的采集,并观察植物群落与生境之间的关系。 3、植物标本的整理和压制。 4、植物标本的装订。

5、植物标本的检索和标本签的填写。 6、植物标本鉴定、消毒和保存。

7、每位同学制作2-3份合格标本,并提交实习报告。

课外科技活动选做实验

实习一、校园植物观察

实习目的:了解种子植物的基本形态及其多样性,提高对植物学习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观察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初步了解各种植物名称、用途、生长习性以及有关根茎叶花果等方面的形态学术语。

实习建议:本项活动可在学生初学植物学课程时开展,以培养同学学习植物学的兴趣。本项活动宜在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的带领辅导下进行。

实习二、野生资源植物的识别和简易测定法

实习目的:广泛利用野生资源植物,可以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特别对改变山区面貌,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实习内容:

14

1、野生油脂植物的识别及测定。 2、野生纤维植物的识别及测定。 3、野生淀粉植物的识别及测定。 4、野生栲胶植物的识别及测定。 5、野生橡胶植物的识别及测定。 6、药用植物的识别及测定。 7、树脂植物的识别及测定。

实习建议:对家乡野生植物进行识别和测定。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