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04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斫.
( ) 垤.( ) 僇.
人( ) 惴栗..
( )( ) 衽.席( ) 箕.
踞( ) 攒蹙..( )( ) 颢.气( ) 颓.
然( ) 培. ( )( ) 冥.合( ) 榛.莽( ) 【答案】 zhuó dié lù zhuì lì rèn jī cuán cù hàomínɡ zhē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自余为僇人 ( ) (2)梦亦同趣
( )
【答案】 (1)“僇”同“戮”,刑辱 (2)“趣”同“趋”,往,赴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回溪
(1)穷穷
. 穷山之高而止 .
而不知其所穷.
知西山之怪特
(2)始而未始
. 始指异之 .
游于是乎始.
(3)为自余为
.僇人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故为.之文以志
州,恒惴栗 (4)是居是
.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
惟命是.
从
第 2 页
tuí pǒu lǒu
第 3 页
远处 (9)数词作名词 一体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攒蹙累积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层层增加,聚集。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接着,表承接。 (4)颓然就醉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5)游于是乎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答案】 (1)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指示代词,这。 (2)重叠、积压。 (3)这以后。 (4)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 (5)从此。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岁,元和四年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为之文以志。 (4)因坐法华西亭。
( )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 这年,是元和四年。 (2)定语后置句、被动句 因此认为只要是永州的有奇特景致的山水,都被我游览过了。 (3)省略句 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把(它)记下来。 (4)省略句 由于(我)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子。
[常识·速览]
第 4 页
古文运动的领袖——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他积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但遭宦官等腐朽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诏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史,病逝于柳州,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文学创作(寓言、论说、游记等)方面成就卓著,是“唐宋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世称“韩柳”。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新运动,于805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其中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1.文学常识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这种文体,汉魏以前作品很少,到了唐代,柳宗元使之具有了鲜明的特征。
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2.文化常识
古代纪年方法
是岁,元和四年也。 ..
(1)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元和四年”。
(2)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3)干支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来纪年,如“辛亥三月二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淳煕丙申”。
第 5 页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作者寄情山水,通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孤寂惆怅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傲世情怀。
[文脉·梳理]
①望西山 ②心凝形释,天人合一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1.文章题目冠以“始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全文的结构线索。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始得”二字是游览的线索。(2)是全文的精神线索。“始得”将作者的情绪与雄浑的自然景象结合起来,物象具有层次感,文章错落有致,情感也跌宕起伏。暗含初次知晓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之情。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为何开篇从他处着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作者是怎样用比照映衬手法来写西山之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映衬之景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1)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衬西山高 映衬的角度 衬西山异 衬西山险 第 6 页
4.西山“宴游”让作者有“始得”之感,他究竟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观赏景物方面,作者领略到了西山高峻特立。(2)从精神收获方面,作者为西山高峻特立的形象所慑服,与万物合一,对人生荣辱得失看得通达起来,因担忧朝廷的罪责而有的恐惧也一扫而空。
■合作探究······················································································ 5.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加上谤毁兼至,他满怀羞辱、忧惧与悲愤之情,借山水以排解。西山,化解了柳宗元久解不开的心结,抚慰了一代文士受伤的心灵。柳宗元精神上真正得以解脱,自西山之游始。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人在受到挫折的时候如何借助大自然完成人生理想的救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山与人契合。从西山的特立,柳宗元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寻到了理想的人格表征。作者不惜篇幅,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详写西山的特立,因为西山高峻怪特,与四周众山自是不同,而柳宗元本人也是洁身自好,不屑与世俗为伍,这与西山相似。西山长期不被人了解,却能永葆特立,柳宗元远贬永州,不为朝廷所用,却也不改初衷,这就是山与人的契合点,山即人,人即山,柳宗元与西山,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
(观点二)人与万物融合。柳宗元在西山上“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像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又仿佛与天地同游,悠悠无际,漫漫无涯。这种融合,使柳宗元“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时间之流逝,直到暮色四合几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这与之前游众山的“觉而起,起而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形而上的西山,让柳宗元感到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之前不安的、恐惧的、怨怼的心情消失了,有的是一颗平静、安宁的心,达到了物我两忘、与万物完全融合的境界。
自 余 为 僇 lù人,居 是 州, 恒 惴 栗。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刑辱的人,就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其 隙 也,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 与 其 徒
有空闲的时候,就外出慢慢走走,随意逛逛。每天和几个随从
第 7 页
上高山,入深林, 穷 回 溪, 幽 泉
上高山,入深林,沿着萦回曲折的溪涧一直走到它的尽头,凡有幽远的泉水怪 石, 无 远 不 到。 到 则 披 草 而 坐,
怪异的石头的地方,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达以后就拨开深草坐下来,倾 壶 而 醉。 醉则更ɡēnɡ相枕以卧, 卧
倾尽酒壶喝酒而醉。醉后就相互枕着身子躺着,躺着躺着而 梦。 意有所极, 梦 亦 同 趣 。觉 而 起,
就做起梦来。意有所至,梦也同往。睡醒了就起来,起 而 归。 以 为 凡 是 州 之山水有异态者,
起身后就回去。因此认为只要是永州的有奇特景致的山水,皆 我 有 也, 而 未 始 知 西 山 之 怪 特。都被我游览过了,却不曾知道西山景象的奇异突出。
僇:同“戮”,
刑辱的意思。
惴栗:忧惧不安。隙:指公务之暇。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漫漫: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样子。其徒:那些随从。无远
不到: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披:分开,拨开。更:
进而。极:至。未始:未曾,不曾。怪特:奇异,非常。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 望 西 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我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子上,眺望西山,
始 指 异 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 缘 染 溪,
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异。于是吩咐仆人过湘江,顺着染溪,
斫zhuó榛莽, 焚茅茷, 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
砍伐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上到山顶才停止。攀援着登上山顶,箕 踞 而 遨, 则 凡 数 州 之 土 壤, 皆 在 衽 席 之 下。其
席地而坐,观赏风景,那么好几个州的土地都呈现在我们的坐席下面。那高下之势, 岈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 尺 寸 千 里,
高低的形势,幽深凹陷,有的像蚁堆蚁穴,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攒 蹙 累 积, 莫 得 遁 隐。 萦青
它们聚集收缩,堆叠在眼前,没有哪个能够隐藏。青山
缭 白, 外与天际, 四 望 如 一。 然后知是
白水相互萦绕,外面与天相接,四处远望浑然一体。然后我才知道山 之 特 立, 不 与 培 为类。 悠 悠 乎 与
这座山的出众,和一般的小土堆不是一类。辽远广大,与宇宙间的颢 气 俱, 而 莫 得 其 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浩气融合为一体,而不知它的边际;浩渺广大,和大自然同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ɡ满酌,颓然就醉,不
而不知它的尽头。拿起酒杯斟满酒,颓然就醉倒,不知道
第 8 页
知 日 之 入。苍然暮色,自 远 而 至, 至 无
日头已经下山了。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来到山头,直到什么也所 见 而犹不欲归。 心 凝 形 释,
看不见了我们还不想归去。我的精神专一,望掉形骸,与 万 化 冥 合。 然 后 知 吾 向 之
似乎与万的相融合。这以后才知道我先前所游览的山水 未 始 游,游 于 是 乎 始。 故 为
都不能算是游览,真正的游赏山水是从此时开始的。所以写了 之 文 以 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法华:寺名。
这篇文章把它记下来。这年,是元和四年。指:指点。
遂:于是。缘:顺,沿。染溪:水名,在永州西南。箕踞:古人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遨:游览,玩赏。衽席:睡觉
用的席子。特立:卓然耸立。培:小土堆。悠悠乎:渺远的样子。涯:边际,尽头。造物者:天地,大自然。引:拉过来,这里
指拿起。犹:还。心:精神思虑。凝:凝聚,专一。与万化
冥合:似乎与万物相融合。冥合,浑然一体。于是:从此。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借景抒怀
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感情色彩,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出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寄情于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 2.写法指导
借景抒怀两方法
借景抒怀是指让感情依附于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它是间接抒情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达到物境与情融为一体的艺
第 9 页
术境界。
借景抒怀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也可以是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迁移运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的景象。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柳宗元获罪遭贬谪,心情极度郁闷压抑,痛苦不堪,又居于偏远的永州,只好寄情山水,抒发政治上的失意。以往在永州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解脱,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但柳宗元却从高峻的西山中感觉到了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从西山的阔大气势上获得启发,得到人生启迪,郁闷的心情也顿时超脱而旷达起来,忘却了烦忧,“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应用角度】 “面对挫折”“寄情山水”“人与自然”等。 2.精彩应用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而柳这种生命力极强的树木却已一片翠绿。望着生机盎然的绿柳,我不禁想起了柳宗元。
他犹如生命力顽强的柳条,随手折下一段,无论插在哪里都会长出新绿。在生命遭遇低谷时,在永州那块被人遗忘的蛮荒之地,他纵情山水。柳宗元在
第 10 页
永州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在永州,他用十年青春写成了足以震动华夏的《永州八记》。在柳州,他教柳州的百姓插柳为后代造福,留下了“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色依然在,千株绿拂天”的佳话。
柳,这生命力顽强的柳!即使是飘浮不定的柳絮,一旦落地也会生根绽绿,勃发出盎然的生机!生命如柳是柳宗元的写照,也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佳作·领悟]
导读:文章以诗样的语言叙写了永州的山水对柳宗元的接纳。在永州大地的怀抱中,戴罪的文人,在拥有的两份土地上,勤勉地耕耘,收获着心灵的洒脱和文字的美丽。而潇湘的永州这块被长安抛弃的大地,也因为柳宗元的到来具有了别样的风情。
潇湘水不言寂寞 潘碧秀 望,经久了绾成一个情结。 一念起,千山万水入梦里。 望见山的葱茏,永州大地的真实。 和期盼。 【悟亮点】 1.学拟题 “潇湘水不言寂寞”为题,处? 永州的烟雨、永州的井……韵味深长地引领着游人的目光往里(1)本文以生为谁唱一支骊歌,永远的骊歌,低低昂昂的声音是生的热望有什么好幻美的文字堆砌成永州的苍茫,一扇窗里寻觅到诗人儒雅洒脱提示:以拟的痕迹:柳子街、柳子庙、柳…… ——何人更识柳柳州,惦念着山水不舍归。 怀想、一份坚持而熠熠生辉。 人的手法拟题,写出山水因柳一介贫瘠地、一个固守者,两厢的平淡,因了一份偶然生发的了永州的纸鸢牵着线可以无所顾忌地在蓝天里悠游,可断了线的纸鸢只宗元的到能面朝大地一个劲地坠落。伤痕披满身,因了初来乍到和生的困顿。 来而不再潇湘水浑然地流,载着苍茫层复一层的忧郁往前,一介纯且执寂寞。形象拗的灵魂如莲绽在水波之上。 生动,意味黑夜给了诗人何样的启示?耽于沉沦?独对青山?抑或是捡深长。 拾起一份心的喜好,在人生画的边沿——几无可能留白处,挥抹出2.学语言 一片绚烂和缤纷。 (2)分析文子的语言纸页上的回望,是心酸,伴着无奈;分行的句子是“穷尽路”中画线句奋力而上的淋漓。 先生拥有着两份土地:永州真实的山水和他独守着的纸页上的特点及好第 11 页
土地。大山大水,融入了先生深邃的目光里成诗、成文,成著名的处。 《溪居》……潇湘水肆意地流、简朴百姓拼力生存的是“永州八提示:形象记”、《捕蛇者说》…… 水之约,一守就是十年。 而富有诗突出柳宗因为喜欢着,所以坚持,继而长久。一份心上的约,美丽的山意的语言,生有一份忙碌,可称“闲”,执着一支笔清淡地走,走成生的元和永州灿烂如夏花开,心在分行的文字里快乐悠游、不知疲倦地穿梭——山水大地守着永州一地的风华,耽于沉醉。 的亲密关远朝野,居陋室,十年孤寂唯有陌上黄花懂。且迎了一襟陌上系,在永州的风而去,在纸页上支成篷,永州一日的所获。 有仪式,没有表演的场,陋室里寂寞的文字飘曳成经久的芳香。 他获得了闲和文字山乡的寂寞在纸页上节节铺陈,是美的骈文、惊艳的赋……没心灵的悠永州的山水亦朦胧,或婉约,或简单,皆成先生笔中的点点,的快乐。 永州之甘味,谁细腻地品着了?心借着一支笔,可以飞翔,飞过小3.学结尾 石潭,于是有了《小石潭记》,千年魅惑着无数人的眼眸。 谁捕捉到诗人眼角一抹深邃的忧伤了? (3)文章结段有什么心穿越斑斓的春,释一怀的惬意和洒脱,朗朗明月里把酒纵歌,尾最后三一片土,寂静的土,没有唐长安的繁华、喧嚣,觥筹交错纷呈好处? 的气象只能在往昔里寻找。一个人、一支笔,执着地走着,些许的提示:结尾落寞相伴。别样风情的花独然地开在这被唐长安似乎抛弃了的土地以景结情,上。 乡续一段文字的缘,山水罢、人文罢,皆成美文连连。 啭千回里诉不尽歌者仁爱的情怀。 曾经万般简陋的永州渐披上了盛装,掀起了惊世绝美的脸容,淳朴的影像依然是先生文字里一笔一画的描摹。 站在文字的边沿,看到潇湘水的汩汩流淌,山乡的简约附在其上,皆是先生万幻文字的源。 永州的天空,不改湛蓝,简约的美一如千年前先生的文章。 远山如眉黛悄卧在视野里,摇曳成另一首诗,依然是绝伦的美…… 潇湘水不言寂寞。 并点明主之意于言一份唯美的收藏要付出几多的热爱?先生捻着一支笔,异地他题,含不尽永州的山水承载了太多的馈赠,山青青、水潺潺……莺啼的百外。 第 12 页
[训练——落实提升]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得西山宴游记 .B.穷回溪 .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攒蹙累积 .
A [A项,宴:安逸,快乐。]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 B.梦亦同趣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 [A项,“僇”同“戮”;B项,“趣”同“趋”;C项,“知”同“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导学号:51532101】
之未始游然后知吾向.A.
所志寻向.之文以志故为.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染溪遂命仆人过湘江,缘.C.
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是岁,元和四年也.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A项,先前。B项,写作;对,向。C项,沿着。D项,用在句末,表判断。]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了西山以外的山水,是陪衬的写法,是为突出西山做铺垫。 B.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栗”的阴影的表现。 C.文章描写并赞美西山,因其所象征的伟大的人格力量正是作者高尚品格和人生理想的体现,也是傲世蔑俗的写照。
D.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出西山的高峻。写景传神,用词精致。
宴:举行宴会 穷:走到尽头 极:至 攒:聚集
第 13 页
B [从第一段的内容来看,作者因忧而游,但此时并未达到“乐以忘忧”的程度。]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从我成了被贬受刑辱的人,就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2)这以后才知道我先前所游览的山水都不能算是游览,真的游赏山水是从此时开始的。
第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