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屋经典散⽂
故乡的⽼屋经典散⽂
欣赏画家吴冠中先⽣的作品《故乡》,⼀幅空灵清秀的乡村景致。轻描淡写的房屋,错落有致,⿊⽡屋顶,⽩墙,⿊⾊的窗棂;⼀条弯弯的⼩河从屋旁蜿蜒⽽过,岸边,正在劳作的两个⼤⼈和三个相互嬉戏的孩⼦,悠然快乐。河岸两旁是⾼⼤挺拔的树⽊;虬劲的枝⼲,疏落有致的枝丫间散布着斑斓的绿⾊细点;⾃由,热烈,奔放,展现出勃勃的⽣机和旺盛的⽣命⼒。河中⼏只鸭⼦闲适地来回游动,⽔中清晰地倒映着树⽊的影⼦……⼀幅古朴宁静,恬淡祥和的⽔边农舍美了眼,醉了⼼,感叹之余也想起了家乡的⽼屋,与此情此景何其相似?
我家⽼屋位于村北,屋顶红⽡,⽯头加⿊砖建成,共五间,房屋前有四扇厚重结实的⽊格窗,窗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是固定的,上⾯的部分向外推开后⽤⼀根同样结实的⽊⽅顶在下窗的上端,窗户上裱着⼀层薄薄的⽩纸;晚上,⽉光穿透薄薄的纸,为室内的窗台,⽕炕,以及简单的家具镀上⼀层淡淡的银光,柔和⽽⼜恬静,缥缈⽽⼜多情。正屋的东墙上,挂着⼀个⿊⾊的⼴播喇叭,晚饭后,⼴播下,聚精会神地收听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杨家将》。民族英雄跌宕起伏的感⼈故事情节,引⼈⼊胜,⾼亢嘹亮的⾳质,让我如醉如痴,每次总是在戛然⽽⽌的“且听下回”分解中意犹未尽地离开,可眼前依然不断地幻化成⿎⾓争鸣、⼑光剑影的动感画⾯,辗转难以⼊眠。
房门同样是厚重的⽊门,门的顶端是⼀长⼀短的两根铁链,搭在⾼⾼门框上端的铁⿐梁上,⼀把铁将军牢牢地锁住⼤门。门前左边是菜园,⼏畦绿油油的菠菜,油菜,茼蒿,⾹菜;菜园的围墙是散⽯⼀块块摞成的,⾥边扎着篱笆,就像鲁迅先⽣所描述的百草园⼀样,每到夏天,各种鸣叫的草⾍,或者是知了、蝉的⾝影,都是我们最⼤的乐趣。往往会为了⼀只蟋蟀,或者螳螂,拆开散⽯,全⼒追捕,也因此毁坏了菜苗,免不了会受到母亲⼀顿批评。院墙外是⼀颗⾼⼤的槐树,枝繁叶茂,春天,树枝上开满了密密⿇⿇洁⽩的槐树花,⼀串串,⼀簇簇,拥挤着,悬垂着,乐坏了勤劳的⼩蜜蜂们,来来往往采花酿蜜,嗡嗡营营,不绝于⽿。⼀树花开,满树清新。傍晚,清凉的晚风习习,淡淡槐花清⾹的⽓息扑⾯⽽来,令⼈⼼清⽓爽,诱惑着村⾥的孩⼦们呼朋引伴,欢聚在⼤树下,开始了各种快乐的游戏。 右边是鸡窝猪窝,养着四只鸡⼀头猪,猪窝上⾯是⼀张平滑的正⽅形⼤青⽯,每当放学后,我常常会拿着作业本,坐在上⾯写作业,写完作业后找出乒乓球和五个杏核,玩抓⼦的游戏,或者玩橡⽪筋,变幻各种图案。等到母亲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时,天⾊也暗下来了,我便回屋,或者帮忙烧⽕,尤其的冬天,红红的⽕苗迎着脸颊,感到浑⾝都是那样惬意舒坦。
那时候家家户户做饭⽤的都是⼀⼝⼤铁锅,锅灶内加⽊柴,⼀会的功夫饭菜就做好了。母亲盛好后端上桌,然后招呼⽗亲和我们姊妹吃饭,⼀家⼈坐在热炕头上,饭菜虽然简单,但是我们都吃得饱饱的。尤其是过年过节,母亲总是早早准备鱼⾁,煎炸卤炖,⾹味随风飘散,因此⼩时候总是热切地盼着过⼤年,穿新⾐,吃好饭,尽情玩。以⾄于今天,每当想吃什么饭时,脑海⾥第⼀个想法总是回家,家
⾥母亲的饭永远是⾹甜的,菜永远都是鲜美的。现在,家乡⼈都⽤液化⽓灶炒菜,可我总感觉缺少⼤锅炒菜那种味道。同事说,⾼压锅⽆论是炖鸡还是排⾻,都没有⽼家⼤铁锅做的味道好。仔细想想,⾼压锅炖菜⼤概缺少的是全家围坐在⼀起热热闹闹的浓浓亲情的.味道吧。
屋后是两颗⾼⼤的⽩杨树,粗壮圆润笔直的树⼲箭⼀般直指蓝天。⽗亲说那是当年伯⽗⼩时候栽的,旁边还有五六棵健壮的槐树,⾹椿树,⼏棵翠⽵。那俩棵⾼⾼⼤⼤的杨树早被⼀种⼤鸟相中,在⾼⾼的树顶枝丫间建⽴了两个稳稳的巢⽳。冬天,西北风肆意横⾏,那巢⽳会不会有危险?很长时间,我⼀直纠结也不断地观察,可最终发现⾃⼰不过是杞⼈忧天,那两个温暖的巢⽳伴着⼤鸟度过了⼀年⼜⼀年。每天清晨,两只鸟总是在⾼⾼的枝头⼀问⼀答似的准时⾼歌。后来村⾥派⼈锯掉了那两棵⼤杨树,鸟⼉也从此搬⾛。
村东的那条⼩河,永远清澈见底。“游鱼细⽯,俱视⽆碍。”年轻的⼩媳妇,婶⼦⼤妈都喜欢在河⽔⾥洗⾐服,边洗边拉家常,哗哗的⽔声阵阵欢笑声,惊动了河畔岸边树上的⼩鸟,展开翅膀扑棱棱地飞⾛了。⼩河的上游,有⼀个⽔质⽢甜的天然⼩井湾,井湾整体为完整的巨⽯,井⽔从中间隙缝中汩汩⽽出,⼩湾只有洗脸盆那么⼤,精巧⽆⽐,泉⽔永远都是满满的。像⾼脚杯中盛满的琼浆⽟液,澄清光亮,令⼈⼼醉。泉⽔注满后从容地向外溢出,⼭泉⽔清冽爽⼝,周围的百姓农⽥⼲活⼝渴了,都会来到这⾥,直接趴下⾝来痛痛快快地⼤⼝⼤⼝喝,酣畅淋漓,喝完⽔后向下⾛⼏步,撩起⼀把⽔洗脸洗⼿,顿时感觉全⾝清爽⽆⽐。⼩井湾滋润着庄户⼈的⼼⽥。后来村⾥⼀户养⽜的⼈家为了饮⽜⽅便,将⼩湾扩⼤。湾底由原来的⽯质变为泥⼟,再后来村⾥拓宽道路,那条沟被填平成了道路,于是,那条清凉的⼭泉变成了永恒的美好回忆。
⽼屋让我感触更多的是那扇与屋外只有⼀纸之隔的⽊窗。
⼈在屋内,隔着⼀层薄薄的窗户纸,可以清晰的听见风起时泥沙尘⼟落地的声⾳,春花悄悄开放的声⾳,⾬⽔轻叩泥⼟的声⾳,秋⾍此起彼伏诗意地演唱,冬天的时候可以细听屋檐下长长的冰凌融化的滴⽔声,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降飘落的簌簌声,细⼩的树枝被积雪压断的清脆声……那声⾳近⽿畔,清晰明朗,感觉⾃⼰仿佛置⾝于⼴袤的雪野中,与灵动轻盈的雪花融为⼀体,倾听雪花悄悄地对话,体会雪花飞舞时曼妙旋转的翩翩舞姿。
记得《四时幽赏录》中云:“飞雪有声,惟在⽵间最雅。⼭窗寒夜,时听雪洒⽵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回风交急折⽵⼀声,使我寒毡增冷。”于是,⽼屋,带给我的不仅是家的温馨和快乐,更有四时变幻的奇妙风韵,其乐⽆穷。后来,由于⽊格窗年久窗棂断裂,⼜改成⽊框镶玻璃的,现在⼜换成了铝合⾦,院墙也砌成结实光滑的混凝⼟,可我再也不能那么清晰地倾听⼤⾃然⾥各种奇妙的声⾳……
如今,随着⼈们⽣活⽔平的逐步提⾼,家乡的房屋越盖越宽敞明亮,现代时尚,⾏⾛在平整的⽔泥路上,房屋⼀排排⼀幢幢,整齐划⼀。可是我还是⽆⽐怀念⼩时候的⽯墙,⼭泉,⽊窗,怀念童年欢乐的时光,更怀念原汁原味的乡村⽣活。 我的故乡,我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