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 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各时期的重要特征;掌握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的过程;真核细胞有丝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细胞的增殖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学生对细胞通过的方式来增加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细胞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尽量形象化。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方便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科素养]
以高考生物学科素养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㈠生命观念
1、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激发学生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体验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的情感。
㈡理性思维
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掌握各时期染色体的位置、形态、数目变化及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我秉持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教学流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吗?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点课件播放视频生命的孕育) (二)有丝
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主要通过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细胞数目的增多?
学生: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数目增加的过程,即细胞增殖。(板书:细胞增殖)细胞以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方式有三种:有丝、无丝和减数。由受精卵形成60-100万亿个体细胞的过程,即有丝(板书:有丝)。
学习有丝重点是掌握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及DNA的数量变化,而这些内容对你们来说又比较陌生,下面由我来为大家做一个知识链接。
1.染色体的结构(ppt)
①染色体的结构组成:一条染色体一般包含一个着丝点(b)和两个臂(a、c)。着丝点是纺锤丝(星射线)附着的地方。 ☆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判断染色体的数目就依据着丝 点的数目。
2.染色体的复制(ppt)
复制
着丝点
一条染色体,包括两一条染色体,两条完全相同的
条相同的染色单体、一个DNA 染色体,两个相
两个相同的DNA 同的DNA
3.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不同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ppt)
环节二:小组探究,动手模拟
【过程】
下面我们以含两对染色体的细胞为例,一起探究有丝的过程。(板书1.过程)请同学们结合学案中的表格阅读课本P112-113,小组合作探究有丝的过程(以植物细胞为例)。探究过程请注意完成以下要求。
①体细胞有四条(两对)染色体。
②用染色体模型在展板相应位置粘贴有丝间、前、中、后、
末五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图。
③每小组准备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粘贴某一时期的细胞形态图并讲述该时期细胞的变化。
(学生粘贴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用圆规画一圆,标注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巡视中指导1.粘贴2..确定好各时期的讲解者3.学生填写各时期的特征。完成后各小组将本小组负责的时期粘贴到黑板相应时期的旁边,并准备到讲台讲解该时期的特征。
环节三:展示成果,精讲点拨
学生活动: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讲解其他各时期的特征。
示范:第一组将间期细胞粘贴在黑板相应位置并描述间期的特征(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适度生长)。第二组粘贴前期细胞图像,并讲解该时期细胞内的变化。依次进行……
以上是通过模型建构的方法学习有丝的过程,(ppt)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丝动态的过程(flash动画)。先看植物细胞有丝的过程,再看动物细胞,最后看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比较。
①学生尝试说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过程的区别主要在什么时期。
②前期的区别是什么?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中心体什么时候复制?复制后的中心体什么时候分开?
③与植物细胞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高尔基体。
通过“连连看游戏”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环节四:总结规律,知识升华
(三)细胞周期
末期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可以继续通过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形成4个子细胞……8个子细胞……16个子细胞……这样的能进行连续的细胞,从上次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时为止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期。(板书:细胞周期)。 (四)无丝
教师播放无丝的过程(flash动画)。
人和其他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都主要通过有丝增殖,但还有部分体细胞是通过无丝增殖。请××同学为大家总结一下无丝的特点,并说出最典型的实例。 (五)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2、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了细胞体积的增大。
本节课我们从理论上学习了有丝的过程,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有丝的装片观察其过程。
我们来检测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发当堂检测,趁热打铁进行巩固训练。
(六)当堂检测(略)
《细胞增殖》学情分析
高青一中是淄博市重点高中,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有自主学习和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的内容,对细胞的内部结构如细胞器、细胞核较为熟悉,教师在讲授有丝过程中只要说明过程经过,学生能较快理解有丝过程中物质变化。通过学生完成模型构建,更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
细胞的增殖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学生对细胞通过的方式来增加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细胞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尽量形象化。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方便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细胞增殖》效果分析
姓名 授课班级 王宁 高一、6班 学科 授课内容 生物 细胞增殖
课 堂 主 要 优 点 视频导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式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箭无虚发”,句句入耳,点点入地。教材内容的合理编排和处理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合作和探究中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存 在 课件的设计不够精美,运用不够熟练。教学各环节的衔不 接不够自然和顺畅,缺乏详细的板书。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足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优质的课程及 资源。板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教学是今 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在教学中后 应进一步提升板书设计的艺术性和规范性。 措 施
《细胞增殖》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涉及的主干知识有细胞周期、细胞有丝的过程以及有丝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情况。本课时的内容学习对后续知识如细胞减数的内容学习很有帮助,特别是要发掘其中蕴含的生物学方法和观点,对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增殖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精确的过程,知识点比较抽象,应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并建立主观、理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让学生自主建构模型,突出了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本节知识重点讲述细胞增殖的周期和连续的过程,是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在期终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细胞增殖》当堂检测
1.如图是某种生物细胞有丝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物为某种动物
B.该生物的一个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的后期 D.该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2.有丝过程中,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间期和末期
3.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细胞图②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 D.该细胞图②中细胞出现赤道板
4. 某同学绘制了细胞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
(1)请你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细胞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2)动物细胞有丝与上图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图。 (3)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________,此时有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条。
《细胞增殖》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秉持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环节,大部分同学能够全情投入,享受自主学习、模型建构和
探究活动的乐趣。限于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差异,还有一部分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登台展示。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本节知识的处理,我打乱了课本原有的内容顺序。通过导入,直接过渡到有丝过程的学习,突出了主题和重难点。通过有丝过程的学习,在学生明确了有丝的意义后再引出细胞周期的概念,这样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通过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表现出些许的不适应。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向学生渗透课程资源化而非教材化的思想。
《细胞增殖》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②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各时期的重要特征。 ③掌握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抽象过程在脑中具体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后更抽象的生物学知识。
②通过对染色体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①通过自学、讨论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态度。 ②通过图像的解读和描绘曲线图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③通过学生上台展示,体验能力提升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