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天星乡中心学校罗超
罗超老师来自天星乡中心学校,任教物理学科。2008年8月毕业于大理学院物理系,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下定决心,要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完成学校交代的各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绩。在短短5年的工作中,他本着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初衷,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几年下来,他先后获得乡级优秀教师等多个奖项。在生活中,他经常向老教师请教,与同事相处和睦融洽。他真诚热爱着他的事业,愿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三尺讲台上,三尺讲台上有他的梦,更有学生的未来。他的主要事迹如下:
一、罗超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是他的原则。选择了教师,本身这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与牺牲。教师的工作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每当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看到孩子们纯朴稚嫩的心灵,他就忘记了时间,孩子们是爱玩的年龄,他多投入一些,孩子们的学业可能就会有一个新的长进,学生需要他的关注,需要他的陪伴。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不会累,不会困。在他5年的教学工作中,他担任了2年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平均分稳步提高,并居于全县同类学校前列。在此过程中,他体会到的是充实,是付出与收获的快乐。他坚持每天辅导学生,利用中午和晚辅等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晚上他把学生送到宿舍休息后,他会为自己一天的成败进行总结,同时为明天的工作作出规划和安排。工作是紧张的,高压的。往往有很多的辛劳和不如意,但每当他看到学生收获的好成绩时,所有的辛苦和埋怨都通通抛到脑后。二、他不断追求思想进步,指导教学实践。2008年参加工作之初,学校实验室建设尚不完善,对教学工作影响很大。对此,他坚持自制了许多实验道具,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成绩也改善了许多。同时在班上创建了物理实验小组,带领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他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他学”为“他要学”,适应课改理念,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他有爱心、细心和耐心,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农村地区,许多同学家里生活艰苦,生活在这种境况的他们,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对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才能建立起老师和学生间彼此的信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后进生,他首先消除他们内心的自卑和疑虑,让他相信你是需要他的。挽救一个学生的心灵胜过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他注重抓住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他不提倡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挫伤他们,在学习上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时他们也很难过,也有学习的愿望,但他们往往坚持不住,有时又很自卑,害怕别人的嘲讽与冷漠,他本着这样的原则,在他们能力的范围内引导他们学习,给他们最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并适机进行鼓励,让他们内心有希望,有成就感。对这部分学生给他们一点温暖和爱他们会快乐一堂课,老师是一部书,学生也是一部书,彼此都需要用心去解读。四、他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养。罗超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5年的教师生涯铸就了他挺拔的意志,他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以一种高级的形式不断延续,不断拓展,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升华,罗超老师用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编织更多美丽的彩霞。“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在教育的热土上,他找到了一条
属于自己的路,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永远激励着他在教坛上不断探索,不断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