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经典素材五(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前60),以尽忠守节而闻名的西汉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后被困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牧羊为生。苏武在匈奴前后十九年。
人物事略
出使匈奴
公元前100年,且靼方才立为单于,惟恐受到汉的攻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数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知晓情理的做法,于是调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和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查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去。
意外事变
当苏武完成任务,预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但是,谋反失败。张胜听到那个消息,担忧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情形通过告知了苏武。苏武说:“情形到了如此境界,如此必然会连累到咱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便想自杀殉国。
自杀未遂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看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批捕监禁起来。
痛斥卫律
卫律本是汉臣,投降了匈奴,单于让他来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己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手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若是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须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代的臣子。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可不能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效。”
窖中受饥
匈奴单于见苏武不投降,便把他关在一个阴冷的地窖里,这时正是入冬季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果腹,才免于饿死。
流放北海
苏武拒不投降,单于又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单于给了他一群公羊,说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苏武归去!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数脱尽。
苏武归国
苏武被扣在匈奴十九年后,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录用苏武做典属国。苏武活到八十多岁,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名家点评
(汉)班固: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爵命\",苏武有之矣。
(唐)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苏武》)
(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苏武庙》)
(元)张养浩: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巨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苏武》)
素材运用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楚
材料加工:
欢乐的人一辈子,也会有痛楚,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楚。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一辈子之旅,要让咱们内心的沙漠荒漠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楚。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楚若是能够看成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楚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不曾放大痛楚,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一辈子只有走出来的漂亮,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楚才是咱们的最正确选择。(2004年高考总分值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
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他人意见
材料加工: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漠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穷的悲伤,又仿佛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
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内心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忿?仍是凄凉?(《女神》节选)
话题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但是,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代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明白得,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自豪!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可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久的绳索,在生命与永久的拔河中,探到永久的答案。(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久拔河》节选)
话题4:自尊与他尊
材料加工:
《苏武传》中有如此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要挟,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博得了单于的尊重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那么被永久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取得他尊的例子不胜列举。(《苏武的尊严》节选)
话题5:道德与名节
材料加工:
中国人从来看重道德与名节。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便在百般困窘当中,依旧维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谈。(《道德与名节》节选)
话题6:信念
材料加工: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兵变而被扣留。在危难当中,苏武处处保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面对卫律始而要挟,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腕的强逼,他从容处之。在受审时,他乃至以自刎来幸免受辱。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形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纹丝不动。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那么直言痛斥,更以两危责之。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仍是
\"杖汉节牧羊,卧起筹划\",念念不忘自己是汉代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代的爱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信念》节选)
话题7:选择
材料加工: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滔滔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巨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道德。如此的选择高贵、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天地,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他们或是高贵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高贵质朴。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咱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名垂青史。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高贵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那是一个响铛铛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无尚的选择》节选)
话题8:坚持
材料加工: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说:\"单于诚恳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久可不能让您回大汉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址受罪,有谁明白您对朝廷的忠义呢?\"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凄惨遭遇
(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归天,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可是,苏武却坚决地说:\"我平常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现在有了舍身报效的机遇,确实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愿乐意的。\"他始终不受诱惑,为后人所颂仰。(《酷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节选)
成品展现
拜谒苏武墓
拜谒苏武,是在阳春三月的一个日子里。武功城里,桃杏花开得正繁,麦苗己经起身拔节,碧森森的连天空都要染绿了。出武功老县城往北行约3里地,就到了那个因苏武而闻名的龙门村。苏武墓就掩隐在一片绿色里。墓呈圆锥形,土封而成,高约4米,南北东西约有30平方米的面积,杂草野花密匝匝挤满了墓地。墓前有\"汉典属国碑\"和\"重修苏武门碑\"两块,俱为清朝建筑,风吹日晒,倍显苍凉。苏武不是皇上,也不是三公九卿,在此刻人眼里,他只是一个倒霉鬼。人都想神气富贵,甘心费时费力来拜他那个倒霉鬼的人,毕竟有限。倒霉鬼没有经济效益,故而无必要的爱惜和治理。没有人收门票,也没有讲解员,却是一名放羊的老汉漫不经心、无所顾忌地讲了墓主人的情形。老汉只牵着一只羊,跟在羊后面的是几只小羊羔,欢蹦乱跳的极不安分,老汉就不时地被羊缰绳拽得摇摇晃晃,但这并非阻碍老汉说话。老汉说话时的神态很有几分高古之气,旱烟锅上的红火星明明灭灭,更增添了几分历史感。
老汉说,要说苏武那个人嘛,差不多跟老汉我算同行,都是个放羊的嘛。他在北海放羊,我在他的墓前放羊,差就差了点时刻。说到那个地址,老汉笑了,说老汉我的名字叫苏北海,是我爷起的,苏北海跟在北海放羊的苏武确实是一回事嘛,就这么个名字,便把我老汉放羊的命运给决定了。
放羊老汉抿住嘴咂了两口烟,说成天围着苏武墓转圈圈,时刻久了,就感觉苏武跟我近,近得就跟老哥兄弟一样。这固然只是一种感觉,说到底,苏武是咱的先人呢。当初,苏武北使匈奴时,官职也不小,中郎将,怎么说也是个将军吧。北海可是个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苏武去了那里,匈奴人也不给他送粮食,也不给他盖屋子,还要让他死。可人的命是无法说的,有的人,一碰就没命了,有的人,七灾八难,天亏人害,可确实是不死。苏武先人确实是这后一种人。没有老鼠,苏武就挖老鼠洞,老鼠洞中有老鼠积攒下的草籽儿,苏武就用鼠洞里的草籽儿果腹,硬是不死。苏武出使匈奴,是持有汉节的,相当于此刻的身份证,但那时的汉节是个杆子,上面有旌帜毛穗。北海风大雪狂,时刻久了,汉节上的旌毛都掉光了,可苏武不分白天黑夜放羊睡觉,都把汉节抱在怀里,一心归汉呐!
说到那个地址,苏北海老汉兴奋了,猛拽了一下牵着的羊,双手一拱,向着苏武墓拜了三拜,高声说,苏武先人骨头是最硬的,他在北海时,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去劝说过他,当下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他说人活着不能像条狗,谁给它肉吃就帮谁咬人。人各有志,不可勉强,我这条命是汉家的,死也要把它献给汉家。你们说,苏武这人忠不忠?他在匈奴十九年,痛楚受尽,磨难受尽,却始终坚贞不屈,终于归汉,这般英烈之祖不拜,还要拜谁?拜秦始皇?我才不拜呢,那时修长城,害了多少!孟姜女哭长城的戏没听过?
老汉说着,拱手又一拜,一脸崇拜。我随着苏北海老汉,也对苏武先祖行了九叩十八拜的大礼。我拜得超级认真。苏北海老汉很快乐,执意要我去他家喝羊奶。我哪儿有资格喝\"苏北海\"的羊奶,那是维系铁骨铮铮节操昭昭的\"苏北海\"生命的救命水,凡人如我者,岂敢消受。
我谢过了老汉,于暮色当中返回县城,炊烟弥漫之间,我似乎隐约看到了持节牧羊的苏武的不屈形象。我内心固然明白,那个形象的取得,就来自在苏武先祖墓前放羊的那个苏北海。
忠魂不灭,苏北海老汉即是苏武先祖在新时期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