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应用化工技术
码 530201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学制与学历
学制:全日制三年。 学历:专科。
就业面向
1.初始岗位:主要从事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面向内操作岗位和外操作岗位.参与化工产品检验、化工安全防护管理和化学品营销等工作。
2.岗位:经过3~10年的努力,可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工作.
具体职业生涯与职业技能基本要求如所示.
职业生涯与职业技能基本要求汇总表 职业生涯 职业技能基本要求 1。离心泵、正位移泵等流体输送设备的单机试车、设备维护、故障诊断及处理及安全防护技能 化工及相2.换热器等化工传热设备的单机试车、设备维护、故障诊断及处关岗位操理及安全防护技能 作人员 3。简单流体输送设备的管件、阀门的正确配置技能 4。化学品生产工艺操作基本技能 5.化工操作计算机控制技能 1~2年 预计平均获得时间 1.化工及相关设备仪表的正确配置技能 化工及相2。化工及相关产品生产的熟练操作技能 关岗位工3.精馏塔、蒸发器、吸收塔、干燥装置等传质设备的联动操段管理人作、设备维护、事故诊断及处理及安全防护操作技能 员 4.化工及相关生产工艺流程局部改造及设备操作优化基本技能 5.班组经济成本核算、管理及班组人员的管理协调能力 1。化学反应器的联动试车、设备维护及安全防护技能;(这一条化工及相应是指生产车间全面的工艺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等于关行业生工艺工程师以及车间主任的角色,) 产车间管2.化工及相关生产工艺改造及设备操作优化技能 理人员 3.化学品及相关产品研发及新型生产工艺研制的基本技能 4.化工及相关企业管理技能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化工领域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的,具有爱岗敬业、安全生产意识、责任关怀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从事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工作等岗位群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要求
1.坚持正确的治方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有正确的认识理念与认知方法、、勇于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情趣高雅、较高的文化修养.
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忠于职守。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敬业爱岗,诚实守信。 5.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爱好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修身养性,谈吐高雅. 6。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娱活动,磨炼意志,体魄健壮,达到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标准。
(二)知识要求
2~4年 6~10年 1。核心知识:化工基础知识和化工生产操作知识。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化工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
(3)掌握分析和选择化工生产工艺路线、方法、主要设备及主要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等方面的知识。
(4)初步掌握企业管理、化工环保、化工工艺初步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趋势,相关行业的方针、策和法规. (三)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要求:
(1)能进行化工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 (2)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管理和协调工作. (3)能综合应用专业技能.
(4)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化工制图等工作. (5)会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创新.
(6)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会进行市场及效益分析. (7)会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 2.职业岗位群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职业岗位群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对照表
工作 岗位群 工作任务名称 1—1分1.化工产品析检验 工作任务明细 1-1—1 可见分光光度仪的使用 1—1-2 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使用 1-1-3 气相色谱分析仪器的使用 1-2—1 阅读质检报告单 1—2-2分析化工产品质量问题 1—2-3 提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建议 职业能力要求 ①分析方法 ②分析仪器的使用能力 ③化工安全防护 ①产品质检报告的能力 ②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能力 ③产品质量问题的解决能力 分析(品管) 1—2产品质量控制 2-1-1离心泵、正位移泵等流体输送设备的运行、操作和安全防护 2—1-2 流体输送设备的管件、阀门、管路的正确配置及拆装。 2-1—3 换热器、蒸发器等化工传热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防护 2—1化工工艺操作 2—1—4 化工传热设备传热、蒸发仪表等的正确配置 2-1-5 化学反应器的运行、操作和安全防护 2-1—6 化学品生产及化工工艺操作技能 2。化工工艺操作 2-1-7 精馏塔、吸收塔等传质设备的运行、操作和安全防护 2-1—8 过滤机、沉降器等设备的运行、操作和安全防护 2-2-1 流体输送设备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2—2—2 化工传热设备的故障的诊断和2—2化工设备基本维护 排除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2—2—3 化学反应器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2—2—4 传质设备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2-2—5 沉降、过滤设备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3-1-1 化学品生产及应用 3。化学品 营销 3-1化工产品的营销 3—1—2 产品营销 3—1-3 仓储管理 ①化学品的知识 ②化工生产流程的认知能力★ ③化工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 ④化工生产管理、运行★ ⑤化工安全防护★ ⑥化工设备的操作能力★ ⑦化工仪表的操作能力★ ①化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技能 ②化工设备基本结构的认知能力 ③化工设备简单故障的排除能力 ①化学品背景知识 ②化学品相关生产方法的认知能力 ③化学品应用方面的知识 ④产品的营销能力 (注:核心能力用★作出标示)
(四)职业态度要求
1.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按章操作,确保安全。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相互尊重。节约成本,降耗增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遵守规章,重视安全。吃苦耐劳、创业。节约成本,降耗增效。保护环境,文明生产.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技术方法解决日常事务、交流、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3.具有、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和教条,乐于通过亲历,检验、XX种专业理论和技术问题以及现实问题.
4。在专业工作中,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5.能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的意识,能在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对的可持续有所贡献。
6。在专业学科工作中,既要有市场经济观念,也要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职业证书
化工总控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构建说明
根据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结合调研结果和企业意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将流体输送、精馏等化工生产过程的11个单园,按照化工生产过程进行重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了以典型化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并按照化工操作职业生涯的顺序安排课程.提高教学比例,尤其是生产性实训比例,同时进行课程整合,开设教学做一体课程。
建议课程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
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岗位群、化工设备维护与保养岗位群
基础化学 (含实验实训) 化工单元操作 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 化工生产技术 各校根据各地区化工产业特点自选1至2门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课程 顶 岗 实 习
二、主要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建议
化工设备认知与制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仿真模拟实训、化工工艺概论、
化工HSE与清洁生产
表3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议开设主要课程及教学安排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说明: 1。公共基础课程按照XX及有关部门规定开设相应学时。
2.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期安排XX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含实验实训) 化工设备认知与制图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化工生产技术 化工仿真模拟实训 化工工艺概论 化工HSE与清洁生产 化工单园操作 (含实验实训) 化工工艺实训 化工产品检验 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 顶岗实习 (含毕业设计、) 建议学时 120 60 48 80 2周 40 48 160 2周 64 60 半年 建议开设学期 1、2 2 3 4 3 4 5 3、4 5 4 4 6 备注 整.
3.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XX校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及服务面向在上述课程基础上自主设置。
三、专业核心课程 (一)化工单园操作
1。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根据任务初步进行输送设备选型,能根据仪表显示数据对运行中的流体输送状态的正常与否进行,对导致异常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消除异常状态的措施进行正确选择,达到对应岗位XX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培养学生在化工生产中化工传热过程的生产准备技能(工艺文件的准备、传热设备的检查、工质、物料及动力准备)、传热操作技能(设备开停车操作、设备运行操作、基本传热计算)、设备保养与维护技能(设备保养操作、设备维护操作)、事故与处理技能(传热过程中的事故和事故处理操作)。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化工生产中传质与分离过程的生产准备技能(工艺文件的准备、传质设备的检查、生产物料及动力准备)、传质与分离操作技能(设备开停车操作、设备运行操作、基本工艺计算)、设备保养与维护技能(设备保养操作、设备维护操作)、事故与处理技能(传质分离事故、传质与分离事故处理操作)。
同时通过化工单园现场实训和仿真项目实训,培养学生设计操作规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化工安全防护和清洁生产的能力.
2。教学内容: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流程图中管道、阀门及其它管件、仪表、调节控制装置的表示方法;压力的基本概念、单位及基准;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柏努力方程及流体阻力的计算;流量、压力、液位测量、调节控制仪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输送机械操作的安全基础知识,输送机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离心泵的气蚀现象、气缚现象、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往复泵、齿轮泵、旋涡泵、离心式压缩机等输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传热原理和方法;传热设备的工作过程、用途、结构和主要技术性能;传热设备的使用、维修和检修的一般知识;化工传热的、新设备;安全防护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蒸馏、吸收、干燥等传质分离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基本的传质与分离原理和方法,蒸馏塔、吸收塔、干燥器等传质设备的工作过程、用途、结构和主要技术性能;传质分离设备选型;传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检修的一般知识;化工传质分离的、新设备;安全防护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
1.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反应特点和工艺要求选择反应器类型;能进行反应器的初步工艺计算;能优化反应器的设计与操作;能按生产操作规程操作反应器;能对反应器进行操作参数控制;能分析和处理操作反应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能维护保养反应器及控
制仪表。
同时通过化学反应现场实训和仿真项目实训,培养学生设计操作规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化工安全防护和清洁生产的能力。
2。教学内容:学习均相、非均相反应过程与设备的知识。掌握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催化剂的基本知识、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基本工艺计算、反应器操作与控制知识、反应器操作安全基本常识;理解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及设备中的流体流动传质与传热规律、固定床反应器的基本工艺计算。
(三)化工生产技术
1。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绘制工艺配管简图;能识读仪表联锁图、识记工艺技术文件;能完成典型化工产品生产中多岗位化工设备的单机试运行、试压、查漏、置换等操作;能确认化工生产多岗位设备、电气、仪表、报警设定值以及控制阀阀位是否符合开车要求;能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并指挥多岗位的开车操作,熟悉典型化工产品生产控制参数的变化以及催化剂还原等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化学生产过程现场综合实训和仿真项目实训,培养学生设计操作规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化工安全防护和清洁生产的能力。
2.教学内容: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艺配管图绘制知识、工艺技术文件和仪表联锁图知识;化工设备知识以及装置气密性试验知识;公用工程运行参数以及相应岗位的操作法;典型合格产品合成氨、甲醇、醋酸、乙烯等生产岗位单园操作原理、反应机理以及操作参数对产品理化性质的影响;催化剂升温还原、钝化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设备安全管理、装置事故的和处理方法.
专业办学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要求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议
具有数量足够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至少有专业带头人1名,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人数总数不少于3~5人,初次设置专业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3人,有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人数在3人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2人.兼职教师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数量.
具有足够的基础课程教师(英语、数学、两课、计算机、体育等)。 (二)专业带头人标准建议
应具有高级职称,有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内专业能力和经历。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提出专业中长期及措施;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具有主持教学、培训及实训建设项目能力,能够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
(三)专业骨干教师标准建议
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以上相应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内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和经验.能够及时更学内容,具有创新性思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创育,教学质量优秀。能够承担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开发工作,主讲主要课程或核心课程,具有本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训建设工作的能力。
(四)专业专任教师标准建议
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具有两年以上企业经历,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培训能力;业务能力强,取得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相应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参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工作。
(五)专业兼职教师标准建议
原则上应具有5年以上化工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善于沟通和表达,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教学任务。能够深入理解教学文件,能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
二、教学设施建议
(一)校内实训建设的思路
校内实训的设计应当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教学场所的布局要按照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相吻合的原则设计实训室,实训室应能构建职业与学习集成的情境。建议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都应该与从简单到复杂的典型生产过程结合进行。
(二)校内实训的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的基本要求如表4所示.
表4 校内实训建设汇总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实训项目 主要内容 基本操作训练 主要设备名称 由普通玻璃仪器、器皿组成 超级恒温槽、大气压力计(数显压力计)、温度计(玻璃或热电偶)、物理常数测定 1 基本技能 实训室 化学实验技术 物质制备技术 天平(台式天平、电子天平)、pH计、电导率仪、旋光仪、折射率仪、熔点测定仪、相应的配套玻璃仪器,粘度计 磨口玻璃仪器、烘箱、搅拌器、真空泵、U压力计(数显式低真空压力计)及配套仪器 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用玻璃仪器、器皿、分析天平 由泵、贮槽、管路、阀门、压力表、真空表、流量计等组成的流体输送实训成套设备 物质定量分析技术 专业专项 技能 化工单园设备操作实训 流体输送实训(流体阻力、泵性能测试) 2 实训室 传热操作实训 由热源、泵、换热器、温度测量仪表、压力测量仪表、管路、阀门、液位计、安全阀等组成的传热实训成套设备 由过滤机、贮槽、沉降槽、泵、阀门、液位计、计量桶、压力表等组成的过滤、沉降成套设备 由精馏塔、泵、原料缸、回流缸、流量计、冷凝器、压力表、温度表、管路等组成的精馏操作实训成套设备 由吸收塔、解吸塔、钢瓶、流量计、风机、稳压缸、气相色谱、采样器、管路等组成的吸收、解吸操作实训成套设备 至少具有一种典型类型的成套干燥实训装置(如气流干燥、喷雾干燥装置等) 由塔、泵、流量计、温度计等组成的实训设备 由膜分离设备等组成的实训设备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沉降、过滤操作实训 精馏操作实训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 干燥操作实训 萃取操作实训(选) 膜分离操作实训(选) 离心泵操作仿真实训 化工单园设备仿真实训 液位控制操作仿真实训 列管换热器操作仿真实训 精馏塔操作仿真实训 吸收解吸塔操作仿真实训 釜式反应器操作仿真实训 固定床反应操作仿真实训 液化床反应操作仿真实训 加热炉操作仿真实训(选) 锅炉操作仿真实训(选) 压缩机操作仿真实训(选) 化工设备拆装(塔、管路、换热器) 离心泵拆装 化工管路拆装 换热器拆装(选) 塔设备拆装(选) 液位控制操作实训 化工工艺参数测量实训 温度的测量与控制实训 压力的测量与控制实训 流量的测量与控制实训 化工产品合成实训 不饱和树脂的合成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由典型离心泵及拆装工具组成的实训系统 由典型化工管路及拆装工具组成的实训系统 由典型换热器及拆装工具组成的实训系统 由典型塔设备及拆装工具组成的实训系统 由XX类液位控制仪表及相关材料 由XX类温度测量仪表及相关系统组成 由XX类压力测量仪表及相关系统组成 由XX类流量测量仪表及相关系统组成 由水浴槽、四口瓶、球形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温度、天平、量筒等组成 (根据专业方向,至少选择五个实训项目;也可以根据本地经济情况自选实训内容,但实训项目不得少于五个。) 茉乙烯悬浮聚合实训 由水浴槽、四口瓶、球形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温度、天平、量筒等组成 由水浴槽、四口瓶、球形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温度、天平、量筒等组成 由水浴槽、四口瓶、球形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温度、天平、量筒等组成 由水浴槽、四口瓶、球形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温度、天平、量筒等组成 由蒸发器、固定床反应器、冷凝器、气液分离器、电加热系统、调压器、集气瓶、电热套、阀门、流量计、管路等组成的成套工艺装置 由乙烯气瓶、鼓泡塔反应器、冷凝器、汽液分离器、尾气吸收瓶、调聚乙烯醇缩甲醛合成实训 甲基橙合成实训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合成实训 乙醇脱水反应制乙烯实训 苯烷基化制乙苯实训 压器、阀门、流量计、加热系统、调压器、水系统、管路等组成的成套工艺装置 由蒸发器、电热套、加料管、固定床反应器、冷凝器、汽液分离器、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训 流量计、产品收集器、加热系统、调压器、阀门、管路等组成的成套工艺装置 轻质碳酸钙制备实训 由空缺压缩机、二氧化碳钢瓶、气体流量计、混合器、碳化塔、冷却系统、阀门、管路等组成的成套工艺装置 工艺装置仿真 (可以根据本3 专业综合 实训室 地经济情况自选实训内容,至少选择一项实训内容)
乙醛氧化制乙酸仿真操作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整个工艺装置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整个工艺装置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氨合成仿真操作实训 丙烯聚合仿真操作实训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整个工艺装置仿真操作系统软件 (三) 校外实训的基本要求
建议建设校内实训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建设。校外实训要与本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服务的区域行业企业合作建设.通过建设数量足够的校外实训,与合作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校外实训承担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任务,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校外实训为专业提供教学条件同时,为学校提供企业兼职教师,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到校外实训进行下厂、适当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开发.要建立院校、企业、系部三方合作的学生顶岗实习监督、考评机制.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
专业教材选用近5年的高职高专优质教材,馆藏专业图书不低于生均30册。并建有可接入CERNET和CHINANET、方便迅捷的校园网络,教室安装网络接口及多教学设备,网络应有充足的带宽。同时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采用校企联合、共建共享等合作方式,依据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系统设计和建设数字化专业教学XX,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培训项目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为学校师生、企业和学习者提供XX检索、信息、、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建议链接XX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XX库、XX、省、校级精品课程等网络优质XX,满足学生自主进行网络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建议采用“教学做”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进实训中心,以生产任务(包括仿真任务)为中心,设计相对完整、相对的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智力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在工作中学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工程能力。
1.建议专业核心课程组织形式:
认识实训
↓
理论(原理、安全防护)
↓ 仿真模拟实训
↓
现场设备拆装、维护、操作实训
↓
理论(操作问题解惑、清洁生产)
2。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做”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采用生产实例导入课程内容,结合认识实训中提出的问题讲解课程内容的启发式教学。实训教学采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做中学\"的方式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采取学生单机演练的形式,现场设备拆装、运行和维护实训,通过小组协同合作,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3.建议引入企业一线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成为实训教学的主讲教师,使实训更加实用,更加贴近工程实际.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重视过程考核、行业企业参与考核评价方式。重点要考核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多园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追踪学生毕业后职业轨迹,进行信息化管理.
建议考核内容及评价方法如下:
1。应建立能力、知识和素质综合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
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应根据考试课目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作业、技能操作、项目设计与制作等考核考试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结果和过程相结合,尤其重视过程考核。 4.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纳入到有关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5.吸纳行业企业和有关方面专家参与为主和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评价。 6.有条件可以聘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薪金水平、创业成效等方面的调查,,以此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专业进行深入剖析,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六、教学管理建议 (一)教行组织管理
学校教学实行院(校)系两级管理.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教务处负责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教学评估和检查,保证教行。系部负责日常教学实施和管理,组织专业和教研室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建设。
成立以系主任为负责人,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领导及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XX负责指导专业的建设、教学制度的制定和审核,并监控教学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管理和监控,合作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的管理和监控。
(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评人\"的五评制度。发挥专业建设XX的积极作用,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和XX教学环节工作规范性文件,使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企业参与的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根据顶岗实习情况,与企业领导和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和执行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体系,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兼职教师管理制
度,完善校企双方质量保障制度。
(三)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制度,校企共管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管理过程中,针对校企联合育人出现的问题,根据企业、学生的要求,人才培养实施柔性管理。
1.企业的订单培养:
根据就业单位的要求,对订单班,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灵活调整教学计划,设置适合企业所需人才规格要求的课程,并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
2。实行弹性学制:
允许学生由于服兵役、进入等原因暂时中断学习,学分制的建立体现修业年限的弹性,课程的自选性,学生学分的修业年限最长可延长至5年。
3。对于顶岗实习的柔性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按照学院(校)、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执行。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按照毕业课程标准,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指导、考核取得相应学分.
顶岗实习单位可灵活选择,在毕业环节,学生既可前往就业单位实习,也可去专业安排的校外进行实习。也可自行联系实习企业,只要企业符合专业规定的实习教学条件要求,就可以前去实习。
因就业单位的实际需求,针对部分学生在第五学期就前往就业单位实习或从事非本专业实习内容的,实行“学分替换\"制度,学生在企业参加与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经系主任批准,可用企业考核成绩替换相应专业课程学分.
4。针对生源不同的管理:
对高中后、三校生、退役士兵等分别制定教学进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现“分级教育”管理。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学生继续专业学习深造的途径有:
其一是参加化工及相关专业的高等(以下简称高自考)的学习。一般情况下,高自考在两年之内可以修完所有课程,利用半年时间做毕业,通过后就可以获得相应本科毕业证。通过学位英语考试,XX科平均分在70分以上可以申请学士学位。高自考的学习主要采取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于在校期间完成.
其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升至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或参加函授、远程教育本科学习.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可继续深造的本科专业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通过全日制或业余学习方式完成学业,达到毕业要求,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同时对毕业后符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报条件的学生可申请毕业答辩,以取得学士学位。
其三可在毕业两年后,参加研究生考试,攻读研究生学位. 其四可考取专业相关高级工、技师技能证书。
其五可通过选有资质的中外办学合作项目或者个人通过考试申请出国深造或出国进修和培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