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类模拟题2020年(4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类模拟题2020年(4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

来源:99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类模拟题2020年(43) (总分100, 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语法规则的“递归性”是指 ( )

SSS_SINGLE_SEL A 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B

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C

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D

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分值: 2.9 答案:B

本题考查语法规则的递归性。A、C、D三项分别对应的是语法规则的“抽象性”“系统性”“稳定性”。 2.词和词组的相同之处是 ( ) SSS_SINGLE_SEL A 都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B

都不可以直接用于交际 C

都不能用来造句

D

都能使用

分值: 2.9 答案:D

本题考查各种语法单位的定义。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使用的语言单位,词组则是有意义的能够使用的语言单位。词和词组的功能都是用来造句。

3.英语动词“唱”的原形是sing,过去时形式是sang,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 ) SSS_SINGLE_SEL A 附加 B 屈折

C

异根

D 零形式

分值: 2.9 答案:B

本题考查屈折的概念。屈折就是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英语表示动词的过去时,有时也用屈折形式,如“sing/sang(唱)、get/got(得到)、write/wrote(写)”等。 4.语类选择是一种 ( ) SSS_SINGLE_SEL A 语法手段 B 语法范畴 C 词法手段

D 语法意义

分值: 2.9 答案:A

本题考查语法手段的有关内容。语法手段包括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句调四个小类。故语类选择是一种语法手段。

5.下列英语词语中,含有异根这一语法手段的一项是 ( )

SSS_SINGLE_SEL A foot—feet B

work—works C

good—better

D get—got

分值: 2.9 答案:C

本题考查异根的概念。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如英语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这两个词根的词汇意义都一样,都是“好”的意思。

6.汉语中不能表示“有定”的是 ( )

SSS_SINGLE_SEL A

谓语动词前的光杆名词 B

前面加上指示代词的名词 C

介词“把、被”后的名词

D

前面加上数量词的名词 分值: 2.9 答案:D

本题考查体词属性范畴中的“有定和无定”这一概念。汉语中的“数量名”结构的词往往是无定的,如“买了一本书”中的“一本书”。 7.基本词组主要利用的语法手段是 ( )

SSS_SINGLE_SEL A 虚词 B 语序 C 重叠

D 语类选择

分值: 2.9 答案:B

8.词组的聚合分类是指可将词组分成 ( )

SSS_SINGLE_SEL A 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

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

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

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分值: 2.9 答案:A

本题考查词组的分类标准。词组的聚合分类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分为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另一种是分为向心词组和高心词组。 9.下列句子中属于完全主谓句的是 ( )

SSS_SINGLE_SEL A

好美丽! B 再来一次。 C

这孩子真聪明。

D 累死了。

分值: 2.9 答案:C

本题考查完全主谓句。完全主谓句即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A、B、D三项为不完全主谓句或非主谓句。

10.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 )

SSS_SINGLE_SEL A 句子的句型类 B

句子的句式类 C

句子的功能类

D

句子的简繁类

分值: 2.9 答案:D

本题考查句类划分的相关知识。句子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简繁类。简繁类实际是指句子的单句和复句分类。 11.下列关于语义民族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SSS_SINGLE_SEL A 词义上的民族特点并不明显 B

词的多义化不受民族特点的制约

C

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并无差异

D

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词的非理性意义上会有所不同 分值: 2.9 答案:D

本题考查语义民族性的相关知识。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可能具有不同的情感,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词语的感情色彩(即非理性意义)不同。比如“龙”在汉民族文化里是权威、高贵、吉祥的象征,在汉语里与“龙”有关的词语大都是褒义

词,但在西方文化里,龙却是的象征,与“龙”有关的词语大多具有贬义。

12.“母亲”和“娘”二者的不同,主要在于 ( )

SSS_SINGLE_SEL A 理性意义 B 感情色彩 C 语体色彩

D 形象色彩

分值: 2.9 答案:C

本题考查词的非理性意义的相关知识。“母亲”是书面语,“娘”是口语,二者的语体色彩不同。

13.具有[+同胞/+男性/—年长]义素的词是 ( )

SSS_SINGLE_SEL A 哥哥 B 姐姐 C 弟弟

D 妹妹

分值: 2.9 答案:C

14.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叫作 ( )

SSS_SINGLE_SEL A 本义 B 基本义 C 派生义

D 引申义

分值: 2.9 答案:B

15.关于等义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SSS_SINGLE_SEL A 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

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

等义词指的是相对同义词

D

同义词一般是指等义词 分值: 2.9 答案:A

本题考查等义词的概念。等义词即绝对同义词,指构成同义关系的两个或多个词语的意义(包括内涵义和外延义)完全相同。等义词由于意义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不能长期并存。一般说的同义词其实不包括等义词,只指近义词。 16.下列反义词不属于相对反义词的是 ( )

SSS_SINGLE_SEL A 高—矮 B 真—假 C 难—易

D 干—湿

分值: 2.9 答案:B

本题考查相对反义词的概念。“真—假”是一对绝对反义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17.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SSS_SINGLE_SEL A 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B

语义场与上下位词关系密切 C

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

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强弱一致 分值: 2.9

答案:D

本题考查对语义场的理解。语义场指的是由一组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词语构成的集合。语义场都具有系统性,只不过有些语义场的系统性强些,有些语义场的系统性弱些。所以D项不正确。 18.下列词典中,属于语文词典的是 ( )

SSS_SINGLE_SEL A 《永乐大典》 B

《汉语大词典》 C

《语言学词典》

D

《化学词典》

分值: 2.9 答案:B

本题考查词典的分类。词典主要分两个大类,百科辞典和语文词典。A、C、D三项属于百科辞典。

19.“自行车钥匙扔到了地上”中的“自行车钥匙”的语义角色是 ( )

SSS_SINGLE_SEL A 施事 B 受事 C 与事

D 工具

分值: 2.9 答案:B

本题考查语义角色的相关知识。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等。“自行车钥匙扔到了地上”这个句子中的“自行车钥匙”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因此它的语义角色是受事。

20.造成“这家店关门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是 ( )

SSS_SINGLE_SEL A 语法结构关系不同 B

层次构造不同 C

语义结构关系不同

D 一词多义

分值: 2.9 答案:D

本题考查造成歧义的原因。造成歧义的一种情况是“一词多义”,“关门”一词既可以指“打烊”,也可以指这家店“不干了”。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关于[m]、[l]区别的描述,正确的有 ( )

SSS_MULTI_SEL A 阻碍方式不同 B

成阻部位不同 C

清音浊音不同 D

送气不送气不同

E

唇形圆展不同

分值: 2.8 答案:A,B

本题考查辅音的相关知识。从阻碍方式看,[m]是鼻音,[l]是边音;从成阻部位看,[m]是双唇音,[l]是舌尖中音。[m]、[l]都是浊音;普通话语音中只有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辅音发音无唇形圆展之分。所以C、D、E三项均不正确。

22.下列各组中,三个词语的构词方式一致的有 ( )

SSS_MULTI_SEL A 花儿 女儿 刺儿 B

莲子 学子 男子 C

琵琶 玻璃 休克 D

妈妈 蛐蛐 仅仅

E

崇高 聪明 国家 分值: 2.8 答案:B,C,E

本题考查词的构造形式。B项均为复合构词而来的复合词;C项均是由一个语素直接形成的单纯词,属于直接成词;E项均为复合构词而来的复合词。

23.根据指示词语类别,指示意义主要包括 ( )

SSS_MULTI_SEL A 人称指示 B 体态指示 C 时间指示 D 手势指示

E 地点指示

分值: 2.8 答案:A,C,E

24.下列歇后语运用了岔断修辞的是 ( )

SSS_MULTI_SEL A 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 B

屎壳郎下山——滚蛋 C

和尚的房子——庙

D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子

E

半两棉花——免弹 分值: 2.8 答案:A,B

本题考查岔断修辞格。C、D、E三项运用的是双关修辞。 三、名词解释 25.所指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所指:索绪尔给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称为“所指”,即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 26.声韵调分析法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声韵调分析法:是汉语独特的一种音节分析方法。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音高。 27.音位区别特征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音位区别特征:指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来担负的。 28.变形成词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变形成词:指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的现象。变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四、简答题

29.举例说明基本词的重要特点。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1)稳固性。很多基本词都是千百年前就出现了的,比如“天、地、雨、手、日、东、西”等都是如此。

(2)普遍性。比如“水、火、吃、走、年、月、一”等,都是表示最常见的事物现象和人们交际最需要的基本概念。

(3)构词能力强。除代词和虚词外,大部分基本词都是构成新词的基础或核心语素。如汉语“山”可以构成“山岗、山河、山峰、冰山、火山、深山、山高水低、这山望着那山高”等二百多个词和语。

30.为什么说在论元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一个论元结构中可以有多少论元以及可以有什么样的论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性质决定的。比如“睡觉”的意思是“进入睡眠状态”,在这种行为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睡觉”作为谓词就只能带一个表示行为发出者的论元。而“喝”作为谓词就可以带两个论元,即

行为的发出者和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客体。在论元结构中谓词的语义决定了可能出现的论元的数量和性质,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结构的语义框架。有了这种语义框架,再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论元名词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结构的命题意义。因此,我们说,在论元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31.简述语言和文化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语言和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语言和文化在整体性质上有许多共同点,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语言“等同于”文化。

①二者都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成果,有别于其他动物。 ②二者都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③二者在一个民族或社会内部都具有共享性,并不属于个人。 ④二者都具有符号作用和象征意义。

⑤二者都具有约定性和权威性,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违反。

(2)语言和文化在作用范围上又存在许多差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语言“从属于”文化。

①并非所有的文化现象都与语言直接相关。

②有些文化现象实际上又必须通过广义语言形式来表现。 ③文化和语言既是相互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综上可见,语言和文化的作用范围虽然不完全相同,但语言(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语言)毫无疑问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其中狭义的语言,即人类的自然语言,与狭义的文化,即人们心理层面的民族文化意识,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更加值得研究。 五、分析题

32.分析杜甫《春望》的格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3.分析下列汉字是怎样从形音义等特征上反映汉民族文化的,以及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民族文化。

a.好 b.舞 c.政 d.美 e.财 f.红 g.姓 h.牢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a.好,美也,从女子,引申为凡美之称。表明古人早就有男人主导的审美意识,即以女人为美。女子美,而人皆爱美,所以“好”字破读为去声时又可以表示“喜爱、喜好”的意思。

b.舞,与“巫”同源,甲骨文的字形就像人双手执牛尾而婆娑起舞,可见后世的“舞”(表演艺术)正是从商代的“舞”(巫术礼仪)中分化出来的。

c.政,来自于“正”,在古人心目中,“搞政治”或“政治家”的特点就在于“己身正”。

d.美,象形字,像头戴着羽毛装饰的人翩翩起舞的样子,说明古人最早的审美意识应该源自于舞蹈。

e.财,从贝,说明中国古代曾以贝壳作为钱来使用。

f.红,帛,青赤色。证明在我国汉代甚至更早的时候,丝织品的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g.姓,由“女”和“生”组成。说明“姓”产生于上古时代的母系社会。 h.牢,从宀,将牛、马、羊关在圈中,表明这些动物早已成为家畜。

“好”和“美”反映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发展。“舞”反映了古代风俗制度的变化。“牢”反映了古代的畜牧业状况,“红”反映了古代的丝织品染色技术,从“牢、红”两个字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生产方式的沿革。“政”“财”和“姓”说明从词的来源可以发现民族文化的踪迹,看出民族文化意识和传统观念。

六、论述题

34.试论述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与同义词之间的关系。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词语的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与概念相联系的意义是词的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又叫作词义的附加色彩,主要包括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而同义词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一般说的同义词只指近义词。“近义词”指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的具有同义关系的词语,比如“愉快—高兴”“发挥—发扬”。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而理性意义上的差别会影响近义词的用法。比如“成立”和“建立”都具有“开始存在”的意义,但是“成立”侧重于组织、机构等的出现,而“建立”还可以适用于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政权、伟业等。另一方面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也可以表现在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上。比如“果断”和“武断”都具有

“有主见地做判断”的意思,但是“果断”具有褒义色彩,而“武断”具有贬义色彩。

35.举例说明双语现象的性质以及双语同语言转用的关系。

SSS_TEXT_QUSTI 分值: 2.8 答案:

{{*HTML*}}(1)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一种社会现象。从本质上说,双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指个别人会说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而是指一个言语社团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从根本上说,双语现象是不同社会或不同言语社团相互接触的结果。例如,据有关调查,主要聚居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基诺族,族内交际使用基诺语。但在基诺族中也广泛使用汉语,他们用汉语同外族人交谈、做买卖,听汉语广播,看汉语电影、电视,阅读汉文的报纸、杂志。在基诺族人的心目中,汉语和本民族语言一样,已是他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必要工具。

(2)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大致是:最初,一个民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逐渐学会另一民族的语言而形成双语现象;而后,新学会的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本民族语言则随之退居次要地位,使用范围逐渐萎缩;直至最后,本民族语言完全停止使用,语言转用也就算是完成了。语言转用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转用就不可能实现,因为只有双语这种形式才能保证在从使用本民族语言向使用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中,不会造成语言使用的中断。在我国,那些现在已基本上转用汉语的少数民族,如土家族、畲族、仡佬族、满族等,在其语言转用的过程中,毫无例外地都曾经历过一个双语程度很高的阶段。

(3)语言转用虽然必须经过一个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都会导致语言的转用,一个民族兼用其他民族语言的双语现象可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下去,因为语言转用的发生还要受到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聚居程度、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比如我国的白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有不少人兼用汉语,但至今仍处于比较稳定的双语阶段。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