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
作者:刘海柱 胡丽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9年第4期
文/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 刘海柱?胡丽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步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环境中,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应用现代技术打破空间和时间,建立医院档案全过程、大服务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环境中医院档案管理的特征入手,提出了医院档案管理的几点创新策略,希望能为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医院;档案管理
“互联网+”实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与服务、生产等领域的有机结合,利用创新的信息化工具降低了成本,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运行效率。在“互联网+”环境中,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由人工查阅、纸质存档向网络检索、电子存档模式的转变,大大节约了档案管理人员和存档人员的人力和时间,减少了档案存储占用的空间,有效提高了医院档案管理效率。
一、“互联网+”环境中医院档案管理特征
在“互联网+”环境中,档案管理人员可将医院零散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整合,按类别建立电子档案并进行有效储存,这些信息包含了护理、医务、人事、网络、后勤、财务等多个方面,可通过搜索引擎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电子化档案更具机密性、全面性和流动性,能更为全面地体现医院档案信息内容。运用电子档案可快捷、全面检索有关档案信息,大大节约了档案查询时间和精力,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另外,在“互联网+”环境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快捷、全面地查询医院档案信息,彰显医院档案工作的服务性。
二、“互联网+”环境中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
(一)将“互联网+”成果用于档案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中,医院应运用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构建面向特定区域、基于医院局域网的档案管理平台。借助档案信息系统为各个患者建立独一的“身份证”,实现对患者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查询医院档案快速指导患者诊断、就医、转诊、体检等,为患者建立健康信息“活档案”。为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把“互联网+”融入档案管理工作,应从操作层面和架构设置角度开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在架构设置方面,应依托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与医院各科室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包括电子病历、健康体检、肿瘤科、妇保、药品管理、儿保、计划免疫在内的多个功能模块。在操作层面,患者持有“健康卡”(自己的身份证),医生持有“绩效卡”,将医生和患者的信息进行整合后,记录于档案管理平台。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创新应用“互联网+”技术,给医患提供健康档案,可有效管理医生医疗记录,切实化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二)资源为本,高效利用。在“互联网+”环境中,要想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就应坚持资源为本、高效利用的原则。医院档案详细记录了医院服务的历史过程,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给医生、患者提供有用的档案信息,只有充分发挥出医院档案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档案的真正价值。在“互联网+”环境下,医院档案工作要以服务医疗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探索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活动,积极营造依法管理档案的浓厚工作氛围,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医院档案中具有丰富的医疗信息和数据,这也给医院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医院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为特定区域的患者提供医疗信息查询、远程档案传递等多项服务,打造“远程+共享+便捷+实时”的档案服务利用新格局。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互联网+”环境中,应当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使之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理论和电子操作知识,并能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为医院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准确的、全面的信息支持。这就要求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全面、合理的档案管理人才,使其不但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档案实践应用能力等,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对档案存储、收集、统计、分析、归类、更新、检索等作业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逐渐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环境中,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强化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的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韩雪.试析\"互联网+\"时代医院档案管理的方式与方法[J].兰台内外,2017(5).
[2]蔡旻.让医院档案管理紧跟\"互联网+\"步伐[J].中国医院院长,2018(9).
[3]许志颖.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考[J].通信世界,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