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微生物学试题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

来源:99网
03年清华微生物主要真题

名词解释:电子呼吸链,FISH,底物水平磷酸化

大题:简述细菌生长测定的基本方法。

生长曲线三阶段及其特征。

通过大肠杆菌正负控制说明操纵子理论

简述PCR技术。(定义,原理,过程,简单应用)

基因工程的过程,原理,环境应用等。

原生动物在水处理的应用。

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区别,并简述其特征。

自然界碳循环,微生物的作用。

菌种分离方法,培养技术和条件的选择。

04年微生物真题

一, 填空题

1.细胞的新陈代谢包括——,——

2.细菌细胞中的最重要的组分是——,约占细胞总重量的——

3.细菌的基本结构为——,——,——,——。

4.核酸由——,——,——组成,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由——携带

5.1953年waston与crick发明了DNA的结构,其核心是——原则

6.核糖体的主要组分是——和——

7.细菌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有——,——,——,——

8.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其组分比较均一,主要是由——及一定数量的——组成

9.藻类一般是——营养的,细胞内有——和其他辅助色素,能进行——作用。

10.参与厌氧处理的不产甲烷菌主要包括——,——,——

11.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主要表现特征——,——,——,——

12.细菌的厌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对厌氧细菌的呼吸有抑制作用。厌氧细菌只有——酶系统,没有——酶系统

13.主要真核微生物有——,——,——,——

14.米门方程式主要描述——和——之间的关系

15病毒繁殖主要步骤——,——,——,——

16.生物间关系有——,——,——,——

17.正常肠道细菌有——,——,——

18.菌种衰退的主要因素有——,——

19.菌种保藏手段有——,——,——

20.大肠菌群的检测手段有——,——

二, 名词解释

1.消毒,灭菌

2.温和噬菌体

3.PCR

4.抗体

5.鉴别培养基

6.结构基因

7.基因重组

8.污泥膨胀

9.硫酸盐呼吸

10.兼性厌氧菌

三, 问答

1.分子内无氧呼吸,其特点并举例说明

2.何谓立克次氏体,其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主要区别,与人类的关系

3.真核微生物DNA在细胞中的存在特点

4.试简述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几种方式

5.酶的定义,组成,按酶促反应性质可以分为几类,其最新进展

苏州大学

一、考试范围: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1.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1-2.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3.病毒的繁殖 1-4.病毒的培养

重点掌握:病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病毒的繁殖过程及溶原性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2-1.细菌 2-2.放线菌 2-3.蓝绿细菌

重点掌握: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细菌的带电性及等电点、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与步骤);放线菌的菌丝体及菌落形态;兰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以及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的蓝细菌种属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3-1.原生动物

3-2.微型后生动物 3-3.藻类 3-4.真菌

重点掌握: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分类及胞囊;微型后生动物的分类;真菌的种类;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的藻类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4-1.微生物的酶 4-2.微生物的营养

4-3.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重点掌握:微生物酶的结构与组成、酶的催化特性、米-门公式的形式与意义;微生物的营养物与营养类型、微生物所需的碳氮磷比;微生物的培养基及其类型;微生物的呼吸类型、ATP的生成方式。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5-1.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2.微生物的生存因子

5-3.其他不利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5-4.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5-5.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重点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阶段;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的生长因子;极端的温度、pH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菌种的保藏方法。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6-1.微生物的遗传 6-2.微生物的变异 6-3.基因重组

6-4.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DNA的概念、结构、复制与变性;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概念;RNA;蛋白质合成过程;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基因工程和PCR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篇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

第一章 微生物的生态 1-1.生态系统

1-2.土壤微生物生态 1-3.空气微生物生态 1-4.水体微生物生态

重点掌握:空气微生物的卫生的标准;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及水体自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判别依据。

第二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1.氧循环 2-2.碳循环 2-3.氮循环 2-4.硫循环 2-5.磷循环

2-6.铁、锰的循环

重点掌握:碳循环;氮循环(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蛋白质的水解及氨基酸的转化);硫化作用;反硫化作用及其危害。

第三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3-1.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生态系统 3-1-1.好氧活性污泥法 3-1-2.好氧生物膜法

3-2.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和丝状膨胀控制对策

3-3.厌氧环境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

重点掌握: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原理;好氧活性污泥及其组成;菌胶团、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MLSS、SV、SVI);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原因与控制对策;甲烷发酵。

第四章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4-1.污、废水深度处理--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 4-2.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问题 4-3.饮用水的消毒及其微生物学效应

重点掌握:生物脱氮的工艺与原理(A/O、O/A工艺流程及脱氮原理);生物除磷原理(除磷的A/O工艺流程与原理);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特点。

第五章 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5-1.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5-2.废气的生物处理

重点掌握:堆肥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废气的处理方法。

第六章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6-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6-2.微生物细胞外多聚物的开发与应用 6-3 优势菌种与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重点掌握:了解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二.主要参考书:

(1)教材:周群英、高廷耀编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002

(2)王家玲主编,《环境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08年考研试题

请考生注意:试 题 解 答 务 请 考 生 做 在 专 用 “答题纸” 上; 做在其它地方的解答将视为无效答题,不予评分。 一、 名词解释(40分,每题4分) 1. 群落 2. 厌氧消化 3. 互生关系 4. 病毒 5. PCR技术 6. 底物水平磷酸化 7. 蓝细菌 8. 选择培养基 9. 分批培养 10. 转化 二、 填空 (20分) 1. 真核微生物有 。(3分) 2.根据利用碳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 等类群。(2分) 3.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的奠基者是 等。(2分) 4.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3分) 5. 16种辅基与辅酶是 。(10分) 三、问答(90分,每题10分) 1. 用图示意水体自净过程溶解氧,藻类,有机物,原生动物的数量变化。 2. 纤维素(C6H10O5)1000彻底氧化的详细过程。并进行能量平衡。 3. 叙述指示生物的理想条件。常用的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的指示生物有哪些?检验方法确立的依据是什么(选一种举例说明)? 4. 试述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为什么要保持在pH6以上? 5. 何谓反硝化作用?分析反硝化作用的意义。 6. 生物处理有哪些类型?分别论述其主要特点。 7. 何谓基因?主要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功能? 8. 藻类有哪10个门?比较藻类光合作用和细菌光合作用。 9. 废气生物处理动态及原理。 建大

一、名词(2*10) 1、BIP指数 2、富营养化 3、反硝化作用 4、变异

5、水体同化容量 6、指数期

7、兼性厌氧微生物 8、菌丝体 9、呼吸作用 10、Q10

二、填空4*5

1、微生物产能的方式有几种,其中自养型微生物可以通过—-------—作用和—------—作用产生能量,如硝化菌和緑硫菌。异养型微生物则只能通过氧化---------产生能量。微生物体内能量产生与消耗都要通过--------------来实现。 2、病毒是-------结构的生物,通过完全----------的方式来进行新陈代谢,因此在病毒表现为无活性状态。

3、采用基础培养基,分离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和—---------—---,或者利用----------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4、由于人类生活而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的—------------—(营养类型)的细菌增加,可采用—---------—这一卫生学指标进行判定,但对于水体饮用卫生安全的判定可采用-------——指标。当这一指标超过—--------—就可以认定水体受到该病原微生物污染。

5、对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进行消化时,首先是—--------—菌利用—-----------作为营养将其转化为-------------------,这一过程PH会------------。最后,-----------菌将有机碳转化为----------气体,PH-------------。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4*5)

1、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进行外源性呼吸,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内源呼吸。() 2、固相化酶就是将酶变成不溶于水的固态状。() 3、对于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河流自净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污水与河水混合的快慢,而对于耗氧污染物则取决于水中的DO水平。()

4、在好氧生物处理构筑物中,某些地方也有厌氧菌生长。() 5、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时,活性污泥生长曲线都呈“S”型。( 四、废水生物处理中为什么多是微生物混合群体而非纯种微生物?好氧氧化塘中各种微生物之间又什么关系?生物膜中各种微生物在膜形成以及净化中各有什么作用?(5*3) 五、原生动物在污水净化系统中的作用?随反应器中水质梯度变化,原生动物的种类演化有什么规律?为什么说细菌是生物净化的“主力军”?(5*3)六、BOD的高低为什么既可以用来反映某些污染物的量和污水的浓度,也可反映该物质在有氧环境中生物对其的可利用性和该物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水体为什么具有自净特性?(10) 七、污泥负荷(F / M)过高或过低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有什么影响?控制污泥负荷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有什么意义?(10)

说明:(六、七两题任选一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