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新技术应用简述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越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扎根。园林的建设能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的景色,所以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使园林工程管理不断完善提高,合理在工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也是园林建造工作人员所关心的问题。
1 新技术的应用案例 (1) GRC和FRP塑山
GRC和FRP塑山是为了克服钢、砖骨架塑山存在着的施工技术难度大,皴纹很难逼真,材料自重大,易裂和褪色等缺陷,而探索出的一种新型的塑山材料———短纤维强化水泥(简称GRC)和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简称FRP)。前者是用脆性材料如水泥、砂、玻璃纤维等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种韧性较强的复合物。FRP是用不饱和树脂及玻璃纤维结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用来制造假山、雕塑、喷泉瀑布等园林山水艺术景观。
GRC与FRP材料具有刚度好、质轻、耐用、价廉、造型逼真等特点,同时可预制分割,便于运输,特别适用于大型的、异地安装的塑山工程。并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塑山铺助设计,结束了过去假山工程无法做到的石块定位设计的历史,使假山不仅在制作技术,还在设计手段上取得了新突破。在施工工艺上可塑性大,可依据造型上的需要加工成各种复杂形体,与植物、水景等配合,可使景观更富于变化和表现力。
(2) 网络图计划
网络图计划是基于流水施工作业方式的。流水施工是把若干个同类型的施工对象划分成多个施工段,组织若干个在施工工艺上有密切联系的专业班组相继施工,依次在各施工段上重复完成相同的施工内容。其特点是在同一施工段上各施工过程保持了顺序施工的特点,不同施工过程在不同的施工段上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平行施工的特点;专业施工班组能连续施工,充分利用了时间,施工不停歇,因而工期较短;生产工人和生产设备从一个施工段转移到另一个施工段,保持了连续施工的特点,使施工维持连续性、均衡性和节奏性。
网络计划技术是将施工进度看作一个系统模型,系统中可以清楚看出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制约关系,哪些是重点工序或影响工期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它是有
方向的有序模型,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优化。因此,它较横道图(一种适于简单工序的施工计划技术)更科学、严密,更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工程施工中进行现代化建设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3) 铺地工艺
园林道路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景观。在整体路面(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真空吸水工艺是一种混凝土路面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真空负压的压力作用和脱水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了水灰比,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是解决混凝土工作度与强度的矛盾,缩短保养时间,提前开放交通的有效措施。
2 园林工程技术创新的思路
目前在园林工程方面进行技术创新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可循,但如上述范例,人们在园林工程技术的探索过程中还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为现代园林工程的构建提供了许多方法。就技术方法的构思而言,其本身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它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所有的技术系统都属于人工自然系统,它的技术原理无疑是由人构思出来的,它是利用已有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运用技术发明创造方法,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完成的。诸如“科学原理推演法”“实验提升法”“自然模拟法”“回采法”“缺限完善法”“综合法”“联想法”“要素变更法”等,都或多或少应用于工程技术构思之中,园林工程也不例外。
(1) 自然模拟法
自然模拟法不单是基础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是工程技术原理构思的有效工具。它通过自然界中某些客观物体可以利用的结构或功能为原型,再利用模拟法构建相似的人工系统,这就使系统具有人们所需要的类似于原型的结构或功能。自然模拟法已成功应用于仿生学领域和人工降雨技术方面。在园林工程中也常有应用。自然界中的溪流、瀑布等水体景观有着比较明显的结构特征,人们在一个人为空间中要建设诸如小溪、瀑布这样的水景工程,就得模拟自然,虽通过了一定的人为艺术加工,但它与自然是相和谐的。再如现代塑山技术,也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成功案例。
(2) 联想法
联想法在园林工程技术构思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比如网络图技术最初多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较少用,但随着园林工程技术的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手段越来越复杂,对施工工艺的要求更加规范,协作组织更加稠密,原先所用的横道图计划技术已不能适应大型综合的现代园林工程。鉴于此,将“网络计划技术”这种全新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法引入园林施工中,成为综合景观工程施工组织的先进计划技术。2001年5月杭州市进行一棵连体樟树(特大名树)移植,植物球根超大,难以移动。为此,工程技术人员借助铁路运输的技术,在移动的线路上安装钢轨,将球根平移了35m,创造了世界上大型树木移植的先例。
(3)回采法
回采法是指已被否定的技術原理在新的条件下得以重新实现的方法。这说明原先的技术构思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能由不宜用转为可用,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环境,需要经验的累积和对原技术的改进。如在园林工程水池施工中,就会碰到水池结构问题,原先永久性水池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随着气候的变化,特别是在秋冬寒冷的北方地区,这种结构的水池很容易冻裂,使用寿命被迫缩短。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多次创新水池防水材料,逐一试用混凝土、沥青、油毛毯、PVC膜,才发现适用于喷泉水池的防水材料“EPDM”黑色橡胶,经实验证明其有效性后,这种柔性结构水池才在北方得到广泛应用。而实际上这种“EPDM”橡胶早已存在,只不过未被用于水池施工。
3 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途径 (1) 设计环节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技术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工程设计在科学与生产之间起到中介联系的作用;一方面方案设计增加了项目的预见性和实施的组织性。这在园林工程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园林工程项目一般采用三段设计方法,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但无论是哪种设计,都需要技术的参与,如CAD软件技术推动了工程设计方法的变革,使设计更为现代化。这种由CAD先处理工程方案的平面,再用3DMax软件立体建模,然后用Photoshop进行色彩渲染的技术在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工程人员的喜爱。可以说,以“计算机化”为核心的现代设计法反映了当代技术的特征。
(2) 施工环节
施工环节更能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程度。无论是各设计要素(山水、植物、园路、建筑、小品等)的施工组织或是施工管理都需要技术参与。如上述所提到过的现代喷灌技术、园路铺装技术、喷泉景观技术、塑山塑石技术、园林污水处理技术、生态景观资源保护技术、大树移植技术、网络计划技术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我们可以在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环节综合运用新技术,把已有的经验和创新融入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同时以园林整体效果为出发点,突出各部分的特点,给予人们视觉与心灵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林美华 谈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