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安排剪裁详略》教学方案设计
课 题 任课教师 教学目标 围绕中心,安排剪裁详略 课 型 年 级 新授 初三 引导学生探究写作中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和基本掌握围绕中心选才和剪裁的写作技能。中心思想和材料之间的因果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适当剪裁,合理安排详略 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如何根据中心的需要合理安排剪裁和详略的写作技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和基本掌握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写作技能 教学重点 重难、点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最感兴趣且最近组织的作文为依托,合理利用校园生活资源,最大的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最典型的事例通过学生的谈论研究得出如何安排作文的详略,如何剪裁材料,然后以具体的文章为依托,学生分组研究交流所得。分析理解、探索研究和实地训练都已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剪裁为中心。 教学软件 以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为素材,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次作文,主要写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确定了中心,完成了习作,但不少学生不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写成了“流水账”,造成中心不明确或不突出。 教师活动 我们上次的作文能够从不同角度设置中心,但是有些同学的作文写成了流水账,如何更好的突出中心呢?我们今天来一起探讨。 出示材料一、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谈论法、练习法 学会能从不同角度确定中心,只是,很多学生的详略安排不好,以致中心思想不是很突出。甚至有些学生把作为写成了流水账。有意识的运用已有的作为素材,为作为教学服务,用学生的实际修改领悟过程代替教师的讲授,是个很好的办法。 设计意图 总结上次作文情况,点出本课的主要目的。 教 具 教学背景 学生现状 分 析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构 导入 学生活动 分析探讨 学生朗读。 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的感悟。 猜测罗丹砍掉巴尔扎 克雕像双手的原因,领悟到感悟到在我们作文中再美好的东西,如果影响了中心思想的突出,或者不能突出中心,都要砍掉。 教学结构 教师活动 出示材料二: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他认为最生动的例子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经省。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队的太多,好像流水账”,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作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出示材料三: (松骨峰战斗的“勇士们„„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教师朗诵 引导学生总结 出示学生跳绳比赛的录像 指导学生注意围绕中心那些材料可以删剪,哪些材料如何安排详略。 学生活动 朗读,讨论 魏巍同志为什么要删掉二十多个材料?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领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否则,就砍掉。 总 结 学生自由朗读。 思考讨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的?8个小时的激战,为什么只写了那几句话? 总结如何安排详略和剪裁。 学生(李金龙)介绍自己作文确定的中心 学生看录像,观察场面积李金龙的表情动作。 学生阅读思考。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探究到: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其次要略写。 迁移训练 明确看摄像的目的和修改的目的。 以身边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动手操作,实地训练,把感悟付诸实施。 教学结构 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按要求修改作文。 学生上讲台在投影以前展示自己修改稿,并说明修改的原因。 设计意图 交流修改同一篇作文,既给学生肯定,又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兴趣浓厚。 布置作业: 完成本次作为的全文修改。
教学反思和评价:
学生的写作素材比较空,抓住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写作契机,合理的利用我们的校园生活的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目前,孩子们能够确定一个中心,只是,很多地方存在剪裁和详略安排不当的问题。充分利用我们的校园网络的资源,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找好每一个写作训练的点是非常必要的。
这节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感悟领会写作方法,自己动脑设计修改思路,生生互动交流提高,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还初步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写作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围绕中心思想决定材料的取舍合作详略安排,因而忽略了文章材料与中心的因果关系。
在本堂课中,教师能够很好的利用校园网络里的资源,让他为自己所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兴趣,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