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长相思作品介绍

长相思作品介绍

来源:99网
作品介绍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题目:长相思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词作《长相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纳兰性德扈随康熙到边塞时的思乡之情,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学生学习时,可以在有感情的朗读吟诵中细细体会作者的这种思乡之情与本文的思想内容。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文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选择适当朗读方式、个性化的感情朗读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及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发表个性理解。

(四)、教学目标、任务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词,了解课后注释的含义。 (2)正确、流利、用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词上下片所描写的内容,翻译课文。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尽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思乡怀亲的思乡感情。

二、简单的课件脚本设计表格

课件流程 封面 导入 课件内容 课题 作者 导言 课题 导航 媒体类型 文本 图片 文本 图片 文本 图片 链接 文本 图片 链接 文本 链接 文本 图片 声音 链接 文本 图片 文本 图片 文本 图片 文本 图片 文本 图片 运用手段 自定义动画 自定义动画 自定义动画 动作设置 自定义动画 动作设置 自定义动画 导航页面 作者简介 作者生平、作品等 作者何时在何处写下了这首词 课文朗读 创作背景 课文朗读 自定义动画 动作设置 自定义动画 动作设置 自定义动画 动作设置 自定义动画 动作设置 自定义动画 动作设置 自定义动画 动作设置 作品译文 内容赏析 作品注释 本文小结 课后练习 词的直接翻译 上、下阙及总体的赏析 程、更、聒等词的解释 对词的总体评价与欣赏 解答题 三、制作过程

1、素材准备

准备好文字、课文朗读声音、图片等素材。 2、制作封面

导入封面图片,添加作者姓名等,如图1所示。 3、制作导入页面

课件的导入页面如图2所示

课文导读作者:高芳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现在,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首《长相思》,细细体会作者远居边塞时的思乡之情!

图1:课件封面 图2:导入页面 4、制作导航页面 (1)插入背景图片。

(2)插入文本框,写上题目和作者名。

(3)插入八个自选图形,分别写上八个导航文字。待课件完成后,为八个文本框进行动作设置,链接到相应幻灯片。如图3所示。 5、制作作者简介页面

(1)插入背景图片。插入自选图形,添加“作者简介”文本框。 (2)插入文本框,编辑作者简介相关内容。 (3)插入自选图形,添加“返回”,动作连接到导航页面。如图4所示。

长相思纳兰性德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课文朗读作品译文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119685.7.)1,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保太子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著有《通志堂集》,词作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之意),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今辑词初集》一选,为清初文人词选中著名之本。内容赏析作品注释本文小结课后练习返回

图3:导航页面 图4;作者简介

6、制作朗读课文页面

(1)插入背景图片。插入自选图形,添加“作者简介”文本框。 (2)插入文本框,编辑作者简介相关内容。 (3)插入自选图形,添加“返回”,动作连接到导航页面。 (4)插入“长相思”朗读声音,设置自动播放。如图5所示。 7、编辑作品译文页面。

(1) 插入背景图片;插入自选图形,写上题目。

(2) 插入文本框,写上作品译文内容,对文本进行自定义动画; (3) 插入自选图形,添加“返回”, 动作连接到导航页面。如图6所示。

课文朗读作品译文故梦聒雪风夜那身水山长园不碎一一深畔向一一相无成乡更更千行榆程程此,心,,帐,关,,思声灯。。

图片欣赏返回•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返回 图5:课文朗读 图6:作品译文 8、制作内容赏析页面。 (1)插入背景图片;

(2)插入两个文本框,写上标题与内容,对文本进行自定义动画; (3)插入自选图形,添加“返回”, 动作连接到导航页面。如图7所示。 9、制作作品注释页面 (1)插入背景图片;

(2)插入两个文本框,写上标题与内容,对文本进行自定义动画; (3)插入自选图形,添加“返回”, 动作连接到导航页面。如图8所示。

内容赏析上片写行程之劳。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永夜无眠的人。“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出巡随从众多。为什么夜深了,而仍然营火闪烁呢?这就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返回势。作品注释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此处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这是古诗文写作中的一种方法,意思为:越过了一程又一程的山和河。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⑤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⑥聒:嘈杂扰人。⑦故园:谓京师。更深层次的意思可理解为:自然、自由的生活。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返回

图7:内容赏析 图8:作品注释

10、制作“作品小结”页面 (1)插入背景图片;

(2)插入两个文本框,写上标题与内容,对文本进行自定义动画; (3)插入自选图形,添加“返回”, 动作连接到导航页面。如图9所示。 11、制作课后练习页面

(1)插入背景图片,插入自选图形,写上题目。

(2)插入文本框,编辑课后练习内容。对文本框设计自定义动画。 (3)插入自选图形,添加“返回”, 动作连接到导航页面。如图10所示。

作品小结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返回

课后练习1.联系地图,大概知道:作者从何处出发?此时身在何处?前往何处?联系资料,了解:作者此行的目的。2背诵课文,并思考用怎样贴切的情感来朗读本文。3.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将辛弃疾的沙场英雄气概与纳兰性德从心底流露出的对自然生活的渴望与欣然作比较,感受纳兰性德深深的爱与痛。4.真正的“乡心”指什么?“故乡”在何方?纳兰性德真正思念的是什么?5朗读全词。用下阕中的一个词概括全词的6.主这题首。词有令你感动的东西吗?你为何感动?返回

图9:作品小结 图10:课后练习 12、制作封底页面

(1) 插入背景图片;

(2) 插入文本框,设置艺术字“谢谢观赏”,对其进行自定义动画; (3) 在幻灯片右下角插入自选图形,添加“返回”,链接到导航页面。如图11所示。

返回首页 至此,本课件的内容就全部完成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