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穗期淹水胁迫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99网
专论与研究 DOI 10.3969 ̄.issn.1006—8082.2013.04.023 中国弗米2013,19(4):86—90 孕穗期淹水胁迫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周永进王斌许有尊 陈刚 胡琪峰吴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 通讯作者,E—mail:wuwenge@vip.sina.tom) 摘要:为探明淹水胁迫对孕穗期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受淹以后的减灾避灾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 撑,本研究选取嘉兴8号和早籼807两个早稻品种,设置半淹和没顶2个淹水深度,3 d、6 d、9 d和15 d 4个淹水时 间,于孕穗期进行淹水处理,以未淹水作对照,研究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植株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淹水胁迫后两早稻品种生育期均相应延迟,且与淹水时间和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半淹水各处理株高在胁迫后24 h 及成熟前7 d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没顶超过6 d的处理在处理后24 h及成熟前7 d株高显著低于对照;淹水胁 迫后绿叶数、绿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顶叶SPAD及净光合速率在处理后24 h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淹水时间推移 和深度加深下降幅度越大,但到成熟前7 d时除没顶9 d、半淹15 d及没顶15 d 3个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 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分析显示,半淹处理情况下有效穗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没顶淹水则显著高 于对照;千粒重与淹水时间和深度相关性不显著;淹水胁迫使得植株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这是造成产量显 著低于对照的主要原因,其中半淹水9 d和没顶淹水6 d处理的产量已经下降至对照的50%左右,植株每穗粒数、结 实率及产量与淹水时间和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淹水胁迫;孕穗期;早稻;SPAD;净光合速率;产量构成 中图分类号:¥51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82(2013)04—0086—05 涝渍灾害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 试验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网室进行。 采用盆栽,两个水稻品种均于4月5日播种,旱育秧, 30 d秧龄移栽入盆。每个处理9盆,每盆3丛,每丛2 苗,常规栽培管理,于孕穗期移入水泥池(1.0 mx1.0 mx 1.5 m)进行淹水处理,人工灌溉调节淹水深度和淹水 时间,模拟涝害胁迫。试验设置2种淹水深度:半淹水 和没顶淹水;4个淹水时间:分别淹水3 d、6 d、9 d和 15 d;以正常未受淹的品种为对照。处理完成后及时排 干淹水,并清洗植株叶片表面沉积物。 1-3测定内容与方法 尤其是汛期和梅雨季节的暴雨灾害,严重影响水稻生 产 。近几年,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气候异常 加剧,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 之一翻。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域,每年 6-8月份为暴雨洪涝的主要多发期,此时正值早稻生 长中后期,中稻生长中期,晚稻生长前期,危害甚为严 重。因此,在做好洪涝灾害防控措施之外,探明水稻受 灾后生长特性变化以及减产的主要原因显得尤为重 要。水稻的各个生育时期均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但 不同时期对涝害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以孕穗到抽穗 期最为敏感,危害也最为严重 。前人在水稻涝害方面 (1)生育期调查:跟踪调查各处理主要生育期,包 括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2)植株形态测定:分别于处理后24 h及成熟前 已有不少研究,但更多的是侧重探究淹水敏感时期,而 且对孕穗期淹水的具体危害研究不够深入。为此,本研 究选用两个早稻品种,在水稻对涝害的敏感时期(孕穗 期)进行淹水胁迫处理,研究涝渍灾害对处于孕穗期早 7d调查各处理及对照每丛的株高、绿叶数、绿叶面积, 计算胁迫后的叶面积衰减率。 (3)植株生理指标测定:于处理完成后24 h及成 稻的形态、生理、生育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水 熟前7 d,采用SPAD一502型叶绿素计和LI一6400型便 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对照和各处理的最上面一片 完全展开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 收稿日期:2013—06—25 稻受淹后的产量损失估计及受淹以后的减灾避灾措施 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品种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2);国 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06, 2012BAD04B09) 参试水稻品种为嘉兴8号、早籼807,均属早稻。 1.2试验方法及设计 ・86・ 周永进等:孕穗期淹水胁迫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表1不同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 品种 处理 生直塑! 2 播始历期始穗期一齐穗期全生育期 嘉兴8号 CK 半淹3 d 半淹6 d 半淹9 d ;2 %舛 ∞ " 半淹15 d 没顶3 d 没顶6 d 没顶9 d 没顶15 d 早籼807 CK 半淹3 d 半淹6 d 半淹9 d m M" 如躬∞ u 加 半淹15 d 没顶3 d 没顶6 d 没顶9 d 没顶15 d “一”表示植株死亡。 表2淹水时间及深度与生育期的相关性分析 ’表示在O.O5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O.Ol水平相关性显著。 (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测定:于成熟期每个处理选 6株进行考种,计算产量及其构成。 1.4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SPSS 17.0、EXCEL 200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淹水胁迫对早稻生育期有很大影响。 两个品种在孕穗期经过淹水胁迫后,播始历期、始穗至 齐穗、全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其中,嘉兴8号 经半淹处理3 d、6 d、9 d、15 d以后全生育期与对照相 比分别延长4、7、12、19 d;没顶淹水处理3 d,6 d、9 d、 15 d以后全生育期较对照分别延长15、24、33、50 d。早 籼807结果与嘉兴8号相似,半淹和没顶淹水处理后 全生育期均相应延长,但没顶淹水处理15 d后植株全 部死亡。从表2可知,两个早稻品种淹水后生育期的延 长时间与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成显著正相关。淹水导 中国蒂米2013,19(4):86-90 表3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早稻株高的影响 s{ 弘 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一”表示植株 死亡。 致早稻生育期延长可能存在2个原因:一是淹水胁迫 导致水稻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暂时停止发育,致使生育 期停滞不前;二是因为主茎和分蘖以及不同分蘖之间 的耐涝程度不一,淹水处理后使得的植株主茎与分蘖 以及不同分蘖之间发育进程不一致,使得生育期延长。 2.2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早稻株高的影响 由表3可见,早稻在半淹水3 d、6 d、9 d、15 d处 理后24 h的株高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成熟前7d 时,半淹水3 d处理与对照基本无差异,半淹水6 d、9 d、15 d处理株高略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没顶淹水 3 d处理的株高在淹后24 h时株高无显著变化,但是 没顶淹水6 d、9 d、15 d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显著降 低;成熟时没顶淹水3 d处理株高略高于对照,没顶淹 水6 d水稻株高和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没顶淹水9 d、 15 d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早稻在适度淹水胁迫下,株高 增加可能是因为在适度逆境影响下促进了植物的抗逆 反应,基部节间细胞延长;但是随着淹水胁迫程度的加 强,超过植物的耐受限度,其生长和恢复能力下降导致 了株高的降低。 ・87・ 周永进等:孕穗期淹水胁迫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3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早稻植株相对叶绿素含 量(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积累最重要 的生理活动,也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光合能力的强 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植物的生理状况。叶绿素是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到吸收和 转化能量的作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与作物的 光合强弱关系密不可分 。 由表4可知,淹水胁迫导致水稻生长环境发生改 变,从而诱发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淹水胁迫处理 24 h后,水稻植株顶叶SPAD值和Pn均发生显著变 化,而且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半淹水和没顶淹水各 处理顶叶SPAD值和Pn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淹水时 间的延长和深度的加深SPAD值及Pn下降幅度越来 越大;成熟前7 d,除半淹水15 d、没顶淹水9 d、没顶淹 水15 d 3个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各处理植株顶 叶SPAD值和Pn与对照相比基本无差异。说明在半淹 水处理后,植株下部受淹但顶部叶片仍然处在拥有空 气和光照的环境中,仍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光合作用,但 光合能力较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水稻根部和基部 受损严重使得植株叶片SPAD值及Pn逐渐下降;而没 顶淹水处理,植株全部叶片处在水中,缺乏氧气和光 照,导致叶绿素大量分解,光合能力下降。当淹水处理 完以后,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水稻植株进行慢慢的自我 恢复,致使成熟前7 d顶叶的SPAD值与Pn值与对照 相比基本无差异。 2.4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早稻绿叶数和绿叶面积 的影响 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组织,其光合作 用的强弱直接影响物质积累量,尤其是进入生殖生长 期后,功能叶为水稻灌浆提供了80%以上的光合产 物,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巨大 。研究结果(表5)表明, 淹水胁迫时间和深度对早稻绿叶数和绿叶面积有显著 影响。 淹水处理后24 h和成熟前7 d各处理单株绿叶数 随着淹水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绿叶衰减数逐 渐增加,绿叶面积衰减率越来越大。其中,嘉优8号半 淹水处理15 d后24 h与对照相比叶面积衰减率达到 40.99%,没顶淹水处理15 d则达到100%。早籼807半 淹水处理15 d后24 h与对照相比叶面积衰减率达到 51.78%,没顶淹水处理9 d达到75.62%,没顶淹水l5 d植株死亡。说明淹水后植株受到伤害,从而使叶片迅 ・88・ 中圈稻米2013,19(4):86—90 表4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早稻植株叶片SPAD值及净光合 速率的影响 同列数字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O.05水平差异显著;“一”表示植株 死亡。 速枯萎,致使单茎绿叶数及绿叶面积明显减少。嘉优8 号半淹水15 d的处理成熟前7 d与对照相比叶面积衰 减率达到78.93%;没顶淹水处理15 d由于后期出现新 的分蘖生长并成穗,衰减率达到88.94%。早籼807半 淹水处理15 d后成熟前7 d与对照相比叶面积衰减率 达到73.74%,没顶淹水处理9 d达到84.11%。说明没 顶淹水胁迫后,虽然植株还可生长但后期叶片容易早 衰。 2.5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 响 淹水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最终反映在产量和穗 粒结构上。从产量结果(表6)看,两个早稻品种淹水处 理后产量均有所下降,不同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显 著水平,并且随淹水时间延长和深度的加深减产更为 严重,并呈显著负相关(表7)。其中半淹水9 d和没顶 淹水6 d处理的产量已经下降至对照的50%左右。 从产量构成因素方面(表6,表7)看,淹水处理后 周永进等:孕穗期淹水胁迫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2013,19(4):86—90 同列数字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O.05水平差异显著;“一”表示植株死亡。 表7淹水时间和深度与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 两个品种的每穗粒数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与淹水时 粒数减少到28.8%;早籼807没顶淹水9 d处理每穗粒 间和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一0.836 ,r一0.794 )。两 数下降到35.4%,没顶淹水15 d处理植株死亡。两个品 个品种半淹水15 d处理的每穗粒数分别减少至对照 种半淹水各处理有效穗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 的50.3%、53.4%;嘉兴8号没顶淹水15 d处理的每穗 没顶淹水的各处理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这可能 ・89・ 周永进等:孕穗期淹水胁迫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2013,19(4):86—90 是因为全淹水以后新发的较多分蘖经过生长发育最终 成穗,但穗子较小。淹水对千粒重的影响在两个品种中 表现不尽相同,嘉兴8号除没顶淹水15 d处理外,其 低于对照但仍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光合作用。没顶淹水 处理时,由于植株叶片全部处在水中,缺乏氧气和光照 致使叶片中叶绿素分解,使得叶片SPAD值及植株Pn 下降,并且显著低于对照和半淹水处理。说明早稻受淹 以后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显著降低,最终导致物质合 成减少。 3.3孕穗期淹水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淹水胁迫对早稻的影响最终反映在产量及其构成 余各处理千粒重均高于对照;早籼807半淹水处理千 粒重高于对照,但没顶淹水处理和对照差异不明显。淹 水时间和深度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两个品种各 处理空秕粒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导致结实率显著低于 对照,且结实率与淹水时间和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由 此可见,淹水胁迫后虽然千粒重略有增加,但每穗粒数 上。由本研究可知,两个早稻品种经半淹水和没顶淹水 显著减少,结实率显著降低,最终导致产量减少。 3结论与讨论 3.1孕穗期淹水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 水稻生育期是反应水稻生长特性的一个重要方 面,是水稻是否正常生长的一种标志。一般来说,处于 逆境中的作物其生育特性会相应发生改变。本研究表 明,孕穗期淹水对早稻生育特性有显著影响。两个品种 在孕穗期经过淹水胁迫后,播始历期、始穗至齐穗期、 全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并且延长时间与淹水 深度及淹水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 相一致_4l91。这可能是因为处于淹水条件下,水稻的的生 长发育缓慢、甚至暂时停止,或者淹水处理后使得的植 株主茎与分蘖以及不同分蘖之间发育进程不一致,导 致生育期延长。 3.2孕穗期淹水对早稻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淹水胁迫导致植物生长环境发生改变,从而诱发 一系列的形态l101和生理[11】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植物 对逆境的反应或适应。由本试验可知,半淹水6 d,9 d、 15 d处理成熟时株高略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没顶 淹水超过6 d的处理成熟时株高显著低于对照。这说 明,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的淹水胁迫刺激植物的抗逆反 应,使得植株略有升高,但超过一定耐受程度,植株的 受损程度加大、恢复能力下降,导致生长缓慢、植株变 矮。淹水胁迫让植株处在水中的部位处于低氧和缺乏 光照的环境下,使得处理后24 h和成熟前7 d绿叶数、 绿叶面积显著减少,绿叶衰减数及绿叶面积衰减率显 著增加,且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和深度的加深而逐渐 增大。 淹水胁迫对早稻植株生理活动影响显著。在淹水 情况下,植株顶叶SPAD值及Pn均显著下降,且随着 淹水时间的延长和深度的加深下降幅度加大。半淹水 处理情况下,植株下部叶片处于水中,但上部叶片仍然 处在空气和光照条件下,顶叶SPAD值和Pn虽然显著 ・90・ 处理后产量显著降低,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2’ , ,并且产量与淹水时间和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其 中,半淹水9 d和没顶淹水6 d处理的产量已经下降至 对照的50%左右,而没顶淹水9 d、15 d处理已基本绝 收,推测此时已基本达到两个品种的耐涝极限。半淹水 处理下,有效穗数无显著变化,而没顶淹水处理后较多 的新生分蘖发育成穗使得有效穗数增加,但新生稻穗 较小;淹水胁迫使得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且随着淹水时 间延长和深度加深减少幅度变大;千粒重略高于对照, 但差异不显著;结实率显著低于对照,且与淹水时间和 深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虽然淹水胁迫使得有效穗数 和千粒重略有增加,但每穗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显著 降低,最终使得水稻产量严重减少。 参考文献 [1】陈永华,严钦泉,肖国樱.水稻耐涝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 报,2005(12):151-153. 【2]梅少华,梅金先,陈兴国,等.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评估及 抗灾对策研究【J].作物杂志,2011(2):89—93. 【3]潘澜,薛立.植物淹水胁迫的生理学机制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 志,2012,31(10):2662—2672. [4】陈祖玉,彭其安.不同淹水时期对水稻形态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lJ1.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62—63. 【5]杨杰,田永超,姚霞,等.水稻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 模型[J】.生态学报,2012,29(12):6561—6571. [6】孟军,陈温福,徐正进,等.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 研究初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4):247—249. 【7]邵彩虹,谢金水,黄永兰,等.孕穗期水稻不同功能叶的发育蛋白 质组学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5):456—462. [8】欧阳杰,王楚桃,何光华,等.水稻灌浆中后期功能叶中叶绿素含 量及其变化趋势与谷物产量关系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12,25(4):1201—1204. 【9】李开江,石鹤付,史健,等.分蘖期淹水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 影响【J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64—65. 【10]Thomas A L,Guerreiro S M,Sodek L.Aerenehyma formation and re— eovery from hypoxia of the flooded root system of nodulated soybean [J】.AnnBot-London,2005,97:1191-1198. 【11]彭克勤,夏石头,李阳生.涝害对早中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1.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7(3):173—176. 【l2】李钟学,张季中,王玉莲.水稻涝害的研究与探讨【J1.中国林副特 产,2012,12(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