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五讲文言断句预习学案

第五讲文言断句预习学案

来源:99网
第五讲:文言断句

预习学案

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

3.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4.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5.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 用(/)给下列文言文断句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清人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7. 用(/)给文言文断句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8. 用(/)给文言文断句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史记·留侯世家》)

9.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10. 用(/)给文言文断句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11. 用(/)给文言文断句

访(人名)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12.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划线句子断句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史记·留侯世家》)

答案:预习学案

1.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2.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4.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7.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8.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9.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0.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11.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12.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