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新入职员工心理角色转换

浅谈新入职员工心理角色转换

来源:99网
2014#-・6月・下期 学术・理论 现代衾言 浅谈新入职员工心理角色转换 孙一红(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湖州分中心) 摘要:新入职员工在身份转换的同时,积极实现心理角色的转换,从学生角色顺利过渡到职业角色将有利于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关 注心理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缩短整个心理调适期,将有助于新入职员工成功实现心理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心理角色转换 学生角色 职业角色 1.引言 境,接受家庭经济支持,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时 期。 2.2职业角色 每年,电力企业都会招收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成为自己的新员工。 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除了需要尽快地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很 好的结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之外,更需要充分认识自我和积极地适 应社会,尽快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为日后的发展奠定 良好的基础。 2.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别 2.1学生角色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知识增长、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大 学生,其根本任务是努力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多方面知识,培养以 专业能力为主的各种能力。此时,作为学生角色,是依托社会教育环 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制度,对学生在用电、用水、住宿、防盗、防 火、卫生等各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加以具体的规定,以便在事件发 生时有制度可依。其次要加强制度的实施,应建立起完善的安全检查 制度,对学校安全进行定期检查,检查中要做到点面结合,及时发现 安全隐患并立即加以整改,防止问题的扩大化。此外,还应建立起巡 查、门卫、值班及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等制度,要严肃处理那些渎职 及玩忽职守的行为,根据学校相关制度规定给予这种行为以严厉的处 罚。 2.2加强寝室安全人防工程建设 新人职员工开始具有自己的社会职位以及相应的职业规范。应当 在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履行职业义务,并经济。此 时,作为职业角色,是以特定身份依托自身知识和能力、按相关规范 开展工作,行使职责。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取劳动报酬。 对比两者,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显著不同在于两点。其一是经 济状况。前者有赖家庭援助,后者完全。其二是关于责任。前者 以受教育、自我完善为责任,后者以承担职责、回报社会为责任。 3.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 对安全设施的保养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校相关部门应定期对 安全设计进行检查,保证其可用。应该经常检查消火栓有没有生锈, 出水是否顺畅,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对安全通道进行检查,保 证其通畅,并检查报警装置是否可用等。通过对这些安全设备的检查 和维护,可以保证在火灾等意外事件发生时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其三,完善寝室设施,改善住宿环境 些违章电器的使用是近年来学校火灾事件频发的主要诱因,因 此应加强重视。以热水供应为例,大部分北方学校的热水供应场所设 置在寝室外,一般是在学校食堂附近,寝室内一般是没有热水供应 的,即便有,也不是每层楼都设有供应点。许多学生感觉提水不方 便,于是便使用热得快在寝室内烧水用。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取暖在寝 室内使用电褥子或电暖气等,这些大功率的违章电器增加了引发火灾 的可能性,同时也反映出设施设备的不完善。所以,要想杜绝违章电 器的使用,学校必须从加强设施建设人手,为学生提供更方便、更好 的生活环境。 2.4降低可控性案件发案率,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学生寝室安全防范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学校要想控 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学生安全工作的水平,就应该积极联合当地 的各方力量,如消防、等,与之密切合作,降低可控案件的 发生率。学生寝室的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只有将安全防范工作做好 了,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 一其一,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学校应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学校领导身体力行是一种不错的方 式,通过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宣扬,师生的安全意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 提升。同时,学校要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对如何 防盗、防火及发生事故时该如何自救进行讲解,阐明违章用电的危害 性。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工作人员通过举办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或举 办一些活动进行图片展示等行动,让学校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 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检查力度 为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襁褓中,避免学生在寝室中使用违章电器并 留宿外校人员,学生寝室管理人员应加强管理。寝室管理人员应加强 检查力度,尤其是违章电器使用的检查,加强夜间巡逻。检查工作可 以分为定期、不定期两种,以便更好的发现安全隐患。 其三,加大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力度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处罚力度。部分学校安全工作没做好的一个 重要原因是处罚力度较小,如仅对使用违章电器的学生进行通报,或 仅当面批评教育等,使学生不畏惧犯错误,这无疑是一种纵容。在以 后的安全工作中,应当明确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罚措施,并加以严格 执行,使学生真切的认识到违反相关规定的后果。 其四,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 员工在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应该定期对其进行安全 知识的培训,如防火防盗等,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使他们的业务技能 得到较好的提升,确保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和正确地加以处 理。对寝室门卫进行定期检查,了解他们对本公寓学生的认识程度, 以及在工作中是否做好了外来人员的登记工作。此外,还应提高工作 人员的素质,在学生工作中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强硬执行,引起学 生的反感。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各工作人员都应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 任,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2.3设施投入和维护 其一,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 由于投入不够,高校里的很多设施设备都已经比较陈旧,达不到 一因此,学生寝室安全防范工作应做到警钟长呜,常抓不懈,将其作为 项群防群治的系统工程。该项工作应该得到学校、当地及社会 各界的重视,并相互配合,努力做好学生的安全防范工作。 2.5注重寝室的人文管理,构建和谐管学关系 山东农业大学为了促进管理者及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为了 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它将文化活动作为载体,将温馨服务作为切 入点,在公寓里举办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如提供针线包、打气筒、 饮用水等设施设备,提供天气预报、电话查询、新闻早知道等服务方 便学生的生活。除了这些外在的东西之外,还通过举办一些活动不断 地拓展学生寝室的内涵,如大学生寝室文化节、大学生寝室评比活 动、室名和室训的征集及寝室征文等。上述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及丰 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生活需要,也拉近了管理者和学生 之间的距离,也利于寝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尹勇培.高等院校学生寝室安全管理研究[J].高校后勤 研究,2013,03:78—79+83. [2]李鑫.浅谈高校学生寝室安全管理[J].职业,2013,30: 63—64. 规定的标准。以后勤保障为例,由于该项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一旦发 生火灾等情况就无法满足消防工作的需要。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国家规 定的消防标准加大改进,保证意外发生时可以有效应对。 其二,加强对安全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3]姜岩,宋瑞梅.高校学生寝室安全管理对策思考[J].产 业与科技论坛,2013,16:241—242. 『4]刘胜富,邓靓.校园寝室安全规范化管理研究[A].中国 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 『C].2013:5.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237 职教平台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从 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是一个伴随着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 色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只有对自我、对社会、对即将从事的职 业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查分析,从而找出自身的不足,提高心理 承受能力,加强角色认知,才能真正做到对踏上工作岗位的充分准 备,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 3.1心理学上的角色转换理论 3.1.1社会角色 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 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或中心任务),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 式。社会角色就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并符 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3.1.2角色转换 通常,一个人会经常变换自己的角色。比如说,下班回家,就要 从职业角色变换为家庭成员角色。这种经常性的类似由上级到下级、 由学生到老师、由主人到客人等杂乱无章的变换即为角色转换。从事 职业(或中心任务)的变化,职务的升迁,家庭成员的增减等,都会 产生新旧角色的转换。新旧角色的转换必然伴随着新旧角色的冲突。 角色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可以通过角色协调使得角色冲突 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协调新旧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角色学习, 即通过观念培养和技能认知训练,以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 成功转换。 3.2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 大学生一旦参/Jn::i:作,即被定义成为“新人职员工”,自此,从 身份上首先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然而,目前 随着环境、教育制度等因素造成了客观上成人期的延后,心理上的角 色转换往往不能及时的跟进,从而出现了困扰。这样的困扰倘使处理 不当,将会在其工作后成为影响其整个职业规划、乃至整个人生规划 的大问题。 目前,国网公司对新人职员工推出了岗前培训,这是一个促进新 员工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相融合的过程,同时更是一 个促进新员工从心理上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把握这一培训机 会,正视新旧角色间的冲突,加强角色学习,缩短心理上学生角色向 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将有利于尽快获得同事 的认可、领导的肯定、单位的重视。 4.心理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新人职员工实现心理角色转换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新旧角色的冲 突。部分人因为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尤其是自身认知能力、人格 心理发展、意志品质以及情绪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角色 转换的实质,或者在角色转换中不能持之以恒,于是在从学生角色到 职业角色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4.1对学生角色的依恋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 t>flH心理,表现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非常依 恋自己的学生角色。 必须承认,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对学生角色的体验已是非常深 刻,学生生活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上都养成了一 种相对固定的习惯。因此,职业生涯伊始,不少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 把自己停留在学生角色的位置上,以学生角色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规范 来要求自己、对待工作,以学生角色的习惯方式来待人接物,来观察 和分析事物。 4.2对职业角色的畏惧 新人职员工面对新环境,有人不知道工作应该从何人手,如何应 对。更因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岗位匹配上存在的差距,带来工作 中的畏难心理。表现为缩手缩脚,怕担责任,怕出事故,怕闹笑话, 怕造成不良影响。于是,往往工作过程中前怕狼后怕虎,放不开手 脚,丢失了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锐气。 4.3主观思想上的自傲 个别新人职员工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接受了比 较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拥有高学历,理所当然就是较高层次的人 才。自视过高,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盲目自负。甚至认 为从事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是大材小用、是有失身份。存在轻视实 践、眼高手低的毛病。 4.4客观作风上的浮躁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新人职员工会表现出不踏实的浮躁作风 和不稳定的情绪情感。对工作缺少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的态度。 还没有深入了解工作性质、内容、职责和技巧,就贸然的觉得工作不 适合自己;还没有稳定情绪,进入职业角色,就认为是单位提供职位 不当,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5.心理角色转换的原则 心理角色的转换是每一位新人职员工必经的一个心理过程,需要 定的时间,需要获得社会、单位、家庭的支持。在这个角色转换过 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5.1深入了解自我的原则 深入了解自我,是实现心理角色转换的必要前提。所谓的深入了 解自我,应当是一个将自己的能力倾向、知识水平、家庭环境、单位 状况、发展前景等多重因素综合起来思考的活动。这也是一个必要的 自我分析、评估过程。只有正确的了解自己,才能在角色转换过程 中,正确的、有目的的进行角色学习。 5.2做好“受挫准备”的原则 做好充分的“受挫准备”是实现心理角色转换的有力保障。国网 公司的新人职员工,大多来自“211工程”的大学,更有不少是硕 士、博士。仅从学习经历而言,个个都很有才华。然而,踏上工作岗 位,现有知识、技能未必与岗位需求相对应,事业未必一帆风顺。如 果缺少必要的“受挫准备”,缺少在屡试屡挫的境地中屡挫屡试的精 神,很可能在过激情绪、过激言行中泯灭自己的才华。 5.3培养职业兴趣的原则 热爱本职工作,安心工作岗位是心理角色顺利转换的基础。作为 新人职员工,理应尽快从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 人到工作中去。注重职业兴趣的培养,积极践行“干一行,爱一行” 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地对待角色转换中的困难,借助工作成绩的取 得,努力加以克服。 5.4主动学习钻研的原则 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是心理角色转 换的有效手段。一个人在校期间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且书本知识与 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滞后度。当今社会又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 代,知识与技术的迅速更新是任何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及时在工 作岗位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虚心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领导、师 傅和同事请教,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目的。 5.5勤于观察思考的原则 勤于观察思考,从而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心理角色转换的有力保 障。从学生角色进入职业角色,从学习知识为主转变为应用知识为 主,生活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学会观察思考,积极发现问题是 种必须的工作方法。只有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努力解决问题, 才能培养出自己的见解,锻炼出开展工作的能力。最终达到 出色的承担起与自己职业角色对称的责任的目的。 5.6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的原则 在工作中能勇挑重担,乐于奉献,是成功完成心理角色转换的重 要标志。新人职员工从开始时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树 立主人翁意识,逐步发展到不计个人得失,努力承担岗位责任,乐于 为企业、为社会付出,这是一个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转换的心理过 程的完美体现。 一一6.结论 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总是期待角色转换。因为,不同阶段 的角色转换意味着成长、成熟。新人职员工缩短进入社会后的心理调 适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积极学习,顺利实现心理角色转换,将 有利于良好职业形象的确立,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也是迈好 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郭本禹,王鹏,潘光花,高峰强.经验的完形:格式塔心理 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美]奎克,[美]蒂特里克.职业健康心理学手册.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0. [3]傅安球.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Richard Gerrig/Philip Zimbardo.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8. 238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