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来源:99网
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孙 莉 (溧阳市溧城镇西平小学,江苏溧阳213300)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 二、重“形式”轻“探究” 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在一次听课中,初读课文后,执教老师说:“小组合作,相 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还对合 互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话音刚落, 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作了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 教室里气氛活跃,热闹非凡。可静心观察,有一半的学生没有 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 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有的学生在读,有的学生在相互嬉闹, 学习”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谈的 有的学生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或为了谁读哪一部分而争论 ,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团体的合作和竞争 不休。整个活动过程看似热闹,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自 意识。“安静”的课堂也一下子“热闹”起来.但在这些坐位变 主、交流、互动。 换和热闹场面后,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发挥了它的功效.是否 反思: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学习是和探究、自主结合在一 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以 起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 下问题。 合,将个体自主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体共有的成果.发挥学生 一、重“合作”轻“自主” 集体智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一文时,我让学生组 学习前应该先思考以下问题: 成学习小组讨论:“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最好?”布置完后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价值。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 学生开始讨论了,可当我参与其中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 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开放性。一个好的课题本身就 惊.他们很多时候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并没 会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形成 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几分 合作的能力。 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 (二)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准备。如刚才的案例中, 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唱“独角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内容并不熟悉,教师便让学生选择 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显然。没有留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合作学习前.要 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 先让学生思考,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以 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 上这个教学环节可以这样安排:先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 有用。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 读一读,可以读一遍,也可以读几遍,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 然是低效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 读充分表现出来,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想好后跟同学谈 学习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 谈。这样,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有时间思考,提出自己的见 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 解,更为重要的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只有 更多地拥有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评价和讨论他 在学生经过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 人观点的机会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 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问题: 三、重“主体”轻“主导” (一)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 如我在执教《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时,通过对课文的朗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 读,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可以以小解说员、小导游的 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 身份来解说喜欢的一对动物的互惠互助的过程,可以把喜欢 会.等等。 的动物的互惠互助过程编成故事来告诉大家.也可以以表演 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 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学生开始活动了,场面看似喜人却很 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 混乱,自由组合后难以组织引导,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 这样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即乱哄哄、热 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 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先人为主的错觉,久而 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等。 久之,便养成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 (二)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信息,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 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 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 .得生动活泼,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 反思:教师缺乏适度的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 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 作适度的点拨、指导,在分组学习前,可以先选择一对动物的 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 互助互惠用表演或者解说的形式先展示给学生看一下,由扶 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 到放,让学生先有初步的印象,再进行分组学习时,学生可以 题方式,又能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 做到心中有数;学习小组组织不成功。合作小组的建立是相 作精神。在交流时,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当重要的过程,而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后,就使得一些兴趣相 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 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走到了一起,而一些学习相对困难 比较,告诉学生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逐 的学生成了这节课的旁观者,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知所 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措,引起课堂的混乱。小组合作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将 把握语文根本,构建学科灵魂 葛 琴 (金湖县城东小学,江苏金湖真实朴素是语文课的基石 很多人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营造课堂氛围,要体现 一211600) 、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 真实。 如那天我听一堂评优课,上课的是一位青年教师.教学最 后一个环节是叫学生写字,老师巡视。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 的一个环节。我知道到这时候,课已经结束了。虽然老师还在 巡视。但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我也已经把听课笔记合上了。突 然.教室里响起了一个很幼稚、很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走到 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结果几位老师在教学时无一例外地都 叫学生带来了水彩笔,让学生在课堂上画画。有个别画的, 有小组画的。有到黑板上画的……一节课的大半时间都用 在让学生画丹顶鹤上了。到后来,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听 美术课了。 这个案例比较特殊,因为课文的题目是《美丽的丹顶鹤》, 教师自然也就容易想到让学生把丹顶鹤的美丽画出来,特别 是丹顶鹤的红宝石。可是这样的课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语文 课到底姓什么?学科融合,强调的是渗透,是为我所用,在语文 教学中可以融合美术、音乐、自然、数学等,走出小语文的圈 子,树立大学科、大语文的观念。但我们上的是语文课,就是要 还语文的本体特征。 同样是画画,有一位老师处理得相当好:在理解了课文内 容之后,她让小朋友自己到黑板上去画,然后让画的小朋友说 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个教学环节中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画, 让学生画画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状况; 二是画了之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把画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出来。 三、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的灵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 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 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语文课的 灵魂。 我的身边,怎么不看看我啊?”听课的老师都笑了,我看见上课 的老师脸红了。 老师已经习惯了“作秀”,习惯了形式,可是如今的孩子 却不再那么乖了.他们敢于对老师说“不”。课改最大的变化 不是我们的老师而是我们的学生。老师们在脸红之后应该感 到欣慰。 又如有位老师教学《春游》,在学习了春天是绿色的、是 红色的、是黄色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们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地去聆 听、去想象.可结果却令老师十分下不了台。一位学生说:“老 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老师并没有着急,她说: “那我们一起再去看一看,听一听吧。”然后是配乐的课文朗 读。还是那个学生,他说:“老师,我好像看到了,春天的田野 是花花绿绿的。” 这样的问题我们也经常会问,学生一般都很乖,知道老师 要听什么,所以不会说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学生把 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了,老师没有说再想想看,而是马上反 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 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这次学生感受到了。这样的教学才 是真实的。 真实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课堂才有 可能建设好。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 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 教学是朴素平常的。 二、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的根本 可是,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我听过一位老师上口语交际,题目是《我的妈妈》,孩子们 都有很多话要说。可是,突然,有个小女孩在座位上哭了。老师 很奇怪,走过去问她。她就是不说,一个劲地哭。老师摸摸她的 头,又走过来了。过了一会儿,那学生终于止住了哭。老师就轻 轻地问她:“是不是想妈妈了?”那孩子点点头。老师就说:那你 来说说你的妈妈吧。哪知道那孩子又哭了。老师就说:对不起, 等下课后,你再和老师一个人说好吗? 新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很多老师都掌握不好融合 的尺寸.从而出现许多四不像的课。 最近一次年轻教师的评优课,课文是苏教版教材二年 级的《美丽的丹顶鹤》。教材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丹顶鹤 后来,我了解到,那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了。我真为那位老 师捏一把汗。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她,或者一定要她说,那 对这颗幼小的心灵来说.该是一种多大的伤害。 人文性是隐含着的.体现在我们教学的细节中。 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 在同一组内。小组内的学生应力求均衡,并相互友爱、坦诚相 见、民主平等。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 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考状态及学习 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常理。 惑,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 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 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感 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 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 习的方式。这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 学生也将受益。 孩子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应 该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