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行 spc 计 划 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 录
一、 spc简介 二、 推行计划 1、 先期准备
2、 试运行(分析用spc) 3、 运行(控制用spc) 4、 总结,维护 三、 资源申请及相关
图表
一. spc简介
一、何谓spc
统计制程管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 对任何现场依计划收集的数据资料;如:成品特性、零件尺寸等,提供各种统计分析及管制图的处理、分析、计算、
图标及报表。在制程管制系统中提供绩效报告,以达成预先防止,避免浪费的管制要求。
二、spc要点
1. spc即以制程现状的特征值与原制程能力的特征值进行比较,以判别制程是否出现异常;
2. spc是预防为主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使用资源采取改进行动;
3. spc是一套「预防性」技术,它不只是进行检验,还要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维
护,以提供制程能力评估及制程发展预测的依据。
三、spc的用途
1. spc的使用,可通过减少制程变异达成更好的品质; 2. spc能够提早发现及减少制
程变异而提升制程能力;
3. spc有助于制程控制维护及稳定性;
4. spc使我们可以提高产品长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四、spc的发展简史
spcd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and diagnosis的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与诊断, 它是spc发展的第二阶段。spc虽能对过程的异常进行告警,但它并不能分辨出是什么异常,发生于何处,即不能进行诊断,1982年我国首创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突破了休哈特质量控制理论,开辟了统计质量诊断的新方向。此后,我国质量专家又提出了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
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解决了多工序、多指标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诊断问题。
spcda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 diagnosis and adjustment的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诊断与调整,它能控制产品质量、发现异常并诊断导致异常的原因、自动进行调整,
是spc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目前尚无实用性成果。
五.制程管制的目的
在制造过程中,依标准和方法进行管制,以确保制品品质,并重视变异,以预期防患不良品之发生或再度发生,使制品能在规定之使用环境发挥预期之机能,以对下一工作保证(下一工
站或客户).
六.制程管制系统四要素
一个有效制程管制系统可以称为一个反馈系统.统计制程管制系统(spc)是这一类反馈系统.它具有四个重要要求:
1. 制程: 将输入(人员、资金、材料、设备、技术方法等)转化为输出(成品或服务)的一
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即制造过程.
2. 有关性能的信息:通过分析制程输出可以获取许多与制程实际性能有关的信息,制程
特性(压力、温度、时间、速度、行程等)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3. 对制程采取措施:通常,对重要的特性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它们偏离目标太远是很不经济的.这样能保持制程的稳定性并保持制程输出的变差在可接受界限之内. 采取措施包括改
变操作,或者改变制程本身基本主要因素.
4.
对输出采取措施:对不合品返工或报废,并分析制程根本原因,对制程采取矫正预防措施.
七.spc能解决的制程问题篇二:spc推行计划
spc推行计划
第一部分:spc知识系统的培训; 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2、 确认培训效果;
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对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改善。
第二部分:基本资料规划
对所获取的资料信息包括两大类:
a. 检验项目的位置条件:诸如批号,工序号,检验数量,检验员等等信息; b. 各种
检验项目,如不良率,缺陷数等; 1、产品类别
产品是否按照工序产品,还是成品分类,诸如布卷类,经过裁剪之后的成品系列,对每
个产品类别赋予一个符号。如
2、产品资料
按目前公司产品定义的编号使用
6、抽样计划
计数部分:所有满足4个小时以上的批量,按每小时按gb2828-87抽一次,不足4小
时也按
gb2828-87抽一次。
计量部分:按侮2小时抽5个样品。
7、层别条件
对质量人员,供应商,生产工序,生产线、生产批次等进行层别; 8、检验表设计
对每个工序的检验点进行设计,如pvc拉丝机,我们检验的是直径,和偏心度
第三部分:spc运作流程规划
2、spc运作流程细化
运作流程示意图
3、spc日常报表的处理
4、spc软件的使用与维护篇三:spc作业办法
spc作业办法
好好学习社区
spc作业办法
1、 目的
通过在制程中有效的推行spc,对重要管制项目用统计方法解析,达到引导制程改善,预先管制之目的,
以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产品制程(含最终检验与测试)之数据统计与分析均属之。
3、制程统计图表运用 3.1 参数定义
3.1.1 spc :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制程管制
3.1.2 ca: capability of accuracy 制程准确度)/(t/2)]% 3.1.3 cp:
capability of precision 制程精密度 cp=t/6*δ
3.1.4 cpk:制程能力指数 cpk=cp(1-|ca|)=[(usl-lsl)-2*abs(sl-cl)]/(6*δ)
3.1.5 t: tolerance
-规格下限
3.1.6 δ: 标准偏差δσ(x-xi)2/(n-1),(其中xbar-r chart δ=r/d2 r为样本全距r之平均值,d2为一系数,依样本大小而定(见 spc之x(bar)-r管制图实施细则附表page:2) 3.1.9
cl: center line 管制中心值
3.1.10 lcl: lower control limit 管制下限 3.1.11 usl: upper spec. limit
规格上限 3.1.12 sl或μ: spec. limit 规格中心值
3.1.13 lsl: lower spec. limit 规格下限
4.1.14 a,b,c区定义: 距中心线距离为1δ,2δ,3δ 的区域分别为c,b,a区 3.2 作业方法° 管制图
管制图具体作业方法按spc之x(bar)-r管制图实施细则(cgoo-0022)之要求作业.
3.2.2 x-mr管制图 a. x-mr管制图之定义
针对测量所得值与移动式全距进行管制 b. x-mr之制作
b.1 收集数据
针对测量结果至少收集32组(k)以上之数据,每个抽样为一个读值 b.2 管制界限之计算
移动全距管制上限 uclmr=d4*m为移动全距平均值) 移动全距管制下限 lclmr=d3*m测量值管制上限 uclx2*m为测量值平
均值) 测量值管制下限 lclx2*mb.3 x-mr系数表
3.2.3 p 管制图
a. p-chart之定义
针对测量所得之不良率(%defectives)进行管制 b. p-chart之制作 b.1 收集数据
针对测试结果至少收集25组以上之数据 b.2 管制界限之计算
b.2.2.1 当样本数固定时,采用如下公式: p= # of defectives/样品总数 为样本平均值)
b.2.2.2 当样本数非固定或样本数不在 n(1±25%)范围内变化时,采用如下公式: 样品总数 为样本值)
3.2.4 np 管制图
a. np -chart之定义
针对所测量得之 # of defectives进行管制,每次之样品数应固定. b. np-chart之制作 b.1 收集数据
针对测试结果至少收集25组(k)以上之数据,每次之样品数应固定. (npk为第k个样本
中的不良数)
为subgroups之样本数)
3.2.5 c 管制图 a. c 管制图之定义
针对检验结果之缺点数( # of defects)进行管制. b. c-chart之制作 b.1 收集数据
针对检验结果至少收集25组(k)以上之数据,每次之样品数应固定. b.2 c管制图的计算
cl=c=(c1+c2+c3+c4+…+ck)/ k 3.2.6 u 管制图
a. u-chart之定义 b. u-chart之制作 b.1 收集数据
针对检验结果至少收集25组(k)以上之数据. b.2 管制界限之制作
cl=u=(c1+c2+c3+c4+…+ck)/(n1+n2+n3+n4+…+nk) 其中a项为当样本数固定时应用且n为样本平均值,b项为样本数不固定或样本数不在 n (1±25%)范围内变化时应用,且n为样本值。
3.3 管制项目的规定:
3.3.1 不同的料号的产品在spc管控的内容,使用的管制图的类型,抽样频率,规格值,cpk的目标皆不一样,针对不同料号根据客户要求/制程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spc管制要项一览表>> (附表七),经事业处主管或品保最高主管核定后,分发到相关单位依规定
管制各项目进行管控。 3.4 管制图异常判定:
管制图异常判定依cgoo-0022spc之x(bar)-r管制图实施细则之4.4.3 异常判定说明
判定. 3.5 管制界限的修正:
3.5.1. 作解析管制图时,无管制界线或依标准规格值为制程管制界限,收集25组以上数
据算出实际界限,以用作分析本期限内制程状况并改善---解析用管制图。
3.5.2. 次周或次月窗体均采用上周或上月窗体之计算管制界限为目标值,并参考质量
目标达成状况,及制程改善状况进行制程管制.
3.5.3. 品管与工程单位应定期针对制程规格与参数提出检讨,以改良制程能力. 3.6.计算周期
3.6.1 锡膏厚度cpk每周计算一次,回焊炉cpk、波峰焊cpk每月计算一次.
4.制程异常处理
qc pe 责任单位
篇四:spc培训计划
spc培训计划
1.培训目的
根据各种人员的职能和责任不同分别对管理层、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分
阶段有步骤的培训。通过培训,使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实施spc的作用和意义,知悉spc的质量
理念,从制度上对实施spc给予支持。使技术人员能够熟练使用spc质量工具、指导班组长,
具备解决实施spc现场问题的能力,贯彻执行工厂spc体系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使生产管理
人员能够按spc体系要求和质量理念指导生产,全面执行spc的各项要求。使操作人员能够按
照程序文件及spc体系要求进行生产,为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时提供现场信息以便分析、
改进。
2.培训范围、内容、方式
2.1对管理层的培训。
管理层的培训范围包括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培训内容主要有spc
的定义、术语及原理,实施spc的意义,spc体系文件。管理层的培训主要按内部授课、小组
讨论、个人自学的方式灵活安排。学时每年不少于8小时。
2.2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技术人员的培训范围包括技术部设计人员、工艺师、项目工程师,质量部工程师、技术员、
检验员,分厂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培训内容主要有spc定义、术语及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果图、直方图、帕雷多分析、检测图表、散布图、波动的概念,基础统计学),控制基本知
识(控制概念、控制图),能力分析(控制能力的关系,能力指数,测试设备分析),实验设计。
技术人员作为我厂实施spc的主要骨干,因此对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对技术人员的
培训主要以外聘专家、内部培训、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确保培训效果。学时
每年不少于56小时。
2.3对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范围包括各部门及副、各分厂厂长及副厂长、各分厂生产调度
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有spc定义、术语及原理,实施spc的意义,spc体系文件。生产管理人
员的培训主要以内部培训、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时每年不少于16小时。
2.4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操作人员的培训范围包括各工序班组长、各工序操作工人。培训内容主要有spc定义、术
语及原理,spc体系文件。操作人员的培训主要以厂内培训和班组培训的形式进行。学时每年不
少于16小时。
2.5专题培训。
针对实施spc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班组长、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对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定期讨论、分析。培训主要以内部培训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时每年○不少于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