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来源:99网
第12卷第2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月 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王俊奇 韩长武 焦创赘 (1.西安石油大学,西安710065;2.长庆油田分公司超低渗透油藏研究中心,西安710018) 摘要:在室内实验和递减规律预测的基础上,分析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 根据地层能量的大小分别确定开发方式。 关键词:含水饱和度;油藏;合理井网;注水开发;射孔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80(2010)02—001l一05 陕北长2油藏资源量较大,如安塞油田在S1井 长2获油层,试油后工业油日产64.5t,潜力巨大。随 (2)油层物性好 长2层孑L隙度为16.3%~16.8%,渗透率为26.5× 10 ̄-27x10 IJ,m2,平均孔隙度为16.6%.平均渗透率为 着长2油藏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一批生产长2油 层的区块相继投产,主要有安塞油田的Sl、S5、 27x10-a ̄zm ,物性明显优于延长组其他油层。 由于长2油层物性较好.经压裂后试排平均日产 S152、Tannan410井区及Z安区,油房庄油田的D31 井区,吴旗油田的P2、W135井区,靖安油田的靖中、 张渠一区、张渠二区,镰刀湾油田的ZJ93、L2井区。 这些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对油田的增储上产 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这种技术需求,有必要 对这类油藏进行研究。本文在室内实验和递减规律 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 油为l1.0 ̄43.82t,其中S1井试油产量达64.5 。井区 投产初期平均单井产量1.9 ̄6.9t,平均井日产油4t.油 房庄油田的D31井区初期平均单井产能达6.86t.经注 水补充能量后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为5.39t。 (3)储层弱水敏 长2储层岩石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其中石英 含量为30.7%,长石含量为48%,胶结物含量为8.9%。 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内外油田 开发的经验,提出由地层能量的大小。分别确定开发 通过敏感性试验得出水敏指数0.34,属中等偏 方式。同时,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生产数据,制定出 这类油藏合理的井网密度、注采压力和射孔参数,可 实现有效开发。 弱水敏,适合进行注水开发。 (4)驱油效率高 水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岩芯.随着含水饱和 1 开发的有利条件 (1)资源潜力大 陕北长2油藏属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砂 体发育,分布广,变化大,改道、迭合、分叉、相互切割 度升高,其残余油饱和度下降,而无水期、最终期驱 油效率升高(见图1)。 堡 需 襄 一 ●●● 频繁。广泛分布的分流河道与局部构造的有机配合 形成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主要储层为长2,,一、长 2l 、长22。  l… … } 】  y=u。l 。。 十二J 1‘ 叶 随着对长2油藏储层特征认识的加深和滚动勘 探开发技术的提高,可建产区块26个。含油面积 l14.5km ,地质储量5 923x10h。 收稿日期:2009—10—20 含水饱和度 圈1 驱油效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 对长2储层来说,当含水饱和度较低时,小喉道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90610012);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K10-10);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创新基金(207006) 作者简介:王俊奇(1966一),男,陕西岐山人,博士,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 ・11・ 王俊奇,韩长武,焦创赘: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所连通的孔隙有一部分为非润湿相的油所占据。这 部分油在水驱油时不易被采出而形成残余油,导致 驱油效率相对较低,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被油占 据的小孔道减少,油主要分布在大孔道中,很容易采 5.02.属于天然能量不足的油藏。天然能量较充足的 油藏。在开发初期可采用自然能量开发.而边底水能 量不足的油藏应采用注水开发。 3.2 自然能量开发技术 出。因此长2储层正是由于含水饱和度高而使得残 余油减少,驱油效率增加。 2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较低 陕北长2油藏受岩性、构造双重控制,为构造一 岩性油藏。虽然有一定的边底水能量,但总体能量 有限,最终导致油藏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低。根据 递减曲线预测安塞油田的S1、S5、¥401井区,天然能 量开发采收率分别为12.8%、6.94%、5.31%,平均为 8.2%.如表1所示。 表1 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计算结果 f2)地层能量不足 为了解长2油层在不同工作制度、生产压差下 的产量和含水变化规律,在Z安区进行了放大压差 生产试验,分别对¥401、Z6—5、Z4—6井工作参数进 行调整。 从试验结果分析,除Z6—5井以外,其他井效果 均不明显。Z6—5井泵径由38mm换为44mm,日产油 由0.73t上升到1.83t,并保持稳定。3个月后,泵径 由44ram换为56ram,日产油由1.94t上升到3.25t。 但这种效果只保持了一个月,随着动液面由lOOm下 降到496m,日产液量也由19.25m 下降到6.06m 。 分析整个试验过程中产量、液面的变化,只有在 地层能量充足,供液能力较强的前提下,换大泵提高 排液量.产油量才会有较大幅度上升并保持稳定。 3油藏开发技术对策 3.1 开发方式 长2油藏主要分为天然能量较充足和不足两种 类型。如Sl井区,根据生产数据统计结果,每采出 l%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0.63MPa,弹性产量比为 l2.1.属于天然能量较充足油藏;S5井区,每采出 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1.5MPa,弹性产量比为 ・1 2・ 为了解长2油藏天然能量的大小及边底水分布 情况,根据油层与边底水的接触关系,将安塞油田生 产长2油层的井划分为4种类型:I类.油层直接与 底水接触或油层与底水间隔层厚度不足lm的井; Ⅱ类,隔层厚度在1~3m之间的井;Ⅲ类,隔层厚度 大于3m的井;1V类,隔层在井区连片分布,受边底 水影响较弱的井。 分类统计结果显示,I、Ⅳ类所占比例最大,井 的数量分别占总井数的29%和5l%.II、III类井数 占总井数的l0-3%和9.7%,所占比例较低。 不同类型的油井,在地层能量方面存在较大差 异。I类油井,投产初期地层能量比较充足,但不足 以维持油田的长期开采。Sl井区边底水能量较强. 单井产量在4~5t/d的水平稳产已达8a。但是经过十 多年的开采,地层压力已下降到较低水平。2000年 上半年对3口井进行测压,平均地层压力为1.89MPa,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仅有41.5%。IV类油井,在生产中 表现为地层压力下降较快,如S5井区。Ⅳ类油井所 占比例为61%.1988年平均地层压力4.14MPa, 1989年为2.84MPa。到1990年和1991年平均地层 压力分别下降为1.05、1.07MPa.目前地层压力为 2.8MPa。因此,不同的地区应采用不同的开发对策。 天然能量充足的井区应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 从安塞长2油藏的开发过程来看.对具有较充足边 底水能量的I类油藏,在开发初期采用自然能量开 采.比较经济有效。如S1井区.在早期生产的11口 井中,I、Ⅱ类油井有7口井,占64%.以平均井日 产油4t的水平保持稳产8a。1999年Sl井区税后内 部收益率为46.44%,经济效益相当好。 对于边底水油藏,在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的同时. 应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以维持合理的开采强度;否 则易造成底水锥进,含水上升。产量下降。如S1井, 1983年l2月投产,初期日产油9t,含水l0%。1984 年4月泵径由44mm换成56ram.日产油由9t上升 到17t,仅生产一年半就因底水锥进造成含水上升, 日产油从16t下降到8t,含水由15%上升到34.5%, 在后来很短的时间内上升到60%,日产油下降至 2t.最后于1994年5月因水淹而关井.累积产油仅 1.04x1ont。与Sl井油藏类型相同、油层厚度接近的 王俊奇,韩长武,焦创赘: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S1—3井。初期Et产油14t,后来日产油在5t以上稳 d 一原油商品率,f; p 原油售价,元/t; p 一原油操作成本,元/t; 产8a,目前日产油1.25t,综合含水52.78%,累积产 油2.02xlO4t。在开采过程中,泵径由44ram调整到 38ram,又从38ram调整到目前的32ram,冲程由 1.2m调整到lm,又从lm调整到0.9m。虽然工作参 数一再调低,但是却抑制了底水的锥进。与S1井相 比,目前已多产油近1.OxlOat。 , 厂平均单井钻井投资,万元/口; ,B一平均单井地面建设投资,万元/151; 卜井投入开发评价年限。a。 根据计算,当采油成本为500~660元/t,原油售 保持合理的开采强度,是提高边底水油藏经济 价为1 400元/t时。陕北长2油层合理井网密度为 效益的关键 ]。控制采液强度,其目的在于控制采 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而对于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 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尤其重要。 天然能量不足时应及时转入注水开发。相比Sl 井区,S5井区缺乏边底水能量供给,天然能量不足。 据统计,早期投产的14 El井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 液4.46m ,Et产油2.76t,一年后El产液下降至 3.06m ,日产油下降至1.66t。年递减39.8%。由于地 层能量不足,产量持续下降,最低下降至1997年底 的0.8t。1997年11月S5井区转注3口油井(S5— 14、S5、浅5—14)。1998年11月又对坪5O一15井长2 油层补孔压裂投注.形成S5井区最初的4个注水井 组。当年5月注水开始见效,13产油量由注水前的 0.8t上升到1.17t,1998年底上升到1.49t。1999年 11月和200o年6月再次转注8口井。目前S5井区 已有15口井注水,见效井13产油量由1.09t上升到 2.16t。从S5井区的开发历程来看,注水是改变S5 井区低水平开发的唯一途径。 3.3注水阶段开发技术策略 3.3.1合理设置井网密度 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变化相关。随着井网的加密, 最终采收率增加;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井网的加密, 开发油田的总投资在增加。总产出减去总投资即总 利润,而总利润随井网密度发生变化。当总利润达到 最大值时,经济效益最佳,这时所对应的井网密度即合 理网井密度。当总的产出等于总的投入,也就是总利润 等于零时,所对应的井网密度是极限井网密度_3]。 根据在开发评价期内单位面积总投资和盈利持 平的原理.可得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计算公式: ,一d0・ 。 ・ⅣA・ER ~一 _n+,B)(1+ )啦 ! 式中; 一经济极限井网密度,Hlkm‘; d , ⅣA一储量丰度,10。t/km。; E 一原油采收率,f; 一投资贷款利率,f: 4.12hm ̄井.合理井距为229m,极限井网密度为 0.61hm2/井,经济极限井距为88m( ̄11表2所示)。当 油价波动为1 200~1 700元/t时,合理井网密度为 4.86~3.44hm ̄井,合理井距在249~209m之间。 表2井网密度计算数据表数据 井区 蔼 3.3.2注采压力系统 一般注水井井底流压不能超过地层的破裂压 力。否则易导致地下微裂缝开启,使油水分布复杂 化,水驱波及体积减小[4]。因此注水井最大井底流压 按地层破裂压力的80%计算。 由于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油水分布比较特 殊。注水强度过大不利于油藏的开发。水驱油试验表 明随着驱替速度的提高,最终驱油效率降低(如图2 所示)。由于长2油藏含水饱和度较高,储层的亲水 性较强,油大部分存在于大孑L道中。随着驱替速度的 提高,注入水沿大孑L道单相突进.由活塞式驱油转为 非活塞式.一旦注入水线形成.就会形成严重的绕流 现象,使残余油增加,驱油效率下降。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按原始地层压力的85%计 算。通过油房庄D31井区、安塞油田S1井区流压与 采油指数半对数关系曲线分析.当流动压力保持饱 和压力的0.9 1.O8倍时。采油指数保持相对稳定,而 小于此值时,采油指数明显下降。因此,确定采油井最 低井底流压界限为饱和压力的0.94 1.08倍之间。 ・1 3・ 王俊奇,韩长武,焦创赘: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 =一8.047x+55.601 f \\R=0.833 4 r 褂 \ 廷 \。 ●● 图2最终驱油效率与驱替速度的关系 3.3.3 开发效果 (1)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得到提高。长2油 藏通过注水补充能量后,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油房庄油田D31井区1999年底注水开始见效,其 驱替特征曲线出现2个直线段,反映水驱动用储 量的储量常数由38x104t增加到71xlO4t.增加了 1.86倍。 安塞油田天然能量开发较好的S1井区。采用递 减法和含水外推法计算,其采收率为12.8%,通过注 水以后其标定采收率为20%,提高7.2%,注水后采 收率大幅度增加。 (2)地层压力的恢复,抑制了含水上升速度,产 量稳定增长。长2油藏为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其油 水关系复杂,在储层中大孔道主要被油占据。4qL道 主要被地层水占据.在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 下降,小孔道中的地层水在毛管力的作用下流入井 筒;因此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 D31井区长2油藏在建产初期,采油井大量投产,地 层压力逐步下降,由1996年的10.4MPa的下降到 1999年的7.16MPa。在此期间,单井日产油从8.43t 下降到3.44t,综合含水由45.6%上升到70.8%。后来 随着地层压力由7.16MPa回升至目前的13.48MPa, 产油量由3.44t上升5.38t、含水由70.8%下降至 62.4%。可见对于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通过注水 补充地层能量,不仅可以提高单井产量,而且可以抑 制含水的上升。 3.4合理的射孔参数 射孔是油井生产的关键环节。不同的射孑L参数, 得到的结果不同。因此,对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 也应进行射孔参数优化。 3.4.1射孔参数优化 高含水饱和度油藏的射孑L参数包括剩余厚度、 剩余程度、视射厚度、视射程度、实射厚度、实射程 度。其中,剩余厚度为射孔底界至油层底界的有效厚 ・14- 度总和:视射厚度为射孔底界至油层顶界的有效厚 度总和:实射厚度为射孔井段内的有效厚度总和:剩 余程度、视射程度、实射程度分别为剩余厚度、视射 厚度、实射厚度占油层总厚度的百分数。 按前面油井分类结果,分别对I、Ⅱ、Ⅲ、Ⅳ类油 井作油层厚度与各优化参数及含水交汇图。优化结 果见表3。优化区域内的含水率比区域外的含水率 平均低l2.35%,日产油量比区域外平均高出0.86t。 射孔参数优化见表4。 表3安塞长2、长3油层射孔、压裂优化结果数据表 表4优化射孔技术界限汇总表 …型 3.4.2应用效果 在众多的射孑L参数中,剩余程度为最关键的参 数。统计剩余程度较小的I类油井7 13,平均油层厚 度9.6m,剩余程度51.7%,投产初期日产油2.18t,综 合含水72.5%.半年后含水上升为76.54%,一年后 含水上升至81.02%:同样统计剩余程度较大的采油 井20口,平均油层厚度12.9m,剩余程度78.9%,投 产初期日产油2.7t,综合含水59.5%,在一年多的时 间内含水始终保持稳定。 对比分析投产初期数据,剩余程度高与剩余程 度低的井相比.平均日产油高出0.49t,综合含水低 l3%,而且剩余程度低的井在开采过程中含水上 升较快。可见剩余程度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 素之一。 在保证足够剩余程度的同时,严格控制压裂强 度也十分重要。加砂强度大于0.45m3/m的I类油井 12口,其平均油层厚度12.22m,剩余程度71.5%,加 砂强度0.62m3/m,投产初期日产油1.69t.综合含水 王俊奇,韩长武,焦创赘: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71.9%;统计加砂强度在优化范围内的36口井,平 证长2油藏持续高效开发的必要条件。 均油层厚度14.87m,剩余程度80.3%,加砂强度 (4)注水开发,合理的迭用射孔参数,不仅可以提 0.24m3/m,投产初期日产油2.8t,综合含水60%,措 高长2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采收率、单井产能,而且 施优于压裂强度大的井。这说明压裂强度大,使压 可以抑制含水的上升,提高开发效果。 裂效果及经济效益也变差。 参考文献 4结 论 [1】金佩强编译.高含水饱和度轻油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 [J】.特种油气藏,1998,5(4):22-24. (1)高效开发陕北长2高含水饱和度油藏对特 【2】尹寿鹏.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计算及代表性分析【J].石油 低渗透油田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长2油藏局部 实验地质,1999,21(2):146-149. 具有边底水能量,有一定的天然能量开发条件;但总 [3]陈元.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特征及挖潜研究[D】.青 体能量不足,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偏低。注水保持地 岛:中国海洋大学,2003. 层压力是开发好该类油藏的关键。 [4]裘怿楠,刘雨芬.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模式【M】.北京:石油 (2)孑L隙结构和化验分析表明,长2高含水饱和 工业出版社.1998. 度油藏适合于注水开发,但驱替速度不宜过大:否则 [5】Luo Pingya.Some Problem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 tion Low Permeabilit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China 将导致残余油增加,最终采收率下降。 [G】.SPE 50923,1998. (3)目前长2油藏的主要问题是地层压力保持 [6】何贤科.阿3l断块水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断块油 水平偏低,因此加强注水工作,恢复地层压力,是保 气田,2008(1):72—75. Technology Research of Chang2 High Water Saturation Reservoir in the North of Shaanxi WANG Jun—qi。HAN Chang--wu JIA0 Chuang-yun (1.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 2.Research Center ofUltra—low Permeabilit)r Reservoirs ofChangqing Oilifeld Company,Xi’an 710018) Abstract:Based on indoor experiments and prediction of the diminishing law,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development of Chang2 high—water saturation reservoir are analyzed.It proposes development mode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the formation energy. Key words:water saturation;reservoir;reasonable well pattem;water lfooding;perforation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