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来源:99网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兰州一中 车环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明确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劝子的两句诗告诉我们要对一件事物有深刻的认识,一个很好的办法是亲自去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通过对实践含义的分析,引出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试验。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事件含义的理解。

教师组织活动:以国家体育馆的建设为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此实践活动是如何体现实践的三个特点的。

学生回答问题:略。

教师总结:实践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2.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师组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个发明构想,并围绕该构想依次讨论四个问题:①你们这个构想、灵感来自哪里?②你们在实验中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③如何判断你们的构想是否正确?④如果正确,你们希望成果最终会运用到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认识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从认识的起源上来讲的,但并非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亲身实践,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习间接经验也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

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通过大家的探究学习,我们知道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唯一的检验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所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学有所用 综合提高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草本》,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草本》,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草本》“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李时针”。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草本》过程中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