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指瑕

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指瑕

来源:99网
第24卷第5期 2011年1O月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1.24 No.5 Oct.2O1l 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指瑕 方艳霞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堪称是一部经典之作,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从释义有待商榷之处、前 后不一致之处、古今字通假字混淆之处、注音错误之处四个方面加以陈述。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材;说文解字 中圈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61(2011)05—0074—03 在高等学校通用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由郭锡 良等人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是使用 广泛影响力较大的版本之一。虽然这部教材语法知 “病”,根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就是认为“厉”是 “疠”的假借字,文意也不通。因此翻译成“危害”更 妥。 识比较系统,所选篇目堪称经典,但是在教学过程 中,仍然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从释义有待商榷 之处、前后不一致之处、古今字通假字混淆之处、注 音错误之处四个方面加以陈述。 一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古代汉语・下册・ 静女》) 教材注:爱,相爱。 按:“爱”在这句话中不是相爱的意思,应是隐 、释义有待商榷之处 藏、躲藏的意思,贾延柱《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爱又有隐藏、躲藏的意思。杨雄《方言》六:‘爱, 谓菱蔽也。’《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 踟蹰。“隐藏’义,后来加义符‘草’写作‘菱’。《尔雅 ・1.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 也。(《古代汉语・下册・许行》) 教材注:厉,病。 按:“厉”在这句话中翻译成“病”,句意不通,应 是名词用作动词,危害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卷 九下・厂部》:“厉,早石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释言》:‘菱,隐也。”’在这句话中,爱应是菱的古 字,爱与菱是一对古今字,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是她 却躲藏起来不出现,我急得直挠头、徘徊不定。句意 正好和上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相照应,正因为 我们约好在城上的角楼见面,而她却躲藏起来不见 我,因此我才非常着急。如果翻译成相爱,就成了明 “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引伸之为作也,见《释诂》。 又危也,见《大雅》民劳传、虞注《周易》。又烈也,见 《招魂》王注。俗以义异,异其形。凡砥厉字作砺,凡劝 勉字作励。惟严厉字作厉。而古引伸假借之法隐矣。 凡经传中有训为恶、训为病、训为鬼者,谓厉即疠之 假借也。”可见,“厉”的本义是磨刀石,即今之“砺”字 的本字,又由磨刀石引申为危害。厉有危害之义,也 明相爱而她却不出来见我,就不能和上句文意相呼 应了。因此,这句话中“爱”应是菱的古字,是隐藏的 意思。教材不明“爱”与菱是一对古今字,望文生训, 故误。 是有文献证明的,如《诗经・大雅・瞻印》:“降此大 厉。”当然,这句话中“厉”是名词,而课文“厉民而以 自养也”这句话中,因为“厉”后面带了宾语“民”, “厉”在这里应该是名词用作动词,危害的意思。那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这就是危害百姓用来供养自 己。”此解文意就比较通顺了。如果按照教材翻译成 收稿日期:2011—08—30 3.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古代汉语・下册・ 氓》) 教材注:言,动词词头。 按:“言”在这句话中不是动词词头,而是句首语 气词。虽然“言”可以作动词词头,如:陟彼南山,言采 其薇。但是在“言既遂矣”这句中,因为“既”不是动 作者简介:方艳霞(1983一),女,河南信阳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教师。 一74— 词,而是副词,因此就不能说“言”是动词词头,而应 里头,使动用法一定有使令的意义在里头,“将”在这 是句首语气词。王力《古代汉语》:“言,句首语气词。”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言,句首语词。” 4.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古代汉语 ・里没有认为……为将的意思,而是使……为将的意 思,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三、古今字、通假宇混淆之处 下册・氓》) 1.畜积收臧于秋冬。(《古代汉语.下册.天 论》) 教材注:畜通蓄。 教材注:庶,副词,幸,表示希望。 按:“庶”在这句话中是副词是对的,但是翻译成 “希望”似不通,应该翻译成几乎、差不多。王朝忠《汉 字形义演释字典》在讲到“庶”的字义演变时其第五 按:畜、蓄不是一对通假字,而是一对古今字。许 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下・田部》:“畜,田畜也。”段 个义项就是:“虚化为副词。相当于大概、或许、差不 玉裁《说文解字注》:“田畜谓力田之蓄积也。《草部》 多。《诗・大雅・生民》:‘后稷肇祀(后稷创始祭祀制 度),庶无罪悔(大概不曾得罪上苍),以迄于今(直到 如今)。”’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庶,庶 几。”正是几乎、差不多之义。“庶”的几乎、差不多之 义又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其庶乎。”意思 是:晋国差不多能够治理好了吧。在“庶无罪悔”中, “庶”也应该翻译成几乎、差不多,那么句子意思就 是:(后稷)几乎没有罪过,一直到今天。如果翻译成 “希望”的话,就成了“(后稷)希望自己没有罪过,一 直到今天。”后稷不可能活到今天,又怎么能希望自 己没有罪过一直到今天呢?句意根本讲不通。因此, 翻译成几乎、差不多更妥。 二、前后不一致之处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古代汉 语・上册・齐桓公伐楚》) 教材注:女(r豇),通“汝”,你。 按:根据这个注释,女、汝应该是一对通假字。但 是在《古代汉语・下册・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 美”这句话中,对“女”的解释是:“女,第二人称代词, 你,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汝’。”根据这个注释,女、汝 应该是一对古今字。教材一会说女和汝是一对通假 字,一会又说它们是一对古今字,前后说法不一致。 那么它们到底是古今字还是通假字呢?贾延柱《常用 古今字通假字字典》:“女的本义是妇女。《说文》: ‘女,妇人也。’汝的原义是汝水。作第二人称代词皆 属本无其字的假借,但造字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女’ 字在前。从这一点上讲,女、汝当为古今字。” 2.齐威王欲将孙膑。(《古代汉语・上册・孙膑》) 教材注:将,以……为将。 按:根据教材注释,“将”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但 是在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部分词类的活 用这一节中讲到使动用法时又说“将孙膑也是使孙 膑将”的意思,又说“将”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跟文选 中注释不一致。那么,“将”究竟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还 是使动用法呢?根据意动用法一定有认为的意义在 日:‘蓄,积也。’畜与蓄义略同。畜从田,其源也。蓄 从草,其委也。”可见,畜有蓄积之义,上古经传亦常 用畜表示蓄积之义,如:《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国无九年之畜日不足。”(畜:蓄积。)后来,畜的蓄积 义,加上义符草写作蓄。畜、蓄造字时间有先后,意义 有联系,因此,畜和蓄不是一对通假字,而是一对古 今字。 2.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古代汉语 -下册・天论》) 教材注:错通“措”,置,舍弃。 按:错、措不是一对通假字,而是一对古今字。许 慎《说文解字・卷十四上・金部》:“错,金涂也。”其 本义是以金涂饰。而经传多用错表示放置、放弃、废 弃之义。如《庄子・达生》:“错之牢荚之中。”(错:放 置,安放。)《史记・周本纪》:“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错:放弃、废弃。)后来,错的放置、放弃义,就更换义 符写作措。错的造字时间早,措的造字时间晚,因此 错、措不是一对通假字而是一对古今字。 3.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古代汉语・下册・ 静女》) 教材注:说通“悦”。 按:说、悦不是一对通假字,而是一对古今字。许 慎《说文解字・卷三上・言部》:“说,说释也。”段玉 裁《说文解字注》:“说释即悦怿。说、悦、释、怿,皆古 今字。许书无悦、怿二字也。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 喜悦。”可见,《说文解字》不收悦字,表明上古并无悦 字,只有说字,所以经书中大都用说来表示喜悦之 义,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 来,说只表示说解、劝说之义,喜悦之义后来更换义 符写作悦。说的造字时间早,悦的造字时间晚,意义 范围也有大小,所以说与悦应是一对古今字,而不是 一对通假字。 4.《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古 代汉语・下册・古书的读音问题》) 教材注:内假借为纳,读na。 一75— 按:这是教材下册第六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部分 3.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古代汉语・上册・语 古书的读音问题这一节中讲到假借字时举的一个例 子。内、纳不是一对通假字,而是一对古今字。许慎 《说文解字・卷五下・入部》:“内,人也。”内的本义 是自外而入,引申为接纳、交纳。上古无纳字,常用内 表示接纳、交纳之义,如《史记・项羽本纪》:“距关, 气词和词头、词尾》 教材注音:雾,p&ng。 按:这是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部分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这一节中讲到“其”这个词头时 举的一个例子。雾应读pang。 无内诸侯。”(内:接纳。)《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 内栗千石,拜爵一级。”(内:交纳。)后来,内只表示里 面、内部之义,其交纳、接纳之义就增加义符用纳来 表示。内字造字时间早,纳字造字时间晚,意义范围 也有大小,并不只是读音相近,因此内与纳应是一对 古今字,而不是一对通假字。 四、注音错误之处 虽然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有一些不 足之处,但是瑕不掩瑜,它仍然是一部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广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8. 1.行遇物,辄持取。(《古代汉语・上册・蛆虫版 传》) 教材注音:辄,z 。 【4]贾延柱.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M].沈阳:辽宁人民 出版社.1988. 【5】王朝忠.汉字形义演释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社,2006. 按:辄,应读zh6。 2.越王勾践棱于会稽之上。(《古代汉语・上册 ・【6]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勾践灭吴》) 教材注音:会,gul。 【7]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79. 按:会,应读ku/ai。 (上接第73页)以“全”为声旁的字(俭荃痊诠辁铨筌 栓拴),除“栓拴”读shuan外其余都读quan,记住这 两个例外字,从而掌握以“全”为声旁的全部读音。二 “急”,从心及声,在隶变中,“及”改写作“刍”,自然不 能准确读出它的读音。再如“珊”,从玉删省声,若仅 从其声旁“册”推知其读音则显然是不可行的,此时 可采用追根溯源的办法,这样做不仅明了了这个字 过去的形体结构,而且能帮助读准字音。 通过以上分析,足见形旁和声旁的作用不仅仅局 限于表意、表音,就形旁而言,可以利用它来以义辨 形、辨别形似易误偏旁以及分析形旁偏旁化后的形体 变化及特点;谈及声旁则可利用它来以声辨形、纠正 是在不准确表音形声字中(读音有变但未全变,有的 声母未变,有的韵母未变),声母未变的用声母区别, 韵母未变的用韵母区别,可分三种情况: (1)声合韵不合。“令”作声旁时,韵母有变,如 “怜”读li6n,“邻”读lin,“拎”读lin,“冷”读l ng,但 声母始终未变。“明”作声旁时,声母未变,韵母为 eng,如“萌盟”。 方言读音以及分析声旁复杂的表音情况。掌握了形声 (2)韵合声不合。“舀”作声旁时,声母有变,韵母 始终作ao,如“稻蹈滔韬”。“反”作声旁时,声母有 变,韵母始终作an,如“返板版饭阪扳”。“肖”作声旁 时,声母有变,韵母都作ao,如“削悄诮捎筲哨”(屑 xie例外)。 (3)特殊情况。另外一种是有规律可循的情况, 字形旁、声旁的这一系列知识后,在实践中不仅对形 声字能做到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发挥形声字作为音义 结合造字法的优越性,而且实际应用中能用原理性的 东西对它们作解释说明,不只对汉字停留在会读写的 层面,也不会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它们或有相同的辅音韵尾,如“工”作声旁时,空 k6ng,红h6ng,功g6ng,江jiang,缸gdng,扛kOng,辅 音韵尾都为ng;或有类似的元音,如“氏”作声旁的 字,芪qf,纸zhI,其音节的元音相似;它们或是一类 形声字内部之间存在声韵相同的现象,如“周”作声 【3】高更生.汉字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宋业瑾,贾娇燕.实用汉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旁的形声字“凋雕碉调鲷绸稠惆”读作diao或chou, 若能分门别类,一系列的读音都在掌握之中。 3.根据声旁完全不能类推形声字的读音。如 一[5】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