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肾炎中医病名的阐析

对肾炎中医病名的阐析

来源:99网
中医|教学 对肾炎中医病名的阐析 杨雪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关键词 肾炎 水肿 肾风 风水 肾虚劳 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0)03—0059—02 《素问・奇病论》云:“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 性肾炎归属中医学“水肿”范畴.笔者提出如下观点. 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 与同道商榷 1将慢性肾炎归于“水肿”.定义含糊且范围太广 岐伯日:“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 惊已,心气痿者死。”指出肾风病位在肾,久病不愈, 近读肾病文献发现.大多著者不假思索地将慢 慢性肾炎见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由于技术所 影响脾胃功能.可出现不能食.累及于心血管而亡. 限,古代归于“水肿”无可厚非。然水肿一证.根据现代 这与慢性肾炎的发病特点和转归非常相似 医学包括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内分 3肾炎中的风水、肾风和肾虚劳 泌失调、营养障碍及血管原因等等,病因复杂,治法迥 笔者认为.肾炎急性者为“风水”.慢性而有水肿 异 以“水肿”查阅参考文献时.均不能正确地认识慢 者为“肾风”.慢性而无水肿者应为“肾虚劳” 性肾炎“水肿”的病因病理、疾病转归、治疗原则和方 3.1 急性者为风水《素问.水热穴论》日:“勇而劳 法。《内经》已有“水”、“风水”、“水胀”、“石水”等名称, 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人于脏腑,外不 并简述不同水肿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金匮要略》 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肘肿.本之于 更详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里水”、“黄 肾,名日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金匮要略》云: 汗”、“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等十一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日风 类水肿。至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进一步将水肿分为 水。”从《内经》和《金匮》的论述来看,古人认为水肿 “十水候”、“二十四水候”。今人更应从病因病机病位 的原因,是诱发于外感的,所以多先论风水,《金匮要 等进一步加以认识、分类,以提高诊疗水平 略・水气》治法方药以发汗之方剂最多。全篇11方, 2根据《内经》原述。慢性肾炎似应归属“肾风” 有麻黄的6方,有桂枝的3方,都是发汗解表之剂, 《灵枢・水胀》所述“水肿”症状:“水始起也,目窠 而防己黄芪汤虽无麻黄、桂枝,仍是治风水在表的方 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 剂 急性肾炎发病前2周左右多有外感史.慢性肾炎  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 亦可由感冒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等.可为佐证。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与实际慢性肾炎的临床 3.2慢性而有水肿者为肾风表现似有差距 慢性肾炎如根据“水 肿”来辨治,则不离肺脾肾三脏,治以宣肺利水、健脾 而《素问.风论》中所述“肾风”之病状:“肾风之 利水和益肾利水,而从长期临床经验看,疗效欠佳 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始, 根据“肾风”理论.慢性肾炎脱离了单纯以宣肺健脾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素问.评热病论》: 补肾来利水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治疗慢性肾炎长期 “有病肾风者,面肘庞然壅,害于言。”根据其面浮、腰 难治性蛋白上.结合使用“祛风药”后.能显著提高临 脊痛、色暗而黑等均与现代所述慢性肾炎一病的症 床疗效 由于六淫之邪以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多与他 状相符。同时,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日:“风邪入于少 邪相兼。常常形成风热、风寒、风毒、风痰、风湿及瘀 阴则尿血”,由于风邪内人,穿透肾之膜原、血络,膜、 血等。故治疗上也应兼而治之。辛温疏风者,如麻黄、 络受损而开泄,则有血液外渗,发为尿血。故名之“肾 桂枝、荆芥、防风等;辛凉祛风者,如浮萍、西河柳、牛 风”.完全可以解释尿血的形成 而“水肿”则无法解 蒡子、薄荷、蝉衣等;祛风除湿者,如汉防己、徐长卿 释尿血一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3262) 等;祛风活血者,如鬼见羽、羌活、川芎、穿破石等;祛 中压药! !璺竺 兰兰 囝 lll中 辱 势学| | 浅析《女科证治准绳》治闭经 徐梅1 张婷婷2 谭 丽: 曹 阳: 赵莉2 陈 华2 张花: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 ̄&-ar-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摘要《女科证治准绳》是明代王肯堂先生所撰的重要妇科医集,其内容丰富,集各医家之观点又不妄作评论 在治 疗闭经方面也是如此,王氏审证求因,分而治之,能抓住疾病的根本并予以富有特色的分型及治疗;证有虚实寒热,治之先 后有序,拟方用药灵活多变:重视脏腑辨证论治,立足气血,形成了富有鲜明逻辑的气血脏腑辨证论治观;针灸取穴精练, 应之桴鼓.乃妇科医集中鲜有的论述针灸治疗之佳作 关键词女科证治准绳 闭经 中医药疗法R271.112 文献标识码A 针灸疗法 文章编号1672—397X(2010)03—0060—03 中图分类号明代中晚期一代医学宗师王肯堂f1549~1613年1.字宇 泰,一字损庵,号念西居士。王氏所撰《女科证治准绳》lll,简称 人自己的观点 尤其在闭经一章中全面细致的引用《内经》、 《针灸甲乙经》、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薛己等著作与医家的 观点,进行了系统归类.内容详备,博而不杂。笔者反复研读, 将王氏所撰闭经一节做了初浅的认识与分析.以便同道考证 及切磋 2证型错综.先后治之 闭经证型复杂.病机多样.临证时患者的证型更是错综繁 的而起效缓慢。《证治准绳》在用药先后方面见解独特,值得我 们借鉴。 《内经・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 《女科准绳》采众家之长,有选择地引用各医家论著并将其融 杂,虚实兼有,如治疗时面面俱到难免重点不明,药效不能中 子不月”。王氏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先服降心火之 剂,后服《局方》中五补丸,后以卫生汤治养脾血也”,可见心火 1审证求因.分而治之 不降.逆气不收.补益之剂反使心火更旺.“壮火食气”者便是 如此 故应先泻其实,打开补益通路后方能用补药。《女科证治 准绳》有一日之中方药有变者.如“一妇人胃气素弱,为哭母吐 血咳嗽.发热盗汗.经水三月不行。余以为悲则伤肺.思则伤 脾,遂朝服补中益气加桔梗、贝母、知母,夕用归脾汤送地黄丸 而愈 ”朝则阳气生发.急需补阳升提之补中益气汤.且配以清 热生津之知母、贝母,桔梗为引经药,共奏补益胃气之效。入夜 则阴气渐长,归脾汤补益心脾之血,宁心安神,地黄丸养阴除 月经的产生是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同作用于胞宫而产 生的生理现象12].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导致闭经.而外 来因素如环境、饮食、情志等又时常参与其中并干扰这条内分 泌生殖轴.因而女性的月经就显得十分脆弱与多变。鉴于治病 必求于本的原则.治疗时不能不审证求因 而致闭经之因不外 乎虚实二端.且临床以虚证为多.实证中大部分为虚实夹杂者。 综观王氏由审证求因得出的证型看.亦以虚证为多.笔者将其 所引用之论著加以归类分为以下证型.见表1 热。王肯堂能抓住时机准确用药确有其道 再有“一痢妇少寐. 综上可知.王氏辨证分型不同于古人,以病因为主线并结 合病机特点.条理明晰.契合治病必求于本之原则,为有针对 性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经水两月余一至。误服通经丸.辗转无寐,午前恶寒.午后发 热。余以为思虑亏损脾血,用归脾汤作丸.午前以六君送下.午 后以逍遥散送下,两月余得寐.半载经行如期.……”午前恶寒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中医妇科学建设项目资助(¥30303) 风解毒者,如土茯苓、黑大豆等:祛风搜剔者,如地 为腰膝酸软、神疲无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阳事不 龙、僵蚕、全蝎、蜈蚣等;祛风益肾者,如巴戟天、仙灵 举、小便不利或夜尿频多、尿有余沥等症状,是肾元 脾等。 持续受伤.由虚损而致劳衰的结果.当属于“肾虚劳” 3.3慢性而无水肿者为肾虚劳 《素问・通评虚实 范围之内。治以健脾补肾填精,往往收效良好;而若 论》日:“精气夺则虚。 ‘肾虚劳”病名首见于《诸病源 使用利水、祛风、清热等法,往往因温热刚燥而伤阴 候论》,指出:“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 损精。 第一作者:杨雪军(1972一),医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 黄而有余沥……”.当是肾元亏虚、气血不足为主要  病机的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总称 而有些慢性肾炎若 事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长期尿检持续蛋白尿、血尿者,并无水肿表现.检查 显示低蛋白血症、贫血、骨质疏松等,临床常见症状 收稿日期.2009-10—19 编辑:韦 杭冯广清 圆三 竺兰 !兰塑塑 中医;i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