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卷及答案

202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卷及答案

来源:99网
202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

拟卷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迀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2.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 )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普通心理学 B.儿童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3.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4.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动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5.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 ) 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消极反馈 D.积极反馈

6.—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来摸清学生的现古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9.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 ) A.活动定向 B.内部言语 C.有声的外部语言 D.无声的外部语言

10.当某教师在课堂上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1.有的中学生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属于( )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间接近景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2.( )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A.操作方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定向

13.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倶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

过学习而形成的

14.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不同

15.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16.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 )

A.认知策略 B.认知能力 C.基本认知 D.元认知

17.心理健康表现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18.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 )

A.珍妮特·沃斯 B.布鲁纳 C.泰勒 D.布鲁姆

19.下面有关操作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D.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20.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和内部语言阶段可以合称为(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二、多选题(5题)

21.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

A.家庭教育模式 B.学校教育 C.同辈群体 D.隔辈群体

22.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

A.场与场依存 B.自我型和开放型 C.深思型与冲动型 D.辅合型与发散型 E.安静与兴奋

23.打篮球属于( )

A.徒手性操作技能 B.开放性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器械型操作技能 E.粗放型操作技能

24.学与教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5.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分为类,下列属于八类中的是( )

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与原理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E.习惯的学习

三、填空题(8题)

26.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

27.学习中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 }和{ }。

28.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29.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 }的过程。

30.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 }和{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31.{ }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32.归因理论是从_________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33.{ }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四、简答题(7题)

34.分析归因理论,并结合实际论述这一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35.简述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36.禀赋优异儿童

37.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 、( )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38.问题有几种类型分别是什么

39.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0.简述促进理解的方法。 参

1.B“由表及里”只能说明学习的顺序。

2.A初创时期著作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原理解释实际教育问题。 3.C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4.C功能固着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的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

5.C见“消极反馈”定义。

6.A要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需要在教学开始前使用诊断性评价来诊断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后,可以对症下药,以便安排教学。 7.B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从低分到高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8.D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在研究狗的消化腺的分泌变化时,他发现,消化腺分泌的多少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并且当铃声和喂食反复多次配对呈现后,只给狗听铃声,不呈现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 9.D见“无声的外部语言”定义。

10.A题目中学生的表现反映了教师专断型的领导方式,平时在纪律上严格要求,对学生较为严厉,有时近乎苛刻,在学生的心理却并没有形成纪律的自觉性,并没有约束力,当教师不在场时马上就会不守纪律。 11.B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12.D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 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13.D通常来说,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4.A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

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

15.A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外语单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有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 16.D

17.A心理健康表现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即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18.A

19.A操作的特点是: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20.D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它是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21.ABC 22.ACD 23.BDE 24.ABCDE

25.ABCD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6.成败经验 27.概括性,条理性 28.群体差异 29.目标状态

30.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31.课堂气氛 32.结果 33.组合律

34.【答案要点】(1)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 (2)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 (3)它把人们对成败的原因按照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等维度进行分类,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4)它对归因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研究结论也是有相当的科学性的。

35.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36.禀赋优异儿童: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中冇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 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37.联合群体

38.【要点】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有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具有两个特征:①问题有明确性,即问题的目标很明

确,解决者知道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问题的条件也明确,且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可以对应起来。②解法的稳定性,即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得到答案,且答案是唯一的。比如“349 +180 = ”即是有结构的问题。 (2)无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此类问题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也容易使人感到困惑,如怎样造就天才儿童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些都是重要的但又无确切的、唯一正确的答案的问题。

39.(1)生物因素(物质基础);(2)环境因素(决定作用);(3)实践 活动;(4)自我教育。

40.(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 (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木质特征。变式: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木质特征。(4)通过语言 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学习中的所谓‘‘触类旁 通”,就是知识系统化的结果。要使知识系统化,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概念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