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誊第35期 单相交流电热元件 的瞬时发热率和瞬时温度分析 贵 贵州州 电工 力试业 验太 研究学院黄晓齐葛江[550003] [550002] 贵州天颜电能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摘葛起安[550002] 要 文章建立单相交流电热元件的传热模型并求解,指出其瞬时温度按周期规律变化,得出计算公式。 单相交流电电热元件;瞬时温度 关键词由于具有无污染、方便可靠、运行维护简单、 动化程度高、占地小等优点,各种电热器和电锅炉已 被普遍采用。其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电热元 件的过热损坏 文章针对此问题,从传热理论进行 研讨,提供解决此问题的理论依据,首先建立单相交 流电热元件传热模型,求解得出瞬时温度计算公式。 然后对最高瞬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 论 模型及求解 】1电热瞬时发热率 图1为单相交流电热元件示意图【 3_。电热元 图】电热元件示意圉 件两端为交流电压,元件为线性电阻。所以,其电压 瞬时值 和电流瞬时值 应为同频率和同相位的正 弦量l见图2( ,即 ()1 r P e ¨:U n nrSi r: U is n r 』 sm塑rr P ,sin 2,-r: :r (2) 式中,u .和 分别为电压的幅值和有效值;, .和, 分别为电流的幅值和有效值;r 为交流电周期,r为 时间 则电阻发热元件的瞬时发热率为 c,:Mi:Ul(1一cos堑r):w(1c0s r)(3) 一+ h 式中, =r /2,称rh为交流发热率周期,它仅为交 流电周期的一半,即交流发热率频率是交流电频率 的 倍。 0 图2瞬时值波形图 瞬时发热率(J的波形图如图2(b)所示。可见 cJ n 视为两部分叠加而成:第部分是瞬时发热率 (,的直流分量叫,即平均发热率;第二部分是瞬时 发热的交流分量一U/cos 2r,r由此可知,交流电热 。元件的传热计算应基于瞬时发热率来进行,而传统 的计算只考虑平均发热率,不能反映传热过程的全 ・2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卑摹5期 《责’叶电力技术) (怠第35期 面情况。 1 2模型及求解 3一等c2.0 (14) ¨ 参见图1,元件的圆筒为金属,导热系数大.且 壁厚很薄(约为1.5 mil1),故其温度可视为均匀的。 而且,圆筒内密实的电绝缘材料氧化镁粉的导热系 数很高,温度也是均匀一致的,基本上与圆筒壁温一 致,故可二者一并作为单集总热容系统来处理【 一 。 设此单集总热容系统温度随时间r的变化用£(r) 表示,圆筒壁和电绝缘材料的体积、比热和密度分别 用¨和 ,Cl和C2,以及pl和p2来表示。电热 上二式联立解得 c2 m +( ) n c3 m +(主要) ) 则非齐次特解为 元件外侧流体的温度和它们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分 别为r 和a 则在式(3)所示瞬时发热率作用下,f (r)与r之间应满足以下能量平衡方程_4 ・: (pcv)】+(Pc )2] : w(1一c0s r)+ [ f— (r)](4) [h 式中, 4为电热元件的外侧表面积,取以( f+ )为 基准的过余温度为 0(r): (r)一ff一 (5) 则式(4)可改写为 d- ̄- +柑( ): Vh (6) 式中 m= _a+(A (7) n=一 _+lU/ (8) 式(6)为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其全解为对应齐 次一般解Oh(r)与非齐次特解日 (r)之和[ 1: 日(r)= h(r)+ (r) (9) 显然齐次一般解为 8h(r):C1e… (10) 式中,C.为常数。 非齐次特解为非齐次项ncos 2n:r与其一阶导热的 一线性和: 小C2c r+C3si r (11) 为确定常数C2和C3,将上式代入式(6),整理得 (等c,+ )cos哿r+( s一 c n r :nc0s r (12) Z"h 式(12)对一切r都成立,于是有 C +mC2一n=0 (13) ・2,1・ ‘… r+ 2res.n …) 将式(1O)和式(17)代入式(9)中,得全解为 (r):c1e一咐+—— 一(mcos譬r m +( )2 h + sin r) (18) r一*,Cte一 一O,得准稳态解为 日(r):—— 一(mooB r+ sin r) m2+‘ ? =了 c嘴( 一 ) (19) +c ) :arc培 (,0) 将式(5,7,8)代入,整理N- ㈩ + 1 √1+ ‘ cos( Vkr— )} (21) =arc培[ - ](22) 2解的讨论和最高瞬时温度 在上二式中,令 rc= (23) r 具有时间量纲,可称为集总热容系统时间常数。 则上二式可改写为 (r): f+ [1一 =√ ‘i ) c ( r—so)] (2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O2年第5皋 《贵州电力技术, (怠第35皋 =aretg( ‘r ) (25) 量的叠加。其周期 为交流电周期r 的一半。其 直流分量 f+ 就是按平均电功率U/求得的电热 元件稳态温度。而交流分量的幅值为U/-(aA)。。- [1+(韭.r ) ]一1/2; rh 上二式表明,电热元件瞬时温度 (r)可视为直 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叠加。此直流分量显然就是通 常按平均电功率计算的温度。而交流分量是振幅为 ∞・( )I1-[1+( ・r。) ]一 ,周期与瞬时加热率 交流分量周期rh相同,但滞后于 角的余弦量[如 图l(c)所示] 若时间常数r =[(Pc )1+(Pc )2]/aA很小, r¨《 =文中引入电热元件集总热容系统时间常数r (P )1+(Pc )2]/aA来讨论最高瞬时温度,并 指出:若此时间常数很小,满足r。《 = ,则瞬时 :,则 一o.I(r)=zt+ [1一cos( 温度交流分量的幅值为最大值 。最高瞬时温度 ∽ r) 。即电热元件瞬时温度交流分量与瞬时发热率 交流分量同相位,瞬时温度交流分量振幅达最大值 ,为“+2 ,比直流分量温度(即按平均电功率计算 ∽ 的稳态温度)高出—U 1。因此对大功率电热元件,若 其表面对流换热恶化,对流换热系数 下降,则其 最高瞬时温度会很高,导致电热元件过热损坏; 晟高瞬时温度为zt+2 ,最低瞬时温度为tfo 由于最高瞬时温度比按平均电功率计算出的温度高 出 ,因此大功率的电热元件,其元件的瞬时温度 若此时间常数很大,满足r。》芸= ,则瞬时 温度交流分量的幅值趋于零。即电热元件不响应瞬 会比按平均电功率算出的温度高出很多,从而导致 过热损坏。 若时间常数r =[(pCV)l+(pC )2]/oa很大, 》 : ,则 一 /2,f(r)= U/这时瞬时温 ,时发热率交流分量的变化,瞬时温度趋于其直流分 量。这时,按平均电功率设计的温度是正确。 J比外,由于所采用的模型具有普遍性,文中所得 结论可推广到所有单相交流电热器。至于电锅炉中 三相交流电热元件的传热模型和求解,瞬时温度的 度不交变,为常数 f+ 。可见,在此条件下,按平 均电功率来计算电热元件的稳态温度是可行的。 计算公式,以及最高瞬时温度的分析讨论,将在本文 基础上,另行文讨论。 参考文献 1金属管状电热元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R/ 12379—93). 3结束语 文章从大多数电热元件用交流电加热出发,首 先指出其瞬时发热率可视为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 叠加,且交流瞬时发热率的周期是交流电周期的一 半。然后,采用传热学单集总热容系统模型,建立瞬 时发热率作用下电热元件的能量平衡微分程,求解 得电热元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对此式的分析 和讨论表明: 2扬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三版)[蝴.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OOO.63~90. 3 Holn ̄l JP.1aw.nt Transfer 8th ed.New York:McGraw—Hill 13ookG .1997 76~121 4 PJ Schneide ̄.数学方法孔祥谦译见WP罗森诺等.传热 学基础手册(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1~84. (收稿日期:2oo2oHo) 电热元件瞬时温度也可视为直流分量和交流分 B (上接34页) 影响面虽然不是很大,但通信通道怎样更为合理、有 效地为保护所利用,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以最大程 室距离220 kV升压站较主控楼近,该种路由节约了 由通信机房引至继电小室的光缆。 度保证传输信号的质量。取得最佳运行效果。 (收稿日期:20020130) 3小结 以上是_年人在工作中的几点体会,这些问题的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