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梅拉》中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艺术及道德说教探析
来源:99网
《帕梅拉》中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艺术及道德说教探析 【摘要】塞缪尔・理查逊通过他的第一部小说《帕梅拉》成功地运用书信体小说艺术对世人进行了道 屈彩娥 朱翠云 德说教。18世纪的年轻女子们确实从帕梅拉那里学会了许多坚决捍卫自身贞洁的方法。但具有讽刺意味 的是,她们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贞洁达到攀高枝的目的。因此,贞洁与报偿便形成了小说的辩证核心。 【关键词】塞缪尔・理查逊书信体小说艺术道德说教回报 基金项目:横向课题“英国十八世纪小说研究”(YDH2013-21)。 尽管理查逊声称是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写作形式”,在《书信 体叙事》一书中Robert Day所做的详尽的历史调查充分地说明 了在理查逊之前书信体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被广泛使用 在英国文学界以这种方式开头的小说很新颖。叙述者和作者似 乎是同一个人。甚至理查逊本人都否认自己的作者身份,自称是 一个真实故事的编辑。书信体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好像在窥探 的小说创作手法”。但是,Day认为理查逊是第一个将实体与灵 魂(body and sou1)分开写作的小说家。“理查逊发展了所有被早 期的作家们仅仅断断续续地、试验性地开发使用的小说创作手 法,并且运用这些手法,将他们融入到重要的长篇作品创作中”, 而且“他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创作出更新更好小说的作家,因为他 把曾经零星散落的东西都汇聚到了一起”[11。更重要的是,由于理 查逊始终带着一种很强的道德目的创作,他的书信体小说具有 很强的道德说教色彩。 书信体小说通常指由一个或几个人物以信的形式所写成的 小说,在小说中由这些人物而非作者充当整部小说的叙述者。作 者通过所有书信记录同一事件,表达不同的观点,但是并不参与 文字叙述。作者的不在场缩短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这就使 得主要人物能够直接向读者表达他或她正在经历的事情。此外, “书信体小说侧重于个人的经历,这就使得读者与主人公之间能 够达到更深层的认同”回。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的是书信体小说 具有不同层次的读者。“不像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记叙文,它们的 读者通常只是外在的买书和读书的人,书信体小说有内在的读 者,处在写信者和外在的读者之间的读者”翻。它不是言语交流的 对话,因为其中唯一的发言人就是人物,但是读者能够在思想上 与人物有直接的交流。Roulston指出“书信体体裁带有即时性假 设并且使用第一人称,提供了一种最正式的叙述,这种叙述能 够以其最显而易见和不假他物的形式有效地表现主题。”[41在 《女人心目中的作家塞缪尔・理查逊》中,刘意青提出了书信体 形式的另外一个特征,即存在众多对辩证关系。“作为一个 的全知全能的男性创作者,理查逊的注视穿透了读者和人物。 他自己依旧是不可知的,但却是那些既天真又精明的女性形象 的创造者”嘲。这些内在的矛盾是书信体形式得以生长的土壤。 理查逊的所有小说都是以书信体文体写成的。他的第一部 小说《帕梅拉》以书信体叙述开始,后来当女主人公被囚禁在B 先生的林肯郡的别墅时,又用日记的形式继续叙述。由于书中没 有真正的信件交换,许多人质疑说《帕梅拉》更像是虚构的回忆 录,而不是书信体小说。读者开始阅读《帕梅拉》,就会注意到它 的独特性。小说以女主人公给父母的一封信开头:“我亲爱的爸 爸妈妈,我想告诉你们我所遇到的大麻烦和得到的一些帮助” 。 10 l 帕梅拉的私生活。小说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件都是女主人公 自己所写,大多是个人日志,更多的是帕梅拉的独白。但是,《帕 梅拉》和自传体小说的区别在于,在理查逊的小说里,生活事件 和叙述的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即他在《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的 序言中所提到的“即时写作(spontaneous writing),或者“写在此 时此刻”,即“信件本身就在事情发生的时间所写”[71。他坚持书信 体小说的优越性:“当作者的心理完全陷入自我时,创作出所有 的信……这样他们便不仅能反映关键情况,还具有被称为即时 描述或沉思的特征”嘲。 理查逊使用这一艺术手法强调详尽的描写,制造持续的紧 张,使读者能够分享帕梅拉的不确定与恐惧,通过信件和日志使 他们完全生活在现在。作者用不同的方法增强“写在此时此刻” 手法的效果。书中有很多这样的短语,如“刚才,刚才”,“但请稍 等”阿,也有一些用现在时态表达的例子,以表明女主人公的经历 和她对经历记录的共时性。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常常会突然中断 写作,这能够给读者制造悬念,使紧张遍及小说始末。例如,在小 说开场的信中,我们读到:“当我在已故夫人的更衣室里叠这封 信的时候,我年轻的主人进来了”嘲。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读者 也可以感受到帕梅拉遭受痛苦的那一幕。B先生作为读者之一, 有着和外在读者一样的感触。在与帕梅拉结婚之前,他一直坚持 读她的信,因为他确信那些信就是她当时真实的思想感情。在小 说中,理查逊赋予了小说人物详细地描述事件及其影响的能力。 另外一种用来制造高度紧张的手法是,当危险或攻击即将 到来的时候,有关行动的故意拖延。紧张徘徊在屋子的每一个角 落,这就很像恐怖电影里的一幕,观众知道危险即将到来,而主 人公不知道。《帕梅拉》中的一段情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理 查逊的书信体风格。在B先生第一次尝试侵犯帕梅拉贞操的那 节,女主人公惊叹道:“哦,我亲爱的爸爸妈妈[_.…・我]去杰维斯 夫人的房间,我的主人竟然把他自己藏在她的壁橱里”阎。 然而,理查逊没有直接告诉满足读者女主人公遭遇了什么,却给 帕梅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她的闺中密友杰维斯夫人喋喋不休地 闲谈。她写得非常详细,包括她和杰维斯夫人所坐的地方及交谈 的内容。这些详细的对话似乎使读者远离了即时危险。事实上, 在等待期问的高度紧张中,读者被吊足胃口,越来越担忧帕梅拉 的安危。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中,他们僵硬地看着帕梅拉缓缓地, 小心翼翼地褪去衣衫,完全没有察觉壁橱里的偷窥者。“我继续 脱着衣服…脱得只剩下了衬裙” 。她对危险的毫不知情和褪去 衣服时的从容表明了一个十五岁少女的天真。与她不同的是,读 者完全知道她的行为所潜藏的危险。那一刻的紧张使读者心里 充满了焦虑。另一方面,这一情景更像一场脱衣舞表演,帕梅拉 是其中一位供人观赏的脱衣舞女。圣洁身体的暴露是如此具有 挑逗性,以至于年轻的主人“穿着华贵的丝绸晨衣” 在两个女人 的尖叫声中迅速地从壁橱里冲出来。此时,读者的忧虑达到了高 潮。尽管他们处于积压已久紧张气氛中,也许他们也在观察这一 性感十足的滑稽情景中获得了快感。最终,帕梅拉以屡试不爽的 晕厥形式使B先生的侵犯落空。此时,理查逊成功地给女性读 者传达了他的道德训诫:放荡者是不会被来自他预期目标的一 次成功的反抗挫败的,他的卑劣行径还会继续。因此年轻的女士 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向帕梅拉学习如何反抗他们。理查逊的作 品揭示了一种信念:小说应该通过对模范美德的描写达到教育 大众的目的。 “他对美德考验、道德品质与判断力之间联系的定位,使得 叙事小说表达的意见更加合理”嘲。道德说教在小说中随处可见, 小说一开始,帕梅拉父母得知B先生给了女儿四几尼和一些银 币的时候,道德告诫随之展开。“如果你爱我们,如果你希望上帝 赐福于你和你将来的幸福;我们告诫你一定要保持警惕;还有, 如果你发现一丁点针对你贞操的企图,务必抛开你身后的一切, 回到我们身边来;因为我们宁可看到你衣衫槛褛,甚至跟随你一 同去死,也不愿别人说我们的女儿为了一些世俗的便利丢失了 贞操”【句。父母让帕梅拉宁可失去生命也不能失掉贞洁。除了帕梅 拉的父母,其他人物对帕梅拉贞操的关注度也毫不逊色。B先生 的母亲要她“与男人保持距离”[61。B的姐姐戴维斯太太同样建议 帕梅拉“和那些家伙保持距离”阿。当B先生问杰维斯夫人帕梅 拉是否“与男人们保持距离”旧,杰维斯夫人很高兴地看到她“与 所有的男人保持距离”嘲。对帕梅拉贞操的这种持续关注抬高了 贞操对女人的价值。要想得到地位的提升,无论诱惑多大,帕梅 拉必须要一直守住自己的贞操。这也是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的 讯息。 《帕梅拉》自从出版以来一直是一部具有争议的作品。它通 常被视为l8世纪年轻女性的道德范例。理查逊希望读者不会对 帕的真诚和清白表示怀疑。在《帕梅拉》的序言中,理查逊试图通 过提供一种阅读模式把读者引向他的道德说教。一开始,他提出 小说将“转变和愉悦,同时指导和改进青年男女的思想”嘲。他提 出男女应该区别运用这一教导,并主张“教导有钱人如何利用财 富;有情欲的人如何克制情欲;有预谋的人,如何优雅地光荣地 悔改”昀。对于女人,理查逊建议通过“给予实例,一些值得被处 女、新娘和妻子学习的最关键最有影响力的案例”阍男女性对待 贞操(male and female relationship to virtue)的差别暗示了“男 性读者能成为自己的监控代理人,而女性读者,在人生的不同阶 段,如作为处女、新娘和妻子的时候需要通过各种文本的范例不 断地提醒她自己的角色It]。帕梅拉声称她在道德上是完整的高尚 的,但是在批评家的眼里她的反抗和行为变成了一种提高社会 地位的手段。理查逊欲将帕梅拉作为年轻女性效仿的典范呈现 出来,而反帕梅拉者则对他意图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在《帕梅 拉》批评中,作者主张,“这样通过一个女仆的快速转变,她变成 了这个住宅合法的女主人,这是她近来一直在等待的;理应给出 一个为人妻的杰出范例,如她作为少女时给出的贞洁的范例,这 样贞洁就得到了回报” 。从效仿到自身具备,美德使得以转 变。帕梅拉,贞洁模范,变成了一个模范妻子效仿的对象。 理查逊极力地使女主人公成为一个与她的阶层相协调的真 实又诚恳的仆人。她穿着简单朴实,符合仆人的身份;她害羞,在 适当的时候表现得体,总是对女主人尊敬有加,这是她谦逊的标 志。不过,“谦逊被视为女人捍卫自身贞洁的可靠品质,因此也是 她内在诚实的外在标志——也被称为是对自身的宣传,因此也 是一种性的吸引力”H。所以,理查逊为女孩子们设立的供她们模 仿的道德楷模变成了一个“问题”榜样,因为它似乎在宣扬任何 模仿帕梅拉的女性读者都将寻求最终的回报。~方面,帕梅拉的 谦逊产生的无意识的性吸引和对诱惑的抵抗之间出现了矛盾, 另一方面,一个女性具有可以抵抗诱惑者的虚假婚姻的能力和 得不到公认的社会地位的提升之间又出现了冲突,这便形成了 《帕梅拉》辩证叙述的争论核心。 参考文献: 【1]Day,Robe ̄A.Told in Le ̄em:Epistolary Ficiton Before Richardson.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0: 21O. [2]McKee,Patricia.“Corresponding Freedoms:Language and the Self in Pamela.”ELH 52.3.1985:621—648.(McKee621). 【3】刘意青:Samuel R』chardson as Writer ofthe Female Heart: Epistola ̄ty in Sir Chades Grandison.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第 141,176页。 【4]Roulston,Christine.Virtue,Gender,and the Authentic Selfin Eighteenth—Century Fiction:Richardson,Rousseau,and Laclos.Gainesville: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1998:1,5,4,4. [5]Gwilliam,Tassie.Samuel R ichardson:Fictions of Gen— def.Pa/o A/to:Stanford Unive ̄ity Press,1993:30. 【6]Richardson,Samue1.Pame/a,or Virtue Rewarded.New York:Penguin Books Ltd.1980. [7】Davis,Lennard J.Factual Fictions:The Origins of the Engh'sh Nove1.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3: 183. 【8]Laden,Marie—Paule.Self-Imitatio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Nove1.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sriyt Press,1987:69. [9]MuUan,John.Sentiment and Sociability:The Language of Feeling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Oxford:Clarendon Press, 1988:58.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延安 舾教20 1 6—1 0 l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