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领高职教育高水平特色化发展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领高职教育高水平特色化发展

来源:99网
ISIS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引领高职教育高水平特色化发展薛茂云,赵惠莉(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1168)【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应是层次结构完整的学历学位体系、产教融合的跨界体系、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统一体系。

我国亟待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完整的学历学位制度,建立基于\"学分银行”的国家职业资历框架制度,建

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命运共同体,尽快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立 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555 (2019) 01-0047-06【作者简介】薛茂云(19—),男,江苏兴化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赵惠莉(1981—),女,河

北邯郸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教师、助理研究员。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 教育体系必须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深

论断,高职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新变 化,表现在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优质化

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位匹配问题,形成上下衔

的高职教育需求与高职教育体系不完善、层次 结构不完整、机制不灵活、吸引力不足之间 的矛盾,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

接、左右贯通、跨界融合、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

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术产业发展需要

的应用型、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

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主要矛盾的新 判断标志着高职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已由

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跨界、灵活、开放、融

注重规模和数量的扩张向注重内涵和质量的提

升转型,管理由主导向统筹转型,

通、上下衔接、左右贯通的,以培养应用型、复合

型、发展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

办学由以办学为主向社会多元办学转

型,人才培养模式由模仿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向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⑷十九大报告中对职业教育的论述着重强调

的多元、多样、多层、多级的完整体系。就

是既要在职业教育内部有完整的中职、专科、本

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职业教育学历学位

体系,又要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硕士研究生、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新时代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然博士研究生之间等值沟通、衔接转轨和相互渗

透;既要联合教育部门与门推动学历证

书与职业证书的“ 1+X”的多证融通,坚持学历教 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又要与行业企业之间跨界

世界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经验表明,现代职业 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调动社会多元要素

47OR教发展QH竇2019年第1期共同致力于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基

于技术技能人才积累的“学分银行”,拓宽技术

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建立开放性的、终身性的、

融通性的、跨界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层次结构 完整的学历学位体系如果说社会对“专科”还比较熟悉的话,却 很难把“高职”与“大学”联系在一起。殊不知,

在我国的“大学”序列里有一种独具风格的新兴 大学叫“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这是在高等教育 框架下凸显职业导向的新型大学,也是在职业

教育框架下凸显高等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尤为

难能可贵的是,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还不太 认可的前提下,高职教育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

希望和追求:不一样的现代大学、不一样的时代

价值观、不一样的社会需求、不一样的办学理 念、不一样的人才培养规格、不一样的教学方

式、不一样的质量标准、不一样的评价体系。高 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类型,注定要

有完整的层次结构体系,形成由中职、专

科、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博士研究 生层次梯度递进的完整体系,在高等教育

系统内部实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双轨 制”并列平行、并驾齐驱。同时搭建高职教育体 系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等值融通、贯通衔接的 “立交桥”,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横向等值”“纵

向贯通”“多向转换”“类型突出”“个性鲜明”的

完整体系。⑵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 需的人才结构及素质,为科学确定各层次高职 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和规格提供了重要依据。新

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

互联网、大数据、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层出不穷,

智能制造成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

方向,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和智能化。新技术、新科技的飞速

发展催生了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现代产业

结构越来越知识化、复合化、智能化,对劳动者

48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 对本科层次及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迫切,亟需高职教

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新

技术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的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产教融合的跨

界体系高职教育是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对高素

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与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相生相伴、共生共长。高职教育有 别于以学术知识体系建构为基础的普通高等教

育,高职教育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

合、知行合一为特征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

育跨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范畴,跨越教育领 域与职业领域,跨越教育与经济藩篱,跨越企业

与学校的组织界域,跨越生产和教育两大场域,

跨越工作与学习界域,跨越知识和行动两大领

域。高职教育融入教育、产业、行业、企业、职业

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在高职办学模式、管理体

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环节都发 挥着重要作用。跨界的高职教育必然需要跨界的思维和跨

界的行为模式。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完善职

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便是基于高职教育跨界属性作出的顶层设计和

战略规划。2017年,公布了《关于

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至 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 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打出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组合拳”,进一步落实产教

融合战略部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

新链的有机衔接,构建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 合发展的格局,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升 级需求侧之间的供需双向有效衔接,为现代产

业体系提供人力资源支撑。⑶(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职业教育与职

业培训的有机统一体系十九大报告中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当作

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进行论述,这就决定 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是

一个体系而不是两个体系。这是新时代国

家对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建设给出的一个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设计,将 长期以来以追求学历教育为主的高职教育与以 追求资格证书为主的职业培训有机统一起来,

形成合力,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 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两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高素质

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全日制学历教育与在职在岗的职

业培训在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发展型、创新

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分割、不可或

缺、不可替代。应用型、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必然遵循其技能发

展的特点和规律,且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 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学校职业教育属于职前

教育,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基础;职业

培训属于职后发展,对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岗位成长阶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需求。职

前学校教育与职后学习发展是一体的,既相互

又相互融通衔接,并且可以在人才成长的

不同阶段相互交替、相互转换。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然(一)“层次之痛”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最大的困扰由于受到教育理念、制度设计、文件及 社会的压力,高职教育在传统观念鄙视和 现实功利异化的夹缝中处境尴尬,高职院校沦

落为“高考落榜生集中营”,成为“非主流的教 育”,“专科”成为高职教育的代名词。“专科层

次”成了高职院校难以摆脱的魔咒,成了高职院

校难以冲破的藩篱,成了高职院校永远的痛。 尽管各省市也通过“3+2” “4+0”( “4+0”就是高职

与本科联合培养项目,即高职本科)等方式探索

纵横衔接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但这些项

目仍局限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 ISIS发展的融通。本科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教育

体系内部难以实现,需嫁接普通高等教育来实

现;国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 高校转型,但新建本科犹豫不定、踌躇不前,成

效不显著。现有将高职教育严格在专

科层次,高职教育实际上成了“专科终结性教

育”,事实上是“断头路”教育,高职教育层次结 构体系不完整,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严 重缺位,使得高职教育难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中发挥高端引领的作用,亟需增强“牵引力”,

探索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博士研究 生人才培养制度,拓展应用型、复合型、发展型、 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上升的途径和

渠道。(二) “产教融合之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最大的困惑虽然国家层面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

制度设计,制定了鼓励性和扶持性的,省级 及地方市级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但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调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尚

未建立,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两张

皮”的问题仍非常突出。、企业、高职院校 的责权利尚未明确,企业参与办学的主体作用

尚未得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停留在

浅层次,整合社会资本、激发潜在的职业教育资

源、发展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举步维艰。新的 办学机制改革缺乏相关法规支持,产

权归属、治理机制、管理等核心要素缺乏制

度依据,机制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突

破。(三)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整合之苦”是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最大的困难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分离、

相互割裂,管理和运行缺乏系统化制度设计,部

门之间沟通不畅、资源信息共享不到位。教育 部门和门分管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 训,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和职能重叠导致

管理效率低下,相关部门甚至会囿于部门利益,

各自为政,导致运行机制不畅。育人的教育供

49OR教发展QH竇2019年第1期给与用人的劳动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和结构性 失衡,致使信息不对称,导致职业院校人才供给 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与失衡,同时也

造成了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学历证书之间的割 裂,两种证书之间不等值,教育制度与劳动制

度、学历证书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行其 是,相互没有交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一

体两面,不能将其割裂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需要将职业教育与培训统筹一体化设计。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2019年,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

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要

求,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

地位,将职业教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

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的战略性指导方针。高等

教育领域出台了 “新时代高教40条”,职业教育

领域发布了“职业教育改革20条”。高等教育领 域启动了“双一流”建设计划,高职教育领域即

将启动“特高”计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

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

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为构建产教深度

融合、中高职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 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未来的发展

方向。(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完整

的学历学位制度2018年,教育部已开始调整高职高专升本 ,试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启了高职院校

升本的“破冰之旅”。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的层次类型属性和选择的多元开放属性更加 凸显,积极探索由副学士(专科)、专业学士(本

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硕士研究生职业教

育)、专业博士 (博士研究生职业教育)构成的完

整的学历学位制度,创新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衔

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完善内部衔

接、外部沟通、纵向贯通、横向交融的完整 的现代职业教育学历学位体系,成为新时代职

50业教育的新课题。包括在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

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同时,在试点一个省份

试点一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有条件

地适度放开“升本”的“禁令”,遴选一批办学质 量高、实力强、有强烈“升本”诉求的高职院校,

通过评估认可其举层次职业学校的资 质。现有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

硕士 (博士)、教育硕士(博士)、法律硕士 (博士)

和临床医学硕士 (博士)等专业学位具有深厚的

职业背景和强烈的应用性特征,理应划归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二) 建立基于“学分银行”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予以支撑,将基于认知规律的学历资格证书与

基于技能形成规律的职业资格证书加以整合,

注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的

养成,实施学历证书与若干能力证书的“ 1+X”证 书制度,推动双证书制度的升级和改造,以适应

职业教育和产业的发展。⑷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国

家“学分银行”建设,以“学分银行”建设为依托,

推进职业能力证书与学历证书认证层次对等、

互转互换,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 衔接融通;实现人才发展按照个人所需在职业

院校和职场之间多级分流、多元选择、自由转换

身份,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培养适应终身 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

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历文凭与职

业资格证书之间的等值对接,推进普通高等教

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

培训之间、同层次及不同层次学校之间、学校与

行业企业等机构之间以学习成果为纽带建立互

认机制,打通各种类型教育机构之间、教育机构

与非教育机构之间的壁垒。(三) 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命运

共同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以产教深度融 合为主攻方向,深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综合

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全要

素、全方位深度融合,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

中的主体作用,创新教育组织形态,探索多元办 学机制,形成、行业、企业、学校、社会

协同推进的格局;启动国家示范骨干职教集团 建设项目,发挥职教集团资源整合优势和集约

效应;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

试点,创新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继续加大现

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管

理规范的扶持和激励措施,明确划分、企

业、高职院校责权利,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

落地生根,完善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办

学的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立足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前沿,围绕人才紧缺 领域,遴选产教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推进教育

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教

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促进产教供需双 向对接,促进校企合作由松散合作向紧密型联

盟转型,实现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互惠互利、合

作共赢。(四)尽快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

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17年底,全国有设置的高职院校 1388所,在校生1104.95万人,我国已建成全球 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必定在新时代

有新担当、新作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

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将支持建 设200所左右的优质高职院校。截至到目前,全

国共有24个省份公布了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

项目,共立项建设高职院校429所。这既反映了 新一轮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竞争的激烈性,也反 映出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上水平、提质

量的期待。《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 要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计划”,打造高职创新发展的“新标杆”,将对高 职院校布局结构产生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将进

行新一轮洗牌,整合办学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激发办学活力,这是不断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 着力点,也是继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

划后高职教育又一综合性的品质建设工程,是

ISIS发展对高职教育追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职业教

育资源现实诉求的回应,将成为新时代高职教

育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⑸(五)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工

作制度日前,同意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 席会议制度。由领导同志牵头负责,强

化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形成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的强劲合力。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工业 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

业农村部、国资委、税务总局、扶贫办9个部门和

单位组成,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产业的国家

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加强对职业教 育工作的领导,发布国家资历框架,制定认证标

准,实施学分制度和认证制度,建立认证平台,

从国家层面对现代职业教育进行顶层设计、战

略规划、制度安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 理,分工协作,实现管理职能的性突破,实 现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

间、教育与社会培训及劳动就业之间、职业教育 与产业及企业之间的整合、沟通和协调。高职教育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

社会发展对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

创新型、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

益迫切,亟待通过改革释放内需的潜力、激发高

职发展活力、培育高职发展动力。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构建亟需从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为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将成为即将启动的中国特色高水 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领航,需要我们

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教深度融合,打造一

批特色化、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及专业群;统筹各 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引导一批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同时,

遴选一批办学质量高、办学实力强、社会信誉好

的高职院校,通过评估认可其举办高职本科的

资质;打通从中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向本科层

次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职业教育、博士研究生 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建立基于“学分银行”的

51OR教发展QH竇2019年第1期国家资格框架,探索由副学士 (专科)、专业学士 职业,2014(11).(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硕士研究生职业教

[3] 赵惠莉.省级统筹视角下江苏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建

设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8(08).育)、专业博士 (博士研究生职业教育)构成的现 代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 博士研究生纳入现代职业教育学历体系,完善

现代职业教育学历制度,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

[4] 姜大源.完善体系的现状、愿景与当务[EB/0L].http:

//www.sohu.com/a/214245500_284449.[5] 赵惠莉.省级统筹视角下江苏高职教育优质发展的

路径研究[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8(4).历教育之间的相互融通和互认,不断深化改革,

不断扩大开放,助推职业教育提档升级。参考文献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 点资助项目:“江苏省高职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对 策研究\"(课题编号:C-a/2016/03/09);2017年江苏省高

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 究”(课题编号:2017JSJG429);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

[1] 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9〕4 号)]EB/OL ] .http://www.gov.cn/zhengce/

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大攻关课题:“江苏'高

职强省'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6ZD002)。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 赵惠莉,顾坤华.对高职文化重构的思考[J].教育与Construct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Xue Maoyun, Zhao HuiliA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an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academic degree system, a

cross-border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an organic unified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academic degree system for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r\\ and a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system based on * credit bank”. It is also urgent to establish a community of destiny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 and enterprise. Moreover, it is suggested to operate a construction plan for high-level vocational schools and majo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build an inter-ministerial joint conference syste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tate Council.Keyword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level de­velopme nt(责任编辑邱梅生)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