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际化学校的若干问题研究

国际化学校的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99网
’t r}q・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冒_In;};j 陈峰 一、国际化学校的含义 首先,国际化学校是什么?①国际化学校是在办学理 念和价值观中明确地融入了“放眼国际”或“西学为用” 国际化是人类从狭义的地域联系走向交往程度和交往 的教育思想“元素”的学校;②国际化学校是在过程和方 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体现为在经济和科技走向全球一体 式层面整合了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操作要素的学校,其中最 化基础上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渗 为典型的是建构国际化的课程;⑧国际化学校是在结果层 透、相互融合。教育的国际化作为社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 面上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并具有全 方面,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而国际化学校则是我国 球视野和国际交往、国际竞争能力的素质的学校。 教育和外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在学校实体之 其次,国际化学校不是什么?①国际化学校不是对本 中的具体反映。 土化的丢弃,而是既植根本土又突显学校的国际化特征; 目前,国际流行的国际学校(INTERNAT10NAL ②国际化学校不是对境外教育思想和课程体系等的全盘照 SCHOOL)概念。与我们要讨论的国际化学校有所不同。国 搬,而是合理地移植;③国际化学校不是仅突出外语教学 际学校的起源,一般被认为产生于2O世纪的5O年代,直 的学校,而是重视外语作为外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对外沟 接动因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流动人群子女的教 通的基本工具的价值的学校。 育需求。[】]国际学校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 SCHOOL ASSOCIATION)、欧洲国际学校协会(THE EU 二、我国的国际化学校产生的背景 ROPEAN COUNCILOF INTERNAT10NAL SCHOOL)一般都 认可、接纳这类学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是教育 首先,国际化学校的产生,是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 国际化的基础,而教育国际化必然反映在学校教育之中, 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而产生的教育日益国际化 表现为学校的国际化特征。那么,什么是国际化学校呢? 的结果。教育观念国际化、教育目标国际化、教育战略国 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在办学思想、办学主体、学校 际化、教育内容国际化、教育对象国际化、教育手段国际 产权、管理、课程结构、学籍认定、教师队伍、学生 化,都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反映 构成、文凭授予、学生出口等十个方面具有国际化色彩的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之中。 学校。都可以认定为国际化学校。而从狭义的角度而言, 其次,国际化学校的产生,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 只有办学主体、课程结构、教师队伍、文凭授予等四大要 球一体化对我们的学校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 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的境外国家和机构的参与者,方 流、合作能力的人才的要求。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为了培 可以认定为国际化学校,如外国人举办的学校、中外合作 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超民族的国际理解、国际合作能力的人 举办的学校。换言之。狭义上的国际化学校“彻头彻尾” 才。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股世界潮流。如日本基于自己资 地具有国际化元素,而本文所倾向的是从广义的角度上理 源缺乏,明确提出“只有做一个出色的国际人,才能做一 解的国际化学校。 个出色的日本人”;韩国提出“努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意 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国际化学校,我们再从如下两 识,包括提高外国语能力。增强自主的世界公识,加 方面加以阐释: 深学生对各国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制定系 l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统的国际问题研究计划”。[el这种潮流在日益开放的中国必 其是欧美国家人才的大量进入,造成大量的外籍人士子女 然地有所反映。 教育问题。为此,我国特批了一些专门为这些子女开 第三,在中国进行经济文化活动的国际化人才(外籍 设的外国人学校,如早期的美国人学校、日本人学校,后 人士)群体的教育需求,以及我国广大群众对国际化人才 期的面向以外人群的人子弟学校、台商子弟学校 需求的认同而产生的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也促成了我国 等。②朦胧——探索阶段。我国不少学校开始从一些侧面 的国际化学校产生。这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主要是我国学生 进行探索。如由留学生群体于1993年创办的广州华美英语 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不同。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 实验学校,创办之初就聘请外籍教师担纲,引进境外的英 来的巨大的市场机遇,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优势逐渐为各国 语教材,学习西方(加拿大)的教学管理,派遣短期留学 所认同,不同国家尤其是亚洲各国到中国留学的需求不断 的学生到海外进行英语强化等。⑧主动——多元阶段。许 增长;而我国的广大群众,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要求能 多境外教育机构开始寻找在中国进行教育合作的机会,合 在本土而非通过留学获得国际化教育。 作的层次和方式多种多样,涉及教师派遣、学生互访、课 第四,我国的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审时度势,主动变 程引进、联合培养、联合认证等。随着WTO规则在我国的 革,寻找发展的新定位,认同国际教育理念的借鉴意义, 正式实施,中外双方的办学主体开始了主动的求索,中外 接纳国际课程的价值,这也是我国国际化学校产生的重要 合作办学正式走到了前台,以中外合作为典型代表的国际 原因。办学者或具有远瞩的眼光,真正站在面向世界 化学校步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④互动——融合阶段。 的高度来审视教育、设计学校;或为教育服务的同质化和 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学校将会在平衡和协调中处理好东西方 学校的命运而担忧,希冀突破“千校一面”的局面,在求 教育思想、和操作的矛盾,从深层次上把握外域教育 异中被动选择了国际化的走向。 和本土教育传统的关系。在融合中找到比较好的平衡点。 第五,我国加入WTO之后,为境外机构在我国办教育 我国的国际化学校发展已经显现出这一特征。 提供了可能,这个因素更加速了我国的国际化学校的生长。 我国的国际化学校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现以改 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部协定”第13条规定:除了由各 革开放最早的广东为例加以说明:①境外机构被特许办学 国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如军事院校)以外,凡收取 模式,如日本人国际学校、美国人学校、深圳的人子 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服务贸易覆盖的 弟学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这种学校往往为了解决境外 范畴,包括远程教育、海外办学、鼓励出国留学、专业人 子女的教育问题而专门设立,属于教育的“特区”。②普通 才国际流动等。所有的WTO成员国都有参与竞争的权利。 高中加境外预科模式,如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华南师 为此,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的教育机构已经把 大附属康大学校、英豪学校等。学校和国外的机构或大学 教育服务作为商业来运作了,中国成了它们韵重要教育服 合作,引入大学预科课程,引入相应的管理和师资,给打 务输出国。 算到国外读大学的学生提供语言和学术、文化的准备。③ “校中校(班)”模式,如深圳华茂学校(人子弟学校、 三、我国国际化学校的发展阶段和学校模式 韩国人子弟学校)、东莞东方明珠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专门 的空间给所吸纳的境外学生以类似于本土化环境的教育,一一o o六年四月号上 半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国际化包含着三个基本的 辅之以中国课程的学习。④境外教育机构认证模式,如广 层次:师生交流和互访层次,课程接轨和学分互认层次, 州祁福学校,办学中按照某个项目组织的要求进行设计、 教育发展战略层次。自同志提出了教育要“三个面 改造,以获得国际教育组织更多的智力支援。⑤课程引进 向”,确立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教育国 的项目模式,如广东碧桂圆学校IB课程,以某个国际教育 际化开始在第一个层次进行拓展;随后,以课程为中介和 组织所设计的课程的实施为核心,组织师资和教学,参加 手段的教育国际化在我国得到推广,IB课程是其中的典型 该组织所实施的联合考试,取得该组织的毕业资格认证。 代表;后来,我国意识到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吸收发达国 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如广州华美中加高中、广东中加柏 家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手段,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服务,于 仁学校、深圳南山中加学校、南海执信中澳高中、华师大 是我国的教育国际化跃升到教育发展战略的层次。 附中南海学校中法高中等,在学分认可的基础上,把境外 国际化学校伴随着我国的教育国际化的深化而得到不 某国的学术课程引入,在现有的中国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 断的发展,从发展过程上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被 行教学,学生毕业时如果通过两国的考试,则获得两国的 动——导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国际化人才的进入,尤 毕业证书。⑦境外机构为主办的学校,如深圳国际学校等。 l3 ^ 蕴 ,{r 荆 l -一-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目-.^) ⑧综合办学模式,如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综合体现多 州市的调查,2005年在广州公私立学校就读的外籍插班学 种模式的办学。 生就涉及69个国家,达1996人,这还不包括在日本人学 校和美国人学校等纯外国人学校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往 四、加强对我国国际化学校研究的意义 往表现出许多不适应。[4]这些都为我国的国际化学校的生长 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我国的国际化学校前景充满希望。 我国的国际化学校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产物,也 然而,我国的国际化学校还是一个实践的“幼儿”,它 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对它的研究有着重 的未来还需要各方力量去协同、去壮大。具体而言,有以 要的意义。 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国际化学校是中国近代“中学为体、西 第一,具有国际化价值取向和特征的国际化学校学校 学为用”思想的现代实践版。站在历史长河来看,面对境 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理性,深入研究国际化教育需求的特 外列强侵略,中国近代曾经出现激烈的变革思想的争论。 征和满足方式,总结这类新型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规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观 在市场意识和教育理性之中找到平衡点。 点, “教育救国”思潮中就有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今天, 第二,成功源于沟通,沟通产生希望。沟通不仅在国 虽不至于再从“教育救国”的高度上去认识和迎接正不断 际化学校和市场之间,沟通也应该在国际化学校的同行之 推进的教育国际化潮流,但从历史的角度去吸取一些有益 间。弱小时期同行的合作,与相互的竞争同样重要。为此, 的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建立相应的平台,加强沟通和研究,共同做大、做强。 第二,国际化学校是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 第三,国际化与本土化在对立中应该统一,东西方教 思想的具体实践。现在,教育的面向世界再也不能只是派 育的整合是国际化学校生长的总体趋向。国际化学校的建 遣和交流,而是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吸收外国教育的先进 设,初期多“拿来”无可厚非,但从发展的趋向而言,洋 养分为我所用,以促进我国的教育国际化,这种从内涵上 为中用、“中西合壁”是应然的选择。 向纵深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落脚到一所所具有国际化特征 第四,国际化学校的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自己正在从事 的学校,研究其共性、张扬其个性,则也是必然。 的国际化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意义,不要妄自菲薄,相反要 第三,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最早具备 意识到它的未来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市场方面,还 教育国际化生长环境、要素的区域,因而也是国际化学校 体现在学术层面,体现在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上。 最早孕育和产生的温床。广东的民办教育领域又是最早孕 第五,作为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部门, 育国际化学校的领地,国际化学校或许应该成为岭南特色 有关的决策与服务,应该建立在革新自己的观念的基础上, 的民办教育继“教育储备金”模式之后又一个值得全国所 重新审视教育及其执行中“应该如何面对国际化学校” 关注的特色。广东国际化学校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应该有这 的问题,从“大一统”、面向公办学校的包办式管理走向政 样的眼界和目光。 策制定、指导、裁判、服务为主的管理,多扶持、多引导。 第四,研究国际化学校就是研究教育如何关注和对待 代表最先进的教育文化的现实问题,因而也是“三个代表” 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五。借助自己的、资金等优势,在国际化教育 注释: 方面作出更加大胆的探索,是我国民办教育走出困境、办 [1]Jonietz。P。1。World Year Book ofEducation 1991;Inter- 出特色、提供差异化服务的重要策略。 nationalSchool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Nicchols/GP Publishing。 NewYo ̄,1991 五、我国国际化学校的未来发展 [2]扬德广.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高教探索,2001(4) (3]中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数下降.中国留学网(热点关注), 2005——9-.2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我国国 [4]谢敏执笔.广州市外籍人员子士插班就学情况调研报告. 际化学校的生长土壤将会更加肥沃,空间将会更大。2004 2005—8(未发表) 年,中国出国留学生达11.4万人之众,其中10.4万属于自 (陈峰: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广东广州 费留学。0)另外,现在有大量的外籍学生涌入中国。根据广 510030责任编辑:林再峰) l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