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象征手法在《一间干净明亮的房间》和《索尼的蓝调》中的运用

象征手法在《一间干净明亮的房间》和《索尼的蓝调》中的运用

来源:99网


象征手法在《一间干净明亮的房间》和《索尼的蓝调》中的

运用

【摘 要】本文从象征性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了海明威的《一间干净明亮的房间》和鲍尔温的《索尼的蓝调》两篇短篇小说。着重对比分析了光明和黑暗在两篇小说中的运用,并阐述了不同意象,怎样以不同角度表现二者的象征性意义。虽然两篇中都有光明和黑暗的意象,但是就其表现手法和所要表达的主体来看却不尽相同。通过海明威短篇中的光明和黑暗是以一种相对隐晦的手法所表现的,而鲍尔温文中的光明和黑暗就要相对明显。前者通过这两种意象的对比,反映人们心中的孤独与寂寞,而后者则通过二者来传达黑人内心渴望平等的心理夙求。 【关键词】黑暗;光明;象征性意象

象征因其有丰富的寓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国家有其象征性的标致,如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郁金香象征荷兰,玫瑰代表爱情,鸽子象征和平等等。在文学作品中也不乏这些类似的象征意象。象征性的写作手法也是作家们偏爱的修辞技巧之一,比如,红色暗示着死亡,暴力,罪恶;猫是巫师或者女性的化身等等。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同坐象征性的意象来达到某种写作目的,疑惑歌颂美好事物,高尚品德,抑或唾弃,抨击弊端。叶芝认为,象征分为两种,一种是情感上的,一种是智力上的。前一种是引起人的情绪,但却很难引人深切的感受。后者倾向

于让人有深入思考并能看透事物本质。(马新国,344)。无论是在描述生活的场景还是文学作品的写作中,光明和黑暗可能是最基础,最不能逃避的两个词语(ferber,112)。黑暗代表着压抑,愁苦,不幸,迷茫,混乱甚至是和死亡。圣经中在上帝给予大地光明之前,黑暗便是原始混沌的象征。即使是上帝创造了光,也不代表这世界上没有黑暗,这也正是所谓光明和黑暗的二元对立(汉斯,113)。几乎每篇小说都有其象征的意象, 或暗示美丑,或赞颂高尚品德, 或讽刺人性。作家都试图用象征的手法表达真实的想法。在“一间干净明亮的房间”和“索尼的蓝调”两篇中,光明和黑暗是一组不可忽视的意象。

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间干净明亮的房间》中,标题有“明亮”二字而从文章来看,却象征着黑暗。故事背景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咖啡厅,但时间却是午夜时分,房间内虽灯火明亮,但是外面早已漆黑一片。海明威没有直接用darkness黑暗一词,却处处表现出黑暗,比如“树叶的影子在灯光下摇曳”,影子便是黑暗的一个象征。虽然光明和黑暗是对立的,但是也不能否认它们也是同一的整体。如果没有光也就不会有影,也就没有影子下的黑暗。海明威在人物塑造上也匠心独运,他写的是一个年迈失聪的老人,而不是失明的。如果是失明的,看不见光,岂不是更合适?貌似确实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不是失明的他还是那么孤独不就更显出悲凉凄惨之意了吗?老人能看见这个世界,却听不到声音,他生活的世界是无

声的没有生气的,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阐释的“第一,不应写好人出顺境转入逆境,团为这只能使人厌恶,小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人顺境,因为这是违背悲剧的精神——不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打动慈善之心,更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第三,不应写极悲的人由匝境转人逆境,因为这种布局显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因为怜悯是内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此处要是写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喝酒其产生的悲剧效果并不如文中所塑造的好。另外,写老人之前企图自杀,而文中并没有道出原因,这也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一处体现,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午后之死》中对其进行了定义,即冰山伟大之处就是浮出水面的部分只有本身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都在水下。海明威留下无限空白,让读者可以发挥想象去填补,但又不是漫天乱猜,因为作者似有似无地在表明老人的自杀和孤独有关系。也许死能带给他解脱,但是天不遂人愿,他还要继续活着继续忍受寂寞给他带来的黑暗。 海明威设定了一间明亮的咖啡屋,这个也是老人内心一个写照。咖啡屋晚上是不住人的,就相当于空洞的,正如他内心世界空荡无依靠一样,结尾处他走出咖啡屋走进了黑夜中也暗示了他回归于内心世界。

文中另外两名服务生是整个小说的叙事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通过他们二人间的对话,年老的服务生的形象更接近失聪老年人。

结尾处一共21处nada,反映出此人心中也是空虚无依靠的。而相比之下,年轻的服务生好似不像他们那么空虚,他有家,要回家,要和妻子亲热。不过他的生活也正在被黑暗吞噬,他上夜班,白天睡觉,作息时间是颠倒的,非正常的。他焦躁的内心,表现在对任何事情都不耐烦,什么事情都只是道听途说不去“刨根问题”,他也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和美好期盼,只是盼着下班就好。生活对他来说也是空洞无味的他却没有发现这一切,相当于睁眼瞎,虽然眼睛可以看得见,耳朵听得到,但是心却是死的,生活是黑暗的。 鲍尔温是美国非裔作家, 作品多是有关种族问题的小说及短篇。詹姆斯?鲍尔温和托尼·毛瑞森两位重要人物,在美国非洲文学及文化历史上,运用他们的小说及其他作品中探索不同非裔美国人的经历,来大胆挑战了社会和美学(king 22)。与海明威不同,鲍尔温在sonny’s blues中在表现黑暗和光明方面就比较明显。文中很多处直接用darkness黑暗一词。此外,地铁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黑暗与混乱。这也是一种暗示,暗示哥哥对于弟弟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有偏见的。作者用来表述的并非都是现实中的黑暗,其中有映射出人们生活的黑暗与仇恨,是悲伤的象征,失望的象征,也指黑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肤色一样,颜色愈深对生活的仇恨愈深。黑人们觉得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安全的,白人的歧视,法律的忽视。虽说是这样,但是他们心里仍存在着信仰。他们相信上帝会来帮助他们。鲍尔温接着又展现了一个黑暗的无灯光的教堂。本

来教堂是人们心中神圣的地方,应该充满光明和爱,因为那里承载着他们的信仰,然而面前的教堂黑漆漆,象征着他们可以寄托的上帝似乎也不能帮助他们,甚至是遗忘,舍弃了他们。不过透过教堂的窗户,有光亮照射进来,这种光虽然微弱但是却给黑暗绝望中的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生活并不是完全无望。

小说中,用来转换光明与黑暗的一个媒介便是窗户。在教堂,在家及加吧,都有窗户的出现。尽管在地点上不同,但是表达的意义却是相同的,那便是希望能够得到平等尊重和理解。家中的窗户象征着索尼的希望,希望能逃离家庭给他的束缚,去追寻自己的想要的生活。酒吧中的窗则是兄弟二人的希望,希望打破隔阂,能够相互理解。教堂中的窗便是黑人全体的希望。室内的黑暗如同室外的一样,也说明黑人内心中的绝望犹如黑夜般漫长无尽头,但是他们仍旧觉得希望其实并不远只不过就在他们心里。在向窗口接近的过程中也正是他们摸索着朝希望前进。当光亮透过窗户布满教堂的时候,也是希望实现的之际。

光亮和黑暗的象征寓意在这两篇短篇小说中都是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或是苦闷伤感或是希望期盼。海明威主要是来突出人内心的黑暗要靠自己来战胜的主题,而鲍尔温以一个黑人家庭兄弟二人的故事为主线,反映家庭间的相互理解和黑人对平等和尊重的殷切期望。 【参考文献】

[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