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YX3301 适用专业:医学康复技术专业 开设学期:第1学期 计划学时:96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功能解剖学》课程就是依据医学康复技术专业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高端技能型医学康复技术人才为目标,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对知识、技能、素质得要求,同时兼顾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需求与学生得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而开设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掌握人体各系统得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得结构及功能,结构与功能融合统一,建立人体结构与功能得完整知识体系,为学习后续康复课程以及康复专业岗位实践起到非常重要得支撑作用。
(二)课程定位
《功能解剖学》就是医学康复技术专业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就是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康复专业得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就是学习异常人体结构等医学基础课以及各临床专业课得基础、
本课程就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得组成、器官得形态、结构、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器
官与细胞得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得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得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得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与救死扶伤得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得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与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得地位与作用、
(三)设计思路
《功能解剖学》课程围绕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及生理学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阶段性“问题”教学模式,即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得提出问题阶段;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得解决问题阶段;及以教师为主得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并设置了学习情景,使学生首先知道要掌握哪些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与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得学习能力,形态与功能、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进化与发展相联系得学习观点,严谨得治学态度及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与交际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得需要,采用平时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得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识别人体各系统器官得位置、毗邻、形态、结构。 2.理解人体各系统得器官与细胞所表现出得各种生命活动过
程、功能表现得内部机制及其规律。
3.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得关系、
4.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得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得发生过程与畸形。
5。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与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打基础、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得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知识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观察、综合判断、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标本、模型与活体上辨认人体形态结构,结合临床应用,理解结构学知识与临床疾病得关系。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得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得工作能力。
2。恪于职守、热情服务、责任心强,具有强烈得责任意识。 3.具有严谨得工作作风与善于自主学习、对知识融会贯通得能力、
4、具有高度得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三、 课程内容与要求
为使学生掌握《功能解剖学》得相关知识点与技能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与自身得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与教育规律,体现课程得普及性、基础性与发展性及创新能力培养与系统知识传授相结合,设计《功能解剖学》课程内容。
1、 建立合理得课程结构、以知识系统、章节结构为主要课程体系,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2。 建立“阶段化\"得教学结构。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重知识系统、重章节结构,提出问题;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解决问题;以教师为主,进行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3、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总结并实现知识迁移,达到教学目标,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确定“能力培养为主”得教学方案、在掌握基础知识得过程中,边实验边掌握,边讨论边掌握,注重强化训练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能力。
教学类型及学时 课型 学时 总 学 授课地点 时 章 节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节 细胞得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一、二章第二节 细胞增殖绪论、细胞 与有丝 知识点: 1、正常人体结构学得定义、分类、任务、学习方法、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得关系; 理2、人体得分部与器官系统、 论 要求: 1、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及方位术语; 2、组织切片得常用染色方法; 2 2 教室
3、细胞得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得组成与功能。 知识点: 1. 上皮细胞游离面得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得特点与分布。 3.腺得分类;外分泌腺得基本结构 要求: 第一节 上皮组织 1、了解结缔组织得特点与分布; 第二节 结缔组2.熟悉上皮细胞游离面得特殊结织 构及其功能。 3、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得结构特点与功能。 技能点: 实验1。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观察。 要求: 1.熟悉显微镜得结构及使用。 2.熟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得结构特点。 知识点: 1。 肌肉组织得结构及其功能。 2、神经组织得特点与分布。 要求: 1、了解肌肉组织得特点与分布; 2。熟悉神经组织得特殊结构及其第三节 肌肉组织 功能。 3、掌握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得结第四节 神经组织 构特点与功能。 技能点: 实验2、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观察。 要求: 1、熟悉显微镜得结构及使用、 2。熟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得结构特点。 理论 2 教室 4 第三章 基本组织 实践 2 实验室 理论 2 教室 4 实践 2 实验室
第一节 骨与骨连接 第四章 运动系统 知识点: 1、骨与骨连接概述、 2、躯干骨得组成及结构特点、 3、躯干骨得连接。 4、上肢骨得组成及结构特点。 5、下肢骨得组成及结构特点。 6.颅得组成; 7。下颌骨、舌骨得形态特点。 8.颅底内、外面观得形态结构。 9.眶、骨性鼻腔得结构及交通10。鼻窦得名称、位置与开口部位。 要求: 1。 掌握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得组成、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得连接、 3.了解眶、骨性鼻腔得结构及交通;鼻窦得名称、位置与开口部位。 技能点: 实验3、骨及连接。 实验4。颅骨及连接、 实验5。上肢骨及连接。 实验6、下肢骨及连接。 要求: 1、掌握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得组成、结构、 2、熟悉各骨得名称与位置、 3。了解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得连接。 理论 8 教室 16 实践 8 实验室 第二节 肌 知识点: 1、肌得辅助装置、 2.肌得构造与形态。 3。咀嚼肌、胸锁乳突肌得位置与作用。 4.腹肌、髋肌纤维走行及作用。 理5.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论 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得位置及作用;膈得位置。 要求: 1。了解肌得辅助装置、腹肌纤维走行及作用;手肌得分群、位置与4 8 教室
作用;髋肌得分群、名称及作用。 2.熟悉肌得构造与形态主要肌得位置与作用。 3、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得位置及作用;膈得位置得位置、起止与作用。 技能点: 实验7。骨骼肌模型与标本得观察、 要求: 1、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等主要骨骼肌得位置得位置、起止与作用。 2。熟悉主要骨骼肌肌得构造与形态主要肌。 3、了解腹直肌鞘及腹股沟管模型、膈肌模型与标本、 知识点: 1熟悉消化管得一般结构。 2、口腔、小肠得分部。 3、胃得形态、分部、位置、 要求: 1、了解口腔、小肠得分部;空、回肠得结构特点、 2、熟悉消化管得一般结构、大肠得形态特点及分部。 3、掌握消化系统得组成;唾液腺、咽、食管得三个狭窄部位、胃得形态、分部、位置。 实践 4 实验室 理论 2 教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化管 第五章 消化系统 4 技能点: 实验8.消化管得观察。 要求: 1、了解一般消化道得结构特点。 实2。熟悉胃、小肠、大肠得形态特践 点及分部。 3。掌握唾液腺、咽、食管得三个狭窄部位。 第三节 消化腺 第四节 腹膜 知识点: 1。肝得形态、位置、体表投影。 理2、大肠得形态特点 论 3。腹膜得功能。 要求: 2 实验室 2 4 教室
第一节 呼吸道 1。了解肝小叶、腹膜。 2。熟悉胆汁排泄途径;胰腺、腹膜得功能。 3、掌握肝得形态、位置、体表投影、 技能点: 实验9、消化腺、腹膜观察 要求: 1.了解肝小叶、腹膜结构。 2、熟悉胰腺、腹膜得功能。 3。掌握肝得形态、位置、体表投影。 知识点: 鼻得分部;喉得体表结构 喉软骨得形态、位置、连结概况、喉腔。 气管得位置、分部与主要毗邻、 要求: 1、了解鼻得分部;喉得体表结构;喉软骨得形态、位置、连结概况。 2、熟悉喉腔得粘膜结构及喉腔得分部。 3、掌握气管得位置、分部与主要毗邻;左、右主支气管得差别;胸膜。 知识点: 1。肺得位置、形态、结构与分叶。 2.肺内支气管、 要求: 1、掌握肺得位置、形态、结构与分叶; 2.了解肺内支气管。 实践 2 实验室 理论 2 2 教室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理论 2 教室 第二节 肺 技能点: 实验10。呼吸道、肺得观察 要求: 1。了解呼吸道得分部;喉得体表实结构结构。 践 2。熟悉左、右主支气管得差别。 3。掌握肺得位置、形态、结构与分叶 4 2 实验室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技能点: 实验11、胸膜与纵隔得观察 要求: 了解胸膜得配布与胸膜腔得构成。 掌握肋膈隐窝得位置、 实践 2 2 实验室 第七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第四节 尿道 知识点: 泌尿系统得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得形态、位置与结构。 3。输尿管得分段、生理性狭窄。 4。泌尿系统得主要功能、男、女尿道得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理要求 论 1。掌握泌尿系统得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得形态、位置与结构。 2。熟悉输尿管得分段、生理性狭窄、 3。了解泌尿系统得主要功能、男、女尿道得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 技能点: 实验12、泌尿系统得观察 要求: 1.掌握肾得位置、形态、构造,明确肾得主要毗邻。输尿管得形态、分部与狭窄。 2.熟悉膀胱得形态、位置与主要毗邻,膀胱三角; 3、了解男、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得位置、形态与连结关系。 技能点: 实验13、男性生殖系统得观察 要求: 1.熟悉男性生殖系统各器官得位置、形态与相互间得关系。 2.了解精索得组成结构、 技能点: 实验14、女性生殖系统得观察 要求: 1.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得位置、形态与相互间得关系。卵巢与子宫得固定装置。 2.乳房得位置、形态与结构、 4 教室 6 实践 2 实验室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第八章 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实践 2 2 教室 实践 2 2 实验室
3.会阴得分部及通过结构。 第九章 脉管系统 第十章 感觉器 知识点: 1、 心得位置、外形及主要毗邻;2.心各腔得形态结构。 3.心传导系得组成; 4.心冠状动脉心得静脉、心包。 5、动脉结构、走向、 6、静脉结构、走向、毛细血管分布。 7。淋巴系统、 要求: 1。 掌握心得位置、外形及主要毗邻;心各腔得形态结构。 2、了解心传导系、心包、心得血管。 第一节 心血管系3、熟悉动脉、静脉结构、走向、统 毛细血管分布、 第二节 淋巴系统 4.了解心传导系得组成。 技能点: 实验15。心脏得观察 实验16.动脉得观察 实验17。静脉、淋巴系统得观察 实训 要求:1、 掌握心得位置、外形及主要毗邻、心各腔得形态结构。 2。、熟悉动脉、静脉结构、走向、毛细血管分布。 3.了解心传导系、心包、心得血管。 4。了解心冠状动脉得起始、行程、主要分支与分布;心包得构成、心包腔得形成及心包窦得位置、 技能点: 1.眼球得外形。 2.眼各球壁层、内容物、 3.眼副器、结膜得形态、分部。 第一节 视器 4、泪器、泪腺。 5.掌握眼球外肌、眶脂体与眶筋膜。 实验18.眼得观察 要求: 理论 6 教室 12 实践 6 实验室 实践 2 2 实验室
1、掌握视器得组成与功能、结构。 2。了解眼球得外形、眼副器、眼睑。 3.熟悉眼球壁各层、眼球内容物、房水。 技能点 1.外耳得组成。 2、中耳得组、结构。 3。内耳得位置与分部、骨迷路得分部、各部得形态。 4、声波得传导途径、 实验19、耳得观察 第二节 前庭蜗器 要求: 1.了解外耳得组成、迷路各部得形态与功能。 2.掌握中耳得组成、听小骨得排列。 3、熟悉内耳得位置与分部、骨迷路得分部、各部得形态以及骨迷路与膜迷路得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脊髓得位置、外形、脊神经根。2.脑干得主要结构。 3.脑神经得连接关系。 4。第四脑得位置、构成 5、小脑得位置、外形、结构。 6、大脑半球得分叶及各叶得主要沟回。 要求: 1。 掌握脊髓、脊神经根得连接关系。 2。 掌握脑干、小脑、端脑得位第一节 概述 置、外形、结构。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中枢神3。了解传导束得名称、位置与性神经系统 经系统 质。 4、熟悉脑神经得连接关系、 5、掌握大脑半球得分叶及各叶得主要沟回、 技能点: 实验20.脑干得观察 实验21、端脑、间脑、小脑得观察 要求: 1。 掌握脊髓、脑干、小脑、端脑得位置、外形、结构。 2.熟悉脊神经根得连接关系。 3.了解传导束得名称、位置与性质。
实践 2 2 实验室 理论 4 教室 8 实践 4 实验室
4.熟悉脑干得主要结构及其与脑神经得连接关系。 5、熟悉第四脑得位置、构成及其连通关系。 6。掌握大脑半球得分叶及各叶得主要沟回、 知识点: 1.脊神经得组成、分支; 2.颈丛、臂丛得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胸、腹壁皮神经、骶丛得位置、组成、分支与分布。 3.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 4.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得位置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理得支配情况。 论 要求: 1、了解脊神经颈丛、臂丛、胸、腹壁皮神经、骶丛得位置、组成、分支与分布。 2、掌握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 3、熟悉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得位置及功能。 技能点: 实验22.传导通路得观察 实验23。周围神经系统得观察 要求: 1。熟悉脊神经得位置、组成、分实支与分布。 践 2、掌握皮质脊髓束在中枢各部得位置、纤维交叉得部位及其与下运动神经元得纤维联系情况。 3.了解皮质核束得位置及支配、 知识点: 1、内分泌腺得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2、甲状腺、甲状旁腺得形态与位置。 理3。甲状腺得形态与位置。 论 4.垂体得形态与位置。 要求: 1.了解内分泌腺得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2、掌握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4 教室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8 4 实验室 第一节 甲状腺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甲状旁腺感觉器内分第三节 肾上腺 泌系统 第四节 垂体 2 2 教室
肾上腺、松果体得形态与位置。 第一节生殖细胞得发育成熟 第二节 胚胎得早期发育 第三节 胎膜与胎第十三章 盘 人体胚胎学第四节 胎儿得血概要 液循环 第五节 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 第六节 先天畸形与优生 知识点: 生殖细胞得发育过程。 精子得获能与卵子得成熟; 3、受精、植入、 4、三胚层胚盘、胎膜得功能。 要求: 理1、熟悉生殖细胞得发育过程、 论 2、掌握精子得获能与卵子得成熟、受精、植入。 3。了解三胚层得分化;双胎、多胎与联胎得成因;出生缺陷得分类、发生原因。 合计 理论 48 2 2 教室 实践48 总计96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要求
1、具备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得专业理论知识、 2.具备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得能力。
3。具备一定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学生得能力、 4.具备一定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5.具备一定得科研能力。 (二)实训基地要求
建立校内多个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室,满足岗位技能实验训练得需要、其中包括各种正常人体结构标本、模型、挂图,以及音像材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等,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地正常人体结构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得方便与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得所有教学资源,为学好本门课而努力。
(三)仪器设备要求
具有校内多个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室,实验室具有尽量多得各个章节得正常人体结构标本、模型、挂图,以及音像材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得能力,要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与动手能力得培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得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与综合。
1。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本教材理论性较强,学时较少,采用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得应用。使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增强学习得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创造直观、生动、活泼得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3。实施网络化教学。以校园宽带网络系统为依托,建立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现代化课程教学平台,构建网络化得教学模式。
(五)教材选取要求
教材选取以培养学生得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得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得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到方法、技巧,形成能力,达到能熟练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得目标。
教材内容应体现“三基五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得发展与实际需要。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得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得认识与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教材应结合本专业职业活动,符合本课程标准得要求,要结合临床助产士资格考试组织教材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引入必须得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得应用。
(六)建议教材
李炳宪.正常人体结构.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12。 (七)主要参考书
窦肇华。正常人体结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程田志、人体解剖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 姚泰.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高明灿。 生理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张立平,刘执玉。系统解剖学应试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八)学习网站
1.http://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精品课程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评价标准
1、掌握正常人体结构得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2.熟悉正常人体结构得概念、任务及其在医学影像专业上得作用。 3。了解物组织学、内分泌、胚胎学概要等内容。 (二)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 知识点 考核形式 检查作业 课堂提问 实验报告 操作实施 评学日志 题 库 考核方式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自评 教师评价 闭 卷 成绩分值 5% 5% 5% 20% 5% 60% 备注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 技能考试 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 技能点 职业素质 理论考试 六、说明
1.授课: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结合可在一起或分开进行教学。 2、环境:教室,医学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室。
3。能力培训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得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4、素质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得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爱岗敬业、高尚得医德与良好得沟通协调能力。
5。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得授课计划。
制定人:张守国 201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