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 : :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阳东县城建指挥部 项目技术指导 项目主管院领导 : : 林玉明 钱中强 顾问总工程师 副院长 高级规划师 工程师 业
务
设计单证书等证书编
号
: 99─3─01
位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级 : 甲级 号
: 0200032
项目总负工种负责设
计
人
责 : 曾宪川 人 : 陈培正 员
: 陈培正 邱 彤 吴 昊 张 玲 唐力元
杜宪玲
设计所所长 规划师 规划师 规划师 助理规划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高级建筑师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前 言
《阳江市阳东区东城城区总体规划(1991~2011)》于1991年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阳东县委县决 定筹建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于1999年5月正式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的规划任务。
规划小组于5月4日正式进场,收集基础资料、走访有关专业部门、进行现场踏勘,经过多次酝酿和比较后,拟订了规划 设计要点,提出了初步规划方案,于6月17日进行初步方案汇报,在听取阳东县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建议和意见后,规划小组对
初步规划方案进行了修改、深化,拟出《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评审方案),并于10月21日向阳东县五套领导班子及各有关部门专家进行了评审汇报。
规划方案得到了阳东县各级领导的认可、确定后,规划小组对方案作了进一步的研讨与修订,使之更加充实、完善,完成了《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的编制工作。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是在阳东县委县、县城建指挥部的领导下,在县建设局的共同协作下完成的,并得到了县水电局、环保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所有为本次规划提供协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目 录
前言
一、公园概况………………………………………………………………………………………………… 1 二、规划设计依据…………………………………………………………………………………………… 1 三、规划设想与规划原则…………………………………………………………………………………… 1 四、公园性质与风格………………………………………………………………………………………… 1 五、规划构思………………………………………………………………………………………………… 1 六、总体布局及意境………………………………………………………………………………………… 2
七、旅游线路规划…………………………………………………………………………………………… 4 八、竖向规划………………………………………………………………………………………………… 4 九、岸线规划………………………………………………………………………………………………… 4 十、空间景观规划…………………………………………………………………………………………… 4 十一、绿化种植规划………………………………………………………………………………………… 5 十二、分期建设规划………………………………………………………………………………………… 6 十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 十四、环保规划……………………………………………………………………………………………… 7 十五、消防规划……………………………………………………………………………………………… 7 十六、经济指标基本数据…………………………………………………………………………………… 7 十七、造价估算表…………………………………………………………………………………………… 8 十八、给水规划……………………………………………………………………………………………… 8 十九、排水规划……………………………………………………………………………………………… 9 二十、供电规划………………………………………………………………………………………………11 二十一、电信规划……………………………………………………………………………………………12 附图……………………………………………………………………………………………………………13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说明
关键词:动态游线、半岛、园中园
一、公园概况
燕山湖公园基地位于阳东县东城区中北部,原为狗尾岭水库及其边缘丘陵地,用地北部为湖滨住宅区凤山商贸城和广湛公 路,东、南、西面有城市干道围绕,其中西面为东城区的行政中心区,南面有“喜之郎”工厂区及文化娱乐区。
狗尾岭水库呈C字形包围着中心的大半岛,用地西北角有用地范围内制高点的大土朗山,西南角有堤坝,北面原有两个小水
湾已被填平,呈现高挡土墙状态,水面正常控制水位为米(黄海高程),最深水深约5~6米。
燕山湖公园用地内除水面多以丘陵为主,平地不多。但湖岸线长,小半岛很多,为景点景区布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规划面积公顷,其中水面(常水位)面积约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1、燕山湖公园地形图(1∶500); 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3、《阳江市阳东县东城城区总体规划》(1991~2010); 4、燕山湖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三、规划设想与规划原则
1、燕山湖公园是县城唯一的公园,也是市内九个主要公园之一,所以规划构思是把燕山湖公园建成为城市的公园, 使之成为阳东县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对外窗口、妇女儿童的活动中心。 2、以园林特色为重点,体现娱乐、休闲、旅游、参观的多功能综合性。 3、突出当地特色和营造情景交融的山水园林,融游乐与自然景点于一体。 4、以静为主,动静相宜。
四、公园性质与风格
燕山湖公园是以环湖动态游乐观赏为主,辅以划艇游湖的集休闲、观光、静修、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城市公园。整 体布局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基本不予地形上的改动。设计手法以中国古典造园美学思想为出发点,融汇西方造园手段。公园整 体风格体现现代特色。
五、规划构思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1、根据公园基址湖面大、山地多、平地少、半岛多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有限的陆地上最合理经济地布置丰富 的游览活动项目。
2、环园路成为串联各个景区的主动脉,它既具有交通功能,又具有景观功能。
3、各景区虽有一定的联系(如视线、对景等),但更具有的特性,既有利于分期建设,又与地形地貌结合,更适合 于使各景区具有的主题。而统率整个公园的中心则是水面──燕山湖。
4、结合当地人文,塑造以吉祥物“燕子”为主题的意境。
六、总体布局及意境
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和设计条件,燕山湖公园规划分为六大景区。 1、城市广场区
也是公园的西面主入口广场。因公园西面区域是城区的行政中心区,故此结合入口将之设计成为一个较大规模的综合广场。设计上将此区分成三大部分:城市集散广场(石的广场)、会演广场(演舞台)和小型露天展场(小展园),三者以演舞台为中心,形成东西、南北两轴线。东西轴线上西侧紧邻湖滨西路的城市集散广场(景园路口南面约100米处),呈半圆形,南北两端有停车场。广场上大片草坪和铺地组成斑澜的图案,东侧数片石墙悬挂巨大景石,水柱由石墙中喷涌而出,击于石上,溅成水雾,空气中弥漫着公园气息般的清润,这就是海市蜃楼般的组合屏风(照壁)──燕山湖公园主入口标志,命之为“石的广场”。轴线交会处,结合原有滩地、山地综合设计成下沉式圆形露天剧场,近处花坛中繁花似锦,远处以对面半岛上的燕妩阁作为对景,有180°全方位广角的视线,右侧湖面开阔,左侧则水湾收缩、群山叠嶂,一片怡情美景。向北有小型的展览场地,展廊弯曲,小喷泉水声潺潺,水边的观景平台风光无限,实在别有洞天。整个区体现了集会、表演、展览和观景的功能, 空间上大小相扣、高低相宜,既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分隔,主要是动态的开放空间。 2、“花的广场”区
由城市广场区向南通过动态开放式视线的环湖路到达西南角堤坝处时就到了公园南区的西式园林区──花之广场。在这里 根据地形和环境分成五个部分:堤坝下西南角靠近城市干道十字路口处为较平坦的视线开阔区,将之作地形的坡度变化后种植 大规模巴洛克式图案的花卉,使之成为行人注目的立体式坡地花园;堤坝南侧护壁设计成蜿蜒的间插式平台、坡道、台阶,点 缀花草于大小不一、变化丰富的各级挡土墙上,是一种构思新颖、动感十足的台阶式花园,也将堤坝的形体消失于无形;靠近 湖滨南路路边50米纵深的东西向区域设计成一条绣花地毯式广场大道;南区振仕路西侧商业大道处为公园南区入口,利用入口 广场和自然的山地作一意大利式台阶花园广场,台阶上建一小型博物展览馆,既呼应南区的文化娱乐功能,成为南区道路到此的 视线终结点,又成为统率整个“花的广场”区的建筑物;溢洪道东侧贴近红线区域为自然山地,拟种植自然林和草地作为与东 面“喜之郎”宿舍区的隔离带。
整个区体现的是观赏的功能,又将公园的信息有效地向外传播;空间上高低错落,融合西方古典园林上台地式花园的设计 手法,使之别具风采。 3、“森的广场”和伊甸岛
环湖路经过南区向东继续行进,此时左边邻水,右边靠山倚林,视线逐渐缩小,曲径通幽,到了另一个西式造园的静区。这里,东边的陶然路尽端设置公园东入口,因入口处有小山坡,在尊重地形的设计前提下,园路由入口上坡,至小山坡脚设计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一小型的广场,有一从山坡上缓缓而落的涧溪之水汇集于广场的水池中,山坡上种植高大树木,林荫茂密,鸟语蝉鸣;广场呈 圆形,园路从中穿越,棕榈科植物呈环形布置,使游客入园后至此便有一脱凡超俗的感觉,命之为“森的广场”。园路向北与 环湖路连接,东面是靠围墙地带,考虑设置露天式雕塑长廊,以攀爬植物饰墙,点缀色彩缤纷的小花坛,隔一定距离摆设雕塑, 溶合于一片浓浓绿意之中。在这片区域中又有零星的地带,拟分片种植各科植物,作为小型植物园,既呼应“森的广场”的命 号,又使从东入口而来的学生有一学习自然的环境。环湖路西边是一个半岛,地形较平缓,西、南两面视线宽敞,北面有一小 山阻隔,设计上把此作为一个摄影、休闲的好地方,东面配置小教堂、小影楼、西式亭台楼阁,塑造具异域风情的小街道广场, 使之成为婚纱摄影的浪漫场所;西侧临水边在造园上融入田园风光,以自然大草坪点缀零星遮荫大树,别有一番浪漫休闲。 4、造园区与“燕憩湾”
环湖路(环园路)经过“伊甸岛”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进入了一个封闭式宁静的小水湾区域,命之为“燕憩湾”。 沿着小水湾的边缘地带布置小路、柳树、石椅,是情侣相对独处的好地方;有烟波桥与对岸相通,塑造出一片江南美景。路的
东侧有一小山头,正可依山建园,命之“燕聚居”,可汇集琴棋书画之客在此切磋技艺,分享乐趣,生意盎然。
过烟波桥后是公园的中心大半岛,环湖路只在此擦肩而过,目的是为了保留原有的旖旎岸线,保留原有的一片自然意境和风光。大半岛北高南低,在南边的山头上设一阁,命“燕妩阁”,成为公园南区的视线焦点和对景点,又可在此俯瞰公园南区的美丽风光。山路由燕妩阁沿山脊蜿蜒蛇行,到了北面山谷处,便是大型园中园──燕逸园。燕逸园沿山谷拾级而下直至湖边小半岛,与自然水湾融为一体。园中长廊分布,又围成大小形态不一的袖珍园,其中又有小溪涧委委而下,或水潭、或小瀑,汇入湖中。西北角对景处有近堤、湖中三塔,远景有大土朗山、燕来亭以及鱼乐湾的一派逍遥风光。或月朗星稀,或烟波迷雾,或蝉鸣遍谷,或金黄满山。诗意画情,长袖当歌,临风起舞,怡然自得。池中鱼乐,笼内鸟欢,茶清香溢,怪石嶙峋,苍松玉雕,树影斑驳。这便是园中园中一片逍遥遁世之乐。有此一园,既可清修静养,参禅顿悟,又可予文人骚客舞文弄墨、指 点河山之机,藉此以会众生普罗共享自然之趣,以令此园长盛不衰。 5、“水之广场”和少年儿童活动区
环园路过园中园区,徐徐而过另一山谷,豁然开朗,是公园东北角入口,乃一临于湖中湖边的大型平台广场,柱廊弯曲, 水雾迷漫,群鸽纷飞,各式各样的喷泉互相吟唱,与湖中大型喷射水柱遥相呼应,命之为“水的广场”。沿园路分支东北而去, 是的两大半岛,为少年和儿童活动区。东半岛上置有旱冰场、卡丁车场、电玩场和水上乐园;西半岛上有绿篱迷宫、栅栏 小迷阵、儿童耍乐场(设有滑梯、秋千、波波池、蹦蹦床等)、风筝场、驯鸟表演场等,更有小型航模俱乐部和游艇码头栈道, 还有临近水边的水幕电影场,看台临水而建,近处湖面中有大型露天音乐喷泉,星光熠熠,热闹不凡。而此区沿湖边种植大片 水杉,将其与公园的总体静觉隔离,又自成独特一水景,相得益彰。 6、野趣游园区
自“水之广场”入口处,环湖路向西,一片幽静,峰回路转,到了长堤以北与燕逸园相对的野趣岛,便是野游区的开端。 野趣岛上有烧烤场和森林浴场;过此,环湖路跨湖而回,以长堤为基,中间一段代之以七孔长桥,名之为“燕虹渡”;北面湖 中建有三座小白塔,效杭州西湖之景,命之为“小三潭”。此处风景成为整个公园北区的主要视线中心,与西北角大土朗山所建 “燕来亭”以及南区视线中心的燕妩阁构成控制整个公园的三点,同时,它还成为公园南区堤坝向北眺望的对景中心。过“燕
虹渡”后,向右往鱼乐湾而去,水静鸿飞,蓑衣笠帽,长钓落垂,其乐融融。又有一径,拾级而上,到达大土朗山顶,建一呼风唤雨之标志亭,燕山湖公园全景尽在目下,一览无遗。后飘然而下,或于半山小亭一憩,可以聆听满山蝉鸣,取名为“听蝉
阳
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亭”;或直下至环湖路边,幽静谷边,建一石滩,山水成瀑,赤足跋涉,清爽无比。或向南而去,燕鸣谷(湾)边有一茶座, 可盘座而啜,将环园之趣再一一玩味,心旷神悦后,脱尘而去。
至此,游园已尽。仔细把味,六大区域依地形地貌而设,动静分区,以燕山湖为核心,环环相扣,动态联结,各得其所。 而造园的关键,又在于尽赋各景区予特殊意境;特别是园中园之塑造,纳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将人的美学意念具体化地再现, 才是一个造园活动有无尽生机的关键所在。
七、旅游线路规划
旅游线路按景区景点的分布,将各部分串联起来。陆路主要是6米的环园主路,可以到达主景区的各个部分;只大土朗山休 闲区西北角鱼乐湾部分以3米的人行道连通。水路分别以南、北两个较大的码头作为起始点,贯穿整个燕山湖,又在每个靠湖 边的景区设置小船埠,便于游人上、下岸。由此,水陆线路互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系统。
八、竖向规划
1、因燕山湖仍作水库用,故须考虑其最高水位。规划上将所有临湖景区景点和环园路的地台标高设计为不低于米,以满足于当水库设计水位为30年一遇洪水时不被淹没。
2、作为整个规划设计原则,地形地貌基本不予破坏,土方量基本平衡,故整个规划设计皆以原地形地貌为准,各景区景点的地台标高均不背离当地的标高。只东北角的少儿活动区原有标高过低,考虑适当填土1~米深,将原地台升高。 3、环路结合地形有适当高差变化,以营造趣味,但尽量满足市政给排水要求。
4、作为景观上的竖向规划,因原有地形地貌已非常理想和有个性,设计上应尽量结合原有竖向,基本不予改动,以保留 原有的自然风貌。
九、岸线规划
燕山湖公园是一个以水体为主景的公园,湖面面积大,岸线迂回曲折,变化丰富,层次感强烈,自然形成动─静、开阔─ 幽深的景观序列。规划上将岸线依景观序列和地形地貌分成七种风格(见岸线规划图),目的是为了体现自然、亲近自然,产 生和谐而有变化的感受,提供各种不同风格的场所空间。
由于燕山湖仍具有水库的功能(蓄水、灌溉、排洪),所以作为水库岸线为一动态的岸线,在保证各景区景点以及主环路 的地台标高高于米高程后,岸线的规划重点在于处理水面高程缓冲带的地带。为了体现自然格调,防止水土流失,规划的原则 为:沿11米等高线(湖岸线)沿湖砌筑石堤坝,坝顶标高为11米(比常水位米高出20厘米);然后由11米等高线以上为自 然放坡,种植自然草坡,又根据绿化种植规划的指导种植杨柳、水杉等树木作为岸线的软化处理带;而石堤坝上可考虑堆叠景 石,既弱化堤坝的硬质视觉,又点缀湖岸线景观,为游人提供亲水的平台。
十、空间景观规划
燕山湖公园以燕山湖水库为主体,周边地带有山地、有平地、有半岛,层峦叠嶂,水面或开阔、或潆洄,空间层次丰富多变,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在空间整体布局上,南面的湖面广阔开扬,设计上考虑以此为特征形成一动态的开放空间,以燕妩阁为对景点,环湖路临 水而设,成为一动态的视觉游线。而西、南入口景区应结合此区特征,形成动态、活泼的空间。湖面向北延伸,由东西山地夹 合收窄,形成动感的导向空间;又由于湖岸线曲折变化,空间形态模糊,因而最具魅力,此地带不布置重要景点和景区,以欣 赏自然山水景色为主。湖面继续向北则是转折成一东西向空间,空间特性也是具有动态的导向性,亦不布置主要景点,只在空 间轴线转折点布置湖中三塔,成为空间变化的标志点。又由于湖面南区向东北侧有弯折的水湾,空间形态较为封闭,规划上结 合其静止幽深的特征布置以静养、休闲和情侣约会的场所,塑造宁静和谐的氛围。
作为空间整体序列,规划上结合地形地貌高差变化,以大土朗山制高点、火星山制高点、燕妩阁制高点以及演舞台四点作为 统率整个公园的景观轴线,此四点形成一钻石形的空间控制格局,使整个燕山湖公园的空间形态呈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动态的、步随景移式的、轴测式山水画般的空间意境。
十一、绿化种植规划
公园绿化规划配合整体布局构思,充分体现东西方造园思想的对比、结合,展现岭南园林艺术的兼容性特色和亚热带风情。主要体现为:
1、在配植时,首先考虑配合各景区的主题进行植物造景,使各景区鲜明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强调。 ⑴、集会广场区
·设计上考虑以大片草坪和铺地组成图案,轴线明确,视线开阔。 ·植物配植应严格服从于轴线走向,配合主轴线并起到加强作用。
·大面积广场有方向性较弱的特点,因此植物布置上宜聚不宜散,除注重造景功能的同时,还要兼顾疏导游人的功能, 有效地组织视线和游人的流向。
·通过路灯、坐椅、或是用植物创造的小空间等构件,共同构成众多的丰富多彩又十分亲切宜人的小尺度参照物,对比之 下,会使广场更具力量感。
·该区的植物配植为配合整体效果应选取几何形状明显、耐修剪、易整形的乔木、大灌木,如对称列植的杉或柏可有效地 加强轴线或限定空间。
·整形小灌木应控制在1米左右的高度,因此不管是列植还是围合,都可以保证不会阻隔视线,这对形成广场整体性的大 效果十分重要。
⑵、西式园林观赏(花之广场)
·西南角视线开阔,缓坡地形植大规模的巴洛克式图案花卉。
·堤坝南侧护壁:间插式平台、坡道、台阶,点缀花草于大小不一、变化丰富的各级挡土墙上。 ·靠近湖滨南路,设计成一条绣花式广场大道。
·为突出观赏功能,建议花卉(图案和花坛)尽量以盆栽时花布置,这样容易收到较好的视觉效果,无论是色彩和形状都 易于控制和调整,更可避免季节性的枯荣。
·挡土墙要注意控制石墙的面积与花坛的比例,若墙面面积过大可用垂直绿化进行调整。
·广场大道宜用高大乔木列植,形成林荫大道的效果,突出西方园林的特点。
阳
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⑶、“森的广场”和伊甸岛
·西式造园的静区──“森的广场”。
·设置露天式雕塑,以攀爬植物饰墙,点缀水池花坛,隔一定距离摆设雕塑,溶合于一片浓浓绿意之中。 ·环湖路西边的半岛,此处作为一个摄影、休闲的好地方。
·“森的广场”多用高大棕榈科植物,如大王椰、酒瓶椰等,造成林荫茂密、鸟语蝉鸣的效果。 ⑷、中式园林造园区与“燕憩湾”
·“燕憩湾”,一个封闭式的小水湾区域,沿着小水湾的边缘地带塑造宁静的氛围。在这里主要用竹类植物来营造气氛, 竹叶茂密,疏影婆娑,无需过多的修饰已混然成景,同时又与该区的功能和风格配合得丝丝入口。 ·燕妩阁、燕逸园,在这里沿用传统的造园配植手法,多用传统园林树种和本土树种造景。
·微型植物园,以银杏、水杉、落羽杉等着名孑遗植物作主调树种,突出公园的特色和教育意义。 ⑸、少年儿童活动区(水之广场)
·该区热闹非凡,动态活动居多,因而以高大伞型乔木为主体,提供良好的遮荫,并让出更多的地面活动空间。 ·在区内使用的植物必须安全,不能选用有毒、易导致过敏或有刺的植物。
·由于该区较为热闹,有可能对附近景区构成影响,所以在活动区的周边选用隔离效果与视觉效果都很好的落羽杉作收边处理,同时又起到丰富岸线的作用。 ⑹、自然风光闲游区
·该区的风格应自然天成,幽深飘逸。因而不必过多的人工配植造景,只需适当地丛植一些本土小灌木,创造一些相对的 小空间让游人可独享。
·选用的小灌木若有四时之花包,则更让人平添一分情趣。
·在适当地块片植高大塔型针叶树种,为森林浴提供场所。
2、公园内,各景区间的过渡地带上有多个自然山体,设计时除充分考虑人工植物造景,还应注重其自然生态作用。 山体的植物应仿效自然生长的复合林林相,使各种生物保持流动的通道,这对公园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大有益处。
十二、分期建设规划
根据甲方要求,燕山湖公园的规划考虑了分期建设的可能性,拟分四期:第一期,以西入口广场区和南区“花之广场”区 为建设重点,作为整个公园规划的实施,主要进行湖面的整治、堤岸线的建设确定,以及主环路的完成。第二期,东入口“森 林广场”区、“伊甸岛”建设、燕妩阁景点、大土朗山休闲景区建设;另外,完成北部围墙内绿化隔离带以及东北区局部环园路。 第三期,东北区域的“水之广场”入口区和少儿活动区。第四期,园中园建设。
十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园服务设施齐全、丰富,根据游人量的密度分布,相应布置服务网点。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服务网点有二类:一是多功能娱乐服务设施,根据功能分布的需要,适当布置在大景区的主要建筑物内;二是配套服务设 施,冷饮、酒吧、啡厅、小卖部、摄影部等主要散布于各大景区的建筑物内,或以风情小屋形式作为小景点布置(具体情况可待修建过程中另定),公厕、垃圾停放点则按规范要求单独布置。
十四、环保规划
1、总目标
全面控制燕山湖公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通过对岸线、植被和水质的改造,提高公园的环境质量,为地区营造一个好的小气候,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肺”。 2、水环境保护措施
·现阶段拟放水清理淤泥垃圾。
·日后管理上严格控制各类污水不能向湖中排放。
·对湖岸线的有效整治和自然林的改造,基本能确保基地内水土不流失。
·根据规划已适当设置垃圾停放点,建议日后对垃圾的弃置和收集建立严格的管理的制度。 ·规划上已考虑园内污水的有组织向外排放,日后所有污水不得向湖中排放。
十五、消防规划
道路规划已考虑消防车道的环通,6米主路既是环园的主要交通路线,也符合消防车道的要求,主路均通过公园各出入口,能满足消防车的出入。
消防车可利用湖水作为消防水源,主路大部分临湖而设,6米的断面宽度可满足消防车停泊抽水。
十六、经济指标基本数据
用地红线面积 公顷 公园围墙内面积 公顷 水库常水位水面面积(设计) 公顷
水库洪水位水面面积(设计) 公顷(指30年一遇洪水) 6米主园路总长度 4441米 规划总建筑面积 15900m2 公园规划容纳游人数量 近期 20050人 远期 10700人 有效陆地面积: 公顷
其中:第一期建设规划用地面积:西入口广场区 18500m2
建筑面积 5500m2
南入口广场区 40900m2
酒廊茶室区 1500m2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第二期建设规划用地面积:东入口广场区 10100m2 建筑面积 3900m2
婚纱摄影区 12700m2 燕妩阁景区 1800m2 大土朗山休息区 62200m2 北部绿带 12200m2
第三期建设规划用地面积:少儿活动区 47500m2
建筑面积 2000m2
第四期建设规划用地面积:园中园 27900m2 建筑面积 4500m2 另外 自然林面积 172900m2
十七、造价估算表
项目内容 总值(万元) 第一期建设:西入口广场区 南入口广场区 酒廊茶室区
主环路 小计: 第二期建设:东入口广场区 婚纱摄影区 燕妩阁景点 大土朗山休闲区 东北区环园路
北部绿带 小计: 第三期建设:少儿活动区
东北入口广场区 第四期建设:园中园 其 他:围墙 山林树木改造 岸线改造
共合计:万元
十八、给水规划
1、用水量预测
⑴、公园用水
公园用水性质为生活及消防用水,水质按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划的最大游人量按2万人/日计算,另设有游泳池、饮食卫
阳
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生等服务设施,预计最大时用水量如下表: 用水项目 用水人数或规模 用水标准系数时变化时间用水计算最大时用水量 (升/人·日) (kn) (小时) (立方米/时) 备 注 饮食、卫生 6667人 20 2 15 预计总人数的在公园就餐 工作人员 50人 50 2 15 游 泳 池 2250立方米 换水时间为20小时 其它用水 10% 合 计
2、给水管网布置
⑴、公园内建筑物多为1~3层,根据阳东县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资料,湖滨南路、湖滨东路的供水压力是~之间,所以市政给水可以直接供至公园内需要用水的设施,无需考虑加压供水措施。
⑵、公园内给水管网沿小区主要道路敷设,系统设2个DN150入口,分别在东、西两端与市政干管相连接,并设两个总水表。小区内给水管网采用环状布置,以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在给水管交叉处以及干管的适当的位置设置闸阀,避免检修时出现大面积停水情况。在游泳池附近设DN200配水支管,以满足游泳池换水的需要,给水管道覆土深度为米。
⑶、给水管兼做消防管,采用低压制。消防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划》中规定,按同一时间发生1次火灾计算,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5l/s。在公园内的主要建筑物附近设室外消火栓,型号采用SS150—型地上式消火栓。本公园内的湖水仅做为消防备用水源。
十九、排水规划
(一)污水管网规划 1、现状
目前在湖滨西路、湖滨南路及湖宾东路的部分(至陶然路段)已有合流制的污水管,管径分别是D1000、D600、D800。 2、规划
⑴、公园内排水采用分流制,即污水和雨水分别设排水管网。生活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计算,所以最高日污水 总量为150立方米。
⑵、由于公园占地较大,建筑物之间较分散,并且公园周围道路都设有市政管,所以为了减少管长及管子埋深,污水管根 据地势,按顺坡布置,采取分散的方式分别就近排入市政管网。
⑶、公园内第五期开发的儿童活动中心区,由于该区地势较低且平坦,地面标高仅为米左右,而周围市政路面标高为米左 右(市政的污水管目前未敷设),根据计算,该区最低部分管内底标高为米,存在内、外标高相差较大的问题,所以,必须设 提升泵站方可排入到今后的市政管内。西北角的公厕同样也存在着市政路面高(左右),而公厕本身地势(米)较低的问题,所
以同样也在公厕旁设提升泵站,将污水提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内。必须强调生活污水必须经化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粪池处理、餐厅厨房污水必需经隔油池处理方可排入市政管网中。
⑷、排水管除了提升泵站后的管及需要过桥的污水管选用PVC管外,其余排水管采用混凝土排水管,起点埋深不少于米(管 内底计)。
污水管的检查井位置按需要定,直线段间距为25~35米。管道的坡度一般与地面坡度相同,但D250管的坡度不应小于。
(二)雨水管网规划 1、现状
阳东县城内现有两水库,上库为放鸡水库,下库为狗尾水库(兴建于1954年冬),燕山湖公园即原狗尾水库。放鸡水库的
水直接经广湛公路涵洞流入狗尾水库,起到补充狗尾水库的作用,现在狗尾水库承担约2000亩水田的灌溉。根据阳东县水利局提供资料,狗尾水库设计集雨面积为平方公里,设计正常水位米,相应库容109万立方米;三十年一遇的洪水位是米,相应库容157万立方米;枯水期该水库最低水位米,相应库容为20万立方米,水库在超过正常水位米时自动溢流,通过溢洪道排至下游。 2、规划
⑴、根据国家颁布的《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并根据阳东县的规划人口规模,它将列入中等城市,其防山洪标准为20~10年一遇之间,因此燕山湖公园的道路面标高至少按照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设防。燕山湖公园30年一遇的洪水位为米,该公园路面标高全部为12米以上,已经按照大于30年一遇的标准设防,确保公园设施及游客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⑵、由于燕山湖公园地形复杂,既有开阔的大湖,又有山峦点缀湖中,岸线变化曲折,地形高低错落,所以,公园内采用 有组织排水和自然排水相结合形式,依地形顺坡就近排入湖中。
公园入口附近及儿童活动中心区的地势较为平坦,主要是排地面雨水,采取以雨水篦子和雨水管相结合的收集方式,雨水 就近排入湖中;环湖的小路雨水顺山势流入道路边沟,就近排入水体;沿湖边而设的建筑物,本身的雨水就近直接排入湖中;儿 童活动中心内的游泳池及戏水池池底标高为米,游泳池及戏水池交替进行换水,池水可以直接排入湖中。 ⑶、雨水管渠是根据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公式Q=ψFq(升/秒)和采用佛山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1930(1+P)
q=───────────(升/秒·公顷) (t+9) 取 P—设计重现期,取值1年 t—降雨历时(分钟)
t=t1+t2,其中t1—地面汇水时间为5分钟 t2—上游管道雨水流行时间 ψ—综合径流系数(取)
Q—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升/秒)
⑷、雨水管起点最小管径为D300毫米,坡度不少于,根据需要,在一定距离内设置检查井,雨水管采用混凝土排水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管。
(三)管线间距
在给水与排水管定线时,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将排水管布置在道路下,给水管则尽量布置在路边绿 化带下,以方便检修,当给水管与排水管交叉时,排水管在给水管下方通过。
二十、供电规划
1、本公园10KV电源由公园东侧湖滨东路10KV架空线路接入,在“燕聚居”文化沙龙旁单独设置一的变电所,负责 整个公园的用电。湖滨东路10KV架空线路引入处要注意预留15米宽高压线路走廊。
2、根据阳东县燕山湖公园规划的设施和内容预测公园用电负荷约为304KW,综合用电指标详见下表。由于燕山湖公园还
在规划中,应视今后发展的延伸和建设内容的变更对公园用电负荷预测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改。
综合用电指标一览表
配电箱序号 规划项目 规划面积(m2) 用电指标(W/m2) 预测负荷(KW) M1 文化沙龙 2672 20 M2 公园管理处 972 20 M3 影廊 1620 20 M4 燕妩阁 813 20 M5 园中园 1628 20 M6 大土朗山景区 437 20 M7 少儿活动区 1623 30 M8 航模活动 355 20 M9 展览馆 4190 30 M10 西入口管理处 20 M11 小展园 787 20
考虑同时系数,则负荷为304KW。
根据上述负荷考虑,设置1台油浸式400KVA变压器作整个公园供电之用。
3、公园变配电所的所有馈出低压线路均采用钢芯铝绞线架空敷设,以树干式供电方式向各个建筑供电。低压架空线与路 灯线路同杆架设,以节约投资。低压线路约分四回路出线供电,回路截面以70mm2为主。
4、公园的道路照明应配合整体环境的美观,又要达到一定的照明质量。根据公园的道路性质,本规划采用单侧排列布灯
方式,灯具采用200W高压水银灯,杆高8米,杆距40~45米,埋深米,采用水泥电杆,带底盘,路灯供电线路与低压供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电主干线同杆架设,采用光控开关控制。局部广场、庭院、游乐场设置庭院灯,其供电线路则采用穿PVC管埋地敷设(各种特 殊功能区的环境衬托灯具应配合专项设计再另行设置)。
二十一、电信规划
1、根据公园的规划建筑面积及配套设施,宏观地预测市话需求量为150部(公共建筑面积为15097平方米,每100平方米 考虑设置一部电话)。
2、本公园电话采用交接箱配线方式,由市话局市话线路接至电信交接箱,交接箱设于展览馆,再由交接箱配线至各个服 务设施的分线盒。为方便游客使用电话,在公园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用电话亭,间距约为500米。施工实施过程应与电信部门 做好配合。
3、为节约投资,公园内市话线路全部采用与路灯同杆架设方式架设。市话线路位于路灯线路下米。为实现规划目标,在 实施过程中,电力、电信、市政部门应密切配合施工。
阳东县城燕山湖公园规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