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白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99网
陕西农业科学 烟草白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杨 兴 ,秦铁伟 ,杨峰刚。,张 勇 ,乔德平 ,何 波 (1.宜昌市烟草公司,湖北宜昌443700;2.陕西省烟草专卖局,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研究烟草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机理.探寻对其有效的防治措施。从烟草白粉病发生的大田环境出发, 详细了解烟草白粉病病原茵侵染过程、发病特征、发病规律和发病条件,全面剖析烟草白粉病的发病原因。结 果表明烟草白粉病的发生与环境温湿度、烟田地理位置、栽植密度、土壤肥力及烟田耕作方式等息息相关。烟 草白粉病的防治应坚持“加强营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采取防治药剂与营养药剂结合喷施的手段, 最大程度地降低烟草白粉病的发病机率和危害程度。 关键词:烟草白粉病;发生;防治 烟草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初侵染。分生孢子成熟后产生生分孢子,生分孢 是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俗称“上硝”、“发 子随气流扩散,再次传播到烟株上侵染蔓延,形成 白”或“下霜”,在湖北省宜昌市烟区均有发生。病 循环侵染。因此认为白粉病的反复侵染主要是靠 发部位通常从下部叶开始,自下而上蔓延,严重时 自身的粉孢子。 叶片全部脱落,仅留叶脉[1 ]。近年来,受气候、 在气温22.2℃,相对湿度8O 的条件下,接 耕作制度等因素影响,该病在我省各烟叶产区每 种在烟株叶片上的粉孢子经24 h后萌发长出芽 年均有发生,严重制约着烤烟产业的良性发展和 管,48 h后芽管先端形成长卵形附着胞,96 h(4 壮大。调查显示,每年的七、八月份为烟草白粉病 d)后,叶片正面出现退绿小斑,168 h(7 d)后小斑 的高发季节,遇到阴雨寡照天气,流行蔓延较快。 上出现分生孢子梗和成串着生的分生孢子(粉孢 发病烟田的产量大幅下降,重发烟田减产达40 子)。发病潜育期随温湿度而变异。在气温19— 以上。受病害侵染的烟叶,经调制后,颜色棕褐, 2l℃,相对湿度77 一83 时,发病潜育期为7— 叶面有明显点状病斑,身份薄,油分少,香气严重 10 d;当气温上升到24.5℃,相对湿度下降纠 缺乏,杂气重,破损度大,造碎率高,工业可用性 73.7 时,发病潜育期延长至13 d;在中温(22~ 差 “]。烟农、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利益均受到 25。C)干旱(湿度低于 6O一63 )时粉孢子不能 严重损害。因此,分析烟草白粉病的发生流行规 萌发侵入致病。 律,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并推广应用于烟区 白粉病的传播主要是靠粉孢子随气流扩散。 生产显得至关重要。 孢子梗顶端成熟的粉孢子,在叶片无露水的情况 1 烟草白粉病病原菌侵染的过程及 下,随时都能由孢子梗顶端脱落散布于气流中。经 在发病高峰期置片捕捉统计,一昼夜1 H1。有57.4 危害 个孢子降落于田问。在离重病株2 m,高1 i11的顺 1.1烟草白粉病病原菌侵染过程 风方向,1 一昼夜有2 514个粉孢子散布于气流 附在烟株残片上的病原菌越冬后无侵染力, 中,这是迅速传染而引起大面积发病的根源。 冬春季节寄生在车前草、蛇莓野蔷薇、鱼眼草、苦 1.2烟草白粉病不同时期的危害表现 菜、通泉草、田旋花、荠菜、豌豆、黄花草木樨(苦 1.2.1 大田期间 烟草白粉病一般在大田期发 草)、枸杞等野生草木本植物上的白粉病原菌与烟 病,危害叶片。2007年,兴山烟区,在旺长后期至 草白粉茵的孢子近似,但经接种观察都不侵染烤 成熟期,白粉病从下部叶向上部叶发展,从叶基主 烟。造成夏季烟株发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 脉两侧向叶缘叶尖扩展,叶片正反两面均有白色 冬春季节寄生在再生烟株上的分生孢子。越冬的 粉状物或呈毯状斑块。 子囊孢子、菌丝和分生孢子在不同烟区均可形成 1.2.2烘烤期间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白粉病 收稿日期:201I-0卜O7 ・ 28 ・ 陕西农迅速蔓延,并危害正常叶。温度在37℃、湿度在 36 以下病害扩展不明显;温度在38—42℃,湿 度在36 --39 期间病害迅速蔓延,1—2 h可扩 展到整炉烤烟,叶片上密布圆形黄褐斑,并伴有黑 色圈丝。烤后烟叶呈大花片,叶薄如纸,严重的整 个烤房呈黑糟烟。 2 烟草白粉病的发病特征 白粉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幼茎也可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发生白色绒状霉斑,以后逐步扩 展到整个叶片,在叶片的正反面均可见白色粉状 物。该病通常先由下部叶发生,然后自下而上逐 渐蔓延,最终扩展至顶叶和茎秆。在烟株的着生 部位有粉状物病斑,随后病斑相互混合,叶面呈灰 白色,叶片逐渐失绿变黄,组织变薄。严重时病斑 常连接成片,全叶布满一层白色粉状物(菌丝和分 生孢子),引起全株枯死。若幼苗受害,叶片上则 长满白粉,叶色逐渐变黄甚至干枯死亡。叶片只 要有一点病菌侵染,在烘烤调制过程中病斑就会 迅速扩大。 3 烟草白粉病的发病原因 3.1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白粉病病菌侵入的最适温度是16—27℃,相 对湿度6O _。75 。中温中湿有利于发病,高温 高湿反而抑制白粉病的蔓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 下,空气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3.2烟田处于高发区域 当烟田处于以下地段时,要尤其注意白粉病 的发生,温暖、潮湿、由于山体阻挡而光照较少的 丘陵和高海拔山坳。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 良,通风不畅,光照不足,遮蔽的背阴烟田。 3.3栽植密度高 栽培密度大,光照差,潮湿荫蔽的烟田有利于 白粉病的发生;随栽培密度的增大,发病指数升 高;据试验证明,每667 m。I 500株时,发病指数 为6.94,1 800株时为1O.35,2 100株时为l3.73。 以兴山县烟区为例,每667 m@超过l 300株时, 发病程度大幅度增加。 3.4 其它因素 一是土壤肥力失调,当土壤氮素含量高,钾素 含量较低时,叶片肥大,下部叶相互遮盖、荫蔽程 度高,烟株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此时烟株极易感 白粉病;二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多年连作的烟田 感病概率高,发病严重。 业科学 4 2007年度兴山烟叶产区发病原因 分析 4.1 气候因素 2007年兴山地区春夏连旱严重,烤烟移栽前 后的4月份到6月份的近100 d时间里未有透雨。 据测定,移栽期土壤10 cm相对含水量平均不足 3O ,这使移栽后的烟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烟株 没有实现正常团棵,大田长势弱。7月份,降雨量 陡增,烟株迅速生长,茎叶幼嫩,根系发育不良,根 系的吸收能力跟不上烟株的营养生长,烟株抗病能 力差。7月下旬至8月下旬烟株进入旺长期和成 熟期,长期的阴雨寡日照天气导致了叶片光合作用 能力下降,干物质积累少,叶片薄,烟田湿度大,又 促进白粉病的快速蔓延。同时,发病期间雨水多, 烟农只能抢晴施药,防治效果较差。 4.2栽培因素 部分烟农为了追求产量,偏施氮肥,致使烟株 后期生长过旺,密度过大,茂密隐蔽,通风透光不 良。调查显示,2007年兴山烟区发生白粉病比较 严重的烟田中,有8O 以上烟株发生不同程度的 “黑暴”现象。 4.3 思想因素 长期以来,烟农对病虫害的防治存在比较严 重的“等、靠、要”思想,部分烟农采取“头疼医头, 脚痛医脚”的防治策略。当病害发生时,产区又没 有充足的药源,这耽误了病害的最佳防治时期。 4.4 调制因素 由于“恐病症”的影响,白粉病发生后,病发区 烟农急于采收,采青采收量过大,导致装烤过密, 湿度过大,病害在烤房内迅速蔓延;为加快变黄排 湿,烟农使用热风循环,强制排湿等,造成白粉病 迅速传播危害正常叶。 5 烟草白粉病防治措施探讨 针对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我们可 以从自粉病病菌的传播途径、发病环境出发,从农 艺措施方面根除白粉病发病的大田环境,尽可能 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然后再采取相应的防治药 物进行防治。 5.1农艺措施防治 一是选用高抗白粉病品种,如广黄lO号、广 黄46号、广黄55号、白肋2l、白肋52等有较强 的虢病性;二是培育壮苗,培育植株健壮、根系发 达、无病菌感染的壮苗,同时加强移栽前的“锻苗” 杨 兴等:烟草白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 29 ・ 工作,提高烟株抵御不良气候条件和病害侵染的 能力;三是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有机肥 和微肥,改善烟株营养状况,平衡烟株的营养供 应,培养健壮烟株,提高大田烟株的抗病性;四是 根据品种特性、大田生态环境条件和产质量关系, 正确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来说,烟田的种植 密度以每667 m 不超过l 200株为宜,背阴山坳 和地势低洼的田块以1 000株左右为宜;五是移 栽后55—65 d及时采烤底脚叶,改善大田通风、 透光环境,实践证明抢烤底脚叶对于自粉病的防 治效果显著;六是加强田问卫生管理,将生产过程 和农事活动中产生的烟株残体及时清理出烟田, 并妥善掩埋或焚烧;七是加强深冬耕和晒垡工作, 清除土壤中的烟株根茎残体,利用严寒和阳光紫 外线杀死土壤中的白粉病病菌,尽可能避免病菌 越冬;八是适时轮作倒茬,建立烟田轮作制度,是 抵御和防治白粉病发生蔓延的有效途径之一。调 查显示,轮作烟田白粉病的发病指数较低,三年内 发病的概率几近为零;九是科学配炉,发病烟田采 收后,绑秆宜疏,并在配炉时,每行应少装1—2 杆,以便排湿顺畅,降低烤房内的湿度。 5.2药物防治 5.2.1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 烟田白粉病 防治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对于高发白粉病区域,在未发病时10 d喷1次真 菌类病害药剂防治,在中温中湿易发病季节,5—7 d喷1次药剂预防;对已发白粉病烟田,及时抢烤 有价值底脚叶,清除田问杂草以提高烟田通风透 光性外。同时,选用粉锈宁(酮)可湿性粉剂 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5—7 d喷施1次, 直到采完中部叶为止。采收后,如发现还有病叶, 可选出病叶浸药水再晾干,单独绑杆装在顶层,如 较多时可单独烘烤,并在烤房内放四个盛有适量 药液的脸盆,防止病害在烤房内再侵染蔓延。 5.2.2 坚持“防治药剂和营养药剂结合使用”的 原则 烟田发病后,用5O 的多菌灵1 000倍液, 15 一2O 的粉锈宁乳油或酮粉剂l 000倍 液,或7O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 8O 代森锌500—600倍液,或1.5 多抗霉素 150倍液,或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配合 “叶面喷施宝、烟靓、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进行叶 面喷雾防治。喷药时坚持两种以上药物混配使 用、防治药剂和营养药剂混配使用的原则,混配时 注意药剂的配合特性。 5.3建立“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机制 要降低自粉病对烟草的危害,就必须建立“以 防为主,以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机制。通过各种有 效的农艺措施,恶化病菌的传播环境,优化烟田和 烟株生长环境,改善烟株的营养供应状态,提高烟 株的抗病能力。同时,在白粉病多发烟区,要积极 采取药物预防,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6 结语 烟草病害历来是影响烟草生产的重要因素之 一[5],如何有效控制烟草病害保障烟叶生产,也始 终是烟叶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I=6]。白粉病以其高 危害率成为烟草重要的病害之一,且有逐年增加 之势。已有人员,从化学药剂方面着手对烟草白 粉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何海永等吲认为, 3O 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2.5 腈菌唑乳油、4O 9/6 福星乳油和15 酮可湿性粉剂对大田期烟 草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董贤春等Ⅲ认为,高山 烟区8O 的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有较好的防效, 低山烟区5O 退菌特防效较好,探索出了符合产 区实际的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认为,药物防治 是烟草病害防治的最后一道屏障,化学药剂提供 了防治烟草白粉病危害最直接的方式,烟草白粉 病的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只有坚持采取“以防为 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立足于“防小、防早”,才能 最大程度上降低自粉病对烟草的危害,从而促进 烟叶产区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齐汤,陈巧红,陈文乐.几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田 间防效探讨EJ7.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20— 121. [2] 李淑君,马奇祥等.烟草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E3] 成巨龙.烟草病害诊断与防治.[M].西安:陕西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7. E4]刘佳玲.烟草白粉病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J].贵州 农业科学,1998,(5):38—40 [5] 朱贤朝,王彦亭,王智发,等.中国烟草病害[M].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 .我国烟草病虫害防治研究策略探讨[J].中国 烟草科学,2003,(4):37—39 .[7]何海永,陈小均,杨学辉,等.4种杀菌剂防治烟草 白粉病的效果[J].农技服务,2008,25(10):73. [8] 董贤春,张志强,刘兰明,等.6种杀菌剂对烟草后期 主要病害防治效果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9):9 032-9 033。9 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