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
日期:2002/10/18 开课人:鳌江中学 雷 鸣
教学内容 §3.2.5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1、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地位和重难点。 2、了解相对引用、相对地址、绝对引用、绝对地址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3、了解并掌握两者的实践操作方法。 4、区分两者的用法。 5、了解掌握混合引用的概念和用法。 6、培养学生一种探索、研究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重 点 1、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 难 点 1、概念的掌握。 2、彻底理解两者的区别之后对绝对引用的操作过程。 教学方法传授法、演示操作、启发式和任务驱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与 教 具 体学生机房,配备了苏亚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课前准备: 体教学系统。 观看屏幕上的幻灯片 1
学 生 活 动 学生一人一机以各自的用户名登录到苏亚星多媒 一、引入: 通过复习引入法,利用一张表格
任务一:利用苏亚星的文件传输功能,把作业传 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成对工 作表中数据求和的计算。在这里不要求用自动求和的完成任务一 公式完成,而是要求学生利用单元格公式来完成任 务。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思 考:老师为什么要求单元格公式计算求和和平二、新课: 均数。 1、相对引用和相对地址 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了这道题后(即先用公式求 出一个同学的总分,再自动填充其他学生的总分), 通过屏幕转播,指定某个同学答题,让学生思考、讨 论、指正刚才的错误之处(3分钟)若没有错误之处, 则由老师来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查看利用自动填 充柄所完成任务的单元格里在编辑栏上的状态),从 而得出相对引用和相对地址的定义: 当对公式进行自动填充时,所新得到的公式会随 着不同的行列而变化,这种自动变化的引用称为相对 引用。 相对引用是用单元格之间的行列相对位置来描述 的,比如左边三列、上两行等,相应的地址就是相对 地址:如B11、C12等。得出一般的单元格地址都是 相对地址。 2、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 还是利用上张工作表 但是要利用上次完成的任务一来解决新的问题。 任务二:要求学生在C15这个单元格里完成政治
2
学科总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C15=C14/G14),然后也是利用自动填充柄来完成从左到右的各科总成绩的百分比,结果出现“0”值,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对照相对引用来说,D15=D14/H14,可H14不存在数据,当然要出错了。提问:要使各学科的被除数(即G15单元格中的总学分)始终保持不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可能有的同学会一个个加以计算,当然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却引起了很多的麻烦。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在单元格的行列标号前在“$”符号,即$C$16,由学生重新计算,得出正确结果,从而引出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的概念,在这里要提到F4的妙用:直接在输入单元格名称的时候按下F4,那么就会使单元格的地址成为绝对地址。总结出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的定义: 绝对引用指在复制公式时所引用的单元格始终 不改变的引用。其对应的地址是绝对地址。用行列号前加$表示,如$D$12。 3、混合引用 混合引用即既有相对引用又有绝对引用,如$A12、A$12,引导学生注意其区别,而且在这里要再次用到F4键,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发现:F4键也可用在混合引用上面。 4、总结巩固 就前面两个任务再做进一步总结,巩固重、难点,留5分钟时间指定一学生完成任务三。 5、作业 让学生完成任务四,利用苏亚星的作业提交功能上交作业到教师机上批改。 学生可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查找有关涉及混合引用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延伸。 完成任务二,思考、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一种错误的状态? 学生操作任务三,大家讨论。 学生完成作业并且上交。 三、小结 再次总结强调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给出这节在整章中的重要性,注意$符号的使用情况。
3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说课稿
鳌江中学 雷 鸣
一、
说教材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一节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这一教材第三
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会用公式在Excel中计算后,学习单元格地址的认识,是学生对公式中地址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认识的基础,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是Excel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比较抽象。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这堂课的地位,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本小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难点所在,了解相对引用
和相对地址,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的基本概念。
2、技能目标:能掌握两种引用的使用方法,使之能在工作表上进行简单的操作。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种探索、研究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重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
相对引用在Excel中应用的比较多,而绝对引用却实践很少,课后的练习题几乎没有,但是学生在以后的单元格内容复制时,单元格常常会出现错误的操作,其实这正是由于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混淆所引起的,所以在这里把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提上来讲是很有必要的。
就相对引用和相对地址来说,学生容易理解,一般的单元格地址都属于相对地址。书本上的两个例子很形象也易懂,相信学生比较快就能掌握。
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讲解其实不是很难,学生只要能和相对对照起来,再加以适当的
4
例子实践,就比较容易上手,但因为绝对地址前面的符号有点生疏,对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要点,在这里要把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当作重点内容提出,。至于混合引用,我想提一下学生会明了。
二、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和任务驱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学生个人演示,分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由枯燥的转变为生动的学习气氛,提高上课效率。在教学中,启发、诱导学生练习贯穿于始终。在配备了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里,采用苏亚星教学软件广播演示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思考、讨论、分层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老师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整个教学从利用填充方式计算总和的复习方法入手,引入到相对引用和相对地址的概念,然后举例让学生思考以突破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这一重点和难点。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完了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三、
教学过程
引入:采用复习引入法
1、相对引用和相对地址:首先展示的一张工作表
5
任务一:要求学生完成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在这里不用自动求和,而是用单元格的名称来进行运算,得出相对地址的概念,然后利用自动填充柄来完成所有的计算,从而引出相对引用。
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利用苏亚星软件的传递功能将文件传送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动手,也可以我自己来完成这项操作,并且广播给全体学生,不过事先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践,而且让学生细心观察每个单元格所在编辑栏上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探究学习的习惯。
2、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还是利用这张工作表
6
任务二:让学生在C11单元格里完成政治学科总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然后用自动填充柄依次完成其他学科的百分比。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这种拉拽会出现错误?引出绝对引用的概念,再到绝对地址的提出。混合引用在这里提一下足以。
在讲解的过程中详略要得当,突出重点,巧妙分散难点,要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动手实践潜能,让学生的实践穿插整个课堂教学。可利用网络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相关资料,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3、总结巩固
就前面两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再做进一步总结,巩固重、难点。留5分钟时间指定某一种方法让学生完成任务三(类似前面的操作)
4、作业布置:就混合引用的使用进一步动手实践,可利用网络资源来延伸
学习内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