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1055
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考
山东省桓台县城南学校 于华杰
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性的,应该扭转以往 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本文侧重于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 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程。摘 要: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体育 个性 发展 差异 创新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238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是有生命、有好恶、有主观意识的人,在教学中如果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谈何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更谈不上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健康、美好、愉快的气氛与情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和谐、融洽、宽松的环境下学习锻炼。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为满足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而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体现。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味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五年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孩子,上课在教室里坐不住,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很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鼓动其积极参与课堂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期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说明管理器材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综合上述因素,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景。情景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师设置的情景中,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对整个课堂起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主体性教学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异的学生。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
・238・
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场地器材比较落后,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而且许多体育教师要兼职好几门课程,造成了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针对差异启发,探讨,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历程,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要转变思想,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一节利用轻物的练习课中,我把“用什么器材练习”的问题交给了学生,学生对我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最后学生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袋装报纸替我解决了难题。于是在课上我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自由想象设计练习,他们觉得长长的塑料袋像尾巴,总结提炼出不同形式的抓尾巴游戏;看报纸装进塑料袋像炸药包,与我交流后完成了最感兴趣的战斗游戏,我不得不叹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妙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学生随意放纵,进行“放羊式”教学。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打造灵活课堂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评价。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样孩子只是被迫的接受,没有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反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景。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体育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在于学生必须参与到激烈的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把课堂教学打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同时,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能“预见”意料之外的“险”,要灵活掌控课堂教学, 做到以动制乱,以趣治乱,从而使教学过程松弛有度,“活”而不险,“活”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