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书
来源:99网
似乎世间所有浊垢,都源自于空气,同时又聚集于空气 龚 爵(潜藏在灵魂背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高 MEIWEN l古文开讲 与人书 【清】顾炎武, 《宋史》言,刘忠肃 每戒 子弟日:“士当以器识 为先,一命s为文 人.无足观 矣。” ft-自~读此言,便绝应酬文字,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 。悬牌 于室,以拒来请,人所共见,足下 尚不知耶?抑 将谓随俗为之,而无伤于 器识耶?中孚“’为其先妣“求传再三 ,终己辞之。盖止为一人一家之事, 而无关于经术政理”之大,故不作也。 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 ,若但作《原道》《原毁》《争臣论》《平淮西 碑》《张中丞传后序》诸篇,而一切铭状概为谢绝“,则诚近代之泰山、 北斗”矣,今犹未敢许 也。此非fI-2言,当日刘叉已讥之”。 (选自《续古文观止・卷之一》) 顾炎武(161 3-1 682),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原名绛,字忠 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 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 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 O部。著有 日知录》 音学 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 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强调客 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 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El知勤卷十三怔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 焉耳矣。” 注释 1.顾炎武,明清之际思想家、学 文可知,收信人正向作者为其逝 l 5.起,振起。八代,指东汉、魏、 者。江苏昆山人。反清失败后十谒 世的长辈求传,固有此复信。 庵。康熙间举鸿博(即科举设科之 借口索传。书。 晋、宋、齐、梁、陈、隋。 为称述功德的文体。 明陵,一宿华山西峰范养民之复 g.抑,表选择的连词。猜测对方或 16.铭状,墓志铭、传记、状文,均 ),力辞不赴。著 El知ifO-:,等 1O.中孚,李颗的字。明亡后隐居 17.以泰山为五岳之一使人仰望,不仕,康熙时亦征召鸿博,称疾故 北斗星为指示方位的标志这样的 2.刘挚,北宋嘉祜进士,累官至仆 辞,反锁荆扉,不与人接,只款待 意义为借喻,指最可崇敬的人。 射,足谥忠肃。 作者造访。父明代材官(训练山地 18.许,赞同。 步兵的),战败死,母抚子日 19.刘叉(ch6),唐代诗人。((辛斤唐 书・韩愈传》附 刘叉传》:刘叉闻 3.每,常常。戒,告诫。 4.器识,器量与见识。 唐书・裴 以忠孝节义事相督。 行俭传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 11.先妣(b i),已故之母。 文艺。” 愈接天下士,步归之,后以争语不 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 寿!”愈不能止。 12.两三次地(向作者)乞讨(为母 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日:“此 亲写的)传记。 5.一命,一旦叫做。 6.无足观,不值得给人看。 识而不堕为丈人的“办法”。 8.足下,对收信人的敬称。从上下 1 3.经学、儒术、国事、教化。 人。累官吏部侍郎。长庆中卒,谥 日文。 7.所以,表工具,即“用(它)”养器 14.韩文公,名愈,字退之,唐昌黎 (张大文注释) 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