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中的现代教育观
来源:99网
第ll卷第4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V01.1l No.4 2009年8月 J0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ug.2009' 生命教育中的现代教育观 田 蓉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J●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作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 涵。从课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纬度,对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对生命教育意义的 认识.也有助于对现代教育观的理解。 关键词:生命教育;现代教育观;探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9)04—0033—03 生命作为这个世界特殊的存在,具有唯一性。人的生命更是特殊,在强大的世界之中,犹如雪泥鸿 爪。渺小而又脆弱。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成长起步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我国正在以课改为基点,在学校中积极推广生命教育。生命和教育已微妙地联系在一起。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担负着传递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又具有关键 作用,每个人一生成长中最关键的时间大多在学校度过,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脚印,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教师,作为教育我们成长的学校,对每一个鲜活个 体的成长都负有至关重要的责任。生命的转盘此生只有一次,我们的教育要如何刻下正确而又深刻的 指针。是今天每一位教育者值得费思量的问题。 叶澜说:“人的生命是教育学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1】学者张必中也有同样的一句 话:“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元基点,没有生命谈什么教育。”『21然而,不管是上世纪的科技理性、工具理性的 影响,还是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阴影,“高考指挥棒”的高举,都使得我们的教育已经偏离了塑造“人” 这一目的,仅是一味的追求知识,忽视能力;追求结果,忽视过程;追求分数,忽视对生命的教育,最后 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抗,戴着深度眼睛,背着沉重书包——身体素质差;接受不 了打击与失败,不能与同龄人很好的交流沟通,自卑或者自负——心理素质差;面对问题不会合理解 决。伤人伤己,甚至动用暴力,导致犯罪,不能承担责任——社会责任感差;面对巨大灾害不会自救,不 能他救——应变能力差;吸烟、酗酒、打架甚至吸毒、性侵犯——道德素质差等等,这些正是因为生命 教育的缺失,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缺失。未成年的孩子具有不稳定性、叛逆性,也具有可塑 性,只有我们把他们看做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的、有自己发展轨迹的积极主动的个体,真正关心他 们的内心成长,才能将他们塑造成“完整的人”。 “生命教育”的思想及概念来源于西方。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 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悉尼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正式标举“生命”教育的概念。在美国,生命教育是 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先驱列温顿曾提出课程设计的六因素;在日本,则是“余裕教育”,口号是“热 爱生命,选择坚强”;在英国,很多学校都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进行毒品预防、死亡教育;在德国,特别 提出“善良教育”,教育孩子爱护动物、同情弱者、宽容待人、唾弃暴力;在我国,90年代才引入,2001年 被地区定为“生命教育年”;上海于2004年制定并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至 此,生命教育理念才开始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各国国情不一样,生命教育的概念内涵也不一样,我国 学者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如学者张云飞先生认为:“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 收稿日期:2009-03—12 作者简介:田 蓉(1983一),女,陕西大荔人,西北师范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 33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 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 怀。”l 3】王北生教授认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注重以学生自身潜 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依据生命的特征来开展教育,来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 提升生命质量;以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旨趣,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培植、完整精神的构建和健全人格 的培养,是一种和谐丰满、蕴含人生大智慧的教育。”I4]而不管哪种定义,都可以总结为泰戈尔所说的: “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 二、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现代教育观 学校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场地,学校教育与生命之间存在着本然性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 为了实现对人类的关怀,学校教育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试图提高生存关怀的程度和层次的一种努 力;学校教育的发展史,展现着学校教育与人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存方式的转换间的密不可分的关 系。学校教育对个体有限的生命时空的占据,与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影响是无可怀疑的,对个体生存方 式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这是学校教育关注生命问题、自觉确定价值取向的必要前提。学校教育 作为一段生活、一个世界而介入到个体生命之中,便应承担起对生命的责任。[51 那么,学校教育究竟如何进行,才能担负起对生命的责任? 1.课堂教学观 学校教育主要通过教学进行,而课堂则是教学的主要途径。可是多年以来,我们的课堂只以传授 知识为己任,少了智慧的启迪、情感的培育,人的完善和人性的养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 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大部分的学生变成了只是接受知识冰冷的容器,没有思想,少了灵性;不敢质 疑,更不敢创新。教师已经忘却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只是填鸭式的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不 考虑其兴趣的培养、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意志的锻炼,更看不到其心理微妙的变化,忽略了对学 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道德的熏陶等.致使这些成长中的孩子即便走出这毫无生命的课堂,也走不出 学校的藩篱。长此以往,年轻鲜活的生命必然少了鲜亮的色彩,多了暗淡与灰色。 只有有生命的课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发挥的课堂,充满关爱、和谐的课堂,学生得到尊重、 师生人格平等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才能打破以往课堂教学的荒漠化、教师的 权威化现象,还课堂给学生。要知道,有生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完美契合的“双人舞”,少了 一方,便少了完整,少了课堂教学应有的意义。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 一段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 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 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 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闻 2.学生观 从人的生命全程来看,任何阶段的生命成长都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特定时空中的个 体,只能是全程中的一朵浪花,而正是这朵朵被激起的浪花,汇聚成一条生生不息、生意盎然的生命之 流。同样,从空间的角度看,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需要不断汲取世界的精华,将生命世 界的美丽集中在个体身上。正因为如此,学校教育者才需要研究、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和每一个学生 生命的成长需要。那种压抑、消极、被动的活动,只能带给学生负向的生命体验,是对生命本性的一种 伤害,并无可挽救地造成生命的无意义感。此种影响,远远超过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养成。它已经进 入人的灵魂深处。生命的绵延性,为这种生命体验提供了无尽的作用空间,即使在垂暮之年,当年的学 习教育依然会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等那时再幡然醒悟,生命也已经“大约大去不晚已”! 所以,学校教育要教会学生欣赏自己、尊重他人。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不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一 蹶不振,也不因为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正确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在学习之余,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和爱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自己、对未来要有信心、有勇气,能克服困难,百折不挠;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豁达开朗,积极向上,充分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拼搏。对待他人,要乐于接受、能 34 田蓉:生命教育中的现代教育观 够合作,以宽容的胸襟容忍他人的意见;要善于沟通、正确交流,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与矛盾。对于 人生,要能坐看云卷云舒、笑看风云变幻。如此成长起来的生命自然丰腴而又饱满,如此的学校教育自 然能成就“百年树人”。 3.教师观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教师的知识、思想、道德、素养都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要想有好的生命教育,教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皮格马林翁效应,教师的爱 和关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具有生命教育的理念,“承认学生具有精神生命发 展的主动权”,将学生看做是有的人格、的思想,个性鲜明的个体,明白他们的成长有不 完美性、阶段性,理解他们也需要教师平等人格的尊重,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提出问题,发表不同 意见,进行思考,鼓励他们勇于面对陌生世界,乐于动手、勤于研究。 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是既具有可塑性、还在成长阶段、充满着无限可能、具有童 真童趣的未成年人。我们的教师,要摒弃已有的成人世界的观念,“放下身段”、打开思想,从孩子的生 活人手,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不给他们预设的生活,不是为了以后的生活做准备,而是“教育 即生活”。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个性品德的健康发展、有助于生命健康的成长。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 人时说:“我们所接受的宏大的教育方略总是要孩子从小树雄心、立大志,为了什么,成为什么。与之相 匹配。我们强调榜样的力量,把榜样成长描述为了什么、含辛茹苦的过程。我们的师长也不时地推崇一 些榜样供我们效仿。然而这种效仿使活的生命个体成为僵硬的工具,使思想全无乐趣可言。”卢梭也 说:“你开头什么也不做,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 最好的教育是回归生活的教育,使生命恢复本然的教育。我们要按照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的顺 序,对其“自然”地教育,不拔苗助长,不给他既定的路线,而是让他“自由”地成长。最好的教育是能给 人带来幸福的教育;是关怀生命的教育;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 生命的教育;是自然而然的教育;是可遇而不可求、功到自然成的教育。 阿伦・奈斯说:“让河流尽情流淌”。我想说:让生命教育之花尽情开放! 参考文献 【1】叶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2):33—37 【2】张必中.非典给教育的警示[NI.光明日报,2003-05—15. 【3】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3):1. [4]王北生,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2):l6—19. 【5】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f6]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3—7. Modern Educational View of Life Education TIAN Rong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Education is an activity of cultivating people,and life is the base of education.Life educa— tion,an important content of world education revolution in the 2 1 st century,has plentiful meanings.Fol: lowing the three lines of class teaching,students,and teachers,the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life educa— tion in school education.This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meaning of life educa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modern educational view. Key words:life education;modern educational view;discuss (责任编辑戴亦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