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来源:99网
高 一 上 学 期 期 末 考 试

化 学 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硫酸、纯碱、氯化镁、二氧化碳 B.、烧碱、干冰、苏打水 C.醋酸、消石灰、明矾、铜 D.氯化氢、苛性钠、小苏打、氨

2.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燃放了大量的烟花,五彩缤纷的焰火十分好看。研究表明,焰火颜色的产生与烟花中含有钠、钾、钙、钡、铜、锶等金属元素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彩缤纷的焰火的形成是因为上述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 B.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C.KCl与KNO3灼烧时火焰的颜色不相同

D.观察钾及其化合物的焰色试验需要透过蓝色钻玻璃 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mol水中含有NA个H2O分子 B.1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2.4L氧气中含有NA个氧分子

D.1mol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4.用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X 非金属单质 B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 高一(上) 1 / 17

Y 非电解质 Z 纯净物 离子反应 C D 胶体 酸性氧化物 分散系 非金属氧化物 混合物 氧化物 5.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黑影……”在这段美文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 B.月光通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C.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pm

D.“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相同

6.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最常见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 B.Z、W常见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比Z强 C.Z的单质与氢气反应比Y的单质与氢气反应剧烈 D.X的原子半径小于Y

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盐酸:CaHCO322HClC.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l2+2H2O+2CO2

CaCO3+H2O

D.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2HCO3Ca22OHCaCO3+2H2O

8.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产物为Fe2O3和H2

高中化学 高一(上) 2 / 17

B.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C.配制FeSO4溶液时,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D.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u粉,然后过滤

9.用毛笔蘸取少量30%FeCl3溶液在铜片上写一个“Cu”字,放置片刻,用少量水将铜片上的溶液冲到小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呈黄色 B.铜片无任何变化

C.铜片上有凹陷的“Cu”字 D.发生了反应;Fe3++CuCu2++Fe2+

10.香花石被誉为“矿石熊猫”,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它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主族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X3Y2ZWR43T2,其中X、Y、Z为金属元素,

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等,X、Z位于同族,Y、Z、R、T位于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T无正价,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Y>Z>R>T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Z D.XR2、WR2两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11.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KMnO4+FeS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未配平)。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Fe2+的还原性强于Mn2+的

3+B.MnO4是氧化剂,Fe是还原产物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生成1mol水时,转移2.5mol电子

12.某同学参阅了“84”消毒液说明中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

NaClO25%,密度为1.19g/cm3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只需要三种仪器即可完成

高中化学 高一(上) 3 / 17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C.所配得的NaClO消毒液在空气中光照,久置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0g

1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价

B.原子半径Na>Mg>F,离子半径F>Na>Mg2 C.非金属性Cl>Br>I,热稳定性HCl<HBr<HI D.RbOH的碱性弱于CaOH2

14.下表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原子半径/nm 主要化合价 X 0.160 Y 0.143 3 Z 0.112 M 0.104 6、2 N 0.066 2 2 2 A.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N>H2M B.X、Y的金属性X<Y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X2+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5.将一定量的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aL的气体,若将同样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盐酸中,会收集到标准状况下bL的气体,则

Na2CO3物质的量分数为( )

A.

2ba b B.

b2a b C.

2ba a D.

b2a a16.现有盐酸和硫酸混合溶液200mL,其中cCl0.6mol/L,现将其分成两等份,往其中一份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4.66g白色沉淀,往另一份中投入足量铁片,放出标准状况下VL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1.12

B.原混合酸中(cH2SO4)0.1mol/L

高中化学 高一(上) 4 / 17

cH+)2mol/L C.原混合酸中(D.另一份溶液中消耗铁5.6g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

17.(10分)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4)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单质E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18.(6分)(1)KClO3与浓盐酸发生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

该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Cl2________L。

(2)与Cl2相比较,不生成有机氯代物等有害物质。ClO2处理水时被还原成Cl,工业上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ClO2的反应:

NaClO2+HClClO2+NaCl+H2O。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生成0.2molCl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3)如果向4molFeBr2溶液中通入3mol的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19.(8分)根据下面的化学反应框图解题。

已知:粉状化合物A是红棕色,粉状单质B是金属单质。

高中化学 高一(上) 5 / 17

(1)单质F是________,溶液E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D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CE:________。 BFH:________。

20.(10分)现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溶液;②铜片;③碳酸钙;④蔗糖;⑤熔融的NaCl;⑥SO2气体;⑦碳酸氢钠;⑧盐酸。 (1)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碳酸钙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向100mL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逐滴缓慢滴加一定浓度的盐酸,所得气体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不考虑气体溶解于水)关系如图所示。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一定量的CO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_。

③B点时,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21.(7分)实验室需要480mL1molL1NaOH溶液,根据溶液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化学 高一(上) 6 / 17

(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砝码)、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他仪器有________。

(2)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该NaOH溶液的过程示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称取NaOH固体时,所需砝码的质量为________(填字母)。 A.19.2g

B.20g

C.19.2~20g

D.大于20g

(4)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有以下基本实验步骤,其中只需进行一次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称量 ②溶解 ③转移 ④洗涤 ⑤定容

(5)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NaOH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B.用水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转入容量瓶中定容 C.称量碳酸钠固体时,将物质和砝码放反

D.定容后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水吸出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2.(11分)铁有两种氯化物,都是重要的化工试剂。查阅有关资料如下: 【氯化铁】熔点为306℃,沸点为315℃;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工业上采用向500~600℃的铁粉中通入氯气来生产无水氯化铁。

【氯化亚铁】熔点为670℃,易升华。工业上采用向炽热铁粉中通入氯化氢来生产无水氯化亚铁。

某化学活动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略去)模拟工业生产制备无水氯化铁。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化学 高一(上) 7 / 17

(1)在装置A中,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D中装的药品是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

(3)定性分析。取装置C中的少量产物溶于稀硫酸中配成稀溶液待用。若产物中混有FeCl2,可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只能选取一种试剂,填序号)进行检测,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①H2O2溶液 ②KI淀粉溶液 ③KSCN溶液 ④酸性KMnO4溶液 (4)定量分析。取装置C中的产物,按以下步骤进行测定:①称取4.60g产品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②加入足量H2O2溶液;③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④过滤、洗涤后灼烧沉淀;⑤称量,所得红棕色固体为2.40g。

则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小点后两位)。 (5)由(4)定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①用题目所给的装置制得的产物中,铁元素含量________(填“相等”“偏高”或“偏低”),说明含有FeCl2杂质。

②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无水氯化铁,可采取的“装置”改进措施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A错误;干冰是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苏打水是混合物,不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铜属于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 2.【答案】C

【解析】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A正确;金属钠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因此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B正确;KCl和KClO3都含有

K元素,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错误;观察钾元素的焰色试验时,需要透过蓝

高中化学 高一(上) 8 / 17

色钻玻璃,D正确。 3.【答案】D

【解析】2mol水中含有2NA个水分子,A错误;1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1g2g/mol0.5mol,含有0.5NA个H2分子,B错误;因未说明氧气是否处于标准

状况,所以无法计算氧气的分子个数,C错误;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1mol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1mol氢气,氢气分子个

数为NA,D正确。 4.【答案】C

【解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为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A错误;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属于离子反应,故B错误;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Mn2O7是酸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D错误。 5.【答案】B

【解析】荷塘上方的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胶体,不是水蒸气,故A错误;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故C错误;“大漠弧烟直”中的孤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而这种薄雾指的是液体小颗粒,两者的区别在于颗粒的状态不同,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Z的第一层电子数为2,则最外层电子数为6,结合位置可知,Z应为S,所以Y为O,X为N,W为Cl。X的最常见气态氢化物为氨,其水溶液显碱性,A错误;W比Z的非金属性强,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比Z强,B正确;非金属性O>S,所以Y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Z的单质剧烈,C错误;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X的原子半径大于Y,D错误。 7.【答案】C

【解析】铁跟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碳酸

氢钙溶液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COH+3H2O+CO2,故B错误;少量

高中化学 高一(上) 9 / 17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离子方程式为CO2+Ca2++2OHCaCO3+H2O,故C

正确;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HCO3Ca2+OHCaCO3H2O,故D错误。

8.【答案】C

【解析】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产物为Fe3O4和H2,故A错误;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FeOH3沉淀,故B错误;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为防止产生Fe3+,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抑制亚铁离子被氧化,故C正确;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加铁粉、过滤可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故D错误。 9.【答案】C

【解析】FeCl3溶液与铜片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FeCl2溶液是浅

绿色,CuCl2溶液是蓝色,A错误;FeCl3溶液与铜片发生了反应,B错误;该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D错误。 10.【答案】D

【解析】香花石化学式为X3Y2ZWR43T2,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其中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R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则R为O;Y、Z、R、T位于同周期,即位于第二周期,T无正价,则T为F;则Y为Li;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Z为Be;Y为金属元素,X、

Z位于同族,则X为Mg或Ca,若X为Mg,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

倍,推出W为Ne,不符合题意,若X为Ca,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推出W为Si。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A正确;非金属性

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B正确;金属性Ca>Be,则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Z,C正确;XR2、WR2两化合物分别为CaO2、SiO2,因钙元素为2价、硅元素为4价,则O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2价,即XR2、

WR2两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不相同,D错误。

11.【答案】A

高中化学 高一(上) 10 / 17

【解析】Fe2+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Mn2+是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

3+原产物的,A正确;MnO4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Fe是氧化产物,B错误;锰

元素由7价降至2价,铁元素由2价升至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2+配平离子方程式MnO8H45FeMn25Fe3+4H2O,由此可知氧化剂和还

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C错误;根据离子方程式,生成4mol水时转移5mol电子,所以生成1mol水时,转移1.25mol电子,D错误。 12.【答案】C

【解析】配制溶液所需仪器有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A错误;配制溶液时需向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线,因此容量瓶洗净即可,不用烘干,B错误;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2ClOCO2H2O,次氯酸不稳定光照易分解,长时间放置,HClOHCO3NaClO的浓度会降低,C正确;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用500mL的容量

瓶,所需NaClO固体的质量应是5001.1925%g148.8g,D错误。 13.【答案】B

【解析】卤族元素中的F元素没有正价,A错误;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即原子半径Na>Mg>F,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F>Na>Mg2,B正确;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即Cl>Br>I,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即热稳定性HCl>HBr>HI,C错误;Rb的金属性强于Ca,则RbOH的碱性强于CaOH2,D错误。 14.【答案】A

【解析】短周期元素,N只有2价,则N为O元素,M有2价和+6价,则M为

S元素,X、Y、Z只有正价,原子半径X>Z,则X为Mg元素,Z为Be元素,

原子半径Y介于X、Z之间,则Y为Al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M,所以稳定性H2N>H2M,A正确;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所以X、Y的金属性X>Y,B错误;不能与弱碱发生反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高中化学 高一(上) 11 / 17

所以不能溶于稀氨水,C错误;X是Mg,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变为2、8电子层结构,M是S,获得2个电子形成2、8、8电子层结构,因此X2+与M2具有不同的电子层结构,D错误。 15.【答案】B

【解析】两次得到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是方程式2NaHCO3△abmol、mol,根据化学22.422.4Na2CO3H2O+CO2,可知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

aamol2mo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22.411.2b2amolb2abab2a。 molmolmol,则Na2CO3物质的量分数为22.4bb22.411.222.4mol22.416.【答案】A

【解析】4.66g白色沉淀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原混合酸中cH2SO44.66g0.02mol,

233mol0.02mol20.2mol/L,故B错误;原混合酸中,

0.2LnHn1H盐酸提供n2H硫酸提供nCl4nBaSO40.6mol/L0.2L+0.02mol4=0.2mol,cH0.2mol1mol/L0.2L,故C错误;nH2nH0.1mol,

1211V0.1mol22.4L/mol1.12L,故A正确;nFenH20.05mol,

22mFe0.05mol56g/mol=2.8g,故D错误。

二、

17.【答案】(1)Na Cl (2)PH3

(3)NH4Cl 离子键和共价键 (4)H3PO4 (5)Cl2+H2OH++Cl+HClO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A和B、D、E均可以形成共价型化合物,可知

高中化学 高一(上) 12 / 17

A是H,B是N(AB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C是Na,D是P,E是Cl。

【解析】(1)根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知Na的原子半径最大;Cl的非金属性最强。

(2)H与N、P、Cl形成的氢化物NH3、PH3、HCl中PH3最不稳定(P的非金属性最弱)。

(3)A和E形成的化合物是HCl,A和B形成的化合物是NH3,二者反应的产物是NH4Cl,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4)P的最高价是+5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PO4。 (5)单质E为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18.【答案】(1)13.44 (2)5NaClO24HCl(3)2Fe2+2Br2Cl24ClO25NaCl2H2O 0.2

HClHClO。

2Fe3+Br24Cl

【解析】(1)根据方程式可知,每转移5mol电子,反应产生3molCl2,所以反应转移1mol电子时,产生标准状况下Cl2的物质的量是1/53mol0.6mol,体积是0.6mol22.4L/mol13.44L。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5NaClO24HCl根据方程式可知,每产生4molClO2,4ClO25NaCl2H2O;

转移4mol电子,则生成0.2molCl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3)由于还原性Fe2+>Br,已知有4molFeBr2、3molCl2,通入Cl2后首先与Fe2+反应,2Fe2+Cl2过量Cl2继续氧化Br,2BrCl22Fe3+Cl,

4Fe3+Br26Cl。

Br22Cl,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2Br3Cl219.【答案】(1)H2(氢气) 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高中化学 高一(上) 13 / 17

(2)Al2O32NaOH(3)2Fe3+Fe2NaAlO2H2O

3Fe2+ 2Al+2OH2H2O2AlO3H2 2【解析】粉状单质B是金属单质,单质B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单质F说明B为铝,F为氢气;粉状化合物A是红棕色,A为Fe2O3,结合转化关系可知,C为Fe,

D为Al2O3,E为FeCl2,G为FeCl3,H为NaAlO2。

(1)单质F是H2(氢气),溶液E为FeCl2溶液,向FeCl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氢氧化亚铁,后迅速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是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DH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3)GCE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2NaAlO2H2O。

3Fe2+,BFH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23H2。

20.【答案】(1)⑤ (2)CaCO32 Ca2CO3(3)HCO3OH2CO3H2O

(4)①NaOH和Na2CO3 ②0.5mol/L ③1.12

【解析】(1)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可以导电,因此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熔融的NaCl,答案选⑤。(2)碳酸钙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CaCO32。 Ca2CO3(3)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2CO3H2O。

高中化学 高一(上) 14 / 17

(4)加入盐酸200mL时开始生成气体,加入盐酸300mL时不再产生气体,AB段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而OA段消耗的盐酸为AB段消耗

盐酸体积的二倍,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应为NaOH和Na2CO3;加入300mL盐酸时气体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氯化钠是0.15mol,所以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15mol,浓度是

0.15mol0.3L0.5mol/L;AB段消耗盐酸为0.1L0.5mol/L0.05mol,由

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标

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0.05mol1.12L。 21.【答案】(1)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2)①③⑤ (3)D (4)②⑤ (5)BE

【解析】(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药品(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摇匀。所以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根据提供的仪器可知,还需仪器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①量筒为量取仪器,不能用来溶解物质,错误;②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正确;③玻璃棒引流操作时,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方,错误;④加水至刻度线的下方,正确;⑤定容时,眼睛应平视刻度线,错误;⑥加盖摇匀,使溶液混合均匀,正确。

(3)由于无480mL的容量瓶,故选用500mL的容量瓶,500mL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0molL10.5L40gmol120g,需要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而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要放到小烧杯里称量,故选用

高中化学 高一(上) 15 / 17

砝码的质量大于20.0g。

(4)①称量时先称空烧杯的质量再称烧杯和药品的质量,错误;②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只有1次,正确;③转移时除了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还要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错误;④洗涤时要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错误;⑤定容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只有1次,正确。

(5)NaOH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导致部分氢氧化钠变质,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用水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转入容量瓶中定容,热的溶液体积偏大,冷却后体积变小,则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称量碳酸钠固体时,若将物质和砝码放反,称量出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定容后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水吸出,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E正确。

22.【答案】(1)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2)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C,使FeCl3潮解 (3)④ 溶液褪色 (4)36.52 (5)①偏高

②在A、B装置间增加一个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装置,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解析】(1)在装置A中,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2)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又因为氯化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所以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C,使FeCl3潮解。 (3)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如果产物中混有FeCl2,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

(4)双氧水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加入氢氧化钠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

高中化学 高一(上) 16 / 17

灼烧转化为氧化铁,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是2.4g160g/mol0.015mol,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铁元素的质量是0.015mol256g/mol=1.68g,则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g/4.6g100%≈36.52%

(5)①由于氯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则用题目所给的装置制得的产物中,如果铁元素含量偏高,则说明含有FeCl2杂质。 ②由于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无水氯化铁,可采取的“装置”改进措施是在A、B装置间增加一个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装置,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高中化学 高一(上)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