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来源:99网
2018年5月 地下水 Ground water 第40卷第3期 May.,2018 Vo1.40 N0.3 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刘海燕 (辽宁省彰武县水土保持局,辽宁阜新123200) [摘要] 上世纪70至90年代,为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我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了经济利益,其中在 对环境的破坏方面.过度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是环境破坏的典型代表。90年代后,我国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 重要意义,开展了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核心的环境保护工作。由于我国环保事业起步相对较晚,很多工作尚未完善, 以水土保持工作为例,在监测工作中,监测资料的汇总一直以来未受到足够重视,使得监测工作一直无前期资料作 为依据,发展速度缓慢。本文针对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并结合 国外优秀发展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对策。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管理;编整;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1l84(2018)03—0228—02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在防治水土流失过程中重要的工 作,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监测水土流失程度,并对导致水土流 失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进行 评估,为防治工作提出一些数据依据,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 与经验价值,而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整编工作内容主要是 对观测、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审核、编撰,并最终进行 存档。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始于上世纪9O年代,经过 近30年的发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无论在制度体系还是监 1 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资料编整工作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 的重视 ,工作水平较低,对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进一 步发展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认识 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但是在实际工作 中发现,长期不良的工作习惯给水土保持监测的资料编整工 作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具体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 方面。 测方式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从近些年的发展情 况发现,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虽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发达 国家发展速度相比,却相对缓慢,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修正,成为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 作的重要因素…。分析原因发现,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 形成的大量数据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一项监测工作完 成后,大量数据处于原始状态,无法深入发掘其中的内涵, 更无法与其他监测机构进行共享,甚至大量资料出现了流 失或丢失,图1为湖北某地监测站资料汇总情况,以湖北某 地监测站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4年至2017年,水土保持 1.1 资料遗漏情况普遍 如表1所示,我国目前的水土保持监测资料主要分为手 工测绘资料、监测站采集资料、其他途径资料,其中其他途径 资料主要包括群众反馈资料、灾害统计资料等。三种资料 中,监测站采集资料约占资料总量的60%,手工测绘资料约 占资料总量的35%,然而从11年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随着 年数的增加,数据丢失比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表1 资料保存比例与时间的关系 监测资料的数据量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 要原因是我国监测手段发展与环保力度的增强,但是从入 册数据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入册数据量未出现明显的增 长 。未归档入册的数据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丢失 情况,针对我国水土保持资料编整工作落后的现状,有必要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具有 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 翻一/// ::j / , / 一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出现数据丢失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 为以下几点:(1)数据统计工作量过大。在水土保持监测的 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由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复杂性,在 实际监测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以现有的人力无法对其进行 全部归纳整理,造成了大量数据丢失,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 .0 -阜—千=二{ 二::= = ::二 .:二===二二:一。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叭 肇 叭 具有极高参考意义的数据。(2)失实数据无法区分。这种情 况主要出现在手工测绘数据中,由于字迹、记录习惯、错误记 录等现象的存在,且数据收集人员与数据整理人员往往不是 图1 监测资料汇总入册情况图 [收稿日期]2018—01一l2 [作者简介] 刘海燕(1971一),女,辽宁阜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及治理工作。 228 第40卷第3期 地下水 2018年5月 一个人,因此导致很多失实的数据无法区分,对于存疑的数 据组,一般情况只能不做处理也不做分析,导致最终数据丢 失。(3)保存介质问题。我国直到进入21世纪才逐渐开始 无纸化记录,对于以往大量的纸质资料而言,因其保存能力 较差、易丢失等情况,导致丢失率较高,大量数据随着时问的 推移发生丢失。 以下几点原则:(1)资料人库原则。考虑到纸质介质保存数 据易造成数据遗失、污损的特点,且我国已经开始注重水土 保持监测资料的编整工作,建立了资料汇总数据库,在完善 资料收集与保存工作时,需要将所有数据汇人数据库,以确 保数据的安全性。(2)分类归档原则。在资料保存过程中, 应当杜绝随意放置的现象,对于性质相近的项目,其监测资 料应当进行分类,以防止出现资料混乱的现象发生。(3)定 期维护原则。数据资料一般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对于被观测 物发生变迁的监测资料,应当及时进行维护,对失去实际价 值的资料应当及时进行清理。 1.2 资料编整工作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资料能够实现了跨 区域的共享,促进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果,但是在水土 保持监测的资料编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共享资料 并未起到预期的参考价值,有的资料甚至出现了难以阅读或 2.2 制定资料编整工作的相关标准 难以理解的情况,不同地区的资料存在内容表述不统一的情 况,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资料 编整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具体标准的残缺可以归纳为以下 几个方面:(1)资料格式不统一。监测资料需要按照一定的 格式进行编写;力求描述的完整性,参照监测报告格式,一般 资料格式可以归纳为原始数据、数据制图、数据分析、结论与 意见几个方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最常见的标准 不统一情况是缺乏原始数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监测 工作者力求分析的高效性,因此在撰写监测资料时,往往过 多阐述分析观点,而舍去原始数据。(2)分析侧重点不同。 由于资料编撰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组织或个人编写的 资料,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侧重点往往不同,根据实际工作 经验,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受制于工作量与篇幅,在结果分析 时关系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其中主要分歧在于对现象的描述 和对后果的描述,片面的表述或可以提升编写者所在监测机 构的工作效率,但不利于整体效率的提升。 1.3编整工作易受主观认识影响? 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编写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编写时 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总结,并发 现数据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从侧面反馈当地水 土保持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的过程 需要经验与学识共同作用,但考虑到水土保持工作的复杂 性,分析结果很难精确预估未来的发展情况,且由于编整工 作主要由人为完成,工作受主观认识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 以下几点:(1)消极化思维。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目的在于 防灾减灾,资料的分析与编写人员需要时刻对可能存在的异 常保持警惕,在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时,有时会过于谨慎的 对待将会出现消极化思维,对实事出现错误的判断。(2)惯 陛思维。惯性思维多出现于长期稳定的环境中,在长时间的 无问题情况下,会逐渐出现麻痹,对问题的出现不敏感,甚至 对于不良趋势的数据误认为统计错误,最终得出错误的结 沦。由于工作的人为性,主观认识问题是水土保持监测资料 的编整工作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杜绝,只能尽可能的控制。 z 提升资料编整水平的对策分析 我国为发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 勾,为了能够切实提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发展速度,有必 耍对资料编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有现 可行性的促进措施,以提升资料编整水平。 :.1 完善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流程 资料保存与收集过程关乎资料编整工作的严谨性与有效 生,为了针对目前常见的资料遗漏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完善 赶料的收集与保存流程。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流程应当遵循 针对目前我国在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编整工作中缺乏统一 编整标准的现状,在实际资料编整工作中,应当及时建立行 业内标准,以确保编整资料的互通性与一致性。制定的标准 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资料编整格式一致性。 在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编整工作中,为保证资料的互通性与 一致性,首先需要保证资料编整格式的一致性,强调突出原 始数据与数据分析过程在资料中的地位,为资料查阅者了解 资料编整人员的思路提供基础。(2)名词称谓一致性。为了 保证不同地区的工作者能够共享资料,针对不同地区具有不 同语言习惯的现状,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当要求资料编 整工作中禁止使用俚语或俗语,应当一律采用标准化术语, 以确保编撰工作的专业性。 2.3全程把控资料编整质量 以往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编整工作一般由数据资料的采 集者完成,编整后的资料类似监测报告,其内容包含客观事 实内容和编写者的个人理解,由于编写者的水平、认识和心 态参差不齐,编整后的资料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在资料编整 工作中,需要对资料的质量进行全程把控,具体需要进行以 下几点工作:(1)专人进行资料编整。资料编整专人化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过多人员共同编制造成的一致性水 平降低的问题,且对专人的培训难度要远低于集体培训,专 人进行资料编整有利于提升资料质量。(2)资料会审后发 布。资料编整完成后,不可以直接进行发布,应当由多个有 专业资质的个人或组织进行会审后,进行严格的检查与修 改,多方认可无误后方可发布。 3 结语 为了提升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果,有必要针对工 作得出的宝贵资料进行有效的编整,以供后续参考。在实际 工作中,我们发现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编整工作中常出现资料 遗漏、资料编整工作缺乏统一标准、编整工作易受主观认识 影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资料编整工作的水平,因此结合实 践经验,提出了完善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流程、制定资料编整 工作的相关标准、全程把控资料编整质量的方法,提升资料 编整工作的效果。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当进一步提升资料编 整工作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辉,陈康,尹义莉.构建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空间尺度体系的思 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3(O6):1—5. [2]赵辉.试论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类型与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 科学.2013(01):46—50. 【3]郭索彦,李智广,赵辉.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制度体系建设现状与 任务[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O6):22—26. 2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